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城镇化的资源瓶颈与破解方略
中国城镇化的资源瓶颈与破解方略

中国城镇化的资源瓶颈与破解方略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书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09210431
  • 页数:5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中国的自然资源背景、农耕文明发展史、城镇化发展、耕地保护、食物自给率变化、粮食主产区漂移、水资源瓶颈、中西线联合调水工程、大中亚农业开发、全球农业资源评价为主线,探索了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遭遇的资源瓶颈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开发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的宜农荒地资源,来破解这个资源瓶颈的方略。全书分十二篇40章,内容涉及生态环境、农耕文明史、城市地理、农业经济、资源经济、水利工程等学科专业,是一部多学科有机结合的跨学科专著,对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城镇化的资源瓶颈与破解方略》目录

第一篇 丰富的土地资源 2

第1章 自然地理背景 2

1.1 积温与熟制 2

1.2 地貌、土壤与耕地资源 5

第2章 宜农荒地资源分布 11

2.1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及应用 11

2.2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法 12

2.3 分省宜农荒地资源测算 15

第3章 水资源分布 19

3.1 农田灌溉的分布与发展历史 19

3.2 地表水资源分布 21

3.3 地下水资源分布 23

第二篇 辉煌的华夏农业史 30

第4章 破译《路史》与《山海经》 30

4.1 先秦的天文观测与大地测量 30

4.2 汉唐的《山海经》与《天下图》 34

第5章 《内板山海舆地全图》解密 47

5.1 清代以前的天文观测与地理发现 47

5.2 《内板山海舆地全图》解密 56

5.3 明清时期的职贡贸易航道 69

5.4 锁国政策说利害 71

第6章 从初税亩到摊丁入亩 76

6.1 人口发展史 76

6.2 人均粮食史 78

6.3 从初税亩到摊丁入亩 81

第三篇 大势所趋的城镇化 84

第7章 城镇化的地区差异 84

7.1 城镇化发展预测 84

7.2 城镇化速度与类型的区域差异 86

7.3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 90

7.4 城镇化发展的限制因素 94

7.5 对策建议 97

第8章 城市群与城镇化 100

8.1 城镇化与城市群研究综述 100

8.2 引力定律理论及其应用 100

8.3 城市引力场与城市群 102

8.4 城市影响范围的空间格局 104

8.5 问题与讨论 106

第四篇 城镇化与耕地保护 110

第9章 特大城市的建成区扩张 110

9.1 北京市建成区密度变化规律 110

9.2 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解析与预测 112

9.3 上海市区建成区密度变化规律 116

9.4 上海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解析与预测 118

9.5 主要结论与问题的对策探讨 122

第10章 省会城市的建成区扩张 125

10.1 广州城市建成区密度变化规律 125

10.2 广州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解析与预测 127

10.3 石家庄市区建成区人口密度的变化规律 131

10.4 石家庄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解析 135

10.5 石家庄市的城镇体系和交通网络对城镇扩张的影响 141

10.6 石家庄市近郊土地覆盖动态变化模型 146

10.7 主要结论与问题的对策探讨 148

第11章 耕地保护与城镇化方略 152

11.1 城镇化发展历史与预测 152

11.2 城市结构的演化规律 153

11.3 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变化趋势 156

11.4 城镇化发展方案与占用耕地预测 158

11.5 耕地保护对策与建议 160

第12章 坡耕地改造 162

12.1 县级有关单位访谈 162

12.2 西南水电开发对坡耕地改造的影响 172

12.3 坡耕地改造投资模式与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174

12.4 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177

第五篇 耕地资源及变化 180

第13章 土地资源变化的空间规律 180

13.1 新古典经济学的土地利用演化理论 180

13.2 中国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 181

13.3 分省耕地的变化规律 183

13.4 分县耕地的变化规律 185

13.5 土地资源的质量分布与变化 186

13.6 小结 188

第14章 耕地资源变化预测 190

14.1 中国耕地资源变化的现状 190

14.2 耕地面积预测 192

14.3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预测 198

14.4 耕地变更分项预测 201

14.5 结论与对策 203

第15章 复种指数潜力测算 205

15.1 实际复种指数与剩余复种潜力 205

15.2 农民复种行为变化的因素分析 209

