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生药学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生药学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生药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钦,陈建伟主编;张林碧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6770620
  • 页数:4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依照教育部相关文件和精神,根据本专业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结合《中国药典》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上、下篇共十四章,上篇主要介绍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生药真实性鉴定、生药有效性评价、生药安全性评价、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生药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生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下篇为各类生药分述,共收载国内外常用的生药202种,以自然分类系统编排,介绍生药的应用历史、来源、植(动)物形态、产地、采制、产地、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等内容,要点导航在每章最前面,每科后介绍《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生药及欧美国家常用生药。。 本教材实用性强,主要供中医药院校药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类专业使用,也可作为医药行业考试与培训的参考用书。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生药学》目录

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 3

第二节 生药学的发展简史 5

一、古代生药学的起源和积累 5

二、现代生药学的发展和我国现代生药学的概况 7

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11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法 11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大纲与命名 12

一、生药的记载大纲 12

二、生药的拉丁名 13

第三章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 15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15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16

一、检品登记 16

二、生药的取样 16

三、生药的常规检查 17

第三节 生药的基源鉴定 19

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 19

一、对照生药的性状特征 20

二、各类生药的性状鉴定要点 21

第五节 生药的显微鉴定 23

一、显微鉴定的内容 23

二、各类生药的显微观察要点 24

三、其他显微鉴定技术 27

第六节 生药的理化鉴定 28

一、一般理化鉴别 28

二、薄层色谱法 29

第七节 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 30

一、常用DNA分子标记技术 30

二、DNA分子标记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 35

第四章 生药的有效性评价 36

第一节 定量分析与方法学验证 36

一、光谱法 36

二、色谱法 37

三、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42

第二节 生药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 45

一、黄酮类 45

二、蒽醌类 47

三、皂苷类 49

四、生物碱类 51

五、强心苷类 54

六、香豆素类 55

七、环烯醚萜类 57

八、挥发油 58

九、木脂素类 58

十、有机酸类 59

十一、鞣质类 60

十二、多糖类 61

十三、其他类 61

第三节 生药中多类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 62

第四节 生药指纹图谱 63

一、指纹图谱技术简介 63

二、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及应用 63

第五节 生药的生物效应评价法 64

第五章 生药的安全性评价 66

第一节 生药中内源性毒性成分的检测 66

一、生药中内源性毒性成分 66

二、生药中内源性毒性成分的检测方法 69

三、生药中内源性毒性成分的限量 70

第二节 生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检测 71

一、生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检测 71

二、生药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76

三、生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 82

四、生药中真菌毒素的检测 84

第六章 生药的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的制定 89

第一节 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89

第二节 质量标准的特性与制定原则 91

一、质量标准的特性 91

二、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 91

第三节 生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内容、检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91

