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鲍步云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12037764
  • 页数:404 页
图书介绍:全书分五篇,共15章,系统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特征事实、理论模型和政策措施”。第一篇为宏观经济学导论,介绍了宏观分析模型和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第二篇为单一均衡理论,分别介绍了、产品市场均衡理论、财政收支均衡理论、货币市场均衡理论。第三篇为总体均衡理论,分别介绍了修正的凯恩斯模型、完整的凯恩斯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和开放的凯恩斯模型。第四篇为宏观经济政策,分别介绍了财政货币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第五篇为当代经济问题,分别介绍了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目录

前言 1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2

第一章 宏观分析基本问题 2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一、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3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三、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5

第二节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变量 5

一、价格水平 5

二、总需求 6

三、总供给 6

四、有效需求 7

五、就业和充分就业 7

六、国民产出和潜在产出 8

七、经济主体和部门 8

八、存量和流量 8

九、储蓄和投资 8

十、漏出和注入 9

十一、事后的和事前的 9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0

一、总量分析 10

二、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10

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1

第四节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 11

一、宏观经济研究的是国家经济 11

二、宏观经济研究的是动态经济 12

三、宏观经济研究的是开放经济 12

四、宏观经济研究以收入和就业为核心 13

五、宏观经济研究以微观为基础 13

六、宏观经济研究学派林立 13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9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础 19

一、国内生产总值 19

二、国民生产总值 21

三、GDP与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22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23

一、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23

二、用支出法核算GDP 23

三、用收入法核算GDP 26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主要指标 27

一、国内生产净值 27

二、国民收入 27

三、个人收入 28

四、个人可支配收入 28

五、国民收入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29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 29

一、国民经济流转变量 29

二、两部门经济收入的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29

三、三部门经济收入的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31

四、四部门经济收入的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32

五、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内在逻辑 33

第五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换算 33

一、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换算 33

二、GDP与GNP的换算 35

三、GDP总量与GDP均量的换算 35

第六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和完善 36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 36

二、国民收入指标的完善 37

第二篇 单一均衡理论 42

第三章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42

第一节 凯恩斯模型的基础 43

一、凯恩斯模型的基本假设 43

二、均衡国民收入 44

第二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46

一、消费函数 46

二、储蓄函数 49

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51

四、从家庭消费函数到社会消费函数 52

第三节 其他消费函数理论 53

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53

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55

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56

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57

第四节 两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 58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58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59

第五节 三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 60

一、三部门经济收入循环模型 60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61

第六节 四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 65

一、四部门经济收入循环模型 65

二、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66

第七节 乘数论 68

一、乘数与投资乘数 68

二、影响投资乘数作用发挥的因素 71

三、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71

四、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75

第四章 财政收支均衡理论 79

第一节 政府经济 80

一、政府部门与经济 80

二、政府经济活动 81

第二节 财政收支均衡 84

一、财政预算和财政决算 84

二、财政收支均衡与均衡思想 88

三、财政赤字及其弥补 89

第五章 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96

第一节 货币市场 97

一、货币及货币职能 97

二、银行 99

第二节 货币市场均衡 101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01

二、货币供给与货币供求均衡 105

三、利息和利息率 107

四、货币市场均衡 108

第三节 货币创造乘数 110

一、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 110

二、存款创造引出完整意义的货币创造 113

第三篇 总体均衡理论 120

第六章 修正的凯恩斯模型 120

第一节 投资函数 121

一、投资及其决定 121

二、决定投资需求的要素 122

三、投资函数 126

四、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 126

五、投资与风险 127

六、托宾的q说 127

第二节 IS曲线 128

一、IS曲线及其经济含义 128

二、IS曲线的推导及其斜率 130

三、IS曲线的移动 132

第三节 LM曲线 134

一、LM曲线及其经济含义 134

二、LM曲线的推导及其斜率 135

第四节 IS-LM模型 139

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决定 139

二、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的调整过程 141

三、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 142

第五节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143

一、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 143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144

三、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作用 146

第七章 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149

第一节 劳动市场的均衡 150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充分就业状态 150

二、总量生产函数 155

三、潜在收入 156

第二节 IS-LM-FE模型 157

一、充分就业收入曲线 157

二、充分就业与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158

三、IS-LM-FE模型的非均衡及其价格机制调整 160

四、古典主义和凯恩斯学派关于宏观经济均衡的争论 162

第八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65

第一节 总需求(AD)曲线 165

一、总需求曲线 166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167

三、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169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70

第二节 总供给(AS)曲线 172

一、总供给曲线 172

二、古典总供给曲线 172

三、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 174

四、凯恩斯短期总供给曲线 176

五、完整的总供给曲线 176

第三节 AD-AS模型 177

一、AD-AS模型的古典情形 177

二、AD-AS模型的常规情形 179

三、AD-AS模型的凯恩斯情形 179

四、常规情形下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179

五、常规情形下不同因素变动对总供求的影响 182

第四节 AD-AS模型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184

一、经济萧条的解释 184

二、经济过热的解释 184

三、经济滞胀的解释 184

四、经济长期膨胀的解释 185

第五节 AD-AS模型与同类经济模型 186

一、AD-AS模型的地位 186

二、AD-AS模型的主体框架 186

三、AD-AS模型与同类模型的比较 186

第九章 开放的凯恩斯模型 189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190

一、开放经济与开放程度 190

二、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191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 191