15.3 结论与讨论 211

第六篇 三亚市城乡统筹发展案例 214

第16章 资源承载力分析 214

16.1 实现发展目标的人口容量 214

16.2 实现全面小康和长远发展目标的资源承载力 220

16.3 实现全面小康和长远发展目标的旅游容量 225

第17章 城市经济增长战略分析 234

17.1 城市经济增长态势及其驱动效应 234

17.2 城市经济增长横向对比 240

17.3 城市经济增长的趋势预测 251

17.4 城市经济增长的资源要素评估 259

17.5 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与建议 264

第18章 基础设施统筹发展分析 266

18.1 基本情况 266

18.2 发展要求及量化分析 270

18.3 发展目标预测 273

18.4 发展战略措施及建议 276

第七篇 粮食和油料自给率变化 282

第19章 种植结构变化的空间规律 282

19.1 种植结构的空间分布 282

19.2 种植结构演化的空间分布 283

19.3 自然条件原因 285

19.4 人文条件原因 287

19.5 结论与对策 288

第20章 种植结构的演化趋势 290

20.1 粮食供需平衡周期分析 290

20.2 种植结构演化的驱动因素 292

20.3 种植结构近中期预测 294

20.4 结论与对策 297

第21章 黑龙江农户种植行为案例分析 299

21.1 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趋势 299

21.2 农作物收益比较 300

21.3 主要结论 305

第22章 村级调查数据分析 307

22.1 种植结构变化的原因 307

22.2 村级调查与调查结果分析 309

22.3 结论与对策 312

第23章 食物自给率预测与现实 314

23.1 食物消费与供给的研究现状 314

23.2 城乡食物消费的变化 315

23.3 粮食和油料的生产潜力 318

23.4 食物的供给与消费平衡 321

23.5 食物自给率变化与国际比较 324

23.6 结论与对策 329

第八篇 农产品的区际平衡 332

第24章 农业生产条件 332

24.1 粮食增产因素分解 332

24.2 水与肥是增产的关键 333

24.3 地膜覆盖和农业机械化 337

24.4 气候变化挑战与机遇 339

第25章 农产品生产与进口的空间布局 345

25.1 宜农荒地开发的地区分布 345

25.2 粮食生产区域漂移 347

25.3 粮食油料进口空间格局 349

第26章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 351

26.1 我国综合运输发展现状 351

26.2 最低运费原则下的最优路径 353

26.3 粮食综合运输的问题与对策 355

第27章 求解饲料最优流通路径 357

27.1 文献综述 357

27.2 空间均衡模型与GIS网络分析 358

27.3 基础数据的获取与计算 359

27.4 利用GAMS计算空间均衡 362

27.5 结论与建议 365

第九篇 水资源是瓶颈 370

第28章 雨养农业之殇 370

28.1 引言 370

28.2 旱灾风险研究方法 370

28.3 数据与结果 373

28.4 结论与对策建议 376

第29章 宜农荒地的旱灾风险 378

29.1 引言 378

29.2 旱灾风险评价方法 379

29.3 数据与结果 381

29.4 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383

第30章 中美水资源开发比较 386

30.1 从美国总库容数据谈起 386

30.2 中美水库库容变化比较 388

30.3 灌溉面积与灌溉率增长 390

30.4 用水结构演化 392

第十篇 中西线联合南水北调是破解方案 396

第31章 国内外跨流域调水与灌溉 396

31.1 国内跨流域调水与灌溉 396

31.2 国外跨流域调水与灌溉 417

第32章 决胜金沙江和怒江 423

32.1 西线南水北调研究现状 423

32.2 联合调水方案总体设计 424

32.3 主要工程技术指标 426

32.4 造价估计与成本效益对比 431

32.5 结论与对策建议 433

第33章 向雅鲁藏布江延伸 436

33.1 食物危机与对策 436

33.2 大规模调水的必要性 437

33.3 最优可行方案解析 438

33.4 成本效益与可行性分析 443

33.5 存在的问题解析 446

33.6 结论与对策建议 448

第34章 灌溉九亿亩增粮三亿吨 451

34.1 食物危机与政府面临的挑战 451

34.2 解决食物危机的途径 453

34.3 联合调水可扩大的灌溉面积 454

34.4 适宜农作物的选择和生产潜力 459

34.5 关键工程 462

34.6 结论与对策建议 469

第十一篇 立足大中亚放眼全世界 474

第35章 立足大中亚 474

35.1 华夏垦荒历史 474

35.2 大中亚人口发展历史 477

35.3 大中亚农业资源开发区划 482

35.4 农业开发的国际经验 483

第36章 全球农业资源评价 486

36.1 空间分布 486

36.2 综合评价 490

36.3 结论 492

第37章 农业走出去辩证与探索 493

37.1 引言 493

37.2 全球粮食消费变化趋势 494

37.3 全球粮食生产发展特点 495

37.4 全球粮食贸易现状与展望 496

37.5 中国农业走出去对策 498

第38章 日本的经验与教训 500

38.1 完善的涉农法律体系 500

38.2 城乡规划与土地流转 501

38.3 土地资源的灵活利用 502

38.4 积极的惠农政策与措施 503

38.5 农业困境与出路 505

38.6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506

第十二篇 中西线联合南水北调工程图集 510

第39章 中西线联合南水北调工程地图集 510

第40章 中西线联合南水北调工程野外照片集锦 5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