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Linux系统与网络服务管理技术大全
Linux系统与网络服务管理技术大全

Linux系统与网络服务管理技术大全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明华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21090202
  • 页数:7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对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平台下的系统管理及网络服务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既便于读者了解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强大的功能,又有利于帮助Linux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地学习和掌握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Linux系统与网络服务管理技术大全》目录

第一部分 Linux系统配置与管理第1章 Linux系统概述 30

1.1 Linux起源及特点 30

1.1.1 Linux起源 31

1.1.2 Linux的特点及主要优势 31

1.2 Linux版本发展 33

1.2.1 Linux内核版本 33

1.2.2 Linux发行版本 33

1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介及其新特点 35

13.1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简介 35

1.3.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新特点 37

第2章 Linux系统安装及相关配置 40

2.1 准备安装Linux 40

2.1.1 安装程序的获取 40

2.1.2 硬件需求与兼容性 40

2.2 安装方式的选择 41

2.2.1 从CD-ROM安装 41

2.2.2 从硬盘进行安装 41

2.2.3 另一种从硬盘安装的方法 42

2.2.4 通过NFS安装 43

2.2.5 通过FTP安装 44

2.2.6 通过HTTP安装 45

2.3 安装系统 45

2.3.1 启动安装程序 45

2.3.2 语言和键盘支持 47

2.3.3 磁盘分区设置 48

2.3.4 网络配置 52

2.3.5 时区选择 54

2.3.6 设置根口令 55

2.3.7 选择安装的软件包 55

2.3.8 准备安装 58

2.3.9 安装完成 58

2.3.10 许可协议设置 59

2.3.11 防火墙设置 59

2.3.12 SELinux设置 60

2.3.13 Kdump设置 61

2.3.14 日期和时间设置 61

2.3.15 设置软件更新 62

2.3.16 创建个人用户 62

2.3.17 声卡设置 63

2.3.18 附加安装 63

2.4 升级和删除 64

2.4.1 升级到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64

2.4.2 删除Linux分区 65

2.4.3 删除Linux引导记录 66

2.5 系统安装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66

2.5.1 无法找到光驱 66

2.5.2 系统显示信号11错误 67

2.5.3 在安装过程中使用驱动程序盘 67

2.5.4 出现“No device found to install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错误 67

