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办公室主任工作艺术全书  上
办公室主任工作艺术全书  上

办公室主任工作艺术全书 上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国平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4713155
  • 页数:498 页
图书介绍:
《办公室主任工作艺术全书 上》目录

上卷 1

第一章 办公室主任沟通协调的方法和艺术 1

第一节 办公室主任概述 1

一、办公室主任 1

二、办公室主任的地位 1

三、办公室主任的作用 3

(一)沟通协调作用 3

(二)参谋助手作用 4

(三)信息咨询作用 4

四、办公室主任的领导作风 5

(一)实事求是与理论联系实际作风 5

(二)民主作风 5

(三)严于律己作风 6

五、办公室主任工作的原则 6

(一)实事求是原则 6

(二)效率原则 7

(三)保密原则 7

(四)分工协作原则 8

六、办公室主任工作的性质及特点 9

(一)辅助性 9

(二)服务性 9

(三)政治性 10

(四)综合性 10

(五)机密性 10

(六)事务性 10

七、办公室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 10

(一)准确 10

(二)及时 10

(三)保密 11

(四)落实 11

八、办公室主任工作的任务 11

九、办公室主任工作内容的具体构成 11

十、办公室主任工作的职责 14

(一)办公室主任的承办职责 14

(二)办公室主任的参谋职责 15

(三)办公室主任的管理职责 16

(四)办公室主任的协调职责 17

(五)办公室主任的领导指挥职责 17

第二节 与上级领导沟通协调的方法与艺术 18

一、上下级领导关系结构 18

(一)隶属关系 18

(二)依存关系 19

(三)职能关系 20

二、上级领导行为特征分析 21

(一)主导型 21

(二)专断型 22

(三)维持型 22

三、下级领导行为特征分析 23

(一)实事求是型 23

(二)自以为是型 23

(三)照抄照传型 24

四、上下级领导之间行为特征的差别 24

(一)角色心理素质差异 24

(二)角色表演差异 25

(三)角色地位差异 26

五、上下级领导关系心理分析 26

(一)趋同和趋异 27

(二)准确或偏离 28

(三)相容或排拒 28

六、与上级沟通协调的宏观原则 29

(一)坚持党性原则 29

(二)坚持服从原则 30

(三)坚持大局为重原则 31

(四)坚持分忧原则 32

(五)认清角色,不越“位” 32

(六)有限忍耐,合理斗争 34

(七)期望适当,合理节欲 36

(八)“等距外交” 38

七、与上级沟通协调的微观艺术 39

(一)注重第一印象 39

(二)学会投石问路 40

(三)学会理解上司的意图 41

(四)学会取得上司的信赖 43

(五)选择好同上司交往的时机与场合 44

(六)避开感情冲突的陷阱 45

(七)对上级提出批评要讲求技巧 45

(八)慎重参谋 46

(九)贵在勤奋 46

(十)谨防粗心 48

(十一)巧言进谏 49

(十二)兑现承诺 51

(十三)慎用“解释” 53

(十四)不出难题 54

(十五)有意封闭 55

(十六)懂得暗示 56

(十七)只听不传 57

(十八)不卑不亢 58

(十九)不打“旗号” 59

(二十)守口如瓶 60

(二十一)绝不“反感” 62

(二十二)恰当拜访 63

(二十三)巧用电话 64

(二十四)耐心等待 65

(二十五)勇于认错 66

(二十六)委曲求全 67

(二十七)讲究气量 69

(二十八)莫问前程 70

(二十九)注重“闲谈” 72

(三十)遇到有的领导谈其他领导不满怎么办 73

(三十一)汇报工作时如何博得领导满意 75

(三十二)在能力弱的领导下如何搞好工作 79

(三十三)怎样才能赢得领导信任 82

(三十四)男性部属如何在女性领导手下搞好工作 84

(三十五)不要频繁找上级领导 87

(三十六)如何与彼此不团结的领导相处 89

(三十七)请示三忌 90

第三节 与下级沟通协调的方法与艺术 90

一、与下级沟通协调的宏观原则 90

(一)公道正派原则 90

(二)民主集中原则 91

(三)信任与授权原则 91

(四)平等原则 91

(五)平衡原则 92

(六)引力原则 93

(七)信息沟通原则 94

二、与下级沟通协调的微观艺术 94

(一)自己作出样子 94

(二)笑口常开 97

(三)不吝赞赏 99

(四)善于静听 99

(五)不指责、咒骂 101

(六)理直气和 102

(七)记住下属的名字 103

(八)拔尖不削尖 104

(九)一视同仁 106

(十)不抱成见 107

(十一)求下属帮忙 108

(十二)时刻揣摩下属的不安心 110

(十三)小事装糊涂 111

(十四)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113

(十五)激起竞争 115

(十六)与下属保持适当距离 116

(十七)正确处理下属的“隐秘”问题 117

(十八)注重在政治上关心部属 118

(十九)正确对待“难缠”的下属 119

(二十)与年老部属相处“八字”诀 121

(二十一)如何面对讨厌你的属下 123

(二十二)填平与年轻部下间的鸿沟 124

第四节 与同级沟通协调的方法与艺术 126

一、现实生活中的同级关系 126

(一)同级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126

(二)竞争与协同 127

(三)“向心力”与“离心力” 127

二、与同级沟通协调的宏观原则 128

(一)以诚相待,与人为善 128

(二)积极配合,互相补台 128

(三)见贤思齐,强者为师 128

(四)尊重的原则 129

(五)宽容的原则 129

(六)支持的原则 130

(七)自制的原则 130

(八)真诚的原则 130

(九)信任的原则 131

三、与同级沟通协调的微观艺术 131

(一)处理同级之间矛盾的艺术 131

(二)增进同级之间感情的艺术 132

(三)同级之间的批评艺术 135

(四)“友好合作”的协调关系 136

(五)互相信任,亲密合作 137

(六)“合作”与“竞争” 140

(七)需要注意的问题 140

第五节 与群众沟通协调的方法与艺术 141

一、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构成 141

(一)关系的性质特征 142

(二)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143

(三)行为特征的差异 144

二、与群众沟通协调的宏观原则 145

(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145

(二)教育和提高群众 146

(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147

三、与群众沟通协调的微观艺术 148

(一)立足以威信孚众 148

(二)合理运用赏罚 150

(三)恩威有度 152

(四)“善演群众角色” 154

(五)善于“同化”群众 155

(六)善于当“听众” 155

(七)正确调适干群矛盾 156

(八)巧妙处理群众纠纷 157

(九)缓解干群矛盾需处理好四个关系 158

第六节 与其他关系沟通协调的方法与艺术 159

一、与离退休干部的交往 159

二、如何与“通天人物”交往 161

三、如何与大款交往 162

(一)与“大款”交友现象日趋增多 162

(二)该怎样与“大款”交朋友 162

四、与不喜欢的人交往 163

(一)从心眼里讨厌的人 163

(二)与自己的性格、态度格格不入的人 164

(三)自己感到发怵的人 164

第二章 办公室主任公关的方法与艺术 165

第一节 公关礼仪 165

一、见面礼仪 165

(一)握手礼节 165

(二)鞠躬礼节 167

(三)拥抱礼节 167

(四)亲吻礼节 167

(五)举手礼节 168

二、介绍礼仪 168

(一)介绍的规则 168

(二)正式介绍 172

(三)非正式介绍 173

三、称呼礼仪 174

(一)称呼的礼节 174

(二)对地位、身份高的人的尊称 176

(三)对女性的敬称 177

(四)对男性的敬称 177

(五)对外交官的敬称 177

(六)对军官的敬称 178

(七)对学术界人士的敬称 179

(八)对其他有身份的人的敬称 179

(九)对姓名的称呼 181

四、仪式礼仪 183

(一)仪式 183

(二)升旗仪式 183

(三)开幕式 184

(四)闭幕式 184

(五)“节”的仪式 184

(六)授勋仪式 185

(七)表彰仪式 185

(八)颁发《荣誉证书》仪式 186

(九)追认烈士仪式 186

(十)宣誓仪式 186

(十一)欢迎、欢送仪式 187

(十二)捐赠仪式 188

五、舞会礼仪 188

(一)舞会的类型 188

(二)舞会的筹办 189

(三)舞会的服装 191

(四)舞会的礼仪 191

(五)女性参加舞会的礼仪 192

(六)男性参加舞会的礼仪 193

(七)邀舞的礼仪 194

(八)拒绝邀舞的礼仪 195

(九)舞会主人的礼仪 195

六、聚会礼仪 196

(一)“沙龙”聚会礼仪 196

(二)庆祝聚会礼仪 196

(三)招待会礼仪 197

(四)欢送会礼仪 198

七、交换名片礼仪 198

