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创新教育学
创新教育学

创新教育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鸿主编;张勇华,黄刚,唐智松副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61422261
  • 页数:4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创新教育学导论、创新教育目标与创新人才素质、创新教育的规律、创新教育的原则、创新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
《创新教育学》目录

第一章 创新教育学导论 1

第一节 创新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

一、创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

二、创新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10

第二节 创新教育学的科学基础与研究 18

一、创新教育学的科学基础 18

二、创新教育学的研究 24

第三节 创新教育的价值 32

一、创新教育的时代价值 32

二、创新教育的社会价值 37

三、创新教育的教育价值 45

第二章 创新教育目的与创新人才素质 50

第一节 创新教育目的概述 50

一、创新教育目的的意义 50

二、创新教育目的之层次性 52

三、创新教育旨在造就创新型教师与创新型学生 57

第二节 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 61

一、国外关于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的研究 61

二、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 62

第三章 创新教育的规律 79

第一节 创新教育的实质与特征 79

一、创新教育的实质 79

二、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80

第二节 创新教育适应创新活动的规律 93

一、创新活动的新颖性和价值性 93

二、创新活动的阶段性 96

三、创新活动的多元性 99

四、创新活动的分类性 103

第三节 创新教育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 137

一、创新人才成长的过程 137

二、杰出创新人才的成长过程 143

三、杰出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 145

四、创新人才善于学习的模式和特点 147

第四章 创新教育的原则 153

第一节 创新教育原则概述 153

一、创新教育原则的涵义 153

二、确立创新教育原则的依据 155

三、创新教育原则的体系 158

四、创新教育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160

第二节 创新教育原则的内容 162

一、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 162

二、学术自由的民主性原则 167

三、因材施教的差异性原则 172

四、质疑解疑的尝试性原则 177

五、鼓励创新的求异性原则 183

第五章 创新教育的内容 191

第一节 创新教育内容的取向 191

一、创新教育的课程观 191

二、创新教育的课程改革目标 193

三、创新教育的内容取向 195

第二节 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200

一、科学教育 201

二、思维训练 202

三、发现发明教育 207

四、信息技术教育 208

五、艺术教育 209

六、民主教育 210

七、个性教育 211

八、主体教育 212

九、科研的基本功训练 213

第六章 创新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217

第一节 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17

一、创新教育的途径 217

二、创新教育的方法 226

第二节 创新技法 230

一、创新技法概述 230

二、创新技法的类型 233

三、创新方法择要 234

第三节 运用科学研究方法 242

一、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 242

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245

三、科研的技巧和作风培养 250

第七章 创新教育的模式 257

第一节 创新教育模式概述 257

一、创新教育模式的内涵 257

二、创新教育模式的功能 261

三、创新教育模式的分类 263

四、创新教育模式研究的方法 266

五、创新教育模式结构分析 268

第二节 创新教育模式举要 271

一、探究教育模式 272

二、试错教育模式 275

三、问题教育模式 280

四、案例教育模式 284

第八章 创新智能开发与训练 292

第一节 创新智能开发训练材料 292

一、思维训练习题 292

二、想象力训练习题 319

三、综合能力训练习题 325

四、其他问题 327

第二节 国外创新能力测验测试题选编 328

一、吉尔福特创造力测验 328

二、普林斯顿创造力测试 330

三、尤金创造力测试 332

四、创造力自我测试 336

第九章 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条件 342

第一节 创新人才成长环境 342

一、家庭环境与创新教育 342

二、学校教育环境与创新人才培养 344

三、社会环境与创新教育 346

第二节 创新人才培养的条件 349

一、创新教育的能动条件 349

二、创新教育的辐射结构 351

三、创新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物质条件 353

第三节 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优化 355

一、阻碍创新的自我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355

二、创新教育环境的优化原则 358

三、社会环境的优化 360

第十章 创新教育的机制 369

第一节 创新教育机制的构成 369

一、机制与社会机制 369

二、创新教育机制及其系统 371

三、问题:创新教育机制的动力学特征 376

第二节 创新教育机制的发动 379

一、动力激发 379

二、理性批判 382

三、情感鼓励 384

四、意志锻炼 387

第三节 创新教育的评价机制 392

一、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评价机制 392

二、构建创新教育评价机制的指导思想 394

三、创新教育评价机制的实施原则 396

第十一章 教育体制的创新 400

第一节 构建现代大教育体系 400

一、现代大教育体系的含义和特征 400

二、现代大教育体系的建构 402

第二节 基于教育体制创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413

一、教育思想的转变 413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 417

第三节 基于教育体制创新的教育制度改革 422

一、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423

二、课程教材制度的改革 426

三、课堂教学组织的改革 428

参考文献 43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