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药学专业知识  1  2016
药学专业知识  1  2016

药学专业知识 1 2016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6781114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2016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图书之一,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本书涵盖了药物化学、药物制剂、药理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及相关内容,本书的知识内容是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业药师的执业技能的基础。本书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权威推荐用书,可供报考2016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复习使用。
《药学专业知识 1 2016》目录

第1章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1

第一节 药物与药物命名 1

一、药物的来源与分类 1

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 1

第二节 药物剂型与制剂 5

一、药物剂型与辅料 5

二、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 8

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 16

四、药品的包装与贮存 20

第三节 药学专业知识 22

一、执业药师与药学专业知识 22

二、药物化学专业知识 23

三、药剂学专业知识 23

四、药理学专业知识 24

五、药物分析学专业知识 26

第2章 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 28

第一节 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 28

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 28

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 29

第二节 药物结构与药物活性 30

一、药物结构与官能团 30

二、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 31

第三节 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 42

一、药物结构与第Ⅰ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42

二、药物结构与第Ⅱ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47

第3章 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 50

第一节 固体制剂 50

一、概述 50

二、散剂和颗粒剂 51

三、片剂 53

四、胶囊剂 58

第二节 液体制剂 61

一、概述 61

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62

三、表面活性剂 64

四、低分子溶液剂 68

五、高分子溶液剂与溶胶剂 72

六、混悬剂 73

七、乳剂 75

第4章 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 79

第一节 灭菌制剂 79

一、概述 79

二、注射剂 79

三、输液 86

四、注射用无菌粉末 89

五、眼用制剂 91

六、植入剂 93

七、冲洗剂 94

八、烧伤及严重创伤用外用制剂 94

第二节 其他制剂 94

一、乳膏剂 94

二、凝胶剂 96

三、气雾剂 97

四、喷雾剂 99

五、粉雾剂 100

六、栓剂 101

第5章 药物递送系统(DDS)与临床应用 104

第一节 快速释放制剂 104

一、口服速释片剂 104

二、滴丸剂 107

三、吸入制剂 108

第二节 缓释、控释制剂 110

一、概述 111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和剂型特点 112

三、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114

四、口服缓释、控释制剂举例 114

五、经皮给药制剂 115

第三节 靶向制剂 117

一、概述 117

二、脂质体 119

三、微球 123

四、微囊 126

第6章 生物药剂学 129

第一节 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 129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129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 129

第二节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 131

一、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 131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132

三、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广义)因素 134

四、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与制剂设计 138

第三节 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139

一、注射给药 139

二、吸入给药 140

三、鼻腔给药 141

四、口腔黏膜给药 142

五、眼部给药 142

六、皮肤给药 143

第四节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145

一、药物分布 145

二、药物代谢 148

三、药物排泄 150

第7章 药效学 153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153

一、药物的作用 153

二、药物的治疗作用 154

第二节 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 154

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受体 157

一、药物的作用机制 157

二、药物作用与受体 159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65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65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69

第五节 药物相互作用 175

一、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 175

二、药动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175

三、药效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179

四、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 182

第8章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 184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184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184

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90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及评定方法 192

一、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依据 192

二、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方法 193

第三节 药物警戒 195

一、概述 195

二、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196

第四节 药源性疾病 196

一、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197

二、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198

三、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199

四、药源性疾病的防治 201

第五节 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202

一、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 202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 202

三、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03

四、药物流行病学的应用 204

第六节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205

一、概述 205

二、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和特征 207

三、药物滥用的危害 210

四、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211

五、药物滥用的管制 213

第9章 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 214

第一节 药动学基本概念、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214

一、房室模型 214

二、药动学参数 214

第二节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 215

一、血药浓度分析 215

二、尿药排泄数据分析 217

第三节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 218

一、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218

二、稳态血药浓度 218

三、负荷剂量 219

第四节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 219

一、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19

二、药动学参数的计算 219

三、峰浓度、达峰时间与曲线下面积的计算 220

第五节 双室模型给药 220

一、静脉注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20

二、静脉滴注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21

三、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221

第六节 多剂量给药 221

一、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 221

二、多剂量给药稳态血药浓度 222

三、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222

四、多剂量给药体内药量的蓄积 223

五、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 223

第七节 非线性药动学 223

一、非线性药动学意义 223

二、非线性药动学方程 224

三、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及参数的计算 225

第八节 统计矩分析在药动学中的应用 226

一、统计矩的基本概念 226

二、用矩量估算药动学参数 226

三、矩量法研究吸收动力学 227

第九节 给药方案设计与个体化给药 227

一、给药方案设计 227

二、个体化给药 229

三、治疗药物监测 231

第十节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231

一、生物利用度的概念 231

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 232

三、生物等效性研究 232

第10章 药品质量与药品标准 234

第一节 药品标准与药典 234

一、国家药品标准 234

二、国际药品标准 235

三、中国药典 236

第二节 药品质量检验与体内药物检测 244

一、药品检验的程序与项目 244

二、药品质量检验 257

三、体内药物检测 259

第11章 常用药物的结构特征与作用 263

第一节 精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 263

一、镇静与催眠药 263

二、抗癫痫药物 264

三、抗精神病药物 266

四、抗抑郁药 268

五、镇痛药 270

第二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274

一、解热、镇痛药 274

二、非甾体抗炎药 274

三、抗痛风药 277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278

一、镇咳药 278

二、祛痰药 279

三、平喘药 279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用药 283

一、抗溃疡药 283

二、解痉药 285

三、促胃肠动力药 286

第五节 循环系统疾病用药 287

一、抗心律失常药 287

二、抗心绞痛药 290

三、抗高血压药 293

四、调节血脂药 296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 299

一、甾体激素类 299

二、降血糖药 302

三、调节骨代谢与形成药物 304

第七节 抗菌药物 305

一、抗生素类抗菌药 305

二、合成抗菌药 314

第八节 抗病毒药 318

一、核苷类 318

二、非核苷类 319

第九节 抗肿瘤药 320

一、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320

二、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325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干扰有丝分裂的药物) 327

四、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328

五、靶向抗肿瘤药 329

六、放疗与化疗的止吐药 33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