(一)名片 198

(二)社交名片 199

(三)商业名片 199

(四)名片的使用规矩 200

(五)名片的交换礼仪 200

八、男性交际礼仪 201

(一)男性的绅士风度 201

(二)男性与女性交往的礼仪 201

(三)男性与男性交往的礼仪 202

(四)男性交际应注意的礼仪 203

(五)男性同志之间的交际礼仪 205

(六)男性上下级之间的交际礼仪 206

(七)男性与各种类型人的交际礼仪 209

九、仪态礼仪 217

(一)站姿礼仪 217

(二)坐姿礼仪 219

(三)走姿礼仪 220

(四)卧姿礼仪 221

(五)手势礼仪 221

(六)动作礼仪 225

(七)眼神礼仪 226

(八)笑容礼仪 228

(九)说话礼仪 229

(十)几种不雅的仪态 231

(十一)男性的吸烟礼仪 232

十、着装礼仪 234

(一)着装的基本原则 234

(二)我国的服装 243

(三)西方国家的服装 245

(四)着装的注意事项 252

(五)不同场合的着装礼仪 253

(六)男性着装礼仪 255

(七)穿西装的礼仪 256

十一、社交馈赠礼仪 258

(一)馈赠礼品的礼仪 258

(二)馈赠的时机 259

(三)馈赠礼仪 260

十二、中西餐礼仪 262

(一)赴宴者的礼仪 262

(二)宴请主人的礼仪 264

(三)吃中餐的礼仪 265

(四)使用筷子的礼仪 266

(五)中餐宴会上的助兴节目 267

(六)西餐餐具的使用方法 268

(七)西餐的食用方法 273

(八)吃西餐的礼仪 277

十三、宴会礼仪 279

(一)宴会的类型 279

(二)宴会的筹备 280

(三)宴会礼仪 283

(四)宴会服务 287

十四、饮酒礼仪 292

(一)中国酒 292

(二)洋酒 296

(三)饮酒礼俗 298

(四)饮酒礼仪 299

(五)酒会礼仪 302

第二节 公关策略和决策艺术 307

一、公关策略艺术 307

(一)遵纪守法,注重社会效益 307

(二)珍惜信誉,维护公众权益 307

(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307

二、公关决策艺术 308

(一)公关决策特征 308

(二)公关决策原则 308

(三)公关决策过程 308

(四)公关决策回归 309

第三节 公关方式 309

一、宣传性公关 309

(一)目的性 309

(二)新异性 309

(三)效益性 310

(四)重点性 310

二、交际性公关 310

(一)交际性公关原则 310

(二)交际性公关技巧 310

三、服务性公关 311

(一)服务性公关原则 311

(二)服务性公关技巧 311

四、社会性公关 312

(一)社会性公关原则 312

(二)社会性公关技巧 312

五、征询性公关 312

(一)征询性公关原则 312

(二)征询性公关技巧 313

六、维系性公关 313

(一)潜移默化 313

(二)循序渐进 314

七、进攻性公关 314

(一)进攻性公关的原则 314

(二)进攻性公关的技巧 314

八、防御性公关 315

(一)推陈出新 315

(二)接受反复 316

九、矫正性公关 316

十、建设性公关 317

第四节 公关手段 317

一、借助新闻媒介 318

(一)选择媒介 318

(二)与新闻界的交往 319

(三)领导者如何接受采访 320

(四)撰写新闻稿 323

(五)借助视听手段 324

二、组织自办媒介的方法与艺术 326

(一)自办报刊 326

(二)编写宣传小册子 327

(三)宣传组织标志 328

三、制作公关广告的方法与艺术 328

(一)公关广告的类型 328

(二)公关广告设计要求 329

(三)公关广告的制作技巧 330

(四)公共关系广告效益的测算 330

第五节 公关程序 331

一、自省艺术 331

二、公关设计 332

(一)确定目标 332

(二)界定公众 333

(三)确定主题 335

(四)选择传播渠道 335

(五)选择时机 335

(六)编制费用预算和时间安排 336

三、公关设施 336

(一)统观全局 336

(二)选准媒介 337

(三)制作信息 337

(四)控制进度 337

(五)调整计划 338

四、公关评估 338

(一)评估的重要性 338

(二)公共关系信息反馈渠道 338

(三)评估方法 339

第六节 公关形象的建立 340

一、办公室主任公关形象的特点 340

(一)权威性 340

(二)综合性 340

(三)客观性 340

二、办公室主任公关形象设定的方法 341

(一)由不同的公关对象设定不同的公关形象 341

(二)由领导类型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公关形象 346

(三)由领导者个人特点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公关形象 348

三、树立公关形象的方法 349

(一)以政绩赢得公众 349

(二)做好必要的宣传工作 350

(三)报喜报忧,欢迎公众提出批评和建议 350

(四)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勤政爱民 351

(五)加强修养,注意礼仪礼节 351

四、公关形象建立中的传媒作用 351

(一)现代社会传媒形象的建立 351

(二)建立传媒形象的技巧 353

第七节 公关专题活动 356

一、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 356

(一)记者招待会 356

(二)突发性事件的新闻发布 358

二、举办展览会 361

(一)展览会的特点 361

(二)展览会的类型 361

(三)举办展览会要注意的问题 362

(四)展览会范例 363

三、举办赞助活动 364

(一)赞助活动的作用 364

(二)赞助活动的类型 365

(三)进行赞助的步骤 366

(四)赞助活动范例 366

四、开幕式的主持和设计 367

(一)发出请柬 367

(二)拟定开幕典礼的程序 367

(三)安排接待事项 367

(四)确定剪彩揭牌人员 367

(五)拟写好开幕词 367

(六)安排必要的活动 367

五、参观活动 367

(一)组织原则 367

(二)准备组织技巧 368

六、纪念、开张、颁奖活动 368

(一)准备 369

(二)内容 369

(三)程序 369

七、祝辞、致辞和答辞 369

(一)祝辞及其分类 369

(二)致辞和答辞 371

(三)祝辞(包括祝酒辞、致辞、答辞)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371

第八节 国际公关的方法与艺术 372

一、国际公关活动礼仪 372

(一)服饰 372

(二)迎送 372

(三)会见、会谈的礼仪 373

(四)文艺晚会 374

(五)外事宴请 375

(六)参观游览 376

(七)涉外舞会 378

(八)庆贺、凭吊和慰问 378

(九)几种常见的仪式 381

二、出国访问 383

(一)出访准备 383

(二)在国外参观访问中应注意的礼仪 384

三、国际谈判 385

(一)谈判策略 385

(二)谈判技巧 387

四、国际公共关系文书 388

(一)照会 388

(二)对外函件 389

(三)备忘录 389

(四)电报 389

五、国际交往知识必备 390

(一)国际交往中的称呼 390

(二)国际交往中的禁忌 390

(三)外国人的姓名 392

(四)中外节日 392

(五)结婚周年纪念日 395

(六)异域礼俗风情 396

第三章 办公室主任的管理方法与艺术 403

第一节 管理概述 403

一、现代管理的实质内容 403

(一)管理对象 403

(二)管理过程 404

(三)管理的核心和动力 404

(四)管理的目的 404

二、管理的基本原理 405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意义 405

(二)系统原理 407

(三)结构原理 410

(四)人本原理 416

(五)责任原理 420

(六)效益原理 421

第二节 组织管理 424

一、组织管理的性质和作用 424

(一)组织管理 424

(二)组织管理和领导工作 424

二、组织机构设置的依据、类型、原则 425

(一)组织设计的任务和依据 425

(二)机构设计类型 428

(三)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428

三、组织设计的方法艺术 431

(一)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 431

(二)部门化 434

(三)人员配备 437

四、组织关系 443

(一)授权 443

(二)集权与分权 446

(三)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 451

(四)委员会 455

(五)组织力量的整合 460

第三节 管理方法与艺术 463

一、科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463

(一)系统方法 463

(二)调控方法 465

(三)封闭方法 466

(四)弹性方法 467

二、经济方法 468

(一)经济方法的基本原则 468

(二)经济方法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469

