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鲁平珍,左大开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1629293
  • 页数:383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基本问题 4

三、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主 1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1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22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25

第二章 物质与意识 31

第一节 物质 31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1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40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45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4

第二节 意识 61

一、意识的起源 61

二、意识的本质 65

三、意识的作用 69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75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75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76

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78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80

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80

二、发展的规律性 87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90

一、两种发展观的对立 90

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93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99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99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9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3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08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116

一、质、量、度 116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21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25

一、肯定和否定 125

二、否定之否定 128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34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 134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 134

二、原因和结果的方法论意义 139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 141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142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方法论意义 147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149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 149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方法论意义 153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 156

一、内容和形式及其辩证关系 156

二、内容和形式的方法论意义 161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 163

一、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 163

二、现象和本质的方法论意义 167

第六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71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科学的认识论 171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171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彻底的可知论 174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76

第二节 认识和实践 179

一、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79

二、认识的辩证运动 184

第三节 真理 193

一、真理的客观性 193

二、真理的辩证发展 198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 202

四、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207

第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213

第一节 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213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13

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219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24

一、劳动创造了人和社会 224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28

三、人类社会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235

第八章 社会基本矛盾 240

第一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40

一、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240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48

第二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54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55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60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266

一、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268

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274

三、社会主义改革 277

第九章、阶级 国家 革命 283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83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84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291

第二节 国家 295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295

二、国家的职能和类型 298

第三节 社会革命 302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与作用 302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306

三、无产阶级专政与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312

第十章 社会意识 323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 323

一、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324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27

三、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330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32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32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34

第三节 社会意识形态 342

一、诸社会意识形态及其特点 342

二、诸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 347

第十一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52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52

一、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353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55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58

一、历史发展中的个人 359

二、杰出人物的作用及其历史制约性 359

第三节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363

一、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63

二、无产阶级领袖和群众的关系 365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66

第十二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68

第一节 社会进步 368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368

二、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371

第二节 人类解放 374

一、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374

二、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78

三、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 3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