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茉莉花香  话说横县历史文化与旅游
茉莉花香  话说横县历史文化与旅游

茉莉花香 话说横县历史文化与旅游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甘书明著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3539799
  • 页数:4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一般常识,收集了相当数量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关的经贸活动中涉及的常用英语翻译词汇和术语,供相关工作人员及翻译人员或在校学生使用。
《茉莉花香 话说横县历史文化与旅游》目录

第一篇 史海钩沉 1

横县先民的源流 2

秦汉时期的横县 18

横县建置的伊始 21

费贻太守与江口盐埠 22

马援将军与乌蛮滩 24

铜鼓——横县先民的神圣之物 2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横县 28

太守陆绩和他的横县情结 31

惊动晋朝廷的简阳内讧事件 33

董京逸士与横槎 36

隋唐时期的横县 38

“横州”称谓的缘起 41

鞠躬尽瘁的刺史杜正伦 43

临危不惧的陈大娘 45

宋元时期的横县 46

一株连理木,宋皇赠诗篇 49

秦少游——上帝赐给横州的礼物 51

抗击交趾的骁将毛炳与甘苗 55

明朝时期的横县 58

建文帝隐居南山说 61

因为一首诗,横州人记住了解缙 63

王济与他的《君子堂日询手镜》 66

他没有扳倒奸臣严嵩却被贬到横州 69

甘乔嵩“奉旨回乡” 71

徐霞客游横州 76

眼前美景入诗篇 79

清朝时期的横县 83

两举人智退吴三桂 85

才子陈奎 88

连绵不断的抗捐运动 91

李文彩与他的槎州梦 97

从浪子到将军——黄才贵 102

古代横州的文化教育 104

近代时期的横县 110

古济勋与南宁新学 112

有胆有识的横县人韦云卿 114

走向国际领奖台的南山白毛茶 116

陈寿民与他的《孙中山横州之行手记》 119

早期革命活动和革命先驱 122

黄佳起义 126

镇江之战——横县抗日首战告捷 128

四排岭阻击战 131

横县会议与六秀起义 133

横县不能忘记的三位外乡人 137

儒将陈清源 149

蒙家姐妹花 153

沸腾的古城——横县解放 158

第二篇 民风民俗 163

方言服饰 164

多样方言 164

多彩服饰 166

传统民居 169

宅院样式 169

厅堂摆设 171

建房习俗 172

人生礼仪 175

诞生临世 175

男娶女嫁 177

敬老祝寿 182

生命终结 183

民间信仰 186

敬神 186

问仙 189

算命 190

庙会 191

择吉 195

禁忌 200

传统节日 205

春节 205

元宵 207

春社和秋社 208

清明 208

三月三 209

四月八 210

端午节 211

六月六 212

中元节 212

中秋节 213

重阳节 213

冬至 214

第三篇 文娱体育 215

壮族民歌 216

圩逢 216

歌会 218

山歌 220

吟诗作对 222

民间戏曲 224

粤剧 224

师公戏 224

壮剧 224

茅山舞 225

采茶舞 225

节庆活动 226

舞狮 226

舞龙 228

舞凤凰 229

舞麒麟 229

赛龙舟 230

斗牛 230

抢花炮 231

搓麻将 232

打扑克 233

传统游戏 234

猜谜 234

捉迷藏 235

打尺 235

踢毽子 236

拾石子 236

抽陀螺 236

跳格子 237

滚铁环 237

棋艺 238

闲情逸趣 239

种花 239

养鸟 240

戏虫 241

养鱼 241

垂钓 242

第四篇 风味饮食 244

茶俗情韵 245

酒醇人生 252

特色鱼生 256

大粽情结 260

日常饮食 264

节庆饮食 267

夜市美食 270

食补饮凉 272

第五篇 旅游宝典 273

旅游指南 275

各具特色的专项旅游 275

纵横交错的旅游线路 278

日臻完善的服务设施 279

古州八景 280

钵岭春游 280

槎亭秋眺 280

海棠暮雨 281

宝华朝烟 282

月光澄练 283

天窟归云 283

紫水呈祥 284

乌蛮积翠 284

古迹览胜 286

伏波庙——马援将军的丰碑 286

海棠桥——秦少游的超越 293

承露塔——宗教与艺术合成的杰作 302

翰墨泉——天下墨香第一泉 304

古横州城楼——横县人的骄傲与遗憾 306

天字码头——甘乔嵩传奇人生的见证 310

名山名水 311