三、行政方法 470

(一)行政方法的基本特点 470

(二)行政方法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471

(三)经济方法应该与行政方法相结合 472

(四)经济方法与行政方法结合的主要形式 473

四、数学方法 474

(一)数学方法的特点 474

(二)数学方法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476

(三)目标管理和网络技术 477

第四节 日常工作管理方法与艺术 478

一、细微之处 可见精神 478

二、传统精华 弘扬光大 479

(一)“抓住中心环节”的日常工作管理艺术 479

(二)“十指弹琴”的日常工作管理艺术 480

(三)“抓薄弱环节”的日常工作管理艺术 481

(四)“以点带面”的日常工作管理艺术 482

(五)“反弹琵琶”的日常工作管理艺术 483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84

(一)寻找“连续带”中的最佳点 484

(二)提高日常工作管理效能的理论:目标管理 487

四、处理常见的几项事务性工作的艺术 488

(一)工作检查与总结的艺术 488

(二)处理公文的艺术 489

第五节 现代管理的手段 491

一、现代管理的信息手段 491

(一)管理信息的特征 491

(二)信息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491

(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492

二、计算机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494

(一)计算机用于管理工作的几个特点 494

(二)计算机在管理中可以做哪些工作 495

中卷 499

第四章 办公室主任的行政领导方法与艺术 499

第一节 行政领导艺术导论 499

一、行政与行政领导艺术的涵义 499

(一)行政的涵义 499

(二)行政领导的涵义与基本职责 500

(三)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502

二、行政领导艺术的特点与作用 504

(一)行政领导艺术的涵义 504

(二)行政领导艺术的特点 505

(三)行政领导艺术的地位和作用 505

第二节 行政领导的主要方法与手段 506

一、行政领导方法的涵义及其分类 506

(一)行政领导方法的涵义 506

(二)行政领导方法的特点 506

(三)行政领导方法的分类 507

二、行政指令方法 509

(一)行政指令方法的涵义特征及作用 509

三、法律方法 510

(一)法律方法的涵义 510

(二)法律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511

四、经济方法 512

(一)经济方法的涵义 512

(二)经济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512

五、思想教育方法 514

(一)思想教育方法的涵义 514

(二)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514

第三节 行政组织设计的方法与艺术 515

一、行政组织的涵义与特点 515

(一)行政组织的涵义 515

(二)行政组织的特点 516

二、行政组织结构 516

(一)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517

(二)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517

(三)行政组织结构的要素 517

三、行政组织的设计艺术 518

(一)行政组织设计的任务 518

(二)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 518

(三)行政组织设计的艺术 519

第四节 行政决策的方法与艺术 522

一、行政决策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522

(一)行政决策的涵义与特点 522

(二)行政决策的重要性 523

二、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524

(一)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 524

(二)行政决策的原理和原则 525

三、行政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526

(一)行政决策的程序 526

(二)行政决策的技术方法 528

四、行政决策艺术:界定选择 529

第五节 行政执行与行政协调的方法与艺术 531

一、行政执行的功能和程序 531

(一)行政执行的功能和作用 531

(二)行政执行的特点和原则 532

(三)行政执行的程序和主要环节 533

二、行政执行的准备 534

(一)制定执行计划 534

(二)落实执行组织 536

(三)开展思想动员 536

(四)备好资财设备 536

三、行政执行的实施 536

(一)指挥与授权 536

(二)沟通与协调 538

(三)监督与控制 540

(四)总结与挖潜 540

第六节 提高行政效率的艺术 541

一、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意义 541

(一)行政效率的涵义 541

(二)行政效率的层次 542

(三)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42

二、影响行政效率的各种因素 543

(一)影响行政效率的内在因素 544

(二)影响行政效率的外在因素 545

三、行政效率的评价与测量 546

(一)行政效率评价与测量的困难性 546

(二)行政效率的社会性评价 547

(三)行政效率的技术性测量 548

四、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548

(一)上层领导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途径 548

(二)中层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549

(三)基层行政机关工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550

第七节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管理的艺术 550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550

(一)可靠的政治素养 550

(二)必备的职业素养 551

(三)较强的能力素养 552

(四)丰富的知识素养 552

(五)良好的心理素养 553

二、行政机关工作队伍结构和职位分类 553

(一)机关工作队伍结构 553

(二)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位分类 555

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选拔和任用 557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选拔 557

(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任用 558

(三)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程序 560

(四)新工作人员的录用 561

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563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的特点 563

(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的原则 564

(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的内容 565

(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的方式 566

五、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离休和退职 567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离休 567

(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 568

(三)机关工作人员的退职 569

(四)做好离休、退休、退职工作人员的安置管理工作 569

第八节 行政机关人事激励艺术 570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 570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的目的 570

