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陆氏三世医验
陆氏三世医验

陆氏三世医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养愚,陆肖愚,陆祖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3203401
  • 页数:1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明代医家陆岳祖孙三代的治疗验案总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自清代至民国以来,本书是医家必读的著名医案,内载一世医案66例,二世39例,三世63例,附陆氏自制各方。本书每论皆以《内经》、《难经》、《伤寒论》为经旨,成为后人学习应用中医经典著作的楷模。治病能求得其本,既能抓住主要病症,又能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随证处方,灵活化裁。寓变于常,颇有特色。如胎逆重用大黄峻下,痢疾用补塞法等。大多能以切脉确定病证之机,颇具特色,尤其适合初学者学习,其中救治方法和程序,更适合资深老中医参考。
《陆氏三世医验》目录
标签:主编

卷一 第一世 1

热疟吐呕清补一 3

脊背肘膝酸疼二 4

痛呕用泻三 6

矜惧发病似中风四 7

虚弱喘急偏痛痞呕振掉调补五 9

感冒疑暑发散六 10

泄痢发散七 11

手足痿废峻补八 12

下消温补九 14

久泻热壅敛补十 15

咳血清解十一 17

咳嗽筋骨疼痛解毒十二 18

夜热肉瘦去积十三 18

烦劳热极胁痛十四 20

夜热咳嗽胁痛攻下十五 21

不寐用涌汗十六 22

中风五精相并峻补十七 24

便泻肿胀温补十八 25

心痛肠红上温下清十九 26

疟由肠实胃虚补中通下二十 27

中风用灸二一 30

口属阳明经二二 32

卷二 第一世 35

食中脉伏涌泻消导二三 37

过汗灸补二四 38

少阴在泉两尺不应二五 39

阴斑温补二六 41

伤寒先补后散二七 42

伤寒蓄血二八 43

伤寒通因通用二九 44

过汗变痉三十 45

表邪先补后汗三一 47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三二 48

小儿疳痢清升并用三三 49

气虚便秘三四 50

误补误清用散三五 50

呕嗽喉肿胁痛声哑略散即补三六 51

臀尖膝腘痛用升补三七 53

积痛数下得痊三八 53

时症虚热清补三九 54

疫症清热四十 55

胀痛温泻四一 56

误汗急补四二 56

痰血眩晕先清微补四三 58

郁痰成痞似虚劳症四四 59

痞块腹泄补消兼行四五 60

妇人虚胀用补四六 61

湿痰流注足痿胁痛四七 61

去痰而经调泄止四八 62

妇人火郁成块发热四九 63

产后泻脱补塞五十 64

疫症梦遗同阴阳易五一 65

腹痛闷乱清解行瘀五二 66

头晕先散后补五三 67

失血筋肿峻补五四 68

经闭清热五五 69

中风用涌泻五六 71

胎逆峻下两全五七 72

呕嗽烦乏清补五八 73

胀痛作泄调补五九 74

咳嗽痰红清上补下六十 75

误下后攻补间用六一 75

便闭先利后提六二 76

阴肿溺血泻肝补肺六三 77

胸痞腹痛便滑用补六四 78

久痢通因通用六五 79

便血补脾六六 80

卷三 第二世 81

产后臀痛成毒一 83

赤痢腹痛温补二 84

湿肿误汗成痉三 85

血崩屡补四 86

疟后变痢五 87

胎孕子痫六 88

疮疖燥补七 88

辨声哑非瘵八 89

瘀痰涌吐九 91

痢用补塞十 92

腹饥好肉属虫十一 93

郁痰腹胀十二 94

脱肛鼻衄十三 94

伤暑吐血十四 95

少阳阳明合病十五 96

截疟吐泻不治证验十六 97

久疟峻补十七 98

疟浊属湿热十八 99

症候不一总属气虚十九 99

痰结解痢二十 100

湿痰流注二一 102

咳嗽胁痛消解二二 103

产后烦热清解二三 103

高年误汗用补二四 104

瘀血成毒二五 105

养正胜邪二六 106

中满进退调补二七 107

热病清解二八 108

腹痛温补兼消二九 109

吐血脾泻行瘀温中三十 110

眼肿眩吐清肝三一 111

块因补消三二 112

胎孕因惊胀呕三三 113

喷血用下三四 113

吐血行瘀三五 114

怒后痰中三六 115

疫久用补三七 115

骨节胀痛三八 116

实热投补增剧三九 117

卷四 第三世 119

繁劳伤风一 121

中虚宜补二 122

劳伤吐血三 123

吐血脉涩四 124

疟渴呕吐五 125

斑疑痘症六 126

脾虚宜补七 127

内伤吐蛔八 128

内伤黄疸九 129

郁痰郁火十 130

行中兼补十一 131

产后虚火十二 132

进气回生十三 132

补虚火熄十四 133

酒多痰嗽十五 134

卷五 第三世 137

误吞疟丹十六 139

结胸坏症十七 139

有表误下十八 140

食复误补十九 141

郁火痰喘二十 142

郁痰误补二一 143

久病缓治二二 143

虚脱峻补二三 145

内伤蓄血二四 146

虚火宜补二五 147

峻补回生二六 147

峻下病去二七 148

类中风症二八 149

便秘当下二九 150

凭脉议下三十 151

弃症从脉三一 152

弃脉从症三二 153

衰年虚脱三三 154

白浊误补三四 155

气逆食停三五 156

血瘀咽嗌三六 157

攻补兼施三七 158

暑误为寒三八 159

木忌金旺三九 160

疟初误补四十 161

热厥疑寒四一 161

虚脱似中四二 162

大便燥结四三 163

湿忌大汗四四 165

虚不受补四五 166

内伤疑外四六 167

清凉损脾四七 168

偏于滋补四八 169

痰结不通四九 170

经阻疑毒五十 171

疟痢拟补五一 171

伤寒发颐五二 172

截疟成痢五三 173

痰厥似中五四 174

有表误攻五五 175

大病重剂五六 175

误截增重五七 176

经闭呕吐五八 177

子悬昏晕五九 178

吐血梦遗六十 179

中暑流涎六一 180

消渴从治六二 181

怯属阳虚六三 182

陆氏自制各方附抄 1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