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建设与权力监督机制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太军,张劲松,沈承诚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10085630
- 页数:973 页
导论 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 1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核心概念、研究思路与创新 9
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8
上篇 当代中国权力(治权)结构体制研究 53
第一章 权力的产生和控制 53
第一节 权力的内涵与特征 53
一、权力的概念 53
二、权力的特征 56
第二节 权力的产生 59
第三节 权力的控制 66
第二章 党政权力结构的核心:执政党权力 72
第一节 关于共产党执政权的理论 72
一、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权力的理论 72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力的形成过程 77
第二节 党内权力“授”与“受”关系的理论分析与现实考察 85
一、列宁有关党内权力来源的理论 85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权力“授”与“受”关系的确立 87
三、党内权力“授”与“受”关系的现状分析 89
第三章 政权结构的中心: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 93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权力的理论及其制度形态 93
一、建国前关于人民代表大会权力的理论及相关制度的形成 93
二、建国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权力规定 100
三、现行宪法对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的规定 10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权力实现的梗阻 108
一、国家权力的倾斜影响人大权力的实现 108
二、代表制民主形式的不完善影响人大权力的实现 120
三、人大代表的“代表性”不足影响人大权力的实现 122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权力的实现路径 124
一、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工作制度,充分实现人大代表的代表性 124
二、充分实现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化,推行人大代表专职制 125
三、逐步推行重大事项复决制 126
第四章 行政权力 128
第一节 行政权力的来源 128
一、关于行政权力来源的主要理论 129
二、我国行政权力的来源 133
第二节 行政权力的扩张 135
一、行政权力的特性 135
二、行政权力扩张的表现形式 137
三、行政权力扩张的原因 141
四、行政权力扩张的效能 143
第三节 行政权与执政党权力的交织与冲突 144
一、执政党权力与行政权力比较分析 144
二、执政权与行政权力的交织与冲突 145
三、执政权与行政权力交织与冲突的原因 150
第四节 执政党权力与行政权力对国家权力体系的冲击 152
一、国家权力体系理论分析 152
二、行政权与执政权合力对国家权力体系的冲击 154
第五章 司法权力研究 160
第一节 司法权力的来源 160
一、司法与司法权 160
二、司法公正 165
第二节 司法权力的地方化及其弊端 168
一、司法权力地方化的表现 168
二、司法权力地方化的弊端 170
三、司法权力地方化的成因 171
四、克服司法权力地方化的对策 173
第三节 司法权力的独立性 175
一、司法独立的内涵 176
二、司法权力的合理配置 180
三、构建适应21世纪中国发展需要的司法权力 185
第六章 民主党派参政权研究 189
第一节 参政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 189
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 189
二、参政权具有国家权力性质 195
三、参政权的内容 199
第二节 参政权对执政权的配合 200
一、合作是长期的,即“长期共存” 200
二、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 201
三、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 202
第三节 影响民主党派参政权有效实现的因素 206
一、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 206
二、制度方面的因素 209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因素 210
第七章 权力的纵向结构 215
第一节 新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演变 215
第二节 我国纵向权力结构的基本形态 218
一、单一制国家结构符合我国历史传统、现实要求与我国国家权力的本质 219
二、我国是具有复合制特征的单一制国家 220
第三节 我国纵向权力结构的缺陷 223
一、纵向权力关系与横向权力关系矛盾突出 224
二、纵向权力结构缺少有效的调控手段 226
三、纵向权力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缺乏制度化与规范化 228
第四节 建立中央与地方之间集分平衡的权力结构 229
一、我国建立集分平衡的纵向权力结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30
二、我国建立集分平衡的纵向权力结构的路径 233
第八章 中央与省级政府间的关系 240
第一节 中央与一般省级地方政府的关系 241
一、一般省级地方政府建制沿革 241
二、一般省级地方政府组织结构 242
三、中央与一般省级地方政府关系的调协 243
第二节 中央与各民族自治区政府的关系 256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概况 256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分析 257
三、中央与民族自治区政府的关系 259
第三节 中央与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关系 262
一、特别行政区是单一制国家结构中的特殊形式 262
二、中央政府与特别行政区是一种新型的领导与服从关系 264
第九章 党政关系与中央—地方关系 270
第一节 执政党—中央—地方权力一体化权力结构 271
一、执政党—中央—地方权力一体化权力结构的静态分析 271
二、执政党—中央—地方权力一体化权力结构的动态分析 273
第二节 执政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权力结构变迁 278
一、强化党的核心领导功能 278
二、构建执政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权力结构的法律框架 279
下篇 政治文明视野下的权力监督研究 287
第十章 权力监督制度的历史演变 287
