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学理论前沿
社会学理论前沿

社会学理论前沿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雄,李煜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2014327
  • 页数:5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社会结构与变迁、社会治理与发展、社会问题与社会对策、青年问题研究四大篇章,详述了社会学领域的前沿发展情况,以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为对象,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本学科国内学界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方向,从而使研究生能较快地实现从课程教材学习向独立研究的角色转变,也为相关领域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教学和研究参考。
《社会学理论前沿》目录

总论:多维视野下的社会发展与治理 1

第一节 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 1

第二节 社会结构分化与利益群体重构 7

第三节 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4

第四节 复杂社会的管理与治理转向 20

第一篇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31

第一章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理论的谱系考察 31

第一节 “社会结构转型”的理论建构 32

第二节 “社会结构转型”的理论拓展与实证研究 38

第三节 “社会结构转型”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48

第二章 城市社会分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54

第一节 社会分层结构的理论模型 54

第二节 城市社会分层的实证研究 66

第三节 城市社会分层研究的展望 82

第三章 国内社会流动研究的理论进展 88

第一节 社会流动特征与趋势的整体判断 89

第二节 对阶层固化机制的核心争议:教育获得不平等的趋势和原因 95

第三节 未来研究有待突破的议题 104

第四章 消费社会的诞生及其研究 109

第一节 消费社会的诞生与理论背景 109

第二节 中国消费社会的出现及研究 111

第三节 关于中国消费社会特点的主要观点、理论概括与批判 122

第五章 社会情绪研究:概念、理论与调适 130

第一节 社会情绪的概念与测量 130

第二节 社会情绪周期与传播 136

第三节 社会情绪产生原因与调节 141

第四节 结束语:社会情绪研究在中国——困境与出路 145

第六章 社会学本土化:思想争鸣与学术进路 148

第一节 社会学本土化论题的基本脉络 149

第二节 社会学本土化论的类型学分析 153

第三节 当下语境中社会学本土化论题的讨论 165

第二篇 社会治理与社会发展 175

第一章 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与社会治理 175

第一节 多元视角下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176

第二节 社会治理 182

第二章 中国信访制度研究述评 198

第一节 基本脉络:三个转向中的信访研究 198

第二节 回归信访制度的原初设计 201

第三节 臧否、存废之争与民主、法治理想 202

第四节 治理范式:信访的本土解释策略 204

第五节 分类治理的贡献及其限度 206

第六节 信访重构的政治考量 208

第七节 小结:在不同话语中寻找共识 211

第三章 市场转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 214

第一节 国家角色变迁 215

第二节 劳动关系主体变迁 223

第三节 资本的全球化流动增强 229

第四节 结语与展望 232

第四章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236

第一节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础理论 237

第二节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实践 246

第三节 讨论与展望 253

第五章 中国情境下的新型社会风险 257

第一节 国内社会风险的研究兴起和实务探索 258

第二节 中国情境下的两类新型风险:城镇化风险和网络风险 265

第三节 研究评议及未来拓展 273

第六章 民族理论热点与国家治理 280

第一节 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理论讨论 281

第二节 国与族:民族意识和认同研究 286

第三节 对“第二代民族政策”说的讨论 290

第四节 关于现行中国民族政策的讨论 293

第五节 前景展望 296

第三篇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301

第一章 “中国式小农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301

第一节 “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302

第二节 关于“小农经济衰亡论”的论争 303

第三节 “小农经济稳固论” 310

第四节 “小农经济辩证论” 319

第五节 讨论与展望 329

第二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认同 332

第一节 社会认同的现状描述 333

第二节 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 340

第三节 讨论与展望 349

第三章 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 351

第一节 家庭结构研究 352

第二节 家庭关系研究 357

第三节 讨论与展望 365

第四章 社会性别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371

第一节 社会性别理论的缘起、发展和特点 372

第二节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演变和推进 377

第三节 社会性别理论中最具争议的焦点问题 381

第四节 社会性别理论的新视角 389

第五节 结语 394

第五章 中国家庭政策研究的发展与反思 396

第一节 家庭政策成为新的研究领域 397

第二节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政策 398

第三节 家庭政策研究中的争议与困境 404

第四节 讨论与展望 409

第六章 残障社会政策的理论范式及在中国的走向 412

第一节 中外文化语境下的残障解读 413

第二节 国际社会关于残障的定义框架 417

第三节 主要的残障概念理论模式及其演变 420

第四节 残障理论发展在中国社会政策中的映射 425

第四篇 青少年问题研究 433

第一章 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青少年教育 433

第一节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成长 433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青少年发展 440

第三节 社会教育与青少年成才 448

第四节 青少年教育研究展望 454

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综述 457

第一节 青少年生理变化与认知发展 457

第二节 青少年的情绪发展与调节 460

第三节 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466

第四节 青少年的道德发展 470

第五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 473

第六节 结论与启示 480

第三章 青少年文化与青年研究的学科化 483

第一节 青年研究的文化转向 483

第二节 青少年文化研究的议题和内容 486

第三节 作为“文化的”青年:青年研究学科化的方向和路径 495

第四章 中国儿童福利研究述评 502

第一节 儿童福利的属性及其模式 502

第二节 福利需求与儿童福利服务体系 507

第三节 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512

第四节 儿童福利政策制定的方法问题 518

第五节 简短结语 520

附录:社会调查与专业化智库建设——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调查中心 522

后记 5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