2.5.5 无法使用全部硬盘空间 67

2.5.6 分区表无法识别 68

2.5.7 如何保存回溯追踪消息 68

第3章 图形桌面管理 69

3.1 桌面系统简介 69

3.2 使用GNOME 70

3.2.1 进入GNOME桌面 70

3.2.2 GNOME面板 73

3.2.3 GNOME命令行模式 74

3.2.4 输入法设置 75

3.2.5 屏幕分辨率和屏幕保护程序设置 76

3.2.6 声卡检测 77

3.2.7 添加和删除软件包 77

3.2.8 刻录光盘 78

3.2.9 搜索文件 78

3.2.10 编辑菜单 79

3.2.11 其他个性化设置 80

3.2.12 退出GNOME桌面 81

3.3 使用KDE 82

3.3.1 进入KDE 82

3.3.2 KDE桌面和面板 83

3.3.3 Konqueror文件管理器 85

3.3.4 KDE控制中心 88

3.3.5 退出KDE桌面 89

3.4 桌面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90

3.4.1 图形界面无法正常启动 90

3.4.2 调整显示器和显卡 90

第4章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 92

4.1 普通用户的管理 92

4.1.1 添加新用户 92

4.1.2 解析/etc/passwd文件 96

4.1.3 解析/etc/shadow文件 98

4.1.4 修改用户的账号 99

4.1.5 删除用户 101

4.1.6 用户的临时禁用 102

4.1.7 用户默认配置文件/etc/login.defs 102

4.1.8 使用newusers命令批量添加用户 103

4.2 根用户的管理 104

4.2.1 修改root密码 105

4.2.2 使用su命令切换为root 105

4.2.3 root密码丢失的处理 105

4.3 用户组的管理 107

4.3.1 添加新用户组 107

4.3.2 修改用户组属性 109

4.3.3 删除用户组 109

4.3.4 解析/etc/group文件 110

4.3.5 解析/etc/gshadow文件 111

4.4 用户和用户组的图形化管理 112

4.4.1 添加新用户 112

4.4.2 修改用户属性 113

4.4.3 删除用户 114

4.4.4 添加新用户组 114

4.4.5 修改用户组 115

4.4.6 删除用户组 115

4.5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常见问题 115

4.5.1 对/etc/shadow文件的编辑导致用户密码丢失 115

4.5.2 /etc/nologin文件引起普通用户无法登录 116

4.5.3 账户到期或密码失效导致用户无法登录 116

4.5.4 用户和用户组管理的安全防范措施 117

4.5.5 账号管理的常用命令 118

4.5.6 创建用户共享目录 119

第5章 磁盘管理 121

5.1 常用的磁盘管理工具 121

5.1.1 Linux磁盘分区简介 121

5.1.2 fdisk磁盘分区工具简介 123

5.1.3 进入fdisk交互模式 124

5.1.4 使用fdisk划分磁盘分区实例 128

5.1.5 使用Partition Magic管理磁盘分区 131

5.1.6 parted磁盘分区工具简介 135

5.1.7 进入parted交互模式 135

5.1.8 使用mkfs创建文件系统 137

5.1.9 使用fdformat格式化磁盘 137

5.1.10 使用e2fsck修复磁盘 138

5.2 磁盘配额管理 139

5.2.1 磁盘配额的系统配置 139

5.2.2 对用户设置磁盘配额 141

5.2.3 对用户组设置磁盘配额 142

5.2.4 启动和终止磁盘配额 144

5.2.5 使用quota命令监视磁盘使用 144

5.2.6 使用du命令进行磁盘空间统计 144

5.3 磁盘管理常见问题 146

5.3.1 添加新磁盘 146

5.3.2 修复受损文件系统 147

5.3.3 无法引导文件系统 147

第6章 Linux文件和目录管理 150

6.1 文件系统的概念 150

6.2 Linux文件系统的组织方式 150

6.3 Linux系统的默认安装目录 151

6.4 Linux文件系统的类型 152

6.5 使用fstab文件挂载文件系统 154

6.6 LVM——逻辑卷管理 155

6.7 Linux文件系统的组成 157

6.8 创建Linux文件系统 158

6.9 Linux文件的类型 159

6.10 文件和目录的权限 161

6.10.1 权限的常规表示 161

6.10.2 使用chmod命令进行权限设置 163

6.10.3 设置特殊权限 165

6.10.4 设置文件或目录的默认权限 166

6.10.5 访问控制列表ACL 167

6.10.6 权限的图形化管理 168

6.11 文件和目录管理常用命令 169

6.11.1 文件和目录操作常用通配符 169

6.11.2 ls或dir命令:列出当前目录的内容 170

6.11.3 cd命令:更改当前目录 172

6.11.4 cp命令:复制目录或文件 173

6.11.5 rm命令:删除目录或文件 174

6.11.6 mkdir命令:创建目录 174

6.11.7 rmdir命令:删除空目录 175

6.11.8 mv命令:移动文件或目录 176

6.11.9 find命令:查找文件 176

6.11.10 grep命令:在文件中搜索指定的字符串 178

6.11.11 chown命令: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 179

6.11.12 chgrp命令:修改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用户组 180

6.11.13 cat命令:把一个文件发送到标准输出设备 180

6.11.14 more命令:一次显示一屏信息 181

6.11.15 less命令:显示文件时允许用户既可以向前又可以向后翻阅文件 182

6.11.16 head命令:查看文件前面的部分内容 184

6.11.17 touch命令:改变文件的时间戳 184

6.11.18 sort命令:对文件中的所有行进行排序 184

