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基础课程导读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肖华,廖永安主编
- 出 版 社: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1281033
- 页数:925 页
法理学 3
第一章 法学研究 3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 3
二、法学体系及其内部划分 3
三、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4
第二章 法学的研究方法 5
一、法学方法论 5
二、法学的基本方法 5
第三章 法学的历史 7
一、西方法学的历史 7
二、中国法学的历史 9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11
第四章 法的起源与发展 13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控机制 13
二、国家的形成与法的产生 13
第五章 法的历史类型 15
一、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 15
二、奴隶制法律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15
三、封建制法律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15
四、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征 16
五、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系 17
六、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18
第六章 法律发展 20
一、法律发展的一般理论 20
二、法律继承 21
三、法律移植 22
四、法制改革(法制创新) 23
第七章 法治与法治国家 26
一、法治与法治国家概述 26
二、法治国家原理 26
三、法治国家的共同标志与个性差异 27
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7
第八章 法的概念 29
一、法的定义 29
二、法的本质 29
三、法的基本特征 29
第九章 法的要素 31
一、有关法的要素的学说 31
二、法律规则 32
三、法律原则 34
四、法律概念 35
第十章 法的形式与效力 37
一、法的渊源 37
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38
三、法的分类 38
四、法的效力 40
第十一章 法律体系 44
一、法律体系释义 44
二、法律部门及其划分标准 45
三、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45
第十二章 权利和义务 48
一、权利和义务释义 48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9
第十三章 法律行为 50
一、法律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50
二、法律行为的结构 51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 52
第十四章 法律关系 53
一、法律关系概念 53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 54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56
四、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56
第十五章 法律责任 58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特点 58
二、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58
三、法律责任的类型 59
四、归责与免责 60
五、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62
第十六章 立法 65
一、立法的含义和特征 65
二、立法体制 65
三、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6
四、立法程序 67
第十七章 法的实施 68
一、守法的含义和要素 68
二、守法的条件 69
三、执法的含义与主体 69
四、执法的基本原则 70
五、司法的含义和特点 70
六、司法体系 71
七、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71
八、法律监督 72
第十八章 法律程序 74
一、法律程序概述 74
二、正当程序的特征和意义 75
第十九章 法律职业与法律方法 77
一、法律职业的含义和特征 77
二、法律职业的技能 77
三、法律职业的伦理 78
四、法律职业制度 78
五、法律解释 79
六、法律推理 80
第二十章 法的作用与价值 83
一、法的作用和局限 83
二、法的价值概述 84
三、法与人权 86
四、法与秩序 87
五、法与自由 87
六、法与效率 88
七、法与正义 89
第二十一章 法与社会现象 91
一、法与经济 91
二、法与政治 92
三、法与科学技术 93
四、法与道德 94
第二十二章 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95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95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 95
主要参考文献 97
宪法学 101
第一章 宪法的基本概述 101
一、宪法的含义 101
二、宪法的特征 102
三、宪法渊源 104
四、宪法的分类 106
五、宪法规范 108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111
一、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111
二、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演变 114
三、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117
第三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 125
一、人民主权原则 125
二、基本人权原则 128
三、法治原则 129
四、权力制约原则 133
五、社会福利国原则 136
第四章 基本权利的一般理论 140
一、基本权利的概念与特征 140
二、基本权利的主体 142
三、基本权利的保障与限制 143
第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 146
一、自由权 146
二、平等权 152
三、政治权 153
四、社会权 159
五、救济权 164
六、特殊主体的基本权利 166
第六章 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 171
一、纳税的义务 171
二、服兵役的义务 172
三、受教育的义务 174
四、劳动的义务 176
第七章 国家形式 178
一、政权组织形式 178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2
三、国家结构形式 184
第八章 国家机关 191
一、国家元首 191
二、立法机关 192
三、行政机关 204
四、军事机关 208
第九章 宪法监督与宪法诉讼 210
一、宪法监督 210
二、宪法诉讼 211
主要参考文献 215
中国法制史 219
第一章 夏商的法律制度 219
一、国家的出现和法律的起源 219
二、夏朝的法律制度 220
三、商朝的法律制度 220
四、司法制度 222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制度 223
一、“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及主要法律形式 223
二、礼与刑 224
三、刑事法律 226
四、民事法律 229
五、司法制度 230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法律制度 232
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232
二、各派法律思想的出现 232
三、成文法的制定、公布与争论 233
第四章 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235
一、法律思想的发展 235
二、第一部封建法典《法经》 235
三、商鞅法律改革 237
