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改革试验区比较研究
中国改革试验区比较研究

中国改革试验区比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洪名勇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3607384
  • 页数:2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重庆、成都、浦东等试验区为线索作探讨比较研究。
《中国改革试验区比较研究》目录

第1章 试验区——中国改革方略的实现路径 1

1.1 试验区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 1

1.1.1 建立试验区的时代要求 1

1.1.2 建立试验区的理论基础 6

1.2 中国试验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0

1.2.1 中国试验区(特区)的发展 10

1.2.2 中国试验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2

1.3 试验区——改革方略的实现路径 14

第2章 新型发展思路的毕节试验区 16

2.1 毕节试验区的产生背景及试验区的建立 16

2.1.1 毕节试验区的产生背景 17

2.1.2 毕节试验区的建立 20

2.2 毕节试验区的三大主题 21

2.2.1 人口控制与以人为本 21

2.2.2 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28

2.2.3 开发扶贫与和谐发展 29

2.3 多党合作的共建模式 34

2.3.1 多党合作机制的构建 34

2.3.2 毕节试验区多党帮扶合作机制的运行 36

2.3.3 毕节试验区是多党合作的成功典范 41

2.4 制度创新与毕节试验区建设 43

2.4.1 制度创新与试验区建设的互动 43

2.4.2 毕节试验区的制度创新 45

2.5 毕节试验区经验的初步总结 48

第3章 发展循环经济的浦东新区 51

3.1 循环经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51

3.1.1 从资源约束看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51

3.1.2 从传统经济模式反思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55

3.2 循环经济:浦东新区的实践 59

3.2.1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59

3.2.2 浦东循环经济取得的成效 61

3.3 循环经济是对毕节生态建设实践的新探索 64

3.3.1 生态建设:循环经济的先行探索 64

3.3.2 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的重要内涵和延伸 67

第4章 消除基本制度阻碍的滨海新区 70

4.1 消除基本制度阻碍:单项制度改革向综合改革的必须选择 70

4.1.1 制度创新:发展的基石 71

4.1.2 消除基本制度阻碍:从单项制度创新走向综合配套改革 74

4.1.3 消除滨海新区基本制度阻碍需要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77

4.2 滨海新区制度改革设计与成效 78

4.2.1 消除基本制度阻碍的改革设计 79

4.2.2 制度改革为发展破局 87

4.3 滨海新区:新阶段对毕节试验区制度创新理念的新探索 90

4.3.1 制度创新促进毕节试验区建设 90

4.3.2 新阶段对毕节试验区制度创新理念的新探索 92

第5章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成都试验区 94

5.1 城乡统筹与协调: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与调整 94

5.1.1 城乡非均衡发展:中国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反思 94

5.1.2 城乡协调发展:中国发展道路的调整 101

5.2 成都试验区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探索 106

5.2.1 成都试验区的新特点 106

5.2.2 成都试验区的探索 108

5.3 不同的路径秉承同样的理念 113

5.3.1 同样的发展理念 113

5.3.2 不同的发展路径 114

第6章 以人为本的重庆试验区 116

6.1 以人为本的重庆试验区解读 116

6.1.1 不同时代的“以人为本”意蕴 116

6.1.2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118

6.1.3 试验区的“以人为本”解读 120

6.2 以人为本推进城乡统筹 123

6.2.1 实现以人为本面临的困境 123

6.2.2 重庆试验区以人为本的探索 128

6.3 不同的路径归于同样的理念 132

6.3.1 同样的发展理念 132

6.3.2 不同的发展路径 133

第7章 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株潭试验区 136

7.1 两型社会: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反思与调整 136

7.1.1 从资源利用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反思 137

7.1.2 从环境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反思 140

7.1.3 两型社会: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调整 144

7.2 可持续发展: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核心理念 146

7.2.1 长株潭试验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146

7.2.2 长株潭试验区经济可持续的路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51

7.3 从毕节到长株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化和拓展 157

7.3.1 “两型社会”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论深化 157

7.3.2 “两型社会”试验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拓展 160

第8章 两型社会、和谐发展的武汉试验区 163

8.1 “和谐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63

8.1.1 和谐发展是缩小区域之间差距的要求 164

8.1.2 和谐发展是缩小区域内部差距的要求 167

8.2 “两型社会”:武汉试验区和谐发展的新探索 171

8.2.1 “两型社会”与中部崛起:区际和谐发展新思路的开拓 171

8.2.2 “两型社会”与“1+8”战略:区内和谐发展新路径的探索 177

8.3 从毕节到武汉:和谐理念的发展和丰富 182

8.3.1 区域、区内和谐是对和谐理念的发展 182

8.3.2 “两型社会”是对和谐发展实践的丰富 185

第9章 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战略 189

9.1 毕节试验区经验的再认识 189

9.1.1 实事求是的发展思想 189

9.1.2 生态持续的发展理念 190

9.1.3 科学可行的发展思路 191

9.2 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92

9.2.1 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的机遇 192

9.2.2 面临的挑战 194

9.3 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及原则 195

9.3.1 战略思想 195

9.3.2 战略原则 196

9.4 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及重点 197

9.4.1 工业强区战略 198

9.4.2 城镇化带动战略 204

9.4.3 科教兴区战略 207

9.4.4 旅游兴区战略 210

9.5 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及保障措施 211

9.5.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211

9.5.2 加快优势自然资源的开发 212

9.5.3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开放门户 213

9.5.4 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和发展 214

9.5.5 增强资本形成能力,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215

9.5.6 大力培养和开发人力资源 217

9.5.7 建立和完善毕节试验区的市场体制 218

9.5.8 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支柱财源 219

9.5.9 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良性运行 220

第10章 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222

10.1 毕节试验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社会经济基础 222

10.1.1 毕节试验区自然环境状况 222

10.1.2 毕节试验区社会经济状况 223

10.1.3 毕节试验区资源状况 225

10.2 生态农业是毕节试验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25

10.2.1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25

10.2.2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226

10.2.3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226

10.2.4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26

10.3 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势 227

10.3.1 热量、水分有效性较高 227

10.2.2 气候垂直差异性显著 227

10.3.3 丰富的生物资源 227

10.3.4 明显的环境优势 228

10.3.5 旅游资源丰富,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228

10.4 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228

10.4.1 “五子登科”模式 228

10.4.2 生态畜牧业模式 229

10.4.3 特色林果发展模式 231

10.4.4 农村循环经济模式 231

10.4.5 小河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232

10.5 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 232

10.5.1 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2

10.5.2 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38

10.5.3 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建设评价结果分析 245

10.6 毕节试验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与发展布局 248

10.6.1 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 248

10.6.2 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发展布局 252

10.6.3 各生态农业区的发展模式选择 254

10.7 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56

10.7.1 加强宣传与培训,营造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256

10.7.2 结合资源特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257

10.7.3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58

10.7.4 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258

10.7.5 加强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改善生态农业发展环境 259

10.7.6 全面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260

10.7.7 适度发展休闲农业,增加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 262

10.7.8 完善生态农业建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262

10.7.9 完善生态农业保障体系建设 263

后记 2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