(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的原则 571

(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 571

(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考核的方法 572

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技巧 575

(一)奖惩的实质 575

(二)奖惩的原则 575

(三)奖励的条件和方式 576

(四)奖惩的程序 577

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577

(一)制定工资政策的原则 577

(二)工资的形式和工资结构 579

四、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保险与福利 580

(一)保险与福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生活的必要保障 580

(二)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保险的内容及其完善 581

(三)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福利的内容及其完善 582

第五章 办公室主任调查研究的方法与艺术 583

第一节 概述 583

一、调查研究 583

二、调查研究的特点 584

(一)服务性 584

(二)目的性 584

(三)时效性 584

(四)中介性 584

三、党政部门调研的特点 585

(一)政策性 585

(二)层次性 585

(三)内部性 585

(四)宏观性 585

四、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 586

(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586

(二)不可先入为主 586

(三)要充分占有材料 587

(四)坚持正确的调研方法 587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实施 588

一、调研课题的确定 588

二、调查研究的准备工作 588

(一)明确调查目的 588

(二)选择和培训调研人员 589

(三)确定调查对象 590

(四)学习有关政策和知识 590

(五)拟定调查计划和提纲 591

(六)设计必要的调查表格和问卷 591

三、调查的联络与接洽 591

(一)预先进行联系 591

(二)取得主管部门的支持 592

(三)召开群众大会 592

(四)同被调查者接触 592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592

一、抽样调查 592

二、重点调查 593

三、专题调查 594

四、综合调查 594

五、统计调查 595

六、追踪调查 595

七、对比调查 596

八、分次调查 596

九、文献法 596

十、问卷调查法 599

(一)问卷的种类 599

(二)问卷的一般结构 600

(三)问卷的选择、结构和表述 601

(四)问卷回答的方式、说明 604

(五)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 607

(六)怎样提高问卷的回复率 608

(七)对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的研究 609

(八)问卷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609

十一、民意测验法 618

十二、访问法 619

(一)访问法的概念与特点 619

(二)访问法的类型 619

(三)访谈过程及其技巧 620

(四)集体访谈法 625

(五)集体访谈的实施 625

十三、头脑风暴法 627

十四、反向头脑风暴法 628

十五、德尔菲法 628

十六、派生德尔菲法 629

十七、观察法 629

(一)观察法的概念与特点 629

(二)观察法的类型 630

(三)观察法的实施 631

(四)对观察法的评价 633

第四节 调查资料的整理 633

一、调查资料的初步整理 633

(一)资料的审核和校订 633

(二)资料的分类 635

(三)资料的汇编 635

二、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制作 637

(一)统计表 637

(二)统计图 638

第五节 调查研究分析的方法 638

一、辩证分析法 638

(一)矛盾分析法 638

(二)现象——本质分析法 639

(三)定性——定量分析法 639

(四)分析——综合方法 640

二、历史研究法 640

(一)传统分析法 640

(二)数量分析法 640

三、系统论方法 641

(一)整体分析法 641

(二)结构分析法 642

(三)层次分析法 642

(四)协同相关分析法 642

(五)动态分析法 643

四、逻辑分析法 643

(一)概念分析法 643

(二)判断分析法 643

(三)推理分析法 644

五、比较分析法 645

(一)对比法 645

(二)历史比较法 646

六、分类研究法 647

(一)现象分类法 647

(二)目的分类法 647

(三)本质分类法 647

(四)聚类分析法 647

(五)条件分类法 647

七、因素分析法 648

(一)总体分析 648

(二)关系分析 648

(三)因素树分析 649

八、模糊论方法 649

(一)精确性与复杂性不相容 650

(二)取大取小原则 650

第六节 调查报告的撰写 651

一、调查研究报告的特点 651

(一)真实性 651

(二)针对性 652

(三)典型性 652

(四)系统性 652

二、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程序 652

(一)确立报告主题 652

(二)精心选择材料 653

(三)布局和拟定提纲 653

(四)撰写报告成文 653

(五)修改报告和补充调查 653

三、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模式 653

(一)标题 653

(二)引言 654

(三)方法与步骤介绍 654

(四)资料介绍与分析 655

(五)结论与讨论 655

(六)附录 655

四、调查研究及撰写中常见的问题 656

(一)材料未能说明主题 656

(二)主题不鲜明,缺乏针对性 656

(三)布局不合理,结构松散 656

(四)文面不规范,语言缺乏表现力 657

五、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 658

