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患之间  从医疗纠纷到公众理解医学
医患之间  从医疗纠纷到公众理解医学

医患之间 从医疗纠纷到公众理解医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振良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3642262
  • 页数:2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围绕医患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对医疗纠纷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进行了探讨;对中医药现代化以及中西医学互补问题进行了讨论;特别对医患法律关系中患者亲属地位进行了研究;还对传统医学伦理的现代价值、科技何以干预生命的哲学思考、医学人文学与人文教育等进行了研究尝试,并形成了对医学人道主义思想的系统研究成果。
《医患之间 从医疗纠纷到公众理解医学》目录

第1章 “中国式”的医患关系:现实与历史 1

1.1 初始医患关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启示 2

1.1.1 医师的地位——公众如何看待医生 2

1.1.2 医生如何对待公众 6

1.1.3 医生之间的关系 8

1.2 “中国式”医患关系的发展及特点 11

1.2.1 唐朝以前时代的医患关系 11

1.2.2 唐宋时期的医患关系 13

1.2.3 明代的医患关系 15

1.2.4 近代的医患关系 16

1.2.5 古代“中国式”医患关系的特点 17

1.3 医学精神:拒绝“冷”医学 19

1.3.1 医学一直有点“冷” 20

1.3.2 从医德到医学精神 23

1.3.3 医学精神的内容 25

1.4 中国式医患关系的“文化”营养 32

1.4.1 权贵官本位文化 33

1.4.2 “丛林”文化 34

1.4.3 腐败文化 35

1.4.4 “比烂”文化 35

1.4.5 “和事佬”文化 37

1.5 余论 38

第2章 医患关系主体:“公众参与”的医患关系 40

2.1 医患冲突:不仅仅是医生和患者 42

2.1.1 因患者死亡或重伤“情绪失控” 42

2.1.2 因对医生检查治疗等活动不满 43

2.1.3 因对患者安排异议 43

2.1.4 患者亲属转述病情不清晰 44

2.1.5 突发性无故伤医事件 44

2.2 医患关系的“医方”主体 46

2.2.1 从医师到医师共同体 46

2.2.2 医疗机构 47

2.2.3 医师 48

2.2.4 其他医务人员 50

2.2.5 医疗相关从业者 50

2.3 医患关系的“患方”主体 51

2.3.1 患者:直接健康利益主体 51

2.3.2 患者亲属:间接健康利益相关者 55

2.3.3 患者亲属权利义务与患者权利的冲突 69

2.3.4 其他相关利益者 71

2.4 无医疗利益参加者 72

2.4.1 “医闹” 72

2.4.2 媒体 73

2.4.3 相关社会工作者 74

2.5 余论 75

第3章 医患沟通:不仅仅是会说“人话” 77

3.1 “沟通式”医患关系 78

3.1.1 从生物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78

3.1.2 医学模式影响下的医生一患者模型 81

3.1.3 医患沟通——新模式与新模型的关键词 87

3.2 医患沟通的过程与性质 88

3.2.1 医患沟通的主体 88

3.2.2 医患沟通的内容 90

3.2.3 医患沟通的层次 95

3.3 医患沟通的障碍与克服 102

3.3.1 患方的因素 103

3.3.2 医方的因素 107

3.3.3 其他因素 110

3.3.4 沟通障碍的克服:沟通平台 110

3.4 余论 112

第4章 想说爱你不容易:知情同意及其困境 114

4.1 知情同意的内涵与形式 115

4.1.1 作为法律原则的知情同意 115

4.1.2 作为伦理原则的知情同意 119

4.1.3 知情同意原则的形式 122

4.2 知情同意原则的发展演化 127

4.2.1 知情同意原则的技术起源 127

4.2.2 病人权利运动:知情同意进入临床医学 129

4.2.3 知情同意在中国的发展 130

4.3 知情同意的要素与过程 136

4.3.1 知情同意的要素 136

4.3.2 知情同意的过程 137

4.3.3 知情同意的标准 141

4.4 知情同意的困境 142

4.4.1 技术困境 143

4.4.2 医生告知的困惑 145

4.4.3 患者同意的障碍 147

4.4.4 文化的困境 150

4.5 余论 152

第5章 公众理解医学:一些事我们应该知道 155

5.1 “病许治”:医患关系需要“好患者” 156

5.1.1 “信医”不“信巫” 157

5.1.2 病有“六不治” 158

5.1.3 病家“十要”:患者的规范 159

5.2 从公众理解科学到公众理解医学 160

5.2.1 公众理解科学 160

5.2.2 公众理解工程 162

5.2.3 公众理解医学概念的提出 163

5.3 公众理解医学的内涵 164

5.3.1 敬畏生命与死亡 165

5.3.2 认识疾病与健康 168

5.3.3 理解医学与医生 170

5.3.4 正确看待医疗行为 178

5.3.5 合理处置医患关系 179

5.3.6 勿把医疗看作商品 182

5.3.7 理解健康经济与政策 185

5.4 使健康成为习惯 189

5.4.1 保持身心健康 189

5.4.2 主动提高健康素养 190

5.5 余论 193

第6章 公众理解医学:我们需要做得更多 194

6.1 来自保健品市场的思考 196

6.1.1 爆红的保健品市场 196

6.1.2 健康产品的“心理战争” 197

6.1.3 由保健品看社会的健康责任 199

6.2 医疗机构:从封闭走向开放 200

6.2.1 消失的出诊与家庭病床 201

6.2.2 媒体——不是恶魔 203

6.2.3 减少信息垄断,打消公众疑虑 205

6.2.4 树立现代医疗观念,转变医学模式 206

6.3 从医患关系到医众关系 207

6.3.1 “医者自医”——树立积极形象 208

6.3.2 “体验患者”——构筑人文堤坝 209

6.3.3 引领健康理念,引导理性需求 211

6.4 推动健康文化建设 213

6.4.1 健康文化的兴起 214

6.4.2 健康与文化 216

6.4.3 健康文化的培育 217

6.4.4 公众理解医学视阈下的健康文化 219

6.5 公众理解医学的支撑体系 220

6.5.1 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健康责任 221

6.5.2 维护公正的健康体系 222

6.5.3 医学社会工作者:引导理性健康需求 224

6.6 余论 225

参考文献 228

后记 2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