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地区分配研究
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地区分配研究

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地区分配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艳秋著
  • 出 版 社: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50421073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研究我国能源二氧化碳变动影响因素出发,探索了引起各个地区能排放差异的原因,并结合区域间的碳转移分析了各个地区的碳减排责任,再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从各个地区最终需求出发,将我国能源二氧化碳总量控制目标进行了地区分解,为我国由碳强度控制过渡到碳总量控制奠定了基础。本书丰富了发展经济学中各地区公平发展权利的内涵,也把环境经济学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具体化了,还为我国未来碳排放总量目标的地区分解提供了方法参考。
《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地区分配研究》目录

1.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1.1 全球变暖,危害凸显 1

1.1.2 气候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3

1.1.3 我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并积极做出努力 5

1.1.4 低碳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6

1.2 选题的意义 7

1.2.1 理论意义 7

1.2.2 实践意义 8

1.3 碳排放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10

1.3.1 碳排放的相关概念 10

1.3.2 碳排放的测算 15

1.3.3 碳排放的控制 25

1.3.4 碳排放权分配 28

1.4 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39

1.5 主要创新点 40

2.全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和控制目标分析 42

2.1 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测算 43

2.1.1 对能源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43

2.1.2 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测算 45

2.2 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历史状况与现状 52

2.2.1 国家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52

2.2.2 行业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55

2.2.3 行业完全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60

2.2.4 行业边际完全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62

2.2.5 对我国行业的重新分类 64

2.3 中国碳排放控制目标 68

2.3.1 碳强度控制目标与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联系和区别 68

2.3.2 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 69

2.3.3 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70

2.4 碳排放总量目标的地区分解 74

2.4.1 碳排放总量目标地区分解的必要性 74

2.4.2 碳排放总量目标地区分解的原则 75

2.5 本章小结 77

3.全国能源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的指数分解 78

3.1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79

3.1.1 经济因素与碳排放 79

3.1.2 人口因素与碳排放 84

3.1.3 能源因素与碳排放 86

3.1.4 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87

3.1.5 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的评述 89

3.2 碳排放相关因素的测算 89

3.2.1 高碳排放行业的界定 89

3.2.2 技术进步指标的测算 92

3.3 因素分配分析法的原理 101

3.4 与投入产出法相结合的碳排放因素分配分析法 105

3.4.1 行业i最终消费能源二氧化碳的分解 106

3.4.2 行业i投资能源二氧化碳的分解 108

3.4.3 行业i净出口能源二氧化碳的分解 110

3.4.4 全国能源二氧化碳总量分解 113

3.5 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15

3.5.1 数据整理 115

3.5.2 能源二氧化碳总量分解的分析 116

3.5.3 实证结果总结 124

3.6 本章小结 129

4.地区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差异和影响因素的建模分析 132

4.1 地区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分析 132

4.1.1 地区能源二氧化碳总量差异分析 132

4.1.2 地区碳强度差异分析 135

4.1.3 地区人均碳排放差异分析 137

4.2 引起我国地区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差异的因素分析 139

4.2.1 我国经济因素与地区碳排放差异 139

4.2.2 我国人口因素与地区碳排放差异 141

4.2.3 我国能源因素与地区碳排放差异 142

4.2.4 我国技术因素与地区碳排放差异 144

4.2.5 影响因素总结 144

4.3 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面板模型构建和分析 145

4.3.1 变量选择 145

4.3.2 模型的初始设定 148

4.3.3 选择面板主成分回归的原因 148

4.3.4 主成分的提取 151

4.3.5 面板主成分回归模型的构建和估计 155

4.4 本章小结 175

5.各地区碳排放转移的特征研究 177

5.1 碳转移的相关研究及述评 178

5.2 地区的贸易情况分析 181

5.2.1 数据来源和整理 181

5.2.2 地区贸易总量分析 181

5.2.3 地区分行业贸易情况分析 185

5.3 地区贸易隐含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分析 189

5.3.1 地区贸易隐含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测量方法 189

5.3.2 数据来源和整理 190

5.3.3 省际贸易隐含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192

5.3.4 国际贸易载碳量分析 212

5.4 地区排放权分配应考虑地区间的碳转移 216

5.4.1 理论分析 216

5.4.2 省际碳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218

5.5 本章小结 222

5.5.1 国内省际间碳转移的行业构成差异较大 222

5.5.2 省际和国际碳转移与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关系密切 222

5.5.3 各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同造成其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有所差异 223

5.5.4 在进行国家碳排放总量区域分解时应把省际碳转移量考虑在内 223

6.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地区分解研究 224

6.1 我国二氧化碳总量控制目标地区分解的依据 225

6.1.1 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公平性 225

6.1.2 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公平性 226

6.1.3 考虑区域碳转移的公平性 228

6.1.4 考虑碳资源使用的效率性 229

6.1.5 小结 231

6.2 中国能源二氧化碳总量的区域分解 231

6.2.1 总体思路 231

6.2.2 全国公平性碳排放权和效率性碳排放权总量的测定 235

6.2.3 全国公平性碳排放权的地区分配 250

6.2.4 全国效率性碳排放权的地区分配 265

6.2.5 各个地区2020年分得的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266

6.3 本章小结 267

7.总结与展望 269

7.1 本书的主要结论 269

7.1.1 全国碳排放总量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地区的努力 269

7.1.2 规模扩张是我国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 269

7.1.3 经济因素、人口因素、能源因素和技术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地区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 271

7.1.4 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的不同带来国际和省际间的碳转移 272

7.1.5 碳排放权的最终分配兼顾了消费公平性、投资公平性、碳转移公平性和效率性 274

7.2 若干政策建议 275

7.3 本研究的不足 277

参考文献 2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