第五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 238
一、法家思想的指导与立法活动 238
二、主要法律形式 239
三、主要法律内容 240
四、司法制度 244
第六章 汉朝的法律制度 246
一、法制指导思想的转变 246
二、两汉立法活动 247
三、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250
四、新的法制原则的确立 251
五、“三纲入律” 253
六、司法制度 254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260
一、魏晋律学与引礼入律的发展 260
二、法制思想与立法活动 262
三、法律制度的主要变化 265
四、刑罚制度的发展 266
五、司法制度 267
第八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 270
一、隋朝法制概况 270
二、唐初法制思想与立法活动 272
三、唐律的主要内容 274
四、唐朝的司法制度 285
第九章 宋朝的法律制度 289
一、宋朝法律制度 289
二、宋朝司法制度 296
第十章 元朝的法律制度 299
一、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活动 299
二、法制特点 301
三、元朝的司法制度 303
第十一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 305
一、明初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305
二、明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08
三、司法制度的变化 314
第十二章 清朝的法律制度 318
一、立法思想 318
二、立法活动 318
三、清律的内容及特点 320
四、司法制度 323
五、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 325
第十三章 清末的法律制度 327
一、清末变法的背景与指导思想 327
二、“预备立宪”和制定宪法性文件 327
三、清末的修律活动 329
四、司法制度的变化与改革 332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335
一、孙中山的立法思想 335
二、立法活动 336
三、司法制度的改革 338
第十五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法律制度 339
一、立法思想及立法特点 339
二、宪法制定 340
三、其他法律的修订 341
四、司法制度 343
第十六章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 345
一、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 345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思想和法律体系 346
三、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内容及其特点 348
四、南京国民政府司法制度 351
第十七章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法律制度 353
一、立法概况 353
二、宪法性文件 353
三、土地立法 355
四、其他立法 356
五、司法制度 356
主要参考文献 359
民法总论 363
第一章 民法概述 363
一、民法的含义 363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364
三、民法的本质属性 365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368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 368
二、学理民法基本原则和法定民法基本原则 368
三、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369
四、平等原则 369
五、自愿原则 370
六、诚实信用原则 370
七、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371
八、公平原则 372
九、公序良俗原则 372
十、民法各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373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374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与意义 374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375
三、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 375
四、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责任 377
第四章 自然人 383
一、自然人及其民事权利能力 383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385
三、监护 387
四、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390
第五章 法人 395
一、法人的概念与特征 395
二、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396
三、《民法通则》对法人的分类 396
四、法人的学理分类 398
五、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 398
六、法人的机关 401
七、法人的成立、变更、终止 402
第六章 合伙 404
一、合伙的含义、主要类型及其法律地位 404
二、普通合伙 406
三、有限合伙 411
第七章 民事权利客体 414
一、民事权利客体的概念与特征 414
二、民事权利客体的范围 414
三、物 415
四、证券与有价证券 418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420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特点和意义 420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422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423
四、意思表示 424
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429
六、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431
七、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434
八、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437
九、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438
第九章 代理 440
一、代理的含义、特征与适用范围及其意义 440
二、代理的分类 441
三、代理权 443
四、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 445
第十章 时效、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448
一、时效的含义及其意义 448
二、诉讼时效 449
三、除斥期间 453
四、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453
主要参考文献 455
刑法学 459
第一章 刑法学概述 459
一、刑法学研究的对象 459
二、刑法学研究的方法 459
三、刑法学研究的体系 460
第二章 刑法的概述 462
一、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462
二、刑法的目的和功能 463
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464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466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466
二、罪刑法定原则 467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469
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470