第二节 汇率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95

一、外汇与汇率 195

二、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01

第三节 对外平衡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 205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205

二、国际收支平衡函数和国际收支平衡曲线 207

三、BP曲线的推导和意义 207

第四节 开放经济的IS-LM-FE-BP模型 210

一、开放条件下的 IS曲线、LM曲线和FE曲线 210

二、IS-LM-FE-BP模型 211

第五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12

一、基本假设 212

二、小型开放条件下的IS*曲线 212

三、小型开放条件下的LM*曲线 214

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15

第六节 开放的凯恩斯模型总结 216

一、IS-LM-FE-BP模型的基本框架 216

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本框架 216

第四篇 宏观经济政策 220

第十章 财政货币政策 220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问题 221

一、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目标 221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221

三、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 222

四、宏观经济政策分类 224

五、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自动稳定器 224

第二节 财政政策 226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主体和实施的基点 226

二、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 226

三、财政政策的工具 227

四、财政政策运用的原则 228

五、财政政策运用的方式 228

六、财政政策与IS曲线的移动 228

七、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机理 229

八、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 229

九、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 230

第三节 货币政策 231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231

二、货币政策的主体 231

三、货币政策的基本功能 231

四、货币政策的工具 232

五、货币政策运用的原则 233

六、基本货币政策运用的方式 233

七、货币政策与LM曲线的移动 233

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的比较 234

九、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机理 234

十、西方金融制度 234

第四节 挤出效应 235

一、挤出效应的含义、成因和计量 235

二、决定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236

三、LM曲线不同区域挤出效应的差异 237

第五节 财政政策效果 238

一、财政政策效果的含义 238

二、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 238

三、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238

四、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影响的代数解释 240

五、财政政策效果的极端 241

第六节 货币政策效果 242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含义 242

二、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 242

三、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42

四、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的代数解释 244

五、货币政策效果的极端 244

六、财政货币政策的优劣势 246

七、财政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247

第七节 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249

一、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缘由 249

二、财政货币政策的凯恩斯主义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配合使用 250

三、财政货币政策常规配合使用的模式 253

四、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57

五、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相机抉择 258

第十一章 对外经济政策 261

第一节 对外经济调节的有关理论 262

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262

二、内外部均衡单一调节的有关理论 263

三、内外部均衡总体调节的有关理论 264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 267

一、对外贸易政策 267

二、自由贸易政策 267

三、保护贸易政策 270

四、关税保护政策 270

五、非关税壁垒保护政策 273

六、出口鼓励保护政策 274

第三节 内外均衡总体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范式 275

一、IS-LM-FE-BP模型的内外部同时均衡 275

二、IS-LM-FE-BP模型的内外部失衡 275

三、四个市场内外部失衡总体调节的宏观政策 276

第四节 内外部均衡总体调节的财政政策 277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277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 280

第五节 内外部均衡总体调节的货币政策 283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283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285

第六节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小型开放经济政策调节 287

一、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 287

二、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节 288

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的政策效果总结 290

第五篇 现代经济问题 296

第十二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296

第一节 失业 297

一、失业的计量 297

二、失业的类型 298

三、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 299

四、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300

五、非自然失业的成因 301

六、失业的影响 303

七、中国的失业问题 304

第二节 通货膨胀 306

一、通货膨胀的测量 306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308

三、中国的通货膨胀与紧缩 310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经济效应 311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311

二、通货膨胀持续的成因 315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317

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319

一、菲利普斯曲线 319

二、菲利普斯曲线PC与总供给曲线AS的关系 320

三、菲利普斯曲线的形式 321

第五节 失业治理的宏观经济政策 324

一、直接间接治理政策 324

二、人力政策 325

第六节 通货膨胀治理的宏观经济政策 326

一、衰退政策 326

二、收入政策 327

三、指数化政策 328

四、其他政策 329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理论 332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332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332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334

三、传统的经济周期成因理论 336

四、现代的经济周期成因理论 338

第二节 乘数-加速数模型 340

一、加速数与资本产量比率 340

二、引致投资与净投资 341

三、加速数与净投资的关系 342

四、乘数与加速数的结合 343

五、经济波动的上限和下限 345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 347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基础理论 348

一、经济增长的界定 348

二、经济增长的测量 349

三、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 349

四、经济增长研究的主要问题 350

五、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350

六、经济增长率核算方程 351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353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由来 353

二、哈罗德模型 354

三、多马模型 356

四、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意义和局限性 357

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 358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由来 358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和研究目标 359

三、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359

四、资本积累的黄金分割律水平 366

五、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367

六、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理论意义和局限性 369

第四节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370

一、肯德里克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370

二、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371

三、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373

第五节 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 375

一、经济政策的含义和理论依据 375

二、经济增长政策的主要形式 376

第十五章 经济发展理论 379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380

一、发展中国家 380

二、经济发展 383

三、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384

第二节 经济发展战略 386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问题 386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 388

第三节 经济发展战略的抉择 391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391

二、赶超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392

三、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 393

四、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 393

五、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 395

六、资源导向与市场导向 395

七、内向经济与外向经济 396

第四节 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 397

一、经济发展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397

二、经济发展中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 398

第五节 环境保护的宏观经济政策 398

一、环境保护政策的含义和理论依据 398

二、环境保护政策的形式 399

参考文献 4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