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黄河下游洪水灾害风险与后备流路
黄河下游洪水灾害风险与后备流路

黄河下游洪水灾害风险与后备流路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燕华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黄河下游洪水灾害风险与后备流路》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黄河下游面临严峻的洪水灾害威胁 1

第二节当前黄河治理困境与远景战略 4

一、当前黄河治理的困境与解析 4

二、突破当前治黄困境的远景战略 6

第三节本项研究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7

一、研究目标 7

二、研究内容 7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8

第四节相关研究进展 8

一、洪水灾害风险 8

二、悬河决溢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 10

三、决溢洪水淹没特性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1

四、大流域洪水灾害影响与损失评估 12

五、黄河下游治理策略 13

六、黄河下游改道治理研究 14

本章小结 16

第二章黄河中下游环境特征 18

第一节研究区概况 18

第二节黄河中下游环境特征 19

一、自然环境特征 19

二、河道及河床特征 24

第三节影响黄河下游发育的环境因子作用规律 26

一、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是自然过程 26

二、平原型多泥沙河流的发育规律 27

三、黄河下游发育的地质控制机理 28

四、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发育的影响 32

五、黄河河道萎缩致灾机理 32

本章小结 33

第三章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 35

第一节决溢风险评价的总体思路 35

第二节黄河下游悬河决溢的影响因素 36

一、黄河下游河道的历史决溢改道 36

二、来水来沙条件对悬河决溢的影响 39

三、区域地壳稳定性对悬河决溢的影响 44

四、河势演变对悬河决溢风险的影响 49

五、堤防稳定性对悬河决溢的影响 50

六、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的发展趋势 52

第三节悬河决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53

一、决溢风险评价原则 53

二、评价指标选择及其作用机理 54

第四节评价模型的构建与指标数据处理 60

一、悬河决溢风险评价定位与来水来沙类型的选择 60

二、评价模型的建立 62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4

四、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66

第五节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综合评价 71

一、下游悬河决溢风险界定标准 71

二、下游悬河决溢风险影响因素评价 71

三、不同洪水情景下的决溢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85

四、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分布规律 94

五、决溢风险较大河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指标分析 96

本章小结 108

第四章黄河下游决溢洪水淹没特性分析 110

第一节黄河下游决溢洪水淹没模拟模型 110

一、黄河下游洪水特性分析方法的选择 110

二、二维洪水模拟模型的建立 111

三、黄河决溢洪水演进的基本方程 111

四、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112

五、糙率系数的确定 113

六、洪水演进模型的界面与应用技术流程 113

七、模型的验证 114

第二节数据资料的准备及分析条件的确定 115

一、洪水决口位置的确定 115

二、典型洪水的选择 116

三、确定模拟方案 117

四、数据资料的准备及前期处理 118

第三节黄河下游决溢洪水淹没模拟结果与分析 119

一、开封黑岗口决溢洪水淹没特性分析 119

二、东明决溢洪水淹没特性分析 126

三、济南决溢洪水特性分析 131

四、原阳决溢洪水特性分析 135

五、不同地点决溢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141

本章小结 144

第五章黄河下游决溢洪水灾害损失与影响预估 146

第一节黄河下游洪水灾害影响与损失预估的方法与技术 146

一、黄河下游历史洪水灾害的特点 146

二、大尺度洪灾损失预估的特点与问题 147

三、评估思路与评价技术模式设计 149

第二节社会经济财产易损性分析 153

一、影响各类社会经济财产洪灾损失率的因素 153

二、黄河下游洪泛区各类社会经济财产损失率的确定 154

第三节社会经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空间化 157

一、社会经济财产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57

二、社会经济财产数据的空间化 159

三、人口及交通设施数据空间化 160

第四节黄河下游洪水灾害影响与损失预估 161

一、黄河下游决溢洪水的社会影响 161

二、决溢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预估 188

三、黄河下游决溢洪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预估 200

本章小结 201

第六章黄河下游后备流路 203

第一节黄河下游后备流路研究的基本思路 203

一、黄河下游后备流路研究的思路 203

二、黄河下游后备流路研究的技术方法支撑 205

第二节黄河下游后备流路研究核心区的确定 206

一、现黄河南北两岸行河历史对比 206

二、南北岸地质条件的对比 207

三、黄河北岸地形与行河 208

四、黄河可能夺取的河流及其影响 209

五、后备流路研究的核心区域 211

第三节后备流路的地形优选 212

一、基于水力学模拟的地形分析 212

二、汇流模拟 213

三、地形适宜区 216

第四节后备流路与地质构造影响的顺应与回避 217

一、黄河下游地区构造运动对黄河行河的影响 217

二、构造格局与地壳形变的分析技术方法 218

三、构造运动综合评价 221

第五节后备流路研究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224

一、黄河下游地区地壳稳定性主要特征 225

二、研究核心区内的地壳稳定性特征 226

第六节黄河下游后备流路 226

一、后备流路的起点与终点 226

二、社会经济条件对后备流路的影响 228

三、最优流路网络分析原理 229

四、栅格网络最优路径建模 231

五、各种情景下后备流路预案的特征分析 236

六、最优后备流路的选择 241

七、现行黄河决溢损失与启用后备流路成本比较 242

第七节黄河下游后备流路的启用及后效影响 243

一、后备流路启用 243

二、后备流路启用引起的后效影响 244

本章小结 247

主要参考文献 2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