第四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472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472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474
第五章 犯罪的概说 477
一、犯罪的概念 477
二、犯罪的分类 477
三、我国刑法中的犯罪 478
第六章 犯罪的构成 480
一、犯罪构成的沿革 480
二、犯罪构成的概念 481
三、犯罪构成的要件 481
四、犯罪构成的分类 482
五、犯罪构成的意义 483
第七章 犯罪客体 484
一、犯罪客体概说 484
二、犯罪客体的类型 487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489
第八章 犯罪客观方面 491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说 491
二、危害行为 492
三、危害结果 503
四、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504
第九章 犯罪主体 512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512
二、自然人犯罪主体 513
三、单位犯罪主体 520
第十章 犯罪主观方面 523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说 523
二、犯罪故意 524
三、犯罪过失 527
四、主观罪过的附随情状 533
五、主观罪过的排除 534
六、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536
第十一章 排除犯罪性行为 540
一、排除犯罪性行为概说 540
二、正当防卫 541
三、紧急避险 546
第十二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550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550
二、犯罪既遂 551
三、犯罪预备 553
四、犯罪未遂 555
五、犯罪中止 558
第十三章 共同犯罪 561
一、共同犯罪概述 561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563
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565
第十四章 罪数形态 570
一、罪数概说 570
二、一罪的类型 571
三、数罪的类型 575
第十五章 刑事责任概说 577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577
二、刑事责任的根据与原则 579
三、刑事责任的实现 580
第十六章 刑罚概说 583
一、刑罚概说 583
二、刑罚的功能 584
三、刑罚的目的 586
第十七章 刑罚的体系与种类 588
一、刑罚体系 588
二、主刑 589
三、附加刑 595
四、非刑罚刑事责任措施 601
第十八章 刑罚的裁量 603
一、刑法裁量概述 603
二、量刑情节 605
三、累犯 609
四、自首与立功 610
五、数罪并罚 614
六、缓刑 617
第十九 章刑罚执行 622
一、刑罚执行概述 622
二、减刑制度 623
三、假释制度 626
第二十章 刑罚消灭 630
一、刑罚消灭概述 630
二、时效 630
三、赦免 633
主要参考文献 635
民事诉讼法 639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639
一、民事纠纷概述 639
二、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640
三、民事诉讼及其运行流程 641
四、民事诉讼法 643
五、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647
第二章 诉与诉权 650
一、民事之诉 650
二、诉的标的 652
三、反诉 653
四、民事诉权 654
第三章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 657
一、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657
二、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657
三、处分原则 658
四、辩论原则 660
五、直接言词原则 661
六、检察监督原则 662
第四章 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664
一、民事诉讼基本制度概述 664
二、回避制度 664
三、合议制度 665
四、公开审判制度 667
五、审级制度与两审终审制度 668
六、陪审制度 669
第五章 管辖 670
一、民事审判权的作用范围与管辖的关系 670
二、级别管辖 672
三、地域管辖 674
四、裁定管辖 677
五、管辖权异议 678
第六章 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 680
一、当事人概述 680
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682
三、当事人能力与诉讼能力 682
四、多数当事人制度 684
五、诉讼代理人 688
第七章 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 693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693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694
三、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697
四、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699
五、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 702
六、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706
第八章 诉讼调解与和解 709
一、诉讼调解与和解概述 709
二、诉讼调解的原则 710
三、诉讼调解与和解的程序 710
四、诉讼调解与和解的效力 711
第九章 诉讼保障制度与临时救济制度 713
一、诉讼保障制度 713
二、临时救济制度 719
第十章 普通程序 723
一、普通程序概述 723
二、起诉和受理 723
三、审理前的准备 724
四、开庭审理 727
五、撤诉、缺席判决和延期审理 728
六、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 730
七、民事诉讼中的裁判 730
第十一章 简易程序 733
一、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关系 733
二、简易程序的特点 733
三、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734
第十二章 第二审程序 735
一、第二审程序概述 735
二、第二审程序的提起和受理 735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和裁判 736
第十三章 监督与再审程序 739
一、监督与再审程序概述 739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 740
三、基于审判监督权启动的再审 741
四、基于检察监督权启动的再审 743
五、再审案件的审判 744
第十四章 特别程序、督促程序与公示催告程序 746
一、特别程序 746
二、督促程序 751
三、公示催告程序 753
第十五章 民事执行程序 756
一、民事执行程序概述 756
二、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 758
三、民事执行的进行 760
四、民事执行措施 764
五、民事执行救济 769
第十六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770
一、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770
二、涉外民事诉讼的特别规定 771
三、民事司法协助 774
主要参考文献 776
刑事诉讼法学 779
第一章 概论 779
一、刑事诉讼 779
二、刑事诉讼法 780
三、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781
四、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和任务 786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历史发展 787
