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翻译理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宓庆著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39208422
- 页数:301 页
绪论 1
0.0 概述 1
0.1 翻译理论的职能 2
0.2 基本指导原则 4
0.3 中国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5
0.3.1 描写与规定是一对相对立的理论原则 5
0.3.2 重对策研究,强调理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6
0.3.3 重视汉外对比研究,为方法论提供理论依据 8
0.3.4 重传统研究,立意于开拓 9
0.3.5 重论证,扬弃唯心主义的影响 12
0.3.6 重综合,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13
第一章 翻译学的性质及学科构架 15
1.0 概述 15
1.1 翻译理论发展概略 16
1.2 翻译学的性质 17
1.3 翻译学学科构架:内部系统 18
1.4 翻译学学科构架:外部系统 20
1.5 结语 22
第二章 中国翻译理论基本模式 23
2.0 概述 23
2.1 翻译理论的对象性和对策性 23
2.2 基本理论模式的依据和依归 27
2.3 中国翻译理论必须重描写 28
2.4 语义结构的核心作用及构架手段 33
2.5 汉语翻译理论基本模式中的功能机制 36
2.6 汉语翻译理论基本模式中的功能表现 38
2.7 结语 41
第三章 翻译的实质和任务 42
3.0 概述 42
3.0.1 概念(主题)意义 45
3.0.2 语境意义 45
3.0.3 形式意义 46
3.0.4 风格意义 48
3.0.5 形象意义 48
3.0.6 文化意义 49
3.1 语际意义转换的制约条件:翻译的标准 50
3.1.1 翻译的社会效益观 50
3.1.2 翻译的共时观和历时观 53
3.2 翻译的任务、特征和翻译者的条件 55
第四章 翻译的原理:语际转换的基本作用机制 59
4.0 概述 59
4.1 语际转换与语言符号行为模式 60
4.2 语际转换的语言文字结构机制 63
4.2.1 语言结构层次 64
4.2.2 语序规范及其变通性 66
4.2.3 表意手段 66
4.2.4 文字结构 68
4.3 语际转换的思维调节机制及语感机制 69
4.3.1 按习题表述调节思维的机制 69
4.3.2 语感机制 71
4.4 语际转换的社会功能机制 74
4.4.1 接受者因素 74
4.4.2 文化因素 76
4.4.3 语境因素 78
4.5 语际转换的四种基本模式 79
4.5.1 语际转换的行为模式及条件 80
4.5.2 结论 85
第五章 论翻译思维 87
5.0 概述 87
5.1 翻译思维的基本特征 89
5.2 换码的思维过程 91
5.3 翻译思维发展运动机制 92
5.3.1 词语形态分析 92
5.3.2 语法层次分析 93
5.3.3 文体修辞分析 95
5.3.4 词义色彩分析 96
5.3.5 文化历史分析 97
5.4 翻译思维机制中的综合:句子和语段 99
5.4.1 句子 99
5.4.2 语段 100
5.5 结语 102
第六章 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问题 105
6.0 概述 105
6.1 可译性的理论依据 106
6.1.1 认识所指的同一性及语义系统的“同构”原理 106
6.1.2 思维形式的同一性 107
6.1.3 语法差异的规律性及语义系统的对应性 108
6.1.4 文化的相互渗透性 110
6.2 可译性限度 112
6.2.1 同构的相对性及语言的模糊性 112
6.2.2 语际转换中的障碍 116
6.2.2.1 语言文字结构障碍 116
6.2.2.2 惯用法障碍 122
6.2.2.3 表达法障碍 127
6.2.2.4 语义表述障碍 141
6.2.2.5 文化障碍 143
6.3 可译性限度的调节机制 147
6.3.1 思维的深化 147
6.3.2 外域文化和语言表达法可容性的扩大 148
6.3.3 方法论的发展潜势 148
6.3.4 接受者因素的强化 148
第七章 翻译的程序论 149
7.0 概述 149
7.1 分析及分析的目的 150
7.2 综合及综合的目的 152
7.3 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 153
7.4 翻译的步骤 156
7.4.1 紧缩主干 156
7.4.2 辨析词义 159
7.4.3 分析句型 166
7.4.4 捋清脉络 171
7.4.5 调整搭配 172
7.4.6 润饰词语 173
7.5 程序论的“终端检验” 174
第八章 翻译的方法论 176
8.0 概述 176
8.0.1 方法论基本理论原则之一 177
8.0.2 方法论基本理论原则之二 178
8.1 方法论的分类原则 180
8.2 常规手段 181
8.2.1 对应 181
8.2.1.1 完全对应 183
8.2.1.2 不完全对应(或:部分对应) 184
8.2.1.3 无对应 187
8.2.2 同步 187
8.3 变通手段 189
8.3.1 分切 189
8.3.2 转换 191
8.3.2.1 词性转换 191
8.3.2.2 肯定与否定的转换 192
8.3.2.3 句式的转换 194
8.3.2.4 语态转换 196
8.3.2.5 时态的转换 198
8.3.2.6 语气转换 198
8.3.2.7 名词及代词数的转换 199
8.3.3 转移 199
8.3.3.1 否定部位转移:否定的分布问题 200
8.3.3.2 主语转移 201
8.3.3.3 重心转移 202
8.3.4 还原 203
8.3.5 阐释或注股 204
8.3.6 融合(揉合)及缀合 205
8.3.7 引伸 206
8.3.8 反转 208
8.3.9 替代 209
8.3.10 拆离 212
8.3.11 增补、省略与重复 214
8.3.12 重组 218
8.3.13 移植 219
第九章 翻译美学概论 220
9.0 翻译学的美学渊源 220
9.1 现代翻译美学基本理论构想 226
9.1.1 翻译美学的范畴和任务 226
9.1.2 翻译的审美客体 227
9.1.3 翻译的审美主体 231
9.1.4 翻译中审美体验的一般规律 234
9.2 翻译的美学标准 241
第十章 翻译的风格论 243
10.0 概述 243
10.1 风格意义的可知性:风格的认识论依据 245
10.1.1 对文体的结构分析 246
10.1.2 风格的符号体系:形式标记 246
10.1.3 风格的符号体系:非形式标记 257
10.2 风格的可译性 264
10.2.1 风格的翻译手段:翻译中的风格表现法 266
10.3 风格翻译的原则及可译性限度 272
10.4 关于所谓“翻译体”:外域文化和语言风格的可容性机制 275
10.4.1 翻译中的外域文化可容性基本规范 277
10.4.2 翻译中外语表达法可容性基本规范 278
10.4.3 结语 281
第十一章 论翻译的技能意识 283
11.0 概述 283
11.1 翻译理论的指导意义 284
11.1.1 从翻译理论的职能来分析 285
11.1.2 从实践的需要来分析 286
11.1.3 从教学的需要来分析 286
11.1.4 从学习的规律来分析 287
11.2 翻译技能意识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 288
11.3 技能与技巧 290
11.4 关于翻译理论教学 297
11.4.1 翻译教学的目的性 297
11.4.2 翻译基本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问题 298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虚拟流域环境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冶运涛蒋云钟梁犁丽曹引等编著 2019
- 《当代翻译美学的理论诠释与应用解读》宁建庚著 2019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理论与实践研究》樊春燕主编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