一、生药质量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 92

二、检测方法和检测指标的制定 92

三、生药质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 92

四、国家药品标准物质 99

第四节 生药质量标准(修订)起草说明示例 101

一、生药质量标准(修订)起草说明 101

二、三白草质量标准(修订)起草说明 102

第七章 生药品质的影响因素及调控 110

第一节 物种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110

一、物种对生药品质影响 110

二、种内变异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111

第二节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112

一、药用植物生长年限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112

二、药用植物物候期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113

三、药用植物器官和组织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113

第三节 环境因子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114

一、土壤因子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114

二、水分因子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115

三、温度因子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115

四、光因子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116

第四节 采收、加工、贮藏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116

一、采收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116

二、产地加工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120

三、贮藏过程对生药品质的影响 124

第五节 生药规范化生产与质量调控 129

一、国内外植物药规范化生产管理法规概况 129

二、中药材生产质量调控及技术要点 130

第八章 生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132

第一节 生药资源的概述 132

一、物种濒危等级及保护等级的划分 132

二、我国生药资源的基本状况 134

第二节 生药资源的保护 134

一、生药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及实施 135

二、就地保护与野生抚育 136

三、迁地保护与离体保存 136

四、药用动植物的人工栽培与养殖 136

五、生药的合理采收与人工更新 137

六、生物技术在药用活性成分规模生产上的应用 138

第三节 生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9

一、濒危药用动植物及生药替代品的寻找与利用 140

二、传统生药非药用部位的扩大与利用 141

三、基于植物化学分类学新药源的研发 141

四、药用动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发现与新药研发 142

五、海洋生药的新药开发 142

六、药用动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43

下篇 各论 147

第九章 藻、菌、地衣类生药 147

第一节 藻类生药 147

昆布 147

海藻 148

第二节 菌类生药 148

冬虫夏草 149

灵芝 151

茯苓 152

猪苓 154

马勃 155

雷丸 155

第三节 地衣类生药 155

松萝 155

第十章 蕨类植物门 156

1.石杉科 157

石杉 157

2.鳞毛蕨科 159

绵马贯众 159

3.水龙骨科 161

骨碎补 161

第十一章 裸子植物门 163

1.银杏科 163

银杏叶 164

2.红豆杉科 166

红豆杉 166

3.麻黄科 168

麻黄 169

第十二章 被子植物门 173

第一节 双子叶植物纲 173

1.马兜铃科 173

细辛 174

2.杜仲科 175

杜仲 176

3.蓼科 178

大黄 179

何首乌(首乌) 182

虎杖 184

4.苋科 185

牛膝 185

川牛膝 186

5.木兰科 186

厚朴 187

辛夷 190

五味子 191

6.樟科 194

肉桂 194

乌药 197

7.毛茛科 198

附子 199

制川乌 202

黄连 204

白芍 207

牡丹皮 210

白头翁 210

威灵仙 211

8.小檗科 212

淫羊藿 213

9.木通科 216

木通 216

10.防己科 219

防己 220

北豆根 222

11.藤黄科 223

贯叶金丝桃 223

12.罂粟科 225

延胡索 226

罂粟壳 228

13.十字花科 229

板蓝根 230

芥子 232

14.蔷薇科 233

山楂 234

苦杏仁 236

木瓜 239

枇杷叶 239

覆盆子 240

15.豆科 242

黄芪 243

甘草 247

番泻叶 250

葛根 252

苦参 253

鸡血藤 253

合欢皮 253

补骨脂 254

决明子 254

16.大戟科 257

巴豆 258

17.芸香科 259

陈皮 260

黄柏 261

白鲜皮 263

吴茱萸 263

枳实 264

18.橄榄科 266

乳香 266

没药 266

19.楝科 267

苦楝皮 267

川楝子 267

20.远志科 268

远志 268

21.鼠李科 268

酸枣仁 268

大枣 269

22.瑞香科 269

沉香 270

23.桃金娘科 272

丁香 272

24.山茱萸科 272

山茱萸 272

25.五加科 273

人参 273

三七 278

刺五加 281

五加皮 282

26.伞形科 282

当归 283

柴胡 285

小茴香 287

川芎 289

白芷 291

蛇床子 292

北沙参 292

防风 292

前胡 293

27.木犀科 295

秦皮 295

连翘 297

女贞子 299

28.马钱科 300

马钱子 300

29.龙胆科 303

龙胆 303

秦艽 305

30.夹竹桃科 306

萝芙木 306

长春花 306

31.萝摩科 307

香加皮 307

白薇 307

白前 308

32.茜草科 308

栀子 308

钩藤 309

茜草 312

巴戟天 313

33.旋花科 314

菟丝子 314

34.紫草科 315

紫草 315

35.唇形科 316

薄荷 316

丹参 319

黄芩 322

益母草 324

夏枯草 325

广藿香 325

藿香 326

36.茄科 328

洋金花 328

枸杞子 331

颠茄草 332

37.玄参科 333

地黄 334

玄参 336

洋地黄叶 337

38.爵床科 340

穿心莲 340

39.列当科 342

肉苁蓉 342

40.忍冬科 343

金银花 343

山银花 345

41.葫芦科 348

天花粉 348

42.桔梗科 350

党参 350

桔梗 353

南沙参 355

半边莲 355

43.菊科 356

茵陈 357

青蒿 359

艾叶 361

苍术 361

木香 364

红花 366

小蓟 369

野菊花 369

菊花 370

大蓟 370

蒲公英 371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纲 374

44.泽泻科 374

泽泻 375

45.百合科 375

川贝母 376

浙贝母 379

麦冬 381

知母 383

天冬 384

黄精 384

玉竹 385

土茯苓 385

大蒜 385

芦荟 386

46.百部科 387

百部 388

47.薯蓣科 390

山药 390

穿山龙 392

48.鸢尾科 393

西红花 393

射干 395

49.禾本科 395

薏苡仁 396

白茅根 397

50.棕榈科 399

槟榔 399

血竭 401

51.天南星科 402

半夏 402

天南星 404

52.莎草科 405

香附 406

53.姜科 406

砂仁 407

豆蔻 409

草果 409

莪术 410

干姜 412

草豆蔻 414

高良姜 414

益智 414

姜黄 415

54.兰科 415

天麻 416

石斛 418

白及 422

第十三章 动物类生药 424

第一节 概述 424

一、动物的命名 424

二、动物类生药的分类 425

三、动物类生药的活性成分 425

第二节 重要动物类生药 428

水蛭 428

全蝎 430

蜈蚣 430

土鳖虫 430

蝉蜕 431

斑蝥 431

僵蚕 433

蟾酥 433

龟甲 436

鳖甲 436

蛤蚧 437

金钱白花蛇 437

蕲蛇 437

麝香 438

鹿茸 441

牛黄 444

羚羊角 446

阿胶 448

海马 448

海龙 450

石决明 451

珍珠 451

第十四章 矿物类生药 454

第一节 概述 454

一、矿物药的分类 454

二、矿物的性质 455

三、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457

第二节 矿物类生药分述 458

朱砂 458

赭石 459

雄黄 460

信石 460

滑石 462

石膏 462

龙骨 463

硫黄 464

芒硝 464

参考文献 466

生药原植(动)物拉丁学名索引 467

彩图 47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