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陈望道全集  第3卷  文法简论  中国文法研究  因明学概略  美学概论
陈望道全集  第3卷  文法简论  中国文法研究  因明学概略  美学概论

陈望道全集 第3卷 文法简论 中国文法研究 因明学概略 美学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望道著;雷艳萍,伍春兰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308080057
  • 页数:378 页
图书介绍:
《陈望道全集 第3卷 文法简论 中国文法研究 因明学概略 美学概论》目录

文法简论 3

第一章 文法是什么 3

一 文法是语文的组织规律 3

二 “文法”一语的历史演变 5

三 “文法”一语所标指的方面 8

四 文法学的体制 8

五 关于建立汉语文法学体系的问题 9

六 文法现象和社会的关系 11

七 文法和修辞 12

第二章 组织,组织的成素 13

一 组织 13

二 组织单位 14

三 组织的两条线——配置和会同 19

四 组织(配置)的两个方面——接连和通贯 19

第三章 组织(配置)的基本法式 23

一 基本法式释义 23

二 句子成分、成分关系 23

三 三种基本法式 25

四 串合法式 26

五 附加法式 27

六 穿插法式 28

第四章 词类区分的准据 30

一 词类是词的文法分类 30

二 词类区分的准据是功能 31

三 关于依据意义区分词类的问题 38

四 关于依据形态区分词类的问题 41

五 关于依据多标准区分词类的问题 43

六 词的分类和词的归类、变类 44

第五章 汉语的词类区分 47

一 词类概况 47

二 实词和虚词 47

三 体词 49

四 用词 52

五 点词 55

六 副词 59

七 四类实词之间的关系 60

八 介词 60

九 连词 61

十 助词 62

十一 感词 67

十二 衬素 68

十三 汉语词类体系表 70

第六章 句子和句子的种类 71

一 句子 71

二 句子的种类 72

三 复合谓语 82

第七章 文法的研究方针 88

一 确立文法的研究方针 88

二 研究文法必须从语文事实出发 89

三 研究文法必须抽象概括 91

四 研究文法必须扣住组织和功能 93

五 研究文法必须有发展的观点 95

六 文法研究的继承和发展 96

后记 100

中国文法研究 103

引论 中国文法的一般概念 103

一 一般概念的形成 103

二 《马氏文通》出版以后的文法界 106

三 文法研究的范围 109

四 句和词 110

五 词类的普通名称和界说 111

六 词类的相互关系 115

七 句子的普通界说及其分类 116

八 句子组织的成分 122

九 句式的分类 126

第一篇 词论一——名词 131

十 名词的种类 131

十一 名词分类的根据 133

十二 名词的构成 136

第二篇 词论二——代名词 142

十三 代名词的种类 142

十四 身称代名词 142

十五 指示代名词 146

十六 疑问代名词 148

十七 关接代名词 149

第三篇 词论三——动词 153

十八 动词的种类 153

十九 内动词 153

二十 外动词 155

二十一 同动词 161

二十二 助动词 163

二十三 动词的用法和叙述句的记叙说述两种句式 172

二十四 动词的散动式 177

二十五 四种动词概说 179

二十六 动词的构成 181

第四篇 句论一——“实体词的七位”说 187

二十七 “实体词的七位”说的内容和评价 187

二十八 主位 190

二十九 宾位 191

三十 补位 197

三十一 领位 199

三十二 副位 203

三十三 同位 209

三十四 呼位 212

第五篇 词论四——形容词 214

三十五 形容词的种类 214

三十六 性状形容词 214

三十七 数量形容词 215

三十八 指示形容词 222

三十九 疑问形容词 224

四十 形容词的构成 225

四十一 形容词的用法 226

第六篇 词论五——副词 231

四十二 副词的种类 231

四十三 时限副词 231

四十四 地位副词 236

附:惯用定准辞调查(文法调查表之一) 237

因明学概略 243

重印前言 243

例言 244

第一篇 概说 245

一 何谓因明 245

二 因明的新古 246

三 新古因明不同的大概 247

四 因明和逻辑的不同 256

五 因明的八门 259

六 论法的种类 261

第二篇 真能立 266

一 真能立的地位 266

二 宗的建立 266

三 因的陈示 270

四 喻的称引 274

第三篇 似能立 277

一 谬误论一——宗过 277

二 谬误论二——因过 283

三 谬误论三——喻过 294

四 三十三过类别 299

第四篇 余论 302

美学概论 307

第一章 美和美学 307

一 美底要求 307

二 美底种类 308

三 美学底问题对象及研究方法 310

第二章 美意识概说 313

一 美意识之客观的方面 313

二 美意识之主观的方面 315

三 审美的态度和别种的态度 317

第三章 美底材料 320

一 美与感觉 320

二 感觉底种类 321

三 视觉——色和形 322

四 听觉——音 330

五 视听以外的感觉 334

第四章 美底形式 337

一 形式底意义 337

二 反复与齐一 337

三 对称与均衡 340

四 调和与对比 342

五 比例 344

六 形式原理 345

第五章 美底内容 350

一 内容底概念 350

二 自然和人生 351

三 知的内容 352

四 联想内容 352

五 类型内容 355

六 象征内容 356

七 情的内容 358

八 感情移入 359

第六章 美的感情 362

一 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的内容 362

二 材料感情 363

三 形式感情 364

四 内容感情 365

五 美的情趣底种种形相 366

第七章 美的判断 374

一 理解判断与价值判断 374

二 美的印象与美的判断 374

三 个人的趣味与社会的情形 376

编完之后 3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