(一)叙述事实力求客观 658

(二)文字通俗、简洁 658

(三)选用数表、图表 658

(四)引证与注释 658

第七节 调研成果的评价及调研成果的应用 659

一、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标准 659

(一)调查研究成果的真理性标准 659

(二)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价值标准 659

二、调查研究成果评价的指标 660

(一)水准指标 661

(二)效益指标 661

(三)创新指标 661

(四)重要性指标 661

(五)实用性指标 661

(六)完成度指标 661

三、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661

(一)评价方式 661

(二)评价方法 661

四、调查研究成果的评估与应用 662

(一)评估内容 662

(二)调查研究成果的应用 662

第六章 办公室主任公文写作与处理的方法与艺术 664

第一节 概述 664

一、公文的概念 664

二、公文的作用 664

(一)法规作用 664

(二)指导作用 665

(三)互通情报的作用 665

(四)宣传、教育作用 665

(五)凭证和依据作用 665

(六)现实执行效用 666

(七)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作用 666

三、公文的分类 667

(一)从总体上划分,公文包括两大类四大部分及若干种类 667

(二)通用公文的种类 668

四、公文特点 671

(一)通用公文的特点 671

(二)专用公文的特点 672

(三)经济公文的特点 672

(四)科技公文的特点 673

五、公文格式 673

(一)公文书面格式 673

(二)文头部分 673

(三)行文部分 677

(四)文尾格式 686

六、设计公文标题 689

(一)直尺式 690

(二)短长式 690

(三)长短式 690

(四)宝塔式 690

(五)倒宝塔式 690

(六)梭子式 690

(七)等距式 690

(八)腰鼓式 690

(九)正副题式 690

七、公文格式不规范的具体表现 690

(一)公文文头不规范 690

(二)发文字号不规范 690

(三)公文标题冗长混乱 690

(四)正文“缺苗断垅” 691

(五)落款简化不当 691

(六)抄报抄送不分 691

(七)末项随意前置 691

(八)印制模糊不清 691

(九)用纸规格不一 691

八、公务文书的稿本 692

(一)草稿 692

(二)定稿 692

(三)正本 692

(四)副本 692

(五)存本 692

(六)试行本 693

(七)暂行本 693

(八)各种文字文本 693

第二节 公文操作基础 693

一、公文行文制度 693

(一)一般不要越级行文 693

(二)注意克服“越位行文” 694

(三)严格控制发文数量 694

(四)行文要选准文种 695

(五)注意行文常规 695

(六)指导性、指令性或请示性的公文 695

(七)平行机关可以联合行文 696

二、公文工作的组织领导 696

三、公文处理的程序 697

四、文件收发的性质 697

(一)政治性 697

(二)机密性 697

(三)服务性 698

五、文件收发处理的基本原则 698

(一)准确 698

(二)及时 699

(三)保密 699

第三节 收文处理 700

一、收文 700

二、收文处理 701

三、签收 701

四、拆封 702

五、拟办 702

六、拟办意见 703

七、阅文 704

八、阅文送呈具体方法 704

(一)注传法 704

(二)存注法 705

(三)阅办法 705

(四)拟办批示 706

(五)摘要注办 707

九、批抄 707

十、加抄 707

十一、请办 708

十二、请批 708

十三、批办 708

十四、传阅 709

(一)处理工作的一种手段 710

(二)处理事务的一种方式 710

(三)传阅方法 710

十五、催办 712

(一)催办范围 712

(二)催办方法 713

(三)催办要求 714

十六、承办 715

十七、办复 716

(一)函复 717

(二)口头答复 717

(三)复印领导批示 717

(四)就地处理 717

(五)统筹安排 717

第四节 发文处理 717

一、发文 717

二、行文 718

三、发文处理 718

四、拟稿 718

五、签发 719

六、签发的原则、程序 721

(一)签发的原则 721

(二)签发的程序 722

(三)签发的格式 723

七、公文制发程序中存在的“倒流”问题 723

(一)“倒流”的弊病 723

(二)公文稿送审程序“倒流”的原因 725

(三)解决公文稿送审“倒流”的措施 725

八、来文收集 726

九、文件利用的原则 726

十、文件的传达 727

十一、文件的日常管理方法 727

(一)跟踪管理 727

(二)定位管理 728

(三)卡片管理 728

(四)制度管理 729

十二、文件管理原则 730

(一)统一渠道,集中管理 730

(二)科学管理,方便使用 730

(三)建章建制,严格保密 731

十三、文件存放 731

第五节 公文写作概述 731

一、撰写公文的基本要求 731

(一)公文的观点必须正确 731

(二)撰写公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732

(三)贯彻上级指示的公文要富于创造性 732

(四)撰写公文要讲究逻辑和词章 733

(五)引文、数字、人名、地名、机关单位名、事物名、标点符号等必须准确 735

二、撰写公文需要特别注意事项 738

(一)公文中的一些提法要准确 738

(二)公文中的专用名词要用得恰当 738

(三)公文中的时间表述要科学 738

(四)公文的条款、段落要规范 739

(五)草拟(含修改)文稿用笔、墨水、纸要求 739

三、党政机关公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问题 739

(一)篇幅冗长 739

(二)内容粗糙 740

(三)文种不分 743

(四)行文关系不顺 744

(五)行文口气不当 745

第六节 公文的具体写作 745

一、决定 745

(一)定义 745

(二)类型 746

(三)决定与其它文种的区别 746

二、决议 749

(一)定义 749

(二)类型 749

(三)构成 749

三、指示 750

(一)定义 750

(二)特点 750

(三)党群系统机关指示的侧重情况 751

(四)组成 751

(五)写作要点 752

四、总结 753

(一)总结与调查报告的区别 754

(二)总结的分类 755

(三)总结的写作格式 755

(四)总结的结构方式 757

