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心理学新论
社会心理学新论

社会心理学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瞿海源编著
  • 出 版 社:巨流图书公司
  • 出版年份:1989
  • ISBN:957946460X
  • 页数:469 页
图书介绍:
《社会心理学新论》目录

序 1

第一章 导论 3

一、两种不同的研究领域 3

二、心理学式的社会心理学 5

三、社会学式的社会心理学 10

四、象征互动论 13

五、心理社会学 18

六、本书的编写大纲 24

第二章 婚姻、家庭、教养与奉养 29

一、家庭社会化的特性 30

(一)结构与权力分布 30

(二)性别角色的认同过程 31

(三)教养方式的社会化效果 32

二、中国人的传统教养方式 34

三、中国人教养方式的变迁 40

四、现代婚姻的现象与问题 45

(一)爱的心理分析 45

(二)择偶过程 45

(三)婚姻满意程度 45

五、生育态度与行为 63

(一)理想的子女数 63

(二)对儿子的偏好 63

六、奉养问题 66

第三章 教育、社会化与价值 71

一、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功能 71

(一)教育的两大效果 72

(二)教育效果的重要命题 73

二、学校内部的社会组织 75

(一)班级组织的运作 75

(二)同质性的陶冶 77

(三)阶层化的现象 78

三、学校社会化的过程与影响 78

(一)社会增强 79

(二)预期效果 81

(三)社会比较过程 84

四、学校组织和一般社会规范的学习 86

(一)普同性的价值观念 86

(二)特定性及独立性的价值观念 87

(三)追寻成就 88

(四)学校与家庭、经济、政治的互动 90

五、台湾地区教育对个人的影响 92

(一)一般性的影响 92

(二)保守的意识型态 94

(三)对政治态度的影响 96

(四)对家庭态度的影响 98

(五)对宗教态度的影响 99

六、台湾地区民众的教育价值观 101

(一)对教育的高度期望 101

(二)接受教育的目的 103

第四章 职业经验与心理 107

一、前言 107

二、工作组织的结构与个人心理过程 108

(一)机会结构 108

(二)权力结构 112

(三)工作组织的社会组成 115

(四)主要发现摘述 116

三、工作的结构特征与价值取向 120

(一)柯恩等的调查研究 120

(二)测量模式 121

(三)跨国性研究 123

(四)不同年龄组的探讨 128

(五)贯时性的研究 129

四、工作满足的程度 130

(一)有关工作满足的理论 133

(二)工作满足与生产力 135

(三)台湾地区有关工作满足的研究 136

第五章 宗教经验与宗教心理 143

一、前言 143

二、早期重要宗教心理的论着 143

(一)威廉·詹姆斯宗教经验的探讨 143

(二)佛洛伊德的宗教分析 148

(三)杨格的宗教分析 154

三、现代宗教心理研究概介 156

(一)内发性与外发性宗教取向 157

(二)宗教性与宗教态度 160

四、台湾地区民众的宗教态度与经验 166

(一)宗教信仰类别与宗教态度 166

(二)自称无宗教信仰者的宗教态度 168

(三)宗教信仰与家庭观念 170

(四)民间信仰功利性特质与大家乐赌戏 173

(五)大学生的民俗祭仪经验与畏惧祟人的实验 175

(六)教会聚会所信徒的心理特征 178

第六章 大众传播的社会心理效果 181

一、前言 181

二、台湾地区民众接触大众传播概况 182

(一)儿童及青少年方面的调查 183

(二)成人方面的调查 185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心理分析 191

(一)有限效果说 192

(二)使用与满足说 194

(三)采用—传布说 195

(四)说服模式 197

(五)认知和谐论 198

四、大众传播的社会心理效果 200

(一)消息来源的问题 201

(二)媒体上的公众人物 204

(三)媒体的操弄 207

(四)媒体与议题设定 209

(五)广告 211

(六)台湾地区大众传播接触状况与政治评估 213

第七章 谣言的流传与防止 217

一、前言 217

二、谣言的理论 220

(一)病症的个人心理状况 220

(二)满足集体性的需要 222

(三)解决问题的沟通过程 223

(四)社会因素及心理状态的关联 224

三、谣言的发生 226

(一)动机的因素 226

(二)情境的因素 227

(三)讯息的因素 229

四、谣言的传布 230

(一)人际关系的运用 230

(二)意识及规范的突破 231

(三)消息的扭曲 231

五、谣言的消失 233

(一)适时的否证 234

(二)已无相干性 235

(三)自然消退 235

六、谣言与大众传播 236

(一)纯然虚构的类型 237

(二)传播从业人员泡制的类型 237

(三)有企图的类型 238

七、谣言的预防与控制 240

(一)谣言的预防 240

(二)谣言的控制 242

第八章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247

一、几个有关集体行为的理论 248

(一)加值论 248

(二)传染论 256

(三)聚合论 259

(四)规范形成论 260

(五)有关理论的检讨 262

二、参与社会运动的心理状况及过程 262

(一)吸收成员 263

(二)奉献 264

(三)皈依 278

三、各类参与者的社会心理特征 282

(一)领袖 282

(二)一般成员 285

(三)旁观者 285

(四)对手和竞争者 285

(五)获益者 287

四、社会问题 287

(一)利益与价值的冲突 288

(二)社会问题的合法化 290

(三)官方的公共政策 290

第九章 社会文化变迁的社会心理分析 293

一、前言 293

二、个人现代性的研究 296

(一)个人现代性的概念 297

(二)个人现代性的特征 297

(三)个人现代性的界定与测量 298

(四)个人现代性的形成及影响 300

(五)微视结构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意义 300

(六)个人现代性与其行为及人格的相关 304

(七)对个人现代性研究的批评 305

三、成就动机 307

(一)马克里兰的研究 307

(二)对马克里兰论点的检讨 309

四、权威性人格与创新性人格 314

(一)赫根的研究 314

(二)对赫根论点的检讨 316

五、儒家伦理与东西方经济发展 317

(一)对韦伯分析的检讨 317

(二)柏格的论点 318

(三)对柏格立论的检讨 320

六、中国人现代性的研究 320

(一)杨国枢等人早期的实证研究 321

(二)杨国枢等人研究的特色 324

(三)杨国枢等人近期更新研究 327

七、台湾大学生的心理变迁 328

(一)大学生人生观的变迁 328

(二)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 331

(三)大学生对他族或他国人民刻板印象的变迁 334

八、杨国枢的中国人性格蜕变模式 337

第十章 成就动机:文明的动力&余安邦 341

一、前言 341

二、动机概念的发展 342

(一)理性论 342

(二)机械论 342

(三)本能论 343

(四)需求及驱力 344

(五)诱因论 345

三、成就动机的意义及其理论发展 348

(一)微视的(个体的)研究层次 348

(二)巨视的(社会的)研究层次 370

四、成就动机的测量 378

(一)投射测量 378

(二)自陈式测量 383

五、成就动机的类型及其理论的检讨 387

(一)动机性质方面 393

(二)成就目标方面 395

(三)成就行为方面 396

(四)对行为后果的评价方面 397

六、未来的研究方向 399

参考文献 405

人名索引 441

名词索引 4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