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西汉礼制建筑遗址
西汉礼制建筑遗址

西汉礼制建筑遗址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101454X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西汉礼制建筑(宫殿)遗址的发掘报告。公布了1958~1960年在西安西北郊(汉长安城南郊)发掘的14座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的全部资料,对遗址的布局、结构及遗物都做了全面系统的报道。
《西汉礼制建筑遗址》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勘查发掘始末 1

第二节 资料整理编写 3

第二章 第一号至第十二号遗址综述 5

第一节 地理环境和地层堆积 5

第二节 十二座遗址的布局 7

第三节 大围墙遗址的勘查发掘 10

第四节 大围墙上十四座门址的勘查发掘 12

第三章 第三号遗址 20

第一节 概况 20

第二节 中心建筑 20

第三节 围墙和配房 52

第四节 四门门址 52

第五节 出土遗物 55

附录 361号东汉墓 60

371号东汉墓 61

第四章 第一号、第二号、第四号至第十一号遗址 64

第一节 第一号遗址 64

第二节 第二号遗址 73

第三节 第四号遗址 83

第四节 第五号遗址 89

第五节 第六号遗址 92

第六节 第七号遗址 92

第七节 第八号至第十一号遗址 94

第八节 出土遗物 97

附录 481号唐墓 100

482号西汉墓 103

第五章 第十二号遗址 104

第一节 概况 104

第二节 中心建筑 105

第三节 围墙、四门和配房 120

第四节 出土遗物 120

第六章 第十三号遗址 126

第一节 概况 126

第二节 早期建筑遗迹 127

第三节 后期建筑遗迹 139

第四节 出土遗物 146

第七章 第十四号遗址 161

第一节 概况 161

第二节 外围墙 161

第三节 内围墙 163

第八章 出土的砖、瓦、瓦当 166

第一节 砖 166

第二节 瓦 168

第三节 瓦当 170

第九章 大土门遗址 197

第一节 发掘经过及地层情况 197

第二节 建筑形制 198

第三节 出土遗物 205

第十章 结语 208

第一节 史籍所见的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 208

第二节 第一号至第十二号遗址的定名 214

第三节 第十三号和第十四号遗址的定名 222

第四节 大土门遗址的定名 225

出土器物总表 233

后记 241

英文提要 243

表一 第三号遗址中心建筑四堂础石上的文字 41

表二 第三号遗址中心建筑四堂内遗存础石登记表 59

表三 第十二号遗址中心建筑础石上的刻文和朱书 113

表四 第十二号遗址中心建筑出土础石简表 121

表五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水井登记表 134

表六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排水管道登记表 138

图一 汉长安城南郊地形及已发掘的礼制建筑遗址 6

图二 第一号至第十二号礼制建筑遗址分布示意图 8

图三 大围墙西北角水沟中出土的陶盆、筒 12

图四 大围墙西北角平剖图 13

图五 大围墙西墙北门(十号门址)出土的陶灯 15

图六 大围墙西墙北门(十号门址)平面图 17

图七 大围墙北墙西门(十一号门址)平剖图 18

图八 第三号遗址总平面图(含围墙、四门、配房) 21

图九 第三号遗址中心建筑南北中轴线西壁、东西中轴线北壁地层堆积剖面图 22

图一○ 第三号遗址中心建筑发掘现状平面图 23

图一一 第三号遗址中心建筑鸟瞰图(由西向东看) 24

图一二 第三号遗址中心建筑南北中轴线剖面图 24

图一四 第三号遗址东堂(F301)发掘现状平面图 26

图一五 第三号遗址南堂(F302)发掘现状平剖图 26

图一六 第三号遗址西堂(F303)发掘现状平面图 27

图一七 第三号遗址北堂(F304)发掘现状平剖图 27

图一八 第三号遗址东堂(F301)后壁柱槽展视图 29

图一九 第三号遗址南堂(F302)212号柱槽平剖图 29

图二○ 第三号遗址东堂(F301)111号础石平剖图 30

图二一 第三号遗址东堂(F301)120、121号并立础石平剖图 32

图二二 第三号遗址南堂(F302)206号础石 32

图二三 第三号遗址南堂(F302)210号柱槽前之残础石 32

图二四 第三号遗址南堂(F302)229号础石平剖图 33

图二五 第三号遗址南堂(F302)未完成之础石2块 33

图二六 第三号遗址西堂(F303)前壁正视图 34

