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消弥与重构中的“查玛”
消弥与重构中的“查玛”

消弥与重构中的“查玛”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静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811089981
  • 页数:2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辽宁省蒙古贞——历史上藏传佛教颇为盛行的地区为个案,探讨自查玛传入至今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里,在传承中的变异,在时代中的变迁,揭示了查玛在历史的消弥与重构中。作为藏传佛教一项重要的法事活动,查玛在蒙古社会的长期发展中,经历了一个不断嬗变的历史过程。
《消弥与重构中的“查玛”》目录
标签:重构

绪论 1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1

二、理论探讨 2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复兴 3

(二)现代性图景中的宗教“祛魅化” 14

(三)“仪式”与“文化展演”的相关理论探讨 24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相关研究动态 37

(一)“仪式”还是“艺术”——不同主体者眼中的“查玛” 37

(二)本选题相关研究动态 42

四、本书基本结构及研究方法 56

第一章我的田野地点——辽宁蒙古贞 60

第一节一个“农耕蒙古族”的诞生 60

一、历史沿革及主体构成 61

(一)历史沿革 61

(二)主体构成 62

二、生计方式及变迁:从“逐水草而居”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64

第二节从笃信李教到大兴藏传佛教 67

一、蒙古贞藏传佛教文化三源头 68

二、李、佛之争 69

三、蒙古贞藏传佛教文化的繁荣 71

第二章从繁荣走向失落的“查玛仪式” 75

第一节尘封中的“神圣”:繁荣发展的查玛 75

一、“庙宇林立”中的查玛 75

(一)“却尔吉乐”查玛 79

(二)“丁科尔”查玛 85

(三)“米拉”查玛 86

二、“民众记忆”中的查玛 88

(一)“人山人海”赶庙会 89

(二)听老人讲“那过去的故事” 92

第二节查玛兼容性蕴涵阐发 100

一、传说故事中的“起源色彩”与“本土再造” 101

(一)青牛(大象)转世说 102

(二)阎王托梦说 104

(三)杀妖祛魔说 105

二、神祇角色中的“文化杂糅”性 105

三、面具形象的“善相化”、“写实化” 109

四、舞蹈动作中的交融性意蕴 110

五、功能意义的多元化趋向 114

六、文化整合中的“选择性”与“重新解释” 115

第三节从衰落到失落:“命运多劫”的查玛 118

一、接踵而至的历史性“重创” 119

二、痛楚的“民间记忆” 121

第三章复兴中的“查玛”艺术 125

第一节复兴伊始:全国第一次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普查 125

一、点燃“复兴之火”——《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25

二、重拾“濒危”的查玛舞步 128

(一)寻找老艺人 128

(二)印象中的高喇嘛 130

三、查玛道具的重新制作 132

四、复兴—以“艺术”之名 133

第二节恢复工作在“分道扬镳”中步履维艰 136

一、市里恢复工作—创新不断 137

(一)第一次创作:参加第一届“沈阳文化艺术节” 142

(二)第二次创作:参加第三届“龙潭杯”全国优秀花会大赛 145

(三)第三次创作:参加第四届“龙潭杯”全国优秀花会大赛 146

(四)第四次创作:参加第二届“中国沈阳国际民间舞蹈(秧歌)节” 147

二、县里恢复工作—以“秉承传统”为主旨 154

三、走向广场的查玛艺术 157

第三节“非遗”中的复兴—华丽变“身” 159

一、市里恢复工作—弘扬地域、民族文化 160

二、县里恢复工作—与时代气息相结合 163

三、走进剧场的查玛艺术 165

四、查玛发展前景展望 166

第四节从“无意识”变迁到“目的性”变迁 167

一、本土化过程中的“无意识变迁” 168

二、地方化过程中的“目的性变迁” 168

第四章从传统宗教仪式到现代文化展演:作为“社会戏剧”的历史 170

第一节作为“宗教仪式”的衰落 171

一、政治意义上的“断裂” 171

二、情感意义上的“瓦解” 172

第二节作为“文化展演”的复兴 173

一、表演道具的艺术化、符号化 174

二、表演形态的不断创新化 178

(一)若隐若现的“芭蕾”情结 178

(二)红火热闹的“秧歌”情怀 179

(三)意象写实的“舞剧”风格 180

(四)“回归”中的“民俗舞”气息 181

三、表演情节的故事化 184

四、表演者角色的转换 185

五、“形式”大于“内容” 186

第三节从仪式到展演:纠结与对峙 188

一、一个“神圣空间”的分崩离析到重构 189

二、“秩序”的颠覆与重建 194

三、超逻辑的“转化”到“展现” 196

四、结构与能动性的不同彰显 198

第五章从查玛“兴衰演变”看“社会”,的生产 204

第一节兴衰演变:“众”望使然 204

一、“权力”由幕后走向台前 205

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06

三、蒙古族身份认同的日趋强化 208

四、现代性场景中的“传媒”与“消费” 211

第二节文化再生产:以“传统”之名 214

一、“文化再生产”何以成为可能? 214

二、“传统”的文化再生产 218

(一)传统是必须面对和利用的 218

(二)传统是经过选择和过滤的 220

(三)传统正遭遇着创新 222

(四)传统作为“象征资本”的争夺 224

三、反思:“非遗”=文化再生产? 227

(一)从“声名日下”到“珍贵遗产” 227

(二)“非遗”中的生产品——以“宗教”之名的艺术 230

结语:消失·弥留·重构 233

一、远去的“神圣” 234

二、记忆之“镜”:穿梭与透视 235

三、“意义”的重塑 241

参考文献 245

附录 2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