(五)总结七忌 758

五、批复 761

(一)定义 761

(二)批复的特点 762

(三)批复的结构 763

(四)批复写作注意事项 763

六、公告 765

(一)定义 765

(二)公告的特点 766

(三)公告的种类 766

(四)公告的写作 767

七、布告 768

(一)定义与特点 768

(二)布告的种类 769

(三)布告的写法 769

(四)布告写作注意事项 770

八、函 771

(一)概述 771

(二)结构 771

(三)写作要求 772

(四)函的分类与各类函的撰写要点 772

九、通告 773

(一)定义 773

(二)通告和通知的区别 773

(三)通告的特点 773

(四)通告的种类 774

(五)通告的结构与写法 774

(六)写好通告,需注意的问题 775

十、通知 776

(一)定义 776

(二)通知的特点 777

(三)通知的作用 777

(四)通知的种类 778

(五)通知的结构 778

(六)批示性通知 780

十一、通报 781

(一)定义 781

(二)特点 781

(三)通报与相近文种辨析 781

(四)通报的类型 783

(五)通报的结构 783

(六)批评通报 784

(七)表彰通报 785

十二、报告 787

(一)定义 787

(二)报告的种类 788

(三)专题报告 788

(四)情况报告 789

(五)检查报告 791

(六)呈转性报告 792

十三、请示 793

(一)定义 793

(二)请示的特点 794

(三)请示的写作格式 794

(四)撰写请示应注意的问题 794

十四、简报 796

(一)定义 796

(二)简报的特点 796

(三)简报的作用 797

(四)简报的种类 797

(五)简报的格式 798

十五、请柬 800

(一)定义 800

(二)特点 800

(三)请柬写作注意事项 800

(四)请柬篇章结构 801

十六、计划 802

(一)定义 802

(二)计划与规划的主要区别 802

(三)计划的作用 803

(四)计划的特点 803

(五)工作计划的写作 804

十七、开幕词 807

(一)开幕词的概念和作用 807

(二)开幕词的写法 807

十八、闭幕词 811

(一)闭幕词的概念和作用 811

(二)闭幕词的写法 811

(三)闭幕词写作注意事项 811

十九、主持词 813

(一)写作要点 813

(二)注意事项 813

二十、欢送词 814

二十一、祝酒词 815

二十二、欢迎词 815

二十三、答谢词 816

二十四、唁电、唁函 818

(一)含义 818

(二)作用 818

(三)抬头的写法 818

(四)遵循原则 818

二十五、讣告 818

(一)概念 818

(二)作用 819

(三)形式 819

(四)组成 819

(五)特点 819

二十六、悼词 821

(一)定义 821

(二)写法 821

(三)注意事项 821

第七章 办公室主任用人的方法与艺术 825

第一节 选拔人才的方法与艺术 825

一、成事在人 得士者昌 825

(一)求贤用才是领导工作的关键 825

(二)人才是领导者的珍宝 826

二、观人举止 鉴人识才 827

(一)树立理性的人才观 827

(二)发现人才的良方 829

(三)鉴人识才的秘诀 830

三、求贤若渴广集良才 831

(一)选拔人才,不拘一格 831

(二)“三顾茅庐”,赤诚以待 833

(三)心胸浩荡,提携超己 834

第二节 使用人才的艺术 834

一、充分信赖 诚实待人 835

(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835

(二)待人以诚,动人以情 836

(三)不徇私情,等距交往 836

二、扬长避短 人尽其才 836

(一)先看其长,容其所短 836

(二)适才适所,才尽其用 838

(三)鼓励冒尖,人尽其才 841

三、管理有术 育才有方 842

(一)人才管理:区别对待 842

(二)人才激励:奖惩分明 842

(三)人才培育:面向未来 843

第三节 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方法与艺术 844

一、群众:伟力之源泉 844

二、适度激励:催发积极性的春风 846

(一)激励的起点与种类 847

(二)激励的艺术 847

三、“感情投资”:调动积极性的催化剂 850

(一)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850

(二)尊重群众,善于联系群众 851

(三)情理结合,善于教育和团结群众 852

(四)严中有情,爱护群众 854

四、重视非正式群体:春风度过玉门关 854

第四节 调解人际矛盾的艺术 856

一、古老的格言:“和为贵” 856

(二)人际矛盾:领导者的困惑 856

(二)天时地利不如人和:调解人际矛盾的重要性 857

二、调适与上级矛盾的艺术 858

(一)摆正关系,尊重上级 858

(二)避开感情冲突的陷阱 858

(三)对上级提出批评要讲求技巧 859

三、调适与下级矛盾的艺术 859

(一)“威信”是调适与下级矛盾的前提 859

(二)正确对待同下级的意见分歧 860

四、调适干群矛盾的艺术 861

(一)正确对待群众的牢骚 861

(二)正确地进行批评和处罚 862

五、处理群众纠纷的艺术 862

(一)调解一般性群众纠纷的艺术 862

(二)处理各种“势力”之间的纠纷的艺术 864

六、处理“代沟”的艺术 864

(一)尊重和信赖:如何对待年长的上级或下级 865

(二)理解与关心:如何对待年轻的一代 865

第八章 办公室主任的用权方法与艺术 867

第一节 权力概述 867

一、权力 868

二、权力的构成 868

(一)职位 868

(二)职责 869

(三)职权 869

三、权力的特征 869

(一)法定性 869

(二)强制性 869

(三)普遍性 870

(四)层次性 870

(五)阶级性 870

四、行使权力的原则 870

(一)依法性原则 870

(二)实效性原则 871

(三)正当性原则 871

(四)廉洁性原则 873

(五)可行性原则 873

(六)民主性原则 874

(七)灵活性原则 875

(八)适度性与适时性相结合的原则 875

(九)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结合的原则 876

(十)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相结合的原则 876

五、权力与权威 877

(一)权威的五种的类型 877

(二)权威的含义 877

六、权力与权术 878

(一)权术 878

(二)权术的特征 878

(三)权力与权术的关系 879

(四)正确处理权力与权术的关系 879

第二节 办公室主任行使权力的方法与艺术 881

一、行使法定权 881

(一)法定权 881

