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宗教学通论新编  下
宗教学通论新编  下

宗教学通论新编 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大吉著
  • 出 版 社:中国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0423438
  • 页数:858 页
图书介绍:
《宗教学通论新编 下》目录

第二编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451

第一章 宗教的起源 451

第一节 各派宗教起源论 451

研究宗教起源问题的重要意义 451

自然神话论 452

实物崇拜说 452

万物有灵论 453

祖灵论或鬼魂论 454

图腾论 455

前万物有灵论 456

原始启示说 457

我们的看法 458

第二节 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59

研究宗教起源的方法论问题 459

人类产生之初不可能有任何宗教观念 461

人类最早的宗教遗迹 463

第三节 宗教是氏族制的伴生物 469

宗教遗迹与氏族形成遗迹同期出现 469

氏族制社会是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 470

第二章 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宗教 473

第一节 概说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 474

第二节 灵魂观念和冥世崇拜体制的形成与演变 476

母权氏族制时代的灵魂观念和冥世崇拜的形成 476

父权氏族制时代亡灵崇拜的演变 480

灵魂观念与原始人的宗教生活 481

第三节 图腾观念与图腾崇拜体制的形成与演变 482

图腾的发现与研究 482

图腾观念的主要内容 486

图腾崇拜体制的形成 488

中国各民族的图腾崇拜 491

第四节 祖灵观念和祖先崇拜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494

概说原始宗教中的祖先崇拜 494

女性祖先崇拜 497

男性祖先崇拜 501

从血缘祖先崇拜到“祖有功、宗有德”的英雄崇拜和首领崇拜 505

第五节 自然的神化与自然崇拜的形成与发展 511

自然物是人类最原始的宗教崇拜对象吗? 511

自然崇拜的原因 514

渔猎经济社会中的自然崇拜 517

畜牧经济和农业经济条件下的自然崇拜 520

第六节 原始社会晚期氏族—部落宗教的演变 525

原始社会晚期的等级分化 525

神灵的等级化 526

地域保护神的出现 528

宗教专职者和特权等级的形成 529

第三章 古代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 540

第一节 文明古国和早期国家—民族宗教在历史上的出现 540

古代文明黎明时期世界宗教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540

所谓有圣典的宗教实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宗教 544

第二节 古代埃及宗教的国家化或民族化 545

古代埃及社会与宗教走向国家化的基本历程 545

神性的演变和至上神的出现是国家政治的产物 547

神庙经济、祭司贵族的形成及其在国家中的作用 550

第三节 古代巴比伦宗教的国家化或民族化 552

王国的兴替与宗教的国家化 552

自然神演变为城市国家的保护神 554

神和神灵世界等级化 555

国家宗教直接神化人间统治者及其统治秩序 557

祭司贵族与祭司政体的形成与发展 558

国家宗教仪典的性质与功能 560

第四节 中国的国家—民族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 562

宗法性传统宗教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562

天、上帝和祭天之仪 565

祖先崇拜和宗庙制度 569

社稷崇拜体制及其他 571

特点和作用 573

第五节 婆罗门教作为古代印度国家—民族宗教的形成与发展 575

早期吠陀时代的印度社会和吠陀宗教到婆罗门教的发展 575

后期吠陀和梵书时代的婆罗门教 581

奥义书的宗教思想 583

经书时代的婆罗门教 585

印度教(新婆罗门教)的形成 588

印度教的神灵观 589

印度教的人生观和解脱道 592

第六节 古代伊朗宗教的国家化或民族化 595

古代伊朗国家与国家宗教的形成 595

琐罗亚斯德的宗教改革 598

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 598

善神与恶神的对立和斗争 601

关于救世主的信仰 602

善恶报应与来世生活 603

庙宇和祭司阶级 604

琐罗亚斯德教在历史上的发展 604

第七节 从古代希伯来宗教到作为以色列—犹太民族—国家宗教的犹太教 606

亚伯拉罕时代:古代希伯来人的部落宗教 607

摩西时代:犹太教的创立 611

犹太教的发展与完成 618

第八节 几点认识 622

第四章 世界宗教 624

第一节 世界宗教的特点 624

神性和信众的普世性 624

产生的创建性 625

组织的独立性 626

第二节 宗教世界化的原因 627

宗教世界化的宗教原因 628

宗教世界化的社会原因 629

第三节 佛教的形成和世界化 631

佛教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631

佛陀的创教活动及其基本教义 633

四圣谛和八正道 634

十二因缘 637

三法印 639

