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知行,王军,王昭诚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21142185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密切结合当前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推广应用和未来宽带无线传输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国内外典型的数字电视传输系统为例,深入阐述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技术,内容包括: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信道特性;数字电视的信道编码和调制,传输标准,接收机信道同步、估计、均衡和解码,系统测试和性能比较;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系统和网络规划;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传输系统;DVB-T2介绍;中国下一代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及关键技术;数字电视回传信道的无线解决方案。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目录

第1章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基本概念 1

1.1 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 1

1.2 数字电视的国际化与区域性组织及其概述 4

1.3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相关配套标准和拓展应用 7

1.4 数字电视系统组成 11

1.4.1 系统设备组成 11

1.4.2 数字电视的功能分层 13

1.5 压缩层和复用层 16

1.5.1 图像格式 16

1.5.2 数字电视信号编码方式 17

1.5.3 MPEG-2压缩关键技术环节 18

1.5.4 帧内编码 18

1.5.5 帧间编码 19

1.5.6 音频压缩 20

1.5.7 MPEG-2码流 21

1.5.8 MPEG-2多路复用 21

1.5.9 传输流 22

参考文献 23

第2章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信道特性 25

2.1 概述 25

2.2 无线信道的数学模型 26

2.2.1 多径信道冲激响应的统计模型 27

2.2.2 信道冲激响应的确定性参数模型 28

2.3 无线衰落信道的参数特性 29

2.3.1 多径时延扩展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30

2.3.2 多普勒频移与时间选择性衰落 32

2.3.3 无线信道的时间-频率选择性衰落 35

2.4 常用的衰落信道统计模型 35

2.4.1 瑞利(Rayleigh)衰落模型 35

2.4.2 莱斯(Rician)衰落模型 37

2.5 DTTB信道模型 38

2.5.1 典型的DTTB信道模型 38

2.5.2 DTTB单频网信道模型 42

2.6 本章小结 46

参考文献 46

第3章 地面数字电视调制与编码技术 47

3.1 概述 47

3.2 单载波调制技术 49

3.2.1 限带信号和成形滤波器 49

3.2.2 QPSK数字调制 51

3.2.3 2M-QAM系统 52

3.2.4 2M-QAM调制器的实现 53

3.2.5 基于DVB的QAM系统 54

3.2.6 残留边带调制 55

3.3 多载波调制 57

3.3.1 子载波的正交 58

3.3.2 OFDM的FFT实现 59

3.3.3 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60

3.3.4 OFDM系统的传输效率 62

3.3.5 信号的峰均比 62

3.3.6 OFDM基本参数的选择 63

3.4 SC-FDE 65

3.4.1 单载波调制的频域自适应均衡 65

3.4.2 SC-FDE的数学表示 66

3.5 信道编码技术 67

3.5.1 RS码 69

3.5.2 卷积码 71

3.5.3 串行级联码 73

3.5.4 Turbo码 75

3.5.5 LDPC码 77

3.5.6 小结 80

参考文献 81

第4章 国内外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 82

4.1 美国ATSC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 82

4.1.1 概述 82

4.1.2 8-VSB传输模式 83

4.1.3 16-VSB传输模式 89

4.2 欧洲DVB-T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 89

4.2.1 概述 89

4.2.2 信道编码和调制 91

4.2.3 OFDM调制 95

4.3 日本ISDB-T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 99

4.3.1 概述 99

4.3.2 传输过程 101

4.4.3 信道编码 102

4.3.4 调制 105

4.4 中国DTMB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 109

4.4.1 概述 109

4.4.2 DTMB标准的基本需求 110

4.4.3 DTMB标准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性能 111

4.4.4 DTMB标准介绍 113

参考文献 122

第5章 数字电视信道接收机实现技术 124

5.1 概述 124

5.2 信道同步和估计的数学基础 126

5.2.1 信道同步 126

5.2.2 信道估计 129

5.3 单载波系统 133

5.3.1 定时同步 133

5.3.2 载波同步 136

5.3.3 ATSC/8-VSB系统举例 139

5.3.4 信道估计和均衡 143

5.3.5 ATSC/8-VSB系统举例 145

5.4 多载波系统 147

5.4.1 定时同步 147

5.4.2 载波同步 147

5.4.3 DVB-T/COFDM系统举例 151

5.4.4 信道估计及多载波系统举例 153

5.5 欧洲DVB-T标准内接收机简介 156

5.6 中国DTMB标准内接收机简介 158

5.6.1 帧同步 159

5.6.2 载波同步 160

5.6.3 信道估计和均衡 161

参考文献 165

第6章 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测试及性能比较 167

6.1 系统测试 167

6.1.1 误比特率(BER)的测量和判决门限 167

6.1.2 载噪比(C/N)的测量 170

6.1.3 接收机输入电平 171

6.1.4 接口参数 171

6.1.5 多径模型 171

6.1.6 实验室闭路测试 172

6.2 实验室测试方案 174

6.2.1 实验室测试平台 174

