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098388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总体安排,用8年左右时间组织编写基本覆盖哲学社会科学主要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逐步形成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本书稿即是第一批重点编写教材(共13种)中的一种,系统地概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性质特征、基本内容等,是一部有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教材。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目录

导论 1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1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5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 10

四、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的意义和方法 13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9

第一节 人类对未来社会的向往 19

一、空想社会主义之前的理想社会构想 19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1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缺陷 24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28

一、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29

二、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41

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 47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50

一、未来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 50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53

三、马克思、恩格斯设想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57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6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61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61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62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67

一、社会形态更替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67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72

一、社会发展道路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73

二、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进程与民族发展道路 74

三、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及其实现条件 77

第三章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和途径 81

第一节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政党 81

一、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81

二、无产阶级政党 84

第二节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89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9

二、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92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 96

四、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 100

第三节 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 104

一、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革命转变时期 104

二、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 105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107

第四章 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 109

第一节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理论和策略 109

一、建设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109

二、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112

三、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114

四、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115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 116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发展 117

二、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历史地位 119

第三节 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 122

一、把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区别开来 123

二、民族解放斗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12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和十月革命 126

一、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基本依据 126

二、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29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 130

第五章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展及其挫折 135

第一节 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135

一、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必然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 135

二、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137

第二节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141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141

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思考 144

第三节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149

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推进 149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形成 152

第四节 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兴起和失败 157

一、苏联东欧的改革及其偏向 157

二、苏联东欧剧变的过程 160

三、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 163

第六章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71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171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71

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172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17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 174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76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80

第三节 毛泽东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 182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确立和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182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85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186

第四节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88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188

二、艰辛探索取得的科学成果 192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19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199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的探索 199

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201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推进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204

一、世纪之交形势的深刻变化与党和国家面临的新考验 20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207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开拓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10

一、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210

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 213

第四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1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21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21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团结奋斗的旗帜 221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2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科学内涵 22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22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22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 231

一、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231

二、改革开放宝贵经验是对30多年实践经验的集中概括 232

第三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40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实践的必然 241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44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4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24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 24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 25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25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25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 25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26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27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7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27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274

第十章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77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77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及其新变化 277

二、新科技革命 282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没有解决其基本矛盾 284

一、资本主义改良并没有解决其社会基本矛盾 284

二、当代资本主义面临一系列新矛盾 285

三、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终结其周期性经济危机 2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289

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没有逆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8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290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和我们的责任 292

阅读文献 297

人名译名对照表 299

后记 30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