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课程物理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物理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物理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褚慧玲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07202170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中学物理学科的课程教材、学习心得、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新课程物理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目录

绪论 1

一、科学史上的物理学 1

二、大课程论与物理课程的研究开发 6

三、实现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8

第一章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 13

第一节 信息化与教育 13

一、全新的教育信息化理念 14

二、教育评价的信息化 15

三、课程资源开发的信息化 16

四、信息化环境中的教与学 17

第二节 构筑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基础教育 18

一、开发和利用课程的人文资源 19

二、营造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 20

三、创设“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过程 21

四、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回溯 22

第三节 一道高考物理试题引出的思考 26

一、更新教育思想 27

二、调整评价标准 29

三、整合课程内容 30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31

第四节 物理学的教育教学功能 33

一、物理学在当代新科技革命中的作用 34

二、物理学历来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学科 37

三、物理学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40

第五节 物理学的创新精神 43

一、物理学创新的依据 43

二、物理学理论的预见性 45

三、假说是物理学创造力的表现 46

四、科技史上有物理背景的人才充满创造力 47

第二章 中学物理课程发展概览 52

第一节 科技与课程发展 52

一、古代科技发展与课程形成 52

二、近代科技发展与课程发展 55

三、当代科技发展与课程改革 57

第二节 社会与课程发展 60

一、古代社会形态与课程的关系 60

二、我国近代社会中几种不同的课程观 62

三、美国二战后的课程改革思潮 64

第三节 人的发展与课程 66

一、人的发展概述 66

二、人的发展与课程 67

三、未来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 67

第四节 课程的更新 68

一、课程观念的更新 68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更新 68

三、课程结构的更新 69

第三章 中学理课程内容和设置研究 70

第一节 我国中学物理课程内容和设置的变迁 70

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学物理课程的内容和设置 70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学物理课程的内容和设置 72

第二节 国外理科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介绍 85

一、美国高级中学实行科学课程和理科教学改革新方案 85

二、日本的理科课程的变化 87

三、英国的理科课程方向的初步调整 90

四、国外理科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特点 92

第三节 当前我国物理课程内容和设置的改革 95

一、近二十年来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95

二、物理课程内容与教材体系发展的思路 98

三、STS课程的兴起和发展 101

第四章 中学物理课程的实施策略 107

第一节 课程实施策略概论 107

一、制定课程实施策略的原则 107

二、目前我国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110

第二节 中学物理课程的实施策略 120

一、目前物理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120

二、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121

三、实施策略的保障 124

第五章 中学物理课程的展望 127

第一节 物理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 127

一、走向微观世界,走向广阔的宇宙 127

二、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128

三、走向综合,走向应用 128

四、物理课程内容的更新 129

第二节 知识经济社会对课程的影响 129

一、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 130

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133

第三节 课程发展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影响 134

一、课程发展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134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 135

三、更新观念,从实地去做 138

第六章 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学习 139

第一节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39

一、课程资源的含义与范围 139

二、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40

三、重新认识物理课程的阅读能力 144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带来的挑战 149

一、研究性学习中新的师生关系 149

二、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是个研究者 151

三、研究性学习评价要求确立新的评价理念 152

四、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 153

五、研究性学习的个案 154

第三节 中学生物理课程学习障碍分析与对策 159

一、中学生的身心与情感特点分析 159

二、中学生学习物理课程中的障碍分析 161

三、中学生学习物理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163

四、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 168

第七章 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研究 172

第一节 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测量的研究 172

一、能力测量研究的理论依据 172

二、能力测量的基本意义 176

三、A、K卷测试命题的思考 182

四、A卷评定与测量的结果分析 186

第二节 中学生综合能力及测试的研究 208

一、中学生综合能力测试研究的必要性 209

二、中学生综合能力测试研究的理论基础 214

三、中学生综合能力测试的实践 217

第三节 基于问题解决过程的表现性评价 222

一、问题的提出 222

二、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225

三、表现性评价的实践探索 227

四、表现生评价对当前考试及评价改革的启示 238

第八章 教师专业发展 240

第一节 教师的创造性素质 240

一、何谓创造性 241

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 243

三、教师创造性的表现 244

四、教师创造性的培养 245

第二节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 247

一、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阶段 247

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所需的时间 252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255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 262

一、初级阶段教师专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262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267

三、任职学校自主培训的条件 276

四、任职学校自主培训的问题及对策 281

第四节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学习 286

一、从博览书刊中学习 286

二、在聆听与尝试中学习 287

三、在不断研究过程中学习 288

四、在分享成果中学习 292

五、不断学习,不断追求 294

参考文献 295

后记 29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