第一节 中国监督制度的历史演变 287
一、中国古代监督制度的演变 287
二、中国近代监督制度的演变 303
第二节 西方国家监督制度的历史演变 312
一、西方国家古代监督制度的演变 312
二、西方国家中世纪监督制度的演变 317
三、西方国家近现代的权力监督制度 324
第十一章 中国当代权力监督的指导思想 34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42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权力监督原则:随时撤换与罢免官员 342
二、列宁的权力监督理论:人民管理制与民主监督 346
三、毛泽东的监督思想: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351
四、邓小平监督思想的新发展:建立党政分开的权力结构 354
五、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创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361
第二节 当代中国权力监督的思想原则 363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原则 364
二、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 364
三、法治原则 365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的结构与功能 368
第一节 权力监督机制及其结构 368
一、政治制度、体制和机制 368
二、权力监督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369
三、权力监督机制的结构 370
第二节 权力监督结构的功能 378
一、权力监督主体内部结构的功能 379
二、权力监督主体外部结构的功能 379
三、权力监督功能实现的过程 380
第三节 权力监督机制有待完善之处 382
一、监督权的配置失衡,监督主体的独立权威亟待加强 383
二、监督功能部分缺损 385
三、监督体系的整体功效发挥不够 386
四、监督实施法制保障不足 386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与政治文明的互动关系 388
第一节 中国权力监督机制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基础 388
一、中国权力监督机制对西方国家权力监督机制合理成分的借鉴 388
二、中国权力监督机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89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健全和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的坚实基础 390
第二节 中国权力监督机制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贡献 391
一、中国权力监督机制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的贡献 392
二、中国权力监督机制对社会主义政治行为文明的贡献 402
三、中国权力监督机制对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的贡献 409
第三节 权力监督主体要素与政治文明的互动关系 411
一、执政党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411
二、人大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413
三、行政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414
四、监督政府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415
五、司法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416
六、纵向权力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417
七、参政党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418
八、社团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419
九、公民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420
十、舆论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420
十一、道德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421
第十四章 执政党监督 423
第一节 执政党监督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发展 423
一、西方国家执政党监督的理论 423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监督的理论 427
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兴亡史的深刻教训 429
四、我国执政党监督的理论与实践 434
第二节 执政党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 438
一、加强执政党监督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38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执政党监督制度建设 444
第三节 执政党监督的性质 449
一、党的政治领导与政治领导性监督 450
二、党的组织领导与组织领导性监督 452
三、党的思想领导和思想领导性监督 454
第四节 执政党监督体系 459
一、执政党对外监督 459
二、执政党党内监督 473
第十五章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495
第一节 人大监督的理论来源和法理依据 49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权代议机构监督的理论与实践 495
二、我国人大监督权的宪法演变 497
第二节 人大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 511
一、人大监督在我国政治文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511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人大监督的指导作用 514
第三节 人大监督的对象和内容 518
一、人大监督的对象 518
二、人大监督的内容 524
第四节 人大监督缺乏权威性的表现及其成因 531
一、人大监督缺乏权威性的主要表现 531
二、人大监督缺乏权威性的成因分析 533
第五节 提升人大监督权威的路径 541
一、突破“议行合一”的理论禁区 541
二、党内民主先行 543
三、完善并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程序,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546
四、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548