6.2.2 平台接口设定 174

6.2.3 高斯信道下的载噪比门限 175

6.2.4 高斯信道下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176

6.2.5 最大接收信号电平 177

6.2.6 莱斯信道下的载噪比门限 178

6.2.7 瑞利信道下的载噪比门限 180

6.2.8 动态多径条件下的最大多普勒频移上限 182

6.2.9 两径条件下0 dB回波的最大时延 183

6.2.10 两径条件下0 dB回波的载噪比门限 184

6.2.11 抗脉冲噪声干扰最大宽度 185

6.2.12 抗同频和邻频模拟干扰C/I测试 186

6.2.13 同频和邻频数字干扰C/I测试 188

6.2.14 抗单频干扰C/I测试 190

6.2.15 相位噪声测试 191

6.3 现场测试 193

6.3.1 现场开路测试 193

6.3.2 现场测试的目的、内容和工作模式 194

6.3.3 测试信号 195

6.3.4 测试天线 196

6.3.5 测试时间和信道特性记录 197

6.3.6 测试点、校准和测试记录文档 197

6.3.7 测试装置和配套设备 197

6.3.8 覆盖测试流程 198

6.3.9 服务测试流程 200

6.3.10 地面数字电视场地测试指南 203

6.3.11 现场测试平台 203

6.3.12 固定接收测试 204

6.3.13 移动接收测试 205

参考文献 205

第7章 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系统 207

7.1 概述 207

7.2 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 207

7.2.1 数字发射机和模拟发射机的不同点 207

7.2.2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构成及组合方式 208

7.2.3 数字发射机的技术要求 211

7.2.4 术语和定义 212

7.2.5 数字发射机激励器 212

7.2.6 功率放大器 224

7.2.7 功率分配与合成网络 230

7.2.8 整机控制系统 238

7.2.9 发射机的冷却系统 239

7.3 滤波器 240

7.4 多工器 241

7.5 发射天线 244

7.6 发射机主要技术指标测试 246

7.6.1 测试条件 246

7.6.2 测试项目 246

7.6.3 测试方法 246

附录A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8MHz带宽系统的最大净码率(Mbps) 255

参考文献 256

第8章 地面数字电视的网络规划 257

8.1 概述 257

8.2 无线覆盖的若干概念 257

8.3 地面广播的频段规划 260

8.4 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 261

8.5 多频网 264

8.6 单频网 264

8.7 地面广播信号的接收 270

8.8 分集技术 271

8.8.1 分集实现方法 271

8.8.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中分集方案的设计原则 272

8.8.3 发射分集技术 273

8.8.4 接收分集技术 282

参考文献 287

第9章 移动多媒体广播传输技术方案 288

9.1 概述 288

9.2 CMMB系统 289

9.3 CDMB系统 293

9.4 T-MMB系统 294

9.5 DMMB-W系统 295

9.6 DMMB-N系统 299

9.7 基于国标系统的物理层子信道技术 302

9.7.1 物理层子信道 303

9.7.2 信道编码 306

9.7.3 信道调制 307

9.7.4 时间交织 307

9.7.5 物理层子信道技术的发端结构 307

9.7.6 物理层子信道技术的工作模式 308

9.8 DVB-H系统 309

9.8.1 DVB-H标准目标和系统框图 310

9.8.2 DVB-H系统技术特点 311

9.9 ATSC-M/H系统 313

9.10 本章小结 317

参考文献 318

第10章 欧洲第二代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 319

10.1 概述 319

10.2 DVB-T2系统组成 320

10.2.1 输入处理 321

10.2.2 比特交织编码与调制 323

10.2.3 组帧模块 328

10.2.4 OFDM符号生成 330

10.3 DVB-T2的关键技术 336

10.3.1 物理层支持多业务 336

10.3.2 提高最大传输速率 337

10.3.3 更高的地面传输性能和更多的可选技术 339

10.4 DVB-T2接收机 341

10.4.1 P1符号检测和同步 342

10.4.2 信道估计和均衡 342

10.4.3 帧提取和BICM解码 344

10.4.4 性能仿真 347

参考文献 349

第11章 未来数字电视关键技术展望 351

11.1 概述 351

11.2 帧结构 351

11.2.1 基于框架理论的帧结构 351

11.2.2 采用灵活训练序列填充的帧结构 353

11.2.3 训练序列的设计 354

11.3 分集 356

11.3.1 发射分集概述 356

11.3.2 下一代数字电视系统发射分集方案 357

11.3.3 空频信道估计 358

11.3.4 空时信道估计 359

11.3.5 仿真结果 360

11.4 信道编码和调制 361

11.5 多级业务支持 365

11.6 广播回传信道 368

11.6.1 概述 368

11.6.2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回传信道方案DTMB—RCT 369

11.6.3 DTMB—RCT的接收机设计 371

11.6.4 DTMB—RCT的性能仿真 372

11.7 无线定位 374

11.7.1 基于数字电视系统的无线定位 374

11.7.2 基于TDOA的时频定位算法 375

11.7.3 仿真结果 381

11.8 前导序列设计 382

参考文献 385

第12章 交互电视与数字电视回传信道 387

12.1 概述 387

12.2 DVB-RCT系统 388

12.2.1 DVB-RCT系统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388

12.2.2 DVB-RCT物理层 389

12.2.3 DVB-RCT的MAC层 396

12.2.4 DVB-RCT部署方案 396

12.2.5 应用实例 398

12.3 WiMAX方案 399

12.3.1 1EEE 802.16协议概述 400

12.3.2 IEEE 802.16协议结构 401

12.3.3 IEEE 802.16物理层技术 403

12.3.4 WiMAX用户地面数字电视回传业务实例 407

12.4 LTE系统介绍 409

12.4.1 概述 409

12.4.2 LTE的系统架构 410

12.4.3 LTE的物理层关键技术 411

12.4.4 LTE上下行物理层信道 412

12.4.5 LTE上下行的帧结构 413

12.4.6 LTE信道编码 414

12.4.7 LTE增强技术LTE-A 415

12.5 本章小结 416

参考文献 4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