6.11.19 comm命令:对两个已排序文件逐行进行比较 185

6.11.20 diff命令:比较两个文本文件,并显示它们的不同 186

6.11.21 cut命令:移出文件中的部分内容 187

6.11.22 locate命令:查找所有名称中包含指定字符串的文件 187

6.11.23 split命令:将一个文件拆分成几个文件 187

6.11.24 IO重定向及管道操作 189

6.12 文件和目录的图形化管理 192

6.12.1 启动Nautilus文件管理器 192

6.12.2 打开文件和目录 194

6.12.3 书签 194

6.12.4 文件与目录的创建、重命名和删除 195

6.12.5 文件和目录的移动/复制/链接 196

6.12.6 修改文件和目录的属性 197

6.12.7 使用软盘、光盘等可移动介质 198

6.13 文件和目录管理常见问题 199

6.13.1 无法卸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199

6.13.2 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 200

6.13.3 查询设备上采用的未知文件系统 200

6.13.4 恢复已删除的文件 201

第7章 Linux终端常用命令 202

7.1 Linux的终端窗口 202

7.1.1 启动终端窗口 203

7.1.2 终端窗口的常规操作 203

7.1.3 命令行自动补全 205

7.2 常用的信息显示命令 206

7.2.1 pwd命令 206

7.2.2 stat命令 206

7.2.3 uname命令 207

7.2.4 hostname命令 207

7.2.5 dmesg命令 207

7.2.6 free命令 207

7.2.7 locale命令 207

7.2.8 cat /etc/issue命令 208

7.2.9 lastb命令 208

7.2.10 date命令 208

7.2.11 cal命令 208

7.2.12 time命令 209

7.2.13 clock命令 209

7.2.14 cat /proc/cpuinfo命令 209

7.2.15 cat /proc/interrupts命令 209

7.2.16 cat /proc/filesystems命令 210

7.2.17 lsmod命令 210

7.2.18 set命令 210

7.2.19 runlevel命令 211

7.2.20 sysctl-a命令 211

7.2.21 uptime命令 211

7.2.22 ps命令 211

7.2.23 top命令 212

7.2.24 pstree命令 213

7.2.25 history命令 213

7.2.26 mesg命令 214

7.3 常用的系统管理命令 214

7.3.1 mkbootdisk命令 214

7.3.2 kill命令 214

7.3.3 killall命令 215

7.3.4 alias和unalias命令 215

7.3.5 clear命令 216

7.3.6 reboot命令 216

7.3.7 shutdown命令 216

7.3.8 &命令 216

7.3.9 jobs命令 216

7.3.10 fg命令 217

7.3.11 exit命令 217

7.3.12 halt命令 217

7.3.13 sync命令 217

7.3.14 mknod命令 217

7.3.15 chattr命令 218

7.3.16 echo命令 218

7.3.17 wc命令 218

7.4 软盘操作命令集mtools 219

7.5 Linux与DOS常用命令比较 220

7.6 使用mount命令挂载外设 221

7.6.1 软磁盘的挂载 222

7.6.2 CDROM的挂载 222

7.6.3 USB存储设备的挂载 223

7.7 Linux备份与压缩的策略 223

7.8 打包程序tar 224

7.8.1 打包和解包的常规操作 225

7.8.2 查看tar包中的内容 225

7.8.3 打包链接文件 225

7.8.4 向包中添加新文件 226

7.8.5 生成.tar.gz压缩包 226

7.9 压缩程序gzip与gunzip 227

7.9.1 常规压缩与解压缩操作 227

7.9.2 查看.gz压缩包中的内容 228

7.9.3 自定义压缩包后缀名 228

7.10 压缩程序zip与unzip 229

7.10.1 使用zip生成压缩文件 229

7.10.2 使用unzip进行解压 233

7.11 其他常用备份与压缩工具 234

7.11.1 压缩程序bzip2与bunzip2 234

7.11.2 dump与restore命令 236

7.11.3 cpio命令 238

7.11.4 dd命令 239

7.11.5 rsync命令 239

7.11.6 使用cp命令制作软盘镜像 240

7.11.7 制作光盘镜像 241

7.12 常用联机帮助命令 241

7.12.1 man命令 241

7.12.2 info命令 244

7.12.3 help命令 245

7.12.4 其他相关命令 246

第二部分 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第8章 Linux网络基础 250

8.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50

8.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250

8.1.2 初级计算机网络 251

8.1.3 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251

8.1.4 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 251

8.2 网络基本类型 251

8.2.1 按地理覆盖范围 251

8.2.2 按拓扑结构 253

8.3 网络体系结构 255

8.3.1 OSI/RM参考模型 255

8.3.2 TCP/IP参考模型 257

8.4 网络配置基本内容 259

8.4.1 主机名 260

8.4.2 IP地址 260

8.4.3 子网与子网掩码(subnet mask) 262