南山——关于建文帝的传说 311

霞义山——地球泥盆纪的标本 317

娘山——舒展心情步步高 323

九龙瀑布群——飞瀑千寻卷彩霓 326

西津湖——水光山色入诗来 331

崆峒岩——玲珑万窍藏丘壑 338

月林山——横县“小桂林” 341

名花名树 343

茉莉花香 343

百鸟归巢百年树 353

生态旅游村的翠竹 355

红色之旅 358

横县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碑 358

横县中学——横县革命的摇篮 359

四排岭——横县抗日主战场 360

六秀起义纪念馆 362

横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 363

谢承元故居 364

艺峰照相馆——横县地下党秘密联络站 365

踏路村党支部——横县最早的农村地下党支部 366

乡土特产 368

茉莉花茶 368

南山白毛茶 368

三月红荔枝 369

大头菜 370

木瓜丁 370

横县大粽 371

芝麻饼 371

甘薯蜜片 372

果蔗 373

民间工艺品 375

壮锦 375

绣花鞋 375

茉莉花绣球 375

竹编 376

第六篇 掌故趣闻 377

举人韦经达妙语释“偶然” 378

嬉笑怒骂皆成“对”的晚清秀才 380

横眉冷“对”的陈佑向 381

铁嘴“辣椒四” 382

灵竹一枝花 383

牛过云表 385

那阳人卯件事 386

衫袖卯长卯过乡 387

百合人卖席——缩脚就 389

宁氏家族供奉“灵感姑太”之说 390

良村陆氏家族何以过年不包大粽 391

横州大码头闹“鬼”的传说 392

第七篇 作品选介 393

诗词 394

满庭芳&秦观 394

宁浦书事(六首)&秦观 394

月江楼(二首)&秦观 395

题海棠桥祝生家&秦观 396

梦中词&秦观 397

宝华山&徐安国 397

题雷破岩庙&张以宁 398

寓横州南山寿佛寺&建文帝 399

上元过横州&解缙 399

过洪崖山望横槎&吴廷举 400

紫水呈祥&任信 401

仙槎亭&任谷 401

谒伏波庙(其一)&王守仁 402

横州夜泊浮槎馆&张佳荫 402

到横江&吴时来 403

渡乌蛮滩&董传策 403

宝华朝烟&甘若馨 404

乌岩积翠&甘义 404

海棠暮雨&刘子诚 405

万山第一粤西横州之南山刹门题&郭巩 406

郭巩诗和韵&柯宗仁 406

弃儿行&余明道 406

百鸟衣(节选)&韦其麟 407

横州赏茉莉(五首选一)&宁彪 410

散文 411

修古钵山慈感庙记&黄光世 411

海棠桥记&刘受祖 412

重修横州儒学记&张九垓 413

重修少游书院记&黄琮 414

修伏波祠记&蒋山卿 415

游崆峒岩记&吴时来 416

应天禅寺记&邓士奇 418

粤西游日记二(节选)&徐霞客 419

南山遗事记&陈奎 420

义学记&陈翌熹 421

站在秦观坐像前&蓝阳春 422

月夜泛舟西津湖&徐治平 425

风物还是家乡好&李宝靖 428

鳌山画境&袁采然 432

双休日当个“姜太公”&黄家传 434

小说 437

《庄园计划庄园行动》(长篇小说)&韦昌荣 437

《缤纷的梦》(长篇小说)&李桃 437

《甘乔嵩传奇》(中篇小说)&农作兴 438

音乐 439

《啊!中国茉莉花之都》&林海东 麦展穗 439

《茉莉赞》&徐沛东 阎肃 439

《春夏秋冬》&梁秋冬 440

《茉莉花开幸福来》&梁镇明 440

《横州茉莉香》&吕少贤 宁彪 甘书明 441

曲艺 442

《三江水满皇姑情》(七场新编历史粤剧)&刘丕展 442

《落班时候》(独幕粤剧)&严子欢等 442

《寒梅吐春花》(壮歌剧)&李建伟 443

《呼唤》(小品)&严子欢 443

书画 444

《塘角鱼》(国画)&农世英 444

《莲塘妹》(版画)&蒙显刚 444

《烟竹金秋》(国画)&谭明彪 445

《松石图》(国画)&刘时钦 446

摄影 447

《镜花水月》&李德康 447

《银虹飞渡》&刘小飞 448

《郁江小调》&屈小兵 449

《南山春早》&黄汝德 450

文集 451

《槎江唱和集》&莫遗贤 451

《槎江文集》&陈寿民 451

《横县歌谣集》&韦艺文 452

《横县谚语集》&秦大泉 452

《横县故事集》&严子欢 452

《横县情歌集》&肖光华 453

《郁江潮》&黄光荣 黄有接 453

《人间天桥》&卢春晖 454

《红水河》&梁肇佐 454

《回眸》&黄有接 455

《梦雨集》&黄娟 455

《茉莉仙子》&甘书明 456

《献给母亲的歌》&蒙世疆 456

《梦想与承诺》&甘书明 456

《来水轩艺丛》&黎健 457

传记 458

《中国总理朱镕基》&谢荣镇 458

附:主要参考书目 459

后记 4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