(二)法定权的特征 881

(三)法定权的行使方法和艺术 881

二、行使专长权 882

(一)专长权 882

(二)专长权的特征 882

(三)专长权行使的方法和艺术 882

三、行使强制权 883

(一)强制权 883

(二)强制权的特征 883

(三)强制权的行使方法和艺术 883

四、行使经济权力 884

(一)经济权力 884

(二)行使经济权力的原则 884

(三)经济权力的行使方法和艺术 885

五、行使政治权力 886

(一)政治权力 886

(二)行使政治权力的原则 886

(三)行使政治权力的方法和艺术 887

六、行使社会权力 888

(一)社会权力 888

(二)行使社会权力的原则 888

(三)行使社会权力的方法和艺术 889

七、行使精神权力 889

(一)精神权力 889

(二)行使精神权力的原则 890

(三)行使精神权力的方法和艺术 890

八、行使舆论权 892

(一)舆论权 892

(二)舆论权的运用形式 892

(三)舆论权的运用原则 893

(四)舆论权的行使方法和艺术 895

九、行使组织权 895

(一)组织权力 895

(二)行使组织权力的原则 896

(三)组织权力的行使方式 896

十、行使个人权力 897

(一)个人权力 897

(二)行使个人权力的原则 897

(三)行使个人权力的方法和艺术 898

十一、行使影响权 899

(一)影响权 899

(二)影响权的行使方法和艺术 901

十二、行使非正式权力 902

(一)非正式权力 902

(二)非正式权力的作用 902

(三)非正式权力的特点 903

(四)非正式权力的运用方法和艺术 904

十三、行使指挥权力 906

(一)指挥权力 906

(二)搞好指挥的原则 906

(三)指挥的方式 907

(四)行使指挥权的方法和艺术 908

十四、行使奖惩权 908

(一)奖惩权 909

(二)奖惩权的运用原则 909

(三)行使奖惩权的方法和艺术 910

十五、行使监督权 911

(一)监督权 911

(二)监督权的作用 911

(三)监督权的运用程序 912

(四)监督权运用过程中的误区 913

(五)误区产生的原因 913

(六)解决的方法 914

十六、行使批评权 915

(一)批评权的运用原则 915

(二)行使批评权的方法 916

(三)批评权行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918

第三节 办公室主任授权的方法与艺术 920

一、授权的涵义 921

二、授权的原则 921

(一)因事择人,视德才授权 921

(二)不轻易授予重大权力 921

(三)关心、支持授权者,及时给予指导 921

(四)不超级授权,不授权力之外之权 921

(五)不可轻易授权 921

(六)权责同授,交待明确 922

三、授权的方式 922

(一)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 922

(二)书面授权与口头授权 922

(三)正式授权与非正式授权 922

四、授权的技巧 922

(一)集中处理领导的责任 922

(二)以确保整体目标为目的 922

(三)分权而不放任 923

(四)掌握有效的控制方法 923

五、授权的程序 923

(一)明确职责 923

(二)授予权力 923

(三)监督检查 923

六、合理授权的优越性 924

七、授权的误区 924

(一)自由放任式的授权 924

(二)授权人对下级的犹豫不决态度 924

(三)不是按工作需要的授权 924

(四)虚假的授权 924

(五)不明确的授权 925

(六)部分的授权 925

八、授权应注意事项 925

(一)授权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925

(二)授权后应当注意的事情 925

第四节 办公室主任借权的方法和艺术 926

一、借权的种类 926

(一)借信息权 926

(二)借社会影响权 927

(三)借人际关系权 927

(四)借集体领导权 927

(五)借统御权 927

二、借权的艺术 928

(一)向上级借权的艺术 928

(二)向下属及中层干部借权的艺术 928

(三)向领导班子成员借权的艺术 928

(四)向社会关系借权的艺术 929

(五)向权威、专家学者借权的艺术 929

(六)向群众借权的艺术 929

(七)向集体借权的艺术 929

(八)借用政策和行政法纪权的艺术 930

三、借权的误区 930

四、借权范例 931

(一)取尚方之剑——借权威 931

(二)扬联合之功——借众力 932

(三)采他山之石——借外脑 932

(四)张八面之风——借名气 932

第五节 办公室主任控权的方法和艺术 933

一、权力控制的含义 933

二、控制下属权力的方法 933

(一)正人正己,身体力行 933

(二)宽严相济、恩威并重 933

(三)致人于前、防患未然 934

(四)场力为主、权力为辅 934

三、权力制约的方法 934

(一)权力制约方法 934

(二)权力制约之利弊 935

四、权力的“被控”方式 935

(一)信息控制 935

(二)场力控制 935

(三)权力制约 936

第九章 办公室主任主持会议的方法与艺术 937

第一节 概述 937

一、会议的含义 937

二、会议的类型 937

(一)按会议的性质分类 937

(二)按会议的内容分类 938

(三)按与会者的身份分类 938

(四)按会议的规模分类 938

(五)按会议的作用分类 939

(六)按会议的形式分类 939

(七)按会议的议题分类 939

(八)按会期分类 939

(九)按会议地点分类 939

(十)按会议的效果分类 939

三、会议的功能 940

(一)会议的特征 940

(二)会议的功能 940

四、会议活动原则 941

(一)优化原则 941

(二)紧迫原则 942

(三)效率原则 942

(四)互补原则 942

(五)职权明确原则 942

(六)利益相关原则 942

(七)以信待人原则 943

(八)功能完整原则 943

第二节 会议的组织工作 943

一、会议工作的任务 943

二、会议工作的特征 944

(一)政治性强 944

(二)服务性强 944

(三)被动性强 944

(四)事务性强 944

(五)综合性强 945

(六)保密性强 945

(七)时间性强 945

(八)协调性强 945

三、会议工作的具体要求 945

四、会议秘书机构 946

(一)秘书机构的设置 946

(二)会议工作人员 946

(三)会议秘书工作的分工 946

第三节 会议准备 947

一、安排议题 947

(一)安排议题的方法 947

(二)安排议题的原则 947

(三)安排会议议题应注意的问题 948

二、提名与会人员 948

三、会议文件的准备 949

(一)会议文件的产生 949

(二)会议文件的审核 950

(三)会议文件的分发 950

四、会议通知 951