图二七 第三号遗址东堂(F301)152号残础石 35

图二八 第三号遗址东堂(F301)153号础石与前台之关系平剖图 35

图二九 第三号遗址南堂(F302)250号础石 35

图三○ 第三号遗址西堂(F303)厢房平面图及北壁、南壁、西壁正视图 36

图三一 第三号遗址南堂(F302)厢房门道北侧之础石 37

图三二 第三号遗址西堂(F303)隔墙平面图、正视图 38

图三三 第三号遗址南堂(F302)隔墙平面图、正视图 39

图三四 第三号遗址南堂(F302)隔墙东边之208号础石 40

图三五 第三号遗址出土础石之题记 42

图三六 第三号遗址北堂(F304)428、429号础石间之剖面图 47

图三七 第三号遗址前台矮墙的壁柱础石 48

图三九 第三号遗址南堂(F302)五号、六号方台前侧础石平剖图 50

图四○ 第三号遗址西堂(F303)七号方台“官工节砀周君长”础石及拓片 51

图四一 第三号遗址围墙东南角及配房平面图 53

图四二 第三号遗址西门门址平剖图 54

图四三 第三号遗址出土铁钉、筒、刀形器 57

图四四 第三号遗址出土铜垫、板状器、凸形器、竹叶形器、合页形器 58

图四五 第一号遗址西堂(F103)局部发掘平面图 65

图四六 第一号遗址西堂(F103)320、321号并立础石平剖图 66

图四七 第一号遗址西堂(F103)320号下础石朱书摹本 67

图四八 第一号遗址西堂(F103)321号下础石朱书摹本 68

图四九 第一号遗址西堂(F103)322号上下础石朱书摹本 69

图五○ 第一号遗址西堂(F103)401号下础石朱书、刻文摹本 70

图五一 第一号遗址西堂(F103)343号下础石朱书摹本 70

图五二 第一号遗址西堂(F103)344号础石平面图、侧视图 71

图五三 第一号遗址西堂(F103)344号上下础石朱书摹本 71

图五四 第一号遗址西堂(F103)厢房北墙至322号础石间之地基剖面图 72

图五五 第一号遗址西堂(F103)347号础石平剖图 72

图五六 第二号遗址西堂(F203)平面图 74

图五七 第二号遗址西堂(F203)314号柱槽及槽内础石俯视、正视、侧视图 76

图五八 第二号遗址西堂(F203)309、310号并立础石平剖图 76

图六○ 第二号遗址西堂(F203)地面下土坯上的“货布”钱压印纹 77

图六一 第二号遗址西堂(F203)326、330号础石及近旁地基柱洞平面图 77

图六二 第二号遗址西堂(F203)326号础石及近旁地基柱洞平剖图 78

图六三 第二号遗址西堂(F203)南夹道地基柱洞平剖图 78

图六四 第二号遗址西堂(F203)厢房础石朱书摹本 79

图六五 第二号遗址西堂(F203)厢房平剖图 80

图六六 第二号遗址西堂(F203)隔墙平剖图 82

图六七 第二号遗址西堂(F203)前墙上的两方础石之一 83

图六八 第四号遗址东堂(F401)平面图 84

图六九 第四号遗址东堂(F401)后壁残础石朱书摹本 85

图七○ 第四号遗址东堂(F401)隔墙至131号础石间的地基剖面图 86

图七一 第四号遗址东堂(F401)土坯刻文摹本 86

图七二 第四号遗址东门及东南角平面图 87

图七三 第四号遗址东门平剖图 88

图七四 第四号遗址东门T482、T483平剖图 88

图七五 第五号遗址北堂(F504)中轴线平剖图 90

图七六 第五号遗址北堂(F504)436号础石平剖图 91

图七七 第七号遗址北堂(F704)中轴线平剖图 93

图七八 第七号遗址北堂(F704)427号础石平剖图 93

图七九 第十一号遗址东堂(F1101)夯土地基上的127号础石压痕(上)及近旁柱洞平剖图(下) 96

图八○ 第二号、第四号遗址出土铁条形器、凿、镰 98

图八一 第二号、第四号遗址出土铜板状器、凸形器、竹叶形器、合页形器 99

图八二 第十二号遗址北堂西部(T1203)西壁剖面图 105

图八三 第十二号遗址中心建筑平面复原图 106

图八五 第十二号遗址中心台上的东墙平面图 108

图八六 第十二号遗址中心台中央的14号础石平剖图 108

图八七 第十二号遗址中心建筑东堂(F1201)厢房南壁平剖图 110

图八九 第十二号遗址南堂(F1202)34号柱槽及础石正视图、侧视图 111

图九○ 第十二号遗址南堂(F1202)35号础石平剖图 111

图九一 第十二号遗址北堂(F1204)52号下础石平剖图 112

图九二 第十二号遗址南堂(F1202)86号下础石平剖图 112

图九三 第十二号遗址南堂(F1202)101号下础石平剖图 112

图九四 第十二号遗址中心建筑础石上的刻文、朱书摹本 114

图九五 第十二号遗址北堂厢房外土坯上的刻文摹本 116

图九七 第十二号遗址东堂(F1201)厢房82号础石 118

图九八 第十二号遗址中心建筑北堂(F1204)厢房东墙上的73号础石平剖图 119

图九九 第十二号遗址南堂(F1202)隔墙正视图 119

图一○○ 第十二号遗址南堂出土铁曲钉F1202:3 121

图一○二 第十三号遗址西断崖剖面图 128

