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训诂学读本
训诂学读本

训诂学读本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威汉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13062239
  • 页数:498 页
图书介绍:本丛书依据中国传统“国学”意义划分,收录、节选古今关于该学科领域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有影响的名家学术论文和著作,以期能反映该学科发展概貌。
《训诂学读本》目录

导论&许威汉 1

一、小引 1

二、训诂和训诂学 2

三、训诂学不可或离说 2

四、训诂学的学研指要 6

五、古书训释例论 18

六、结语 19

第一章 训诂为主的时期&王力 22

第一节 语言研究的萌芽 22

第二节 童蒙识字课本和故训汇编 25

第三节 方言学的兴起 30

第四节 字书的兴起 35

第五节 声训 42

本章的结语 46

第二章 我国传统语义研究鸟瞰&洪成玉 48

第一节 萌芽时期 48

一、利用字形 48

二、利用字音 49

三、利用字义 49

第二节 兴起时期 50

第三节 词书和字书 51

一、训诂学的奠基著作 51

二、雅书和字书系统 68

第四节 注家蜂起辈出 76

一、两汉所创的注释体例 76

二、唐代的注疏 82

三、清代的总结提高 84

第三章 《尔雅》“普通语词”今注&徐朝华 92

第一节 释诂 92

第二节 释言 126

第三节 释训 128

第四章 古籍中的句读与标点&吕叔湘 132

第一节 古籍中的句读与标点 132

第二节 《资治通鉴》标点斠例 136

第五章 训诂学的学习与施用&白兆麟、陆宗达、王宁、盛九畴、赵克勤、许威汉、鲍善淳 153

第一节 以形说义 153

一、以形说义的方式 153

二、以形说义的作用 154

三、以形说义的局限 155

四、“以形索义”训诂方法的提要 157

五、资料会参 158

第二节 因声求义 170

一、因声求义的方式 170

二、因声求义的作用 172

三、因声求义的条件 174

四、资料会参 174

第三节 互训和义界 182

一、互训 182

二、义界 184

第四节 剖析语法结构 186

一、要分辨词与词组以及词组内部的结构关系 187

二、语法结构与词义的制约关系 191

第五节 透视语境 194

一、词的合义与偏义 195

二、语境分析种种 195

三、随文释义 199

第六节 比勘互证 200

一、比例而知,触类旁通 200

二、比勘校读 202

三、方言证古 205

第七节 推辨辞例 207

一、对文与词义的推断 207

二、互文与语义的辨析 210

三、借代 212

四、避讳 214

第八节 察孳乳究引申 216

一、词的孳乳过程——同源词研究 216

二、词义的引申规律——多义词的词义系列 221

第九节 考寻理据 227

一、探求词义理据的意义 227

二、词义理据的可释性 228

三、从词源上探求单纯词的词义理据 230

四、从词义构成特点和修辞用法探求合成词的词义理据 232

本章助览 235

随时留意古人的行文习惯 235

第六章 训诂学的障碍与弊病&白兆麟、许威汉、朱星、王力、周大璞、张世禄 243

第一节 古代书面语言的常见障碍 243

一、字形变异 243

二、传写讹误 244

三、文字通假 246

四、雅俗分歧 247

五、词义演变 248

六、音读不定 249

七、词语省略 251

八、章句无读 252

九、解说不清 253

十、故作高深 254

十一、浅尝辄止 255

十二、乏历史观 256

十三、虚实不辨 258

十四、名家混述 259

十五、认知局限 260

第二节 训诂学的弊病 262

一、厚古薄今 262

二、党同伐异 263

三、烦琐寡要 263

四、穿凿附会 263

五、增字解经 264

六、随意破字 265

七、误虚为实 265

八、拆骈为单 266

九、不懂古义 266

十、不通语法 267

十一、沿讹袭谬 267

十二、背离规律 268

十三、不合逻辑 268

十四、方法失当 269

十五、随意类推 270

第七章 注视群书语料,有效鉴别驾驭&赵克勤、刘叶秋 271

第一节 古书材料及训诂学研究成果的运用 271

一、关于原始材料的运用 271

二、《尔雅》与《说文》 272

三、古书的注疏 276

四、训诂学研究成果的运用 279

第二节 字典的先河——《说文解字》 281

一、《说文解字》的编者——东汉许慎 281

二、《说文解字》对“六书”的解释及其部首分类法 281

三、《说文解字》释字的多种方式 282

四、《说文解字》的价值影响及其缺点 284

五、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 285

第三节 词典的先河——《尔雅》 287

一、《尔雅》的编者与篇数 287

二、《尔雅》的内容分类法 287

三、《尔雅》释词的体例 288

四、《尔雅》的价值与影响 289

五、研究《尔雅》的著作 290

