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血液与肿瘤
血液与肿瘤

血液与肿瘤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敏,陈建斌主编;马春蕾,金捷萍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7212465
  • 页数:420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着重涵盖血液学,肿瘤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组织学等知识,全书共分3个篇章,分别是第一篇血液,主要阐述血细胞发生和调节,血液功能,血液病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第二篇病理学概论,主要阐述常见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包括细胞及组织的适应、损伤与死亡,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休克和炎症;第三篇肿瘤学概论,主要阐述肿瘤流行病学,肿瘤病理学,淋巴造血系统疾病,肿瘤诊断技术以及肿瘤病因学与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抗肿瘤药作用机制及联合应用原则。同时,为了增强该书的实用性,每章末均附有本章小结、思考题及参考文献,方便读者自主学习。
《血液与肿瘤》目录

第一篇 血液 1

第一章 血细胞发生和调节 2

第一节 血液组成 2

一、血细胞 2

二、血浆 3

第二节 造血器官和功能 3

一、不同发育时期的造血器官和功能 3

二、造血干细胞 4

三、骨髓血细胞的发生、发育 6

第三节 淋巴器官和淋巴细胞的发生、发育和成熟 8

一、胸腺 8

二、脾脏 10

三、淋巴结 12

第四节 造血调控 14

一、骨髓造血微环境 14

二、造血调节因子 15

本章小结 18

思考题 19

参考文献 19

第二章 血液功能 20

第一节 血浆和血细胞的生理 20

一、血浆 20

二、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22

第二节 生理性止血 30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30

二、血液凝固 31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 37

一、纤溶酶原的激活 37

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38

三、纤溶过程的抑制 38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38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38

二、红细胞血型 39

三、血量和输血原则 42

本章小结 44

思考题 44

参考文献 44

第三章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46

第一节 血液检查 46

一、血细胞检查 46

二、血液生化 53

第二节 骨髓检查 58

一、骨髓穿刺目的 58

二、骨髓标本的采集 58

三、血细胞发育过程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和形态特点 58

四、骨髓细胞学检查 59

五、骨髓细胞免疫表型 62

第三节 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 62

一、染色体检测 63

二、分子生物学 64

本章小结 65

思考题 66

参考文献 66

第四章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67

第一节 抗凝血药 67

一、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67

二、凝血酶直接抑制药 68

三、维生素K拮抗药 69

第二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与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 69

一、纤维蛋白溶解药 69

二、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 70

第三节 抗血小板聚集药 70

一、血小板代谢酶抑制剂 70

二、阻碍腺苷二磷酸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 70

三、凝血酶抑制剂 71

四、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阻断剂 71

第四节 促凝血药 71

一、维生素K(vitamin K) 71

二、鱼精蛋白(protamine) 71

三、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 72

第五节 治疗贫血药 72

一、铁剂(iron) 72

二、叶酸(folic acid) 72

三、维生素B12(vitamin B12) 73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 73

第六节 血容量扩充药 73

右旋糖酐 (dextran) 73

第七节 升白细胞药 73

一、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74

二、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 74

本章小结 75

思考题 75

参考文献 75

第二篇 病理学概论 77

第五章 疾病的概念 78

第一节 病理学发展简史 78

一、对疾病认识的历史 78

二、疾病的分类 80

三、病因 80

四、诱因 81

五、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81

第二节 病理学的概念、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82

一、病理学的概念 82

二、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83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83

四、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89

本章小结 90

思考题 90

参考文献 90

第六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死亡 92

第一节 适应 92

一、肥大 92

二、增生 93

三、萎缩 95

四、化生 96

第二节 组织、细胞损伤及死亡 99

一、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99

二、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100

三、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101

第三节 细胞老化 116

本章小结 117

思考题 117

参考文献 118

第七章 损伤的修复 119

第一节 再生 119

一、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120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21

三、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123

四、组织的再生和肿瘤性增生的不同 125

五、干细胞在细胞再生和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125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128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128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129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130

第三节 创伤愈合 131

一、皮肤创伤愈合 132

二、骨折愈合 133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34

本章小结 135

思考题 135

参考文献 136

第八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37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137