8.4.4 广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 263

8.4.5 网关地址(gateway) 263

8.4.6 域名服务器地址(DNS) 263

8.4.7 DHCP服务器 263

8.5 配置以太网连接 264

8.5.1 添加以太网连接 264

8.5.2 修改网络配置 265

8.5.3 使用配置文件 266

8.6 连接Internet 267

8.6.1 使用modem拨号上网 267

8.6.2 使用xDSL拨号上网 272

8.6.3 使用ISDN拨号上网 272

8.6.4 使用无线连接 274

8.7 网络管理常用命令及应用实例 275

8.7.1 hostname命令 275

8.7.2 ifconfig命令 276

8.7.3 ifup命令 278

8.7.4 ifdown命令 278

8.7.5 route命令 279

8.7.6 ping命令 280

8.7.7 nslookup命令 282

8.7.8 arp命令 282

8.7.9 netstat命令 283

8.7.10 traceroute命令 284

8.7.11 利用常用命令分析局域网连通故障 284

第9章 DNS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286

9.1 DNS服务概述 286

9.1.1 DNS域名空间 287

9.1.2 DNS的工作原理 289

9.1.3 DNS的分类 290

9.1.4 域名的注册申请 290

9.2 DNS的安装 291

9.2.1 Bind软件包 291

9.2.2 Bind的安装 294

9.3 DNS的启动、停止及测试 295

9.3.1 DNS的启动与停止 295

9.3.2 测试DNS服务器 296

9.4 DNS服务器配置 298

9.4.1 根服务器信息文件named.root 298

9.4.2 DNS配置文件named.conf 300

9.4.3 DNS正向解析区域文件 305

9.4.4 DNS反向解析区域文件 308

9.5 配置DNS服务器实例 309

9.5.1 搭建一个简单的DNS服务器 309

9.5.2 搭建具有视图功能的DNS服务器 313

9.5.3 利用DNS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 315

9.5.4 泛域名的解析 316

9.5.5 直接解析域名 317

9.6 DNS客户端配置 318

9.6.1 Windows客户端配置 318

9.6.2 Linux客户端配置 319

9.7 DNS服务器的常见问题分析 320

9.7.1 DNS服务器的安全配置 320

9.7.2 不能完成反向解析 321

9.7.3 缺少主机名后的“” 321

9.7.4 工作目录设置错误 322

9.7.5 忘记改变顺序号 322

9.7.6 重新装载named进程 323

9.7.7 从DNS服务器不能复制分区数据库 323

第10章 WWW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324

10.1 WWW服务概述 324

10.1.1 WWW的起源 324

10.1.2 Apache概述 325

10.1.3 Web服务的工作原理 326

10.2 Apache服务器的安装与运行 326

10.2.1 安装Apache服务器 326

10.2.2 启动和停止Apache服务器 330

10.3 Apache服务器的基本配置 332

10.3.1 httpd.conf文件 332

10.3.2 配置目录权限 333

10.3.3 创建虚拟目录 335

10.3.4 用户认证 336

10.4 配置虚拟主机 338

10.4.1 虚拟主机概述 338

10.4.2 配置基于IP的虚拟主机 338

10.4.3 配置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 340

10.4.4 动态虚拟主机技术 341

10.5 管理日志文件 342

10.5.1 日志文件类型 342

10.5.2 日志文件格式 342

10.5.3 实现日志滚动 343

10.5.4 Webalizer日志统计分析工具 344

10.6 Apache服务器的图形化配置方法 346

10.6.1 基本配置 346

10.6.2 虚拟主机配置 347

10.6.3 服务器设置 349

10.6.4 性能设置 349

10.7 配置动态Web服务运行环境 350

10.7.1 配置CGI运行环境 350

10.7.2 配置PHP运行环境 352

第11章 FTP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354

11.1 FTP概述 354

11.1.1 文件传输服务器FTP工作原理 354

11.1.2 Port与Passive传输模式 354

11.2 Vsftpd简介 355

11.2.1 Vsftpd软件包的获取与安装 355

11.2.2 启动和关闭Vsftpd 358

11.3 Vsftpd服务器配置 359

11.3.1 配置vsftpd.conf文件 359

11.3.2 vsftpd/ftpusers与vsfptd/user-list文件配置 360

11.3.3 匿名FTP设置 361

11.3.4 真实账号设置 368

11.4 FTP客户端配置 375

11.4.1 FTP常用命令 375

11.4.2 Windows环境下访问FTP服务器 375

11.4.3 Linux环境下访问FTP服务器 378

11.5 查看FTP日志 379

第12章 打印服务的配置与管理 382

12.1 通用UNIX打印系统(CUPS)概述 382

12.2 CUPS服务的安装 383

12.2.1 图形化安装方式 384

12.2.2 命令行安装方式 384

12.3 CUPS的启动与停止 385

12.3.1 使用图形化方式 385

12.3.2 在终端窗口中使用命令方式 385

12.4 CUPS的配置文件 386

12.4.1 CUPS服务器配置文件 386

12.4.2 CUPS打印机类配置文件 387

12.4.3 CUPS打印机配置文件 388

12.5 CUPS打印服务管理 3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