第四节 《尔雅》的续作——《小尔雅》 291

一、《小尔雅》的编者 291

二、《小尔雅》的内容与体例 292

三、研究《小尔雅》的著作 292

第五节 方言词典的先河——《方言》 293

一、《方言》的编者——汉扬雄 293

二、《方言》说解的专称 294

三、《方言》释词的体例 294

四、《方言》的价值与影响 295

五、研究《方言》的著作 295

第八章 训诂力作范例&俞樾、金甲、郭在贻、徐时仪、黄金贵、王锳 297

第一节 晚清一部上上训诂力作 297

第二节 今人力作示范 308

一、古代汉语词义札记 308

二、汉语的字和词义探微(兼探点校) 316

三、古代文化词语辨考 340

四、唐宋笔记语词释义 355

第九章 训诂学的新思考和新探究&王力、赵克勤、许威汉、许嘉璐、黄金贵、郭锡良、白兆麟 360

第一节 新训诂学 360

一、旧训诂学的总清算 360

二、新训诂学 362

第二节 同源字论 365

一、什么是同源字 365

二、从语音方面分析同源字 367

三、从词义方面分析同源字 369

四、同源字的研究有什么作用 372

[附参]同源字 373

第三节 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 376

一、新颖可喜还是切合语言事实 377

二、从思想上去体会还是从语言上去说明 377

三、“并存”和“亦通” 378

四、语言的社会性 378

五、词义是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378

六、僻义和常义 380

七、关于古音通假 380

八、偷换概念 382

九、重视故训 383

十、怎样对待疑难的字句 383

[附参]“江河”释义的通信 383

说江河 384

第四节 词义认识的进展 388

一、词义和语义 388

二、词义和语音的关系 388

三、怎样掌握词义 389

四、词义的概括性与客观性 390

五、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391

六、词义的继承、充实与深化 392

七、词的概念义、联想义、社会义 393

第五节 论同步引申 393

一、何谓同步引申 393

二、同步引申的类别 394

三、同步引申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396

四、同步引申与语言分析 397

五、前人对同步引申的关注 398

六、同步引申的基础 399

第六节 论古代文化词语的训释 400

第七节 古汉语词义辨析 408

第八节 反训不可信 412

[附参]反训问题答客难 415

第九节 关于“右文说”的再思考 418

一、“右文说”的提出 418

二、早期声训 419

三、“音近义通”说 421

四、“右文说”的评判 422

第十节 “通假”质疑 423

一、“假借”与“通假” 423

二、“通假”的产生 424

三、“通假”的辩证 424

第十一节 谈汉字的发展演变 426

一、汉字制度的发展演变 427

二、汉字构形的发展演变 427

三、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428

第十二节 汉字体态及其演变因素 431

第十章 训诂学的新成就和新取向&许威汉、徐时仪、王卫峰、沈怀兴、杨伯峻 434

第一节 试论二十世纪传统训诂学的新发展 434

一、传统训诂学的新开拓 434

二、训诂理论体系及训诂史的研究 435

三、古代典籍和注释的研究 436

四、词义理论的探讨 437

五、训诂学新领域的丰硕成果 439

六、训诂学的转型、定位和取向 443

第二节 训诂学向词汇学发展的新取向 445

第三节 联绵词的探源与释义 447

一、研究联绵词应形音义互求 448

二、单音词音衍的联绵词 449

三、标明联绵词的来源和结构 450

第四节 汉语词汇复音化新探 451

一、七十多年来汉语词汇复音化成因问题的研究 451

二、立足语言符号系统探讨词汇复音化成因的局限 453

三、社会发展促进复合词产生,推动词汇复音化形成和发展 454

四、人的认识及其发展决定复合词产生,主导词汇复音化发展 456

第五节 从“闻”的“转义”谈“通感”在语言中的反映 458

第六节 古汉语中之罕见语法现象的阐发 461

一、名词句 461

二、代词“之”“其”的特殊用法 462

三、数词作动词 463

四、动词被动语气不用表被动的方式 464

五、动词的省略 464

六、以动宾结构作动词而另附宾语 466

七、关于介词的几种罕见用法 466

八、形容词和副词的罕见词序 468

第七节 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词语》是继杨树达《词诠》后又一新力作 469

附录 术语·书评·学科关系·古籍说略·音韵举例&许威汉、严修、张永言 477

传统训诂学常用术语选录 477

齐佩瑢《训诂学概论》述评 482

训诂学和语文学各学科的关系 485

古籍说略(经、史、子、集) 492

音韵举例 4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