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教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教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教版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明初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40131196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概括为依据,准确、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以及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反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从而完整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全书写作体现了较强的师范性和时代性,突出表现两大特点:一是框架结构新颖,及时反映“十六”大以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二是忠于原意,逻辑严密,基本观点务求出处,不作编者的任意发挥。 本书可替代原师范院校政教专业教材《科学社会主义与邓小平理论》,主要供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专科教学使用,也可供“两课”教学和考研人员学习参考。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教版》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4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 9

四、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17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涵义、内容和精神实质 20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23

第三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5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25

二、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8

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29

四、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34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 34

一、毛泽东:实事求是 34

二、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7

三、江泽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0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及基本要求 43

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44

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45

三、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46

四、“三个有利于”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47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49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9

二、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51

三、与时俱进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要求 53

第二章 社会主义本质 56

第一节 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56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界定 56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 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 62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描述 62

二、列宁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 65

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反思 68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 7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73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73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理论特点 78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重大意义 81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 83

第三章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 89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9

一、对社会发展“急于求成”的历史反思 8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94

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98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00

一、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100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03

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07

第三节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10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关键 110

二、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112

三、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11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1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17

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 11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简明概括 120

三、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2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纲领 12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 13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 132

第三节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135

一、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35

二、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 138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革 1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 141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局限性 141

二、时代主题转换给社会主义提出的新课题 143

三、改革是克服旧体制弊端以顺应时代潮流的唯一选择 1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150

一、改革也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 150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52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路径选择 155

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 155

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原则 160

三、渐进式: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路径选择 162

四、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 168

第六章 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173

第一节 “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173

一、“三步走”战略步骤的提出 173

二、“三步走”战略步骤的涵义和特点 175

三、战略重点和“台阶式”发展 177

四、“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 181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86

一、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186

二、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和特点 188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 191

第三节 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94

一、新发展观产生的背景 194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涵义和基本要求 197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涵义和基本要求 200

第七章 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20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 20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20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21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211

二、正确理解公有制为主体的涵义 212

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1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19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19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多种分配方式的集中表现 221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23

第四节 当前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225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25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227

三、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28

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229

五、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230

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31

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33

八、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234

第八章 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 236

第一节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36

一、人民民主专政 236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0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43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和本质特征 249

一、党的领导 249

二、人民当家作主 251

三、依法治国 253

第三节 当前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255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55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56

三、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57

四、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259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60

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262

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63

八、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264

第九章 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 266

第一节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266

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266

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270

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71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274

一、培养“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74

二、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 276

三、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281

四、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82

第三节 当前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285

一、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85

二、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87

三、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88

四、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289

五、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91

六、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93

第十章 “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95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95

一、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295

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方式选择 299

三、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301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与实践 303

一、“一国两制”的涵义和特征 303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306

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成功实践 309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312

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12

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314

三、“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17

四、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319

第十一章 国际环境和对外开放 322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322

一、20世纪的回顾: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 322

二、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判断及其思想内涵 324

三、21世纪展望: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327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329

一、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329

二、对外开放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333

三、扩大对外开放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335

四、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338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和新世纪的开放战略 339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339

二、新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43

三、加入WTO条件下的对外开放 345

四、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性、区域性合作组织中的作用 348

第十二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53

第一节 我国外交政策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目标 353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回顾 353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58

第二节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方针和精神 360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60

二、党际关系四项原则 363

三、处理国际事务的主要方针和精神 366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69

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总体目标 369

二、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72

三、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75

四、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378

第十三章 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38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81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38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84

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85

四、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88

五、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 390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93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393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396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99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402

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02

二、解决好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406

三、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408

后记 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