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社会化 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的社会互动过程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费梅苹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08093461
- 页数:317 页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一、社会转型下上海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 1
二、青少年犯罪问题和青少年社区矫正 5
三、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困境 8
第二节 研究目的 10
第三节 研究问题 12
第四节 研究意义 12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全书结构 13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7
第一节 青少年偏差和犯罪行为的相关研究 17
一、青少年犯罪群体特征研究 17
二、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理论研究 19
三、青少年偏差和犯罪行为的原因分析 22
四、青少年犯罪的介入研究 28
五、社会建构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研究 31
六、青少年偏差历程或轨迹研究 32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33
一、青少年社会化的类别研究 34
二、青少年社会化的动力因素研究 37
三、青少年社会化对青少年特定行为的影响研究 40
四、独生子女社会化的研究 42
第三节 宏观社会结构与微观个体行为的关系研究 43
一、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 43
二、社会结构与个体行为的互构关系研究 46
第四节 对文献的基本总结 47
一、关于青少年偏差或犯罪行为的研究文献总结 48
二、关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文献的总结 49
三、关于研究方法的总结 49
四、本项研究的研究空间 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2
第一节 质性研究取向 52
一、研究范式 52
二、质性研究方法 53
三、研究取向 54
第二节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55
一、选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原因 55
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57
第三节 研究过程 59
一、准备和探索阶段 59
二、深入访谈及理论抽样阶段 62
三、资料分析和理论发展阶段 66
第四节 研究的可信性问题 71
第五节 研究方法运用中的不足 72
第六节 受访对象的基本情况 73
第四章 次生社会化的游离阶段——脱离课堂 76
第一节 学习压力下的挫败与沮丧 76
一、学业压力 77
二、学校的“刻板印象” 79
第二节 学校环境差乱下的偏差与逃离 83
一、普通中学的学校环境:忽视与冲突 84
二、职校的学校环境:差乱与无序 90
第三节 家庭失管或强压下的疏离与较劲 97
一、失管或高压类家庭关系 97
二、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 99
第四节 课堂之外的体验与释放 109
一、游离课堂之外 110
二、青少年次生社会化的萌发 114
第五节 小结 116
第五章 次生社会化的自衍阶段一:形成同伴圈 120
第一节 玩 120
一、玩的起始时间与玩的类型 121
二、玩与青少年角色及行为规范的习得 126
第二节 形成同伴圈 131
一、玩伴 131
二、冲突 133
三、彼此认同 136
四、对于同伴圈的分析 139
第三节 小结 143
第六章 次生社会化的自衍阶段二:混在道上 145
第一节 混 145
一、混的轨迹 146
二、兄弟 149
三、老大 150
第二节 道上营生 153
一、受雇打架 153
二、盗窃 154
三、黑道交易 157
第三节 犯罪 160
一、冲动 164
二、受老大指派 165
三、协同行动 167
四、帮朋友出气 170
五、对着干 171
六、报复欺凌者 172
七、贪小盲从 173
八、街头挑衅 175
第四节 犯罪事件基本要素分析 176
第五节 小结 182
第七章 次生社会化的多元衍化阶段 184
第一节 多元衍化的制度性影响因素——社区矫正 184
一、上海的青少年社区矫正实践 185
二、社区矫正服务对青少年的影响 186
三、目前社区矫正服务存在的局限 189
第二节 青少年多元衍化的三种形态 194
一、回归主流社会 194
二、迷茫和彷徨 198
三、混迹黑道 203
第三节 多元衍化阶段青少年的特征分析 204
一、“自我结构”的失衡 204
二、工作经历的多变性 206
三、生活现状和生活态度的多元性 209
四、对于未来的考虑 214
第四节 小结 217
第八章 偏差青少年次生社会化过程的讨论 221
第一节 偏差青少年次生社会化的微观互动机制和行为逻辑 221
一、偏差青少年次生社会化的互动机制:“共认符号”和“协同行动” 221
二、偏差青少年次生社会化的行为逻辑:寻求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 224
第二节 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社会互动过程的宏观环境分析 230
一、社会转型中的迷乱 232
二、教育制度下的分流 236
三、就业制度下的排斥 240
第三节 关于青少年社会化的理论探讨 244
第九章 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探索 248
第一节 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的理论视角 248
一、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 248
二、青少年矫正社会工作基本框架 251
三、偏差青少年的角色创造和重整行动 255
四、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社会互动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服务项目设计 256
第二节 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探索 259
一、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构建的基本要求 259
二、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宏观介入 263
三、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流程 265
第三节 小结 270
第十章 研究结论 273
第一节 研究结论: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的社会互动过程是青少年的次生社会化过程 273
第二节 研究贡献 278
第三节 研究局限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280
参考文献 282
附录:22名受访对象的背景资料 300
后记 315
图3-1 受访青少年的成长阶段 64
图3-2 “自衍”概念的编码形成过程 70
图4-1 受访青少年小学和初中生活变化图 79
图4-2 受访青少年偏离学校原因分析 83
图4-3 受访青少年眼中的职校 96
图4-4 不同维度下家庭关系的类型 98
图4-5 一般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转折阶段 115
图4-6 受访青少年社会化发展转折阶段 116
图5-1 受访青少年间的彼此认同 137
图6-1 混的轨迹 148
图6-2 道上营生的满足感 156
图6-3 青少年帮派道上营生衍生图 160
图6-4 处于次生社会化不同阶段的受访青少年犯罪比例图 160
图6-5 2008年上海市青少年犯罪类型图 161
图6-6 2008年上海市青少年犯罪类型比例图 162
图6-7 受访青少年犯罪类型图 162
图6-8 受访青少年犯罪类型比例图 163
图6-9 受访青少年犯罪情境图——对着干 172
图7-1 受访青少年“断”的状态图 218
图7-2 受访青少年“续”的状态图 219
图8-1 偏差历程、生活经验与青少年暴力行为 225
图8-2 暴力行为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转变 226
图8-3 暴力行为与青少年自我概念转变的理论解释 227
图8-4 青少年寻求自我、获得认同、形成次生社会化过程关系图 228
图8-5 社会转型环境与偏差青少年边缘化 231
图8-6 受访青少年教育分流历程图 237
图8-7 “推”、“拉”与青少年边缘化 243
图9-1 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中的意义建构 250
图9-2 “游离”阶段的社会工作介入 252
图9-3 “自衍”阶段的社会工作介入 253
图9-4 “多元衍化”阶段的社会工作介入 254
图9-5 社会互动过程中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的行动逻辑 256
图9-6 青少年社区矫正服务流程 265
图10-1 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的社会互动过程 274
表3-1 受访社区矫正青少年基本情况表 73
表6-1 受访青少年犯罪事件基本要素分析表 177
表9-1 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社会互动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服务项目目标 257
表9-2 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社会互动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服务项目内容和程序 258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社会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问题解析 第11版》(美)James M. Henslin(詹姆斯·M. 汉斯林)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刑法中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应用研究》聂慧苹著 2013
- 《新闻时光》王秋苹著 2008
- 《教什么知识 对教学的知识论基础的认识》季苹著 2009
- 《旅游犯罪研究及应对机制》邱淑苹著 2009
- 《浙江幼儿教育发展史》吕苹著 2009
- 《梦里梦外》王苹著 1992
- 《装饰画创作与赏析》周苹著 1999
- 《全球化与青年参与》董小苹著 2004
- 《写意花鸟画法》余石苹著绘 1998
- 《走出边缘》梁苹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