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政治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秉璋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政治社会学》目录

自序 3

本书写作的特殊方式与内容结构之介绍 3

绪论 3

第一章 政治社会学的历史回顾 3

第一节 十九世纪以前的政治社会学 4

第二节 十九世纪的社会学朝代 14

第二章 政治学的出现与政治社会学的新趋势 23

第一节 政治学之出现与行为科学之兴衰 23

第二节 政治社会学的新趋势之一:理论与模式之探求 26

第三节 政治社会学的新趋势之二:理论与模式之验证 32

第三章 政治社会学的范畴与问题 35

第一节 政治社会学的目标及其研究对象 35

第二节 政治社会学的类别及其定义 38

第三节 政治社会学的内容 39

第四节 政治社会学的争议问题 40

第四章 政治社会学的方法论 49

第一节 政治理念或主义 49

第二节 探研法 50

第三节 具体研究方法 52

第四节 研究技术 60

第五章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深度及其学派 63

第一节 价值判断的「应然」论 63

第二节 事实判断的「实然」论 64

第一篇 抽象层次之理论探讨 71

第一章 政治社会学的理论方法论及其模式之问题 71

第一节 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论 71

第二节 理论与模式 77

第三节 建构抽象理论应有的基本认知 82

第一节 人性与社会秩序之性质 97

第二章 建构政治社会学抽象理论所涉及的基础哲学问题 97

第二节 政治理念 102

第三章 政治整合论的典范:体系分析学派 107

第一节 体系分析的历史渊源 107

第二节 体系的定义及其内涵 108

第三节 建构「体系的一般理论」之野心 109

第四节 体系理论的主要工具概念 110

第四章 政治整合论的范例之一:T. Parsons的「社会行动的一般理论」 113

第一节 结构功能的体系分析法 114

第二节 社会行动的概念内涵 116

第三节 社会行动的体系 118

第四节 社会体系与社会 121

第五节 政治次体系 124

第六节 评论 129

第五章 政治整合论的范例之二:David Easton的「政治理论」及其「部分模式」 131

第一节 D. Easton对当代政治社会学的主张 132

第二节 D. Easton的「部分模式」之工具概念 137

第三节 D. Easton的「部分模式」之内容分析 145

第四节 对D. Easton的「部分模式」之评论及其贡献 151

第六章 政治冲突论的典范:传统马克斯(K. Marx)对社会结构的一般理论 155

第一节 方法论的问题 156

第二节 基本思想的源流追踪及其发展过程 158

第三节 K. Marx思想体系的内容解析:科学知识的基础 161

第四节 K. Marx的「上下结构」之理论 164

第五节 历史发展的阶段与社会的类型 172

第六节 政治革命与人类解放 177

第七节 走向共产社会的路径与方法 179

第一章 政治发展的意义及其内涵 183

第二篇 事实层次的实证研究 183

第二章 经社发展对于政治发展的影响 187

第一节 三种事实 187

第二节 三点论调 190

第三节 例外:社会学的独载与技术的独裁 193

第三章 政治的自主性或依赖性 197

第一节 自主主义学派 197

第二节 依赖主义学派 205

第三节 政治互动主义学派 206

第四章 当代政治发展理论的面面观 207

第一节 政治发展理论的一些主要著作 207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新观念 211

第三节 政治发展的测准 217

第一节 Edward Shils的分类 219

第五章 政治发展的类型 219

第二节 Gabriel Almond与G.B.Powell的分类 222

第六章 经社发展之落后与政治权力之超强现象 227

第一节 有关经社落后之相关概念之解析 227

第二节 经社落后的原因及其面向 231

第三节 政治发展的权力超强特征 239

第七章 经社发展之超前与政治权力之衰微现象 245

第一节 后期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及其变化 246

第二节 后期工业社会的政治转化 249

第三节 古典民主体制的衰退 253

第四节 传统政治行动的转化及其新向度 262

第八章 整体社会对后期工业发展的反应:社会事实之理论分析 265

第一节 对于既存政治的批判理论 265

第二节 对于既存文化的批判理论 274

第三节 当代文化极端主义者及其理论 289

第三篇 政治权力的社会学分析 299

第一章 政治权力的意义及其渊源 299

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意义 299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渊源 301

第二章 政治权力之取得及其合法性与合法化 309

第一节 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力之区分 309

第二节 政治权力之取得 312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与合法化 315

第四节 广义的政治权力之取得--政治参与 318

第三章 政治权力之维持 323

第一节 维持政治权力之心态及其社会学背景 323

第二节 维持政治权力之理念基础 324

第三节 维持政治权力的行动取向 326

第四节 维持政治权力的手段或方式 327

第五节 政治权力之偏差 332

总结论篇:从政治权力结构与政治沟通之基础理论,试探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 339

第一章 政治沟通的理论基础及其模式 339

第一节 政治沟通之涵义 339

第二节 狭义政治沟通的性质 340

第三节 狭义政治沟通的理念基础及其沟通模式 342

第四节 广义政治沟通Karl Deutsch之模式 346

第二章 政治权力结构之基础理论与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 353

第一节 政治权力结构之基础理论 353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定义及其类别 356

第三节 政治权力结构之基础理论与知识份子所扮演的角色 359

第四节 分析台湾政治权力结构之性质与知识份子在政治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 371

第五节 短评 382

洋文主要政治社会学著作参考书目 3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