一、动脉性充血 137

二、静脉性充血(淤血) 138

第二节 出血 140

一、出血的类型 140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41

三、后果 141

第三节 血栓形成 141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41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形态 145

三、血栓的结局 147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47

第四节 栓塞与栓子 148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148

二、栓塞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149

第五节 梗死 151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151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152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154

第六节 水肿 154

一、水肿的发病机制 155

二、水肿的病理变化 156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156

本章小结 157

思考题 157

参考文献 158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59

第一节 正常凝血与抗凝血平衡 159

一、机体的凝血功能 159

二、机体的抗凝血功能 161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功能 162

四、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抗凝及纤溶过程中的作用 163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述 163

第三节 DIC的发病机制 164

一、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启动凝血过程 164

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平衡失调 164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激活 165

四、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165

第四节 影响DIC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166

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166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166

三、血液高凝状态 166

四、微循环障碍 167

五、纤溶系统功能受抑制 167

第五节 DIC的分型及DIC的机体变化 167

一、DIC的分型 167

二、DIC的机体变化 167

第六节 DIC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69

一、DIC的诊断及实验室检查 169

二、DIC的防治原则 171

本章小结 171

思考题 172

参考文献 172

第十章 休克 173

第一节 微循环的结构和调节 173

一、微循环的组成 173

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175

三、微循环的调节 175

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176

一、病因 176

二、分类 177

第三节 常见休克的特点 178

一、失血性休克 178

二、感染性休克 179

三、过敏性休克 180

四、心源性休克 180

五、神经源性休克 180

第四节 休克的分期和发生机制 180

一、微循环机制 180

二、细胞分子机制 186

第五节 休克对机体的影响 187

一、物质代谢紊乱 187

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188

三、器官功能障碍 188

第六节 休克的临床诊断及防治原则 190

一、休克的临床诊断 190

二、休克的防治原则 190

本章小结 192

思考题 192

参考文献 192

第十一章 炎症 194

第一节 概述 194

一、炎症的概念 194

二、炎症的原因 194

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195

一、变质 195

二、充血与渗出 195

三、增生(proliferation) 200

第三节 炎性介质 200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与各型病变特点 203

一、按病程分类 203

二、按局部病变分类 204

第五节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212

一、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 212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212

第六节 炎症的结局与意义 212

一、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 212

二、炎症的结局 213

三、炎症的意义 213

本章小结 215

思考题 215

参考文献 215

第三篇 肿瘤学概论 217

第十二章 肿瘤学绪论 218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221

第二节 肿瘤学简史 221

第三节 肿瘤学范畴 224

一、肿瘤流行病学 224

二、肿瘤的基础研究 224

三、肿瘤的临床研究 225

本章小结 226

思考题 226

参考文献 226

第十三章 肿瘤流行病学 227

第一节 概述 227

一、产生与发展 227

二、基本概念 228

三、常用指标 228

第二节 肿瘤的流行特征 228

一、地区分布 228

二、时间分布 230

三、人群分布 232

第三节 肿瘤的危险因素 233

一、行为生活方式 234

二、环境与职业因素 235

三、感染因素 237

四、生殖因素 237

五、社会心理因素 237

六、遗传因素 237

第四节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38

一、传统流行病学研究 238

二、生物标志物及肿瘤分子流行病学 239

第五节 肿瘤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241

一、肿瘤的预防策略 241

二、肿瘤的预防措施 242

三、肿瘤流行病学展望 245

本章小结 246

思考题 246

参考文献 246

第十四章 肿瘤病理学 248

第一节 肿瘤性增生和肿瘤的形态结构 248

一、肿瘤性增生 248

二、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248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与分化 249