(一)预告性通知 951

(二)正式通知 952

五、与会人员的报名、编组 952

(一)报名和报到 952

(二)编组 952

六、布置会场 953

(一)会场的布置 953

(二)座次排列 954

七、证件制作 954

(一)证件类型 954

(二)制证要求 954

(三)证件型式 954

第四节 会场工作 956

一、签到 956

(一)方法 956

(二)目标 956

二、引导就座 957

三、安排发言 957

四、会议记录 958

五、选举工作 958

(一)选票准备 958

(二)投票秩序 959

(三)投票 959

(四)有效票和废票 959

六、会场后勤保障 960

七、编发材料 960

八、会场服务的要求 961

第五节 会后工作 961

一、整理记录 961

二、印发会议纪要 962

三、收退文件 962

四、催办 963

五、会议集体摄影 963

六、会议文件立卷 963

(一)要反映会议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963

(二)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议活动的真实面貌 964

(三)既便于查找和利用,又便于档案保管 964

第六节 会议中的生活管理 964

一、会场的服务管理 964

二、接待安排工作 965

(一)迎接与会人员 965

(二)食宿安排 965

(三)安排会议领导同志看望 965

三、会议的财务管理 965

四、日常服务工作 966

(一)会议的文化生活 966

(二)会议的交通保障 966

(三)通讯服务 967

(四)医疗卫生服务 967

(五)办公用品保证 967

(六)安排与会人员回程事务 967

第七节 会议的保密保卫工作 967

一、会议的保密工作 967

(一)保密工作涵义 967

(二)保密工作内容 968

二、会议的保卫工作 972

(一)领导成员的警卫工作 972

(二)会议住址的保卫工作 972

(三)会议的社会治安工作 972

第八节 一般会议的主持工作 973

一、会议主持的原则 973

(一)集权原则 973

(二)时限原则 974

(三)民主原则 974

(四)定论原则 974

二、掌握会议议程 974

(一)掌握会议进展的原则 974

(二)会议主持的过程 975

三、会议主持人的权限 977

(一)与会者的认定和审批权 977

(二)发号施令权 977

(三)协调讲话发言权 977

(四)时间限量供应的掌握权 977

(五)对与会者进行表扬、批评、警告的职权 977

(六)执行会议纪律,维护会场秩序和安全的职权 978

四、主持会议的技巧 978

(一)会议主持人自己该怎么发言 978

(二)怎样打破冷场 978

(三)防止会议讨论离题 980

(四)处理分歧争执 980

(五)对干扰会议现象的批评 982

五、会议主持者的类型 982

(一)独裁型 982

(二)演员型 983

(三)领唱型 983

(四)教师型 983

(五)自信型 983

(六)司仪型 983

(七)导演型 983

(八)无能型 983

第九节 各种会议的主持要领 984

一、电话会议 984

(一)电话会议 984

(二)电话会议的原则 984

(三)电话会议的作用 984

二、座谈会 985

(一)目的 985

(二)方法 985

(三)注意事项 986

(四)人员选择 986

三、协调会 987

四、调查会 987

五、政策研究会 988

六、现场会 989

七、汇报会 989

八、传达会 990

九、报告会 990

七、表彰会 991

十一、紧急会议 992

十二、研讨会 992

十三、论证会 994

十四、对话会 994

十五、思想教育会 995

(一)概念 995

(二)原则 995

十六、务虚会 997

(一)定义 997

(二)原则 997

十七、个别交谈会 998

十八、经验交流会 998

十九、涉外会议 999

(一)涉外会议的类型 999

(二)会议的准备工作 1000

(三)会议的秘书工作 1001

(四)会后工作 1002

二十、党代会 1003

二十一、支部党员会议 1004

二十二、党委会 1005

二十三、董事会 1006

二十四、股东会 1007

第十节 主持会议的语言艺术 1008

一、主持会议的语言特点 1008

(一)突出中心、紧扣议题 1008

(二)准确、鲜明 1009

(三)精炼、概括 1009

(四)严谨、灵活 1009

(五)通俗、易懂 1009

(六)幽默、生动 1009

(七)音调正确、表情举止适当 1010

二、主持会议的语言原则 1010

(一)议题突出,宗旨明确 1010

(二)言之有度,掌握准时机分寸 1010

(三)树立好的文风和会风 1011

(四)调动群众情绪 1011

三、注意事项 1012

(一)做好充分准备 1012

(二)要有好的开头和结尾 1012

(三)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讲 1013

第十一节 会议效率化 1013

一、领导人应提高会议效率 1013

二、领导人陷入会海的原因 1014

三、领导人如何脱离会海 1015

(一)精简会议次数 1015

(二)提高会议质量 1017

(三)节约会议费用 1019

(四)建立会议制度 1020

(五)对会议有效性的检验 1021

下卷 1023

第十章 办公室主任的语言方法与艺术 1023

第一节 讲话的基本语言艺术 1023

一、语音基础 1023

(一)要学好普通话 1023

(二)如何学好普通话 1024

(三)口语表达的要求和语音训练 1026

二、词汇应用技巧 1029

(一)词汇技巧的重要性 1029

(二)领导者如何提高词汇运用技巧 1029

三、修辞艺术 1031

(一)口才与修辞的关系 1031

(二)修辞艺术 1031

四、逻辑艺术 1035

(一)逻辑与口才艺术的关系 1035

(二)语言表达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1036

(三)逻辑艺术 1036

第二节 实用讲话语言艺术 1039

一、激励的语言艺术 1039

(一)激励与言语激励 1039

(二)对激励的正确认识 1039

(三)激励操作要则 1048

(四)言语激励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其技巧 1049

二、批评的语言艺术 1056

(一)否定和批评下级的必然性 1056

(二)否定和批评下级的重要性 1057

(三)否定和批评下级的基本原则 1057

(四)把握批评艺术 1061

(五)批评应注意的问题 1066

三、说服的语言艺术 1067

(一)循循善诱 1067

(二)借此说彼 106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