佛教教团——僧伽的形成 642

释迦牟尼的神格化 643

佛教的发展 644

佛教走向世界的原因 649

第四节 基督教的形成与世界化 651

基督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651

耶稣其人其事 656

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 659

基督教的世界化进程 664

第五节 伊斯兰教的形成与世界化 665

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665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形成 670

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礼仪制度 674

伊斯兰教的世界化进程 678

第三编 宗教与文化 683

第一章 概说宗教与文化的一般关系 683

第一节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 683

文化即人化——本书的理解 683

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 689

第二节 宗教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691

三种不同的宗教文化作用观 691

从“四要素”说看宗教的文化功能 706

第二章 宗教与政治 701

第一节 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宗教与政治的论述的回顾与思考 701

马克思论宗教—政治的基本观点 701

恩格斯的“宗教外衣论” 706

回顾之后的思考 708

第二节 原始时代的宗教与政治的源起 711

宗教神学的政治天命论 711

政治和宗教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 712

原始社会中的政治与宗教 714

第三节 阶级社会中的宗教与政治 718

宗教与阶级斗争 718

宗教与群体性的政治生活 720

第四节 宗教为统治秩序服务的几种形式 722

宗教国家化为国教 723

政教合一 725

非国教形式的宗教与统治阶级 726

第五节 被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的几种形式 727

打着宗教旗帜的人民起义 728

宗教改革和教会改革 732

异端神学和异教运动 735

第三章 宗教与道德 740

第一节 宗教与道德的起源 740

道德神启说剖析 740

启蒙思想家对道德源泉问题的探索 746

马克思主义论道德的产生及其源泉 750

第二节 宗教与道德的保证 753

道德的真正保证不是宗教,而是社会的人际关系 753

宗教“保证”道德的历史作用和消极影响 755

第三节 宗教道德的性质与意义 759

宗教道德的性质及其与世俗道德的区别 759

宗教道德的社会意义 763

宗教道德与人道主义 765

宗教道德与禁欲主义 771

第四节 宗教在历史上对道德的影响 774

原始社会中的宗教与道德 775

阶级社会中宗教对于道德的影响 778

我国历史上的宗教与道德 779

佛教与道德 781

基督教与道德 783

伊斯兰教与道德 788

第四章 宗教与艺术 794

第一节 宗教与艺术的异与同 794

宗教与艺术之异 794

宗教与艺术之同 795

第二节 宗教与艺术的起源 798

“神创艺术论”和“艺术源于巫术论” 798

艺术起源于社会生活 801

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的因缘关系 803

第三节 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806

社会生活的发展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基本动因 806

宗教在艺术发展中的影响 809

宗教影响艺术的双重性 819

第五章 宗教与科学 823

第一节 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区别 823

科学的历史发展与宗教 823

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 825

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宗教的认识方法则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 826

科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宗教则妨碍生产力的发展 828

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宗教常阻碍社会的变革 829

第二节 自然科学的发展把上帝的影响从一个个领域中清除出去 830

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对万物有灵论神话世界观的冲击 832

哥白尼天文学说对于神学世界观的第一次反叛 835

近代实验科学的无神论意义 839

天体演化说与生物进化论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 843

第三节 宗教与科学的对立能调和吗? 849

有没有专属于宗教而为科学所不可企及的超经验、超自然领域? 850

新科学发现能为宗教提供论证吗? 854

是科学的弊端,还是社会的弊端? 85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