一、异型性 249

二、分化 251

第三节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251

一、核酸代谢 251

二、蛋白质代谢 251

三、酶系统代谢 252

四、糖代谢 252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原则 253

一、命名原则 253

二、肿瘤的分类原则 254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255

一、肿瘤生长的生物学 255

二、肿瘤的生长 256

三、肿瘤的扩散 256

四、肿瘤的复发 259

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259

一、分级 259

二、分期 259

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260

一、良性肿瘤 260

二、恶性肿瘤 260

第八节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及癌与肉瘤的区别 261

一、良性肿瘤同恶性肿瘤的区别 261

二、癌与肉瘤的区别 262

第九节 常见肿瘤病理特点 263

一、上皮性肿瘤 263

二、间叶组织肿瘤 266

三、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 271

四、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 272

第十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 273

一、癌前病变 273

二、上皮内瘤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273

本章小结 274

思考题 275

参考文献 275

第十五章 淋巴造血系统病理 277

第一节 淋巴结的良性增生 277

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277

二、淋巴结的特殊感染 278

三、淋巴结病 279

第二节 淋巴组织肿瘤 281

一、概述 281

二、霍奇金淋巴瘤 283

三、非霍奇金淋巴瘤 286

第三节 髓系肿瘤 292

一、概述 292

二、急性髓系白血病 292

三、骨髓增殖性肿瘤 293

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94

第四节 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295

一、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295

二、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296

三、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 296

本章小结 296

思考题 297

参考文献 297

第十六章 肿瘤诊断技术 300

第一节 肿瘤的诊断依据 300

一、临床资料依据 300

二、影像学与血清学检查依据 300

三、手术所见依据 300

四、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依据 300

五、组织病理学(histopathology)诊断 301

第二节 肿瘤病理学诊断 301

一、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301

二、肿瘤细胞学诊断 305

三、肿瘤病理学诊断的特殊技术 307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分子诊断 316

一、肿瘤标志物的概念 317

二、肿瘤标志物的分类与常见肿瘤标志物 317

三、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举例 322

第四节 肿瘤影像诊断 322

一、X线 323

二、CT 324

三、MRI 328

四、超声 334

五、SPECT 334

六、PET-CT 334

七、比较影像学 335

本章小结 338

思考题 339

参考文献 339

第十七章 肿瘤病因学 341

第一节 化学、放射致癌 341

一、化学致癌 341

二、放射致癌 344

第二节 病毒与肿瘤 346

一、人类致瘤病毒 346

二、致瘤病毒的类型 347

三、致瘤病毒的致病机制 349

第三节 遗传与肿瘤 351

一、单基因遗传的肿瘤 351

二、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352

三、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与恶性肿瘤 353

四、多基因遗传性肿瘤 353

本章小结 354

思考题 354

参考文献 355

第十八章 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 356

第一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356

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 356

二、肿瘤发生相关基因 358

第二节 细胞信号通路与肿瘤 365

一、信号转导通路的基本组成 365

二、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通路 366

三、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 369

第三节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生长 370

一、肿瘤干细胞 370

二、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生长 371

第四节 肿瘤血管的生成与抗血管生成治疗 373

一、肿瘤血管的生成、结构特点及机制 373

二、基于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肿瘤治疗 375

第五节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 376

一、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基本过程及器官选择性 377

二、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 377

三、基于肿瘤侵袭与转移的治疗策略 379

第六节 肿瘤与免疫 381

一、肿瘤免疫监视学说与肿瘤免疫编辑学说 381

二、肿瘤抗原及其临床意义 382

三、机体抗肿瘤的免疫作用及机制 382

四、肿瘤免疫逃逸及机制 384

本章小结 385

思考题 386

参考文献 386

第十九章 抗恶性肿瘤药 387

第一节 抗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 387

一、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387

二、抗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389

三、抗肿瘤药的耐药机制 389

第二节 常用抗肿瘤药 390

一、细胞毒药物 390

二、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 396

三、其他类 397

四、抗肿瘤辅助用药 399

第三节 抗肿瘤药联合应用和毒性反应 399

一、抗肿瘤药的联合应用原则 399

二、抗肿瘤药的毒性反应 400

第四节 抗肿瘤药展望 401

一、反义药物 401

二、抑制血管生成的药物 401

三、抗信号转导药物 401

四、诱导分化及促凋亡药 402

五、其他新药 402

本章小结 402

思考题 403

参考文献 403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4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