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生命与自由  论庄子思想对文人画理论的影响
生命与自由  论庄子思想对文人画理论的影响

生命与自由 论庄子思想对文人画理论的影响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亚璋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0528378
  • 页数:253 页
图书介绍:本丛书为南京艺术学院六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结集,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有的还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本丛书可以代表当前美术学的最新状况及水平,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生命与自由 论庄子思想对文人画理论的影响》目录

内容提要、关键词 1

英文摘要 3

目录 4

选题意义 9

课题的研究现状 9

研究方法 12

导论:关于庄子思想的厘定 14

1 庄子对早期道家思想的继承 17

1.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 18

1.1 “道”——最高的哲学本体 18

1.2 “反者,道之动也”——老庄对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 21

1.3 “返朴归真”的技术观 23

1.4 批判性的文化人格 24

2.庄子对杨朱的继承 26

2 庄子思想的新发展 28

1.庄子与老子的区别 29

1.1 从关注社会生活到强调个人养生 29

1.2 从“无为”到有为的“无为” 30

1.3 “技进乎道” 31

1.4 “道”的不同内涵 32

2.庄子与杨朱的区别 33

2.1 更高的思辨 34

2.2 相对的幸福 35

2.3 更高的智慧 37

3.生命与自由——庄子哲学的独特体系 39

第一章 生命的价值——庄子思想对文人画功能论的影响 42

1.1 庄子的人格观念对绘画中儒家教化功能的消解 43

1.1.1 儒家文艺观的背景 43

1.1.2 魏晋玄学与庄子思想的关系 46

1.1.3 庄子的人格观念对儒家倡导的绘画教化功能的影响 48

1.1.3.1 庄子的“人格”观念在功能论上的意义 49

1.1.3.2 人格内容的转换 52

1.2 “媚道”与“畅神”——庄子思想与绘画中文人主体意识的崛起 53

1.2.1 “媚道”与庄子思想 54

1.2.2 “畅神”与庄子思想 59

1.2.3 宗炳思想中庄学与佛学的厘清 60

1.3 魏晋至隋唐时期绘画功能论的基本情况 65

1.3.1 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 65

1.3.2 绘画教化功能与审美愉悦功能的理论关系 67

1.4 愉悦性情——庄子思想与文人画的功能论 70

1.4.1 新儒学的文化背景及其基本发展思路与庄子思想的关系 70

1.4.2 生命的快意——禅宗思想与庄子思想的基本关系 76

1.4.3 审美愉悦功能与庄子思想的基本关系 78

1.4.3.1 感性精神对理性精神的超越 78

1.4.3.1.1 目的论的自觉 79

1.4.3.1.2 文化人格的重塑 84

1.4.3.2 精神生命对物质生命的超越 90

1.4.4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文人画的审美理想 94

1.4.5 “至平、至淡、至无意”的生命写照 100

1.4.6 附带的文化产品 102

第二章 自由的召唤——庄子思想对文人画创作论的影响 108

2.1 “得鱼忘筌”——庄子思想中对“过程”的超越心态 108

2.1.1 形与神的悖论 112

2.1.1.1 实现——“以形写神” 114

2.1.1.2 不可实现——“形神分殊” 116

2.1.1.3 “气韵”——“形神”问题的转化与继续 118

2.1.2 文人画创作论的发展 121

2.1.2.1 形上观念的解决 123

2.1.2.2 技术层面的解决 124

2.1.2.3 形上层面与技术层面的沟通与融会 127

2.1.3 新的悖论——实践的异化与超越 130

2.1.3.1 “笔墨”——不可超越的图式 131

2.1.3.2 “顿悟”——绘画创作的理想模式 134

2.1.3.3 矛盾的超越——自由的心灵本体 138

2.1.4 董其昌绘画思想的影响 141

2.1.4.1 自我心性的实践路线 142

2.1.4.2 “以性灵运成法”的实践路线 145

2.1.4.3 “超越”——基本的行为模式 148

2.2 “解衣磅般”——庄子思想与文人画创作过程中的主体状态 149

2.2.1 “忘我”——对自我本性的复归 150

2.2.2 “物我俱化”——主客体的相遇 152

第三章 以道观器——庄子思想对文人画品评论的影响 156

3.1 “六法”——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品评论 156

3.1.1 从顾恺之到谢赫 157

3.1.2 品评观的确立——抽象概念的不断演化 159

3.2 品评标准的双重性——文人画发展初期价值观的模糊 160

3.2.1 “气韵”——两种价值标准的判断 160

3.2.2 “士气”——文人画品评论的自觉 163

3.3 “神品”到“逸品”——文人画品评标准的建立 164

3.3.1 “得之自然”——“逸品”的审美特征 168

3.3.2 “鄙精研于彩绘”——“逸品”的图式特征 170

3.3.3 “笔简形具”——“逸品”的技术特征 172

3.3.4 “逸品”——文人画品评功能的特点 174

3.3.5 “逸品”的人格特征 178

结语 184

参考书目 186

参考文献 193

插图目录 197

致谢 199

附画家研究1:文人画的旗手——米芾 200

附画家研究2:隐逸文化的代表——钱选与倪瓒 214

附画家研究3:狂人日记——徐渭与陈洪绶 229

附画家研究4:画家的悲剧——龚贤 238

附画家研究5:都市的谐者——扬州八怪 242

后记 2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