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城市灾害社会学
城市灾害社会学

城市灾害社会学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华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10088327
  • 页数:429 页
图书介绍: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灾害呈现出频发态势,已成为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城市灾害、推进防灾减灾也成为一种新的责任和追求。本书建构了城市灾害社会学这一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架构,侧重研究并反思我国城市减灾管理体制的特点,着力构建高效的城市减灾社会运行机制,是中国减灾事业和社会学学科建设的一个极为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探索。
《城市灾害社会学》目录

第一章 城市灾害社会学要义 1

一、社会学视阈的灾害研究 1

(一)灾害社会学研究的原理 2

(二)灾害属性的社会因素 5

(三)灾害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8

二、城市灾害社会学的孕育 18

(一)城市成为防灾减灾的重心 19

(二)城市灾害社会学国际活动频繁 20

(三)城市灾害社会学研究成果迭出 25

(四)城市灾害社会学研究的国内条件 28

三、城市灾害社会学的研究维度 37

(一)城市灾害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7

(二)城市灾害社会学的研究理路 38

(三)城市灾害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39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灾害 41

一、城市演进与城市灾害 41

(一)城市兴衰存亡与灾害 42

(二)城市发展阶段与灾害 46

二、城市类别与城市灾害 64

(一)城市类型与城市灾害 64

(二)城市特点与城市灾害 66

第三章 城市灾害的类型 73

一、灾害的基本分类 73

(一)根据灾害的起因差异划分 74

(二)根据灾害的时空范围和持续时间划分 74

(三)根据灾害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划分 75

(四)根据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划分 75

(五)根据灾害的地域和领域划分 75

(六)根据灾害发生的可控性划分 75

(七)根据灾害与环境的关系划分 75

(八)根据灾害形成过程的主导因素划分 77

二、灾害类型的社会学区分 77

(一)以社会学理念划分灾害类型 77

(二)以不同主观动机划分人为型灾害类型 78

三、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 78

(一)城市地震 79

(二)城市地质灾害 81

(三)城市气象灾害 82

(四)城市污染 86

(五)城市洪水与水荒 91

(六)城市火灾 94

(七)城市放射性事故 95

(八)城市生命线系统故障 96

(九)城市虫害 97

(十)城市公共卫生事件 97

(十一)城市交通事故 99

(十二)城市噪声 100

(十三)社会安全事件 102

(十四)高层建筑隐患 103

(十五)电讯感染 104

(十六)金融危机 106

(十七)恐怖袭击 107

(十八)化学污染 111

(十九)室内污染 112

(二十)城市规划与建设失策 114

第四章 城市灾害的社会性 116

一、灾害在本质上具有社会属性 116

(一)灾害是以人类社会为坐标的价值判断 116

(二)人类社会在同灾害的博弈中前行 118

二、人类对灾害的认识历程 122

(一)以自然的变异为迷信 123

(二)以对人类的危害为中心 124

(三)以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为焦点 125

三、城市灾害的社会印记 126

(一)城市人文生态环境 127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形 129

(三)城市基础设施状况 132

(四)城市灾害文化影响 135

(五)城市减灾政策效应 137

(六)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 139

四、城市灾害的主要表征 139

(一)致灾原因复杂 139

(二)灾害种类增多 143

(三)灾害变数增加 144

(四)灾害效应放大 146

(五)灾害频率加快 151

第五章 城市灾害与社会的互动 153

一、城市灾害运动对社会运行的影响 153

(一)城市灾害运动对社会运行的正向作用 154

(二)城市灾害运动对社会运行的负向作用 171

二、社会运行对城市灾害运动的影响 188

(一)社会制度对城市灾害的影响 188

(二)人口问题与城市灾害密不可分 201

(三)科学技术对城市灾害的双向作用 207

第六章 城市减灾管理体制 213

一、中国城市减灾管理体制 213

(一)统分结合的减灾管理格局 214

(二)分工负责的减灾管理职责 217

(三)分门别类的减灾管理系统 218

(四)分级和分阶段管理模式 221

二、中国城市减灾管理体制的反思 224

(一)单灾种管理体制缺乏综合性 224

(二)减灾管理法制建设滞后 227

(三)减灾资源使用缺乏效率 231

(四)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不到位 236

三、城市减灾社会管理体制的趋向 237

(一)复合型减灾协调管理机构 238

(二)政府主导的社会减灾主体 239

(三)综合性减灾法律制度体系 246

(四)优化配置城市减灾队伍 249

(五)推进减灾研究和工程建设 256

(六)加强城市减灾教育和演练 261

第七章 城市灾害心理和行为调适 271

一、城市灾害心理和行为特征 271

(一)城市灾害心理和行为过程 271

(二)城市灾害心理和行为特征 272

二、城市灾害心理和行为分类 276

(一)按灾害心理和行为性质划分 276

(二)按灾害发生过程划分 290

(三)按人的心理和行为层次划分 296

三、灾害心理和行为与灾害损失 299

(一)灾害心理和行为双向作用于灾害损失 299

(二)灾害损失变化反作用于人的心理和行为 305

四、城市灾害心理和行为的调适 306

(一)个体努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307

(二)政府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308

第八章 城市减灾运行机制 319

一、转型中的城市减灾机制 319

(一)从行政手段转向依法减灾 320

(二)从直接救灾转向风险管理 323

(三)从分散控制转向机制协调 325

(四)从灾后救助转向灾前防范 327

(五)从抢救财产转向以人为本 329

二、构建城市减灾的社会运行机制 331

(一)城市灾害预测防范机制 332

(二)城市减灾协调整合机制 345

(三)城市减灾应急救援机制 355

(四)城市减灾责任督查机制 367

(五)城市减灾社会保障机制 381

(六)城市减灾市场经济机制 390

第九章 国外城市减灾管理评析 396

一、国外城市减灾管理进展 396

(一)单灾种管理为主 396

(二)多灾种综合管理 397

(三)灾害风险管理 397

二、国外城市减灾管理主要特点 398

(一)健全减灾管理体制与机制 398

(二)完善减灾法律制度体系 403

(三)注重制定与落实减灾规划 404

(四)构建社会化减灾救援网络 406

(五)积极开展减灾教育和演练 411

(六)完备的城市防灾工程 415

三、国外城市减灾应急范例 417

(一)日本应对福冈地震 417

(二)美国应对“9·11”恐怖袭击 419

主要参考文献 422

后记 4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