图一○三 第十三号遗址西断崖三级台基平剖图 128

图一○五 第十三号遗址主体建筑台基北沿8号壁柱础和2号竖立陶管 129

图一○六 F13-1、F13-2平剖图 130

图一○七 第十三号遗址井3、井4、井5与台基(主殿)砖阶平剖图 132

图一○八 第十三号遗址井3、井4及井圈套接 133

图一○九 第十三号遗址第三、第四排水管道及井2、井13和1~6号竖立陶管平面图 136

图一一○ 第十三号遗址第五排水管道及井8、井9平剖图 137

图一一一 第十三号遗址5号、6号竖立陶管平剖图 139

图一一三 F13-7平面图 141

图一一四 F13L1位置平剖图 142

图一一五 F13L1正视图、剖面图 143

图一一六 F13H1平剖图 144

图一一七 F13H2平剖图 145

图一一八 F13H3、F13H4北壁剖面图 146

图一一九 F13H3、F13H4平剖图 147

图一二○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陶盆 148

图一二一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陶瓮片 149

图一二二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陶权、鼓风管、拍 150

图一二三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铁锸 151

图一二四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铁锄、凿等 152

图一二五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铁铲、斧、锛、削 153

图一二六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灯、釭、环、直角形器 154

图一二七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铁镞 154

图一二八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铜鋗、印拓本 156

图一二九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铜键F13H2②:10 156

图一三○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铜鸟形盖纽、筒、三棱形条、环纽 157

图一三一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铜片、饼 157

图一三二 第十三号遗址出土铅饼、石盘、加工骨料 159

图一三三 第十四号遗址平面图 162

图一三四 第十四号遗址外围墙北门平剖图 162

图一三五 第十四号遗址外围墙北门门址4号础石平剖图 163

图一三六 第十四号遗址内围墙南门门址平面图 164

图一三七 绳纹方砖上的戳印和刻文 167

图一三八 板瓦、筒瓦纹饰 169

图一三九 A型板瓦上的刻文 170

图一四○ 延年半当、延年重文瓦当 172

图一四一 延年益寿瓦当 173

图一四二 C型延年益寿瓦当 174

图一四三 长生未央、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瓦当 175

图一四四 与天无极、千秋万岁瓦当 177

图一四五 汉并天下瓦当T1302③:5 178

图一四六 上林半当 178

图一四七 上林瓦当 179

图一四八 云山纹瓦当 180

图一四九 葵纹瓦当 182

图一五○ 轮辐纹瓦当 183

图一五一 勾云纹瓦当 184

图一五二 云纹瓦当 185

图一五三 云纹瓦当 186

图一五四 云纹瓦当 187

图一五五 云纹瓦当 189

图一五六 云纹瓦当 190

图一五七 云纹瓦当 191

图一五八 云纹瓦当 192

图一五九 云纹瓦当 193

图一六○ 异型瓦当 194

图一六一 四神瓦当 195

图一六二 月牙形瓦当F302:3 196

图一六三 大土门遗址平面实测图 198

图一六四 大土门遗址中心建筑平剖图 199

图一六五 大土门遗址东门平剖图 203

图一六六 大土门遗址东南角曲尺形配房平剖图 205

图一六七 大土门遗址出土五铢钱、陶盆、瓦当 206

图一六八 见于史籍的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位置示意图 210

图一六九 王莽九庙中心建筑复原图 216

图一七○ 笔者绘制“王莽九庙”庙号位序 222

图一七一 顾颉刚先生手绘“王莽九庙”庙号位序 223

图一七二 大土门遗址中心建筑复原图 22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