一、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史 787
二、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史 790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 795
一、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795
二、诉讼参与人 797
第四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803
一、概述 803
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806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806
四、依靠群众 806
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807
六、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807
七、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807
八、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807
九、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 808
十、审判公开 808
十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809
十二、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 809
十三、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810
十四、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810
十五、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810
第五章 管辖 812
一、概述 812
二、立案管辖 812
三、审判管辖 814
第六章 回避 818
一、概述 818
二、回避的人员范围、理由和种类 818
三、回避的程序 820
第七章 辩护与代理 822
一、辩护制度概述 822
二、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824
三、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827
四、代理 828
第八章 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 830
一、证据的概念与意义 830
二、证据制度的基础理论 831
三、刑事诉讼证明 832
第九章 证据规则 837
一、关联性规则 837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838
三、传闻证据规则 839
四、最佳证据规则 840
五、意见证据规则 840
六、补强证据规则 841
第十章 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843
一、证据的种类 843
二、证据的分类 846
第十一章 强制措施 848
一、概述 848
二、拘传 850
三、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 852
四、拘留 854
五、逮捕 856
第十二章 附带民事诉讼 859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859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860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 861
第十三章 期间与送达 863
一、期间 863
二、送达 866
第十四章 刑事诉讼的中止和终止 867
一、刑事诉讼的中止 867
二、刑事诉讼的终止 868
第十五章 立案 870
一、立案的概念和意义 870
二、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870
三、立案的程序 871
第十六章 侦查 873
一、侦查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873
二、侦查行为 874
三、律师对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帮助 879
四、侦查终结 880
五、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 881
六、补充侦查 882
七、侦查监督 883
第十七章 起诉 884
一、起诉的概念、任务和意义 884
二、审查起诉 884
三、提起公诉 885
四、不起诉 886
五、提起自诉 888
第十八章 第一审程序 889
一、概述 889
二、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889
三、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 894
四、简易程序 895
五、判决、裁定和决定 896
第十九章 第二审程序 897
一、概述 897
二、第二审程序的提起 897
三、第二审程序的审判 898
四、上诉不加刑原则 901
五、对扣押、冻结财物的处理 901
第二十章 死刑复核程序 902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902
二、死刑核准的权限 902
三、死刑案件的复核程序 902
第二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 904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904
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及其审查处理 904
三、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905
四、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 905
第二十二章 执行 907
一、概述 907
二、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 907
三、执行的变更与其他处理 909
四、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911
第二十三章 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 912
一、概述 912
二、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方针和特有原则 912
三、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 913
第二十四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916
一、概述 916
二、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916
三、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917
四、刑事司法协助制度 918
第二十五章 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法 921
一、国际公约与刑事诉讼概述 921
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 921
三、《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 923
主要参考文献 925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零基础学会素描》王金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Photoshop CC 2018基础教程》温培利,付华编著 2019
- 《看视频零基础学英语口语》宋德伟 2019
- 《胃癌基础病理》(日)塚本彻哉编者;宫健,刘石译者 2019
-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配套辅导用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练习题集 第5版》李元起主编 2018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