五、重构公共财政的管理体制 551
六、推行信任表决制 552
第十六章 行政监督 554
第一节 行政监督与政治文明的内在关系 554
一、行政监督与政治文明的动态平衡 554
二、行政监督与政治文明的互动协作 558
三、强化行政监督,推进“四政”模式与政治文明建设 564
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行政监督的有效性 571
第二节 行政权对其他国家权力的监督 580
一、中国行政权对立法权与司法权监督的原因分析 582
二、中国行政权对其他国家权力监督的走向 585
第三节 行政权对行政权自身的监督 589
一、专门监督 590
二、非专门监督 606
第十七章 监督政府 609
第一节 监督政府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 609
一、监督政府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609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监督政府的保障 614
第二节 中国监督政府体系的特征 619
一、中国权力监督制度的建立 619
二、中国监督政府体系的特点 621
第三节 中国监督政府体系及其运行中的问题 624
一、监督政府的若干主体缺乏应有的权威 624
二、执政党重视对政府具体工作的领导,忽视了对政府中党组织的监督 627
三、监督政府注重事后监督,缺乏全过程的监督 628
第四节 完善政府监督体系与机制的对策 629
一、加强党对政府的监督 629
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政府领导体制 630
三、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政社分开 631
四、以政务公开为突破口,加强事前监督 635
五、建立政府责任追究机制 636
第十八章 司法监督 641
第一节 司法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 641
一、司法监督对政治文明的贡献 641
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保障司法监督的有效开展 647
三、司法监督对政治文明的促进作用 659
第二节 我国司法监督的现状 665
一、司法监督的内涵及特征 665
二、我国司法监督的问题 666
第三节 完善司法监督的对策思路 674
一、执政党应在维护司法独立、确保司法监督权充分行使方面率先垂范 674
二、消除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预 679
三、扩大司法监督的范围,充分发挥司法监督的职能 680
第十九章 纵向权力监督 682
第一节 纵向权力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互动关系 682
一、纵向权力监督对政治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683
二、政治文明是纵向权力监督的制度保障 687
第二节 纵向权力监督的发展历程 696
一、中国古代社会纵向权力监督的历史借鉴 696
二、近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纵向权力监督的启示 698
三、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纵向权力监督的发展阶段 700
第三节 执政党系统的纵向权力监督 705
一、党中央对地方各级党组织的纵向权力监督 705
二、党中央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纵向权力监督 708
三、党中央对地方各级人大的纵向权力监督 709
四、党中央对地方各级司法机关的纵向权力监督 713
第四节 系统的纵向权力监督 714
一、人大系统的纵向权力监督 714
二、政府系统的纵向权力监督 717
三、司法系统的纵向权力监督 719
第二十章 参政党监督 722
第一节 参政党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 722
一、参政党监督是共产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探索 723
二、参政党监督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政治资源 725
三、参政党监督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730
四、政治文明的理论与实践为参政党监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741
第二节 参政党监督的特点和内容 745
一、参政党监督的性质 746
二、参政党监督的特点 747
三、参政党监督的内容和形式 749
第三节 充分发挥参政党监督功能的对策建议 750
一、参政党监督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的原因 751
二、强化参政党监督的途径 754
第二十一章 社会团体监督 759
第一节 社团监督的意义及其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 760
一、社团监督的意义 760
二、社团监督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765
三、政治文明是社团监督的重要基础 767
第二节 社团监督的概念和内容 774
一、社团监督的含义 774
二、社团监督的基本内容 777
第三节 当前中国社团监督的现状分析 781
一、社团监督的基本条件业已形成 782
二、影响社团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的障碍因素 786
第四节 中国社团监督的发展路径 791
一、积极营造社团监督的理想环境:形成国家与社团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791
二、着力寻求提高社团监督绩效的有效措施 795
三、社团监督的制度化特征是确立自身权威性的重要途径 798
第二十二章 公民监督 802
第一节 公民监督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 802
一、公民监督的内涵和内容 803
二、公民监督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805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公民监督的保障作用 810
第二节 当前我国公民监督的现状分析 813
一、公民监督的现状描述 813
二、公民监督现状的成因 814
第三节 加强中国公民监督的路径 816
一、意识载体 816
二、制度载体 819
三、组织载体 823
第二十三章 舆论监督 827
第一节 舆论监督的功能及其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 827
一、有效的舆论监督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内在诉求 829
二、舆论监督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837
三、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保障舆论监督的有效开展 844
第二节 舆论监督的特点与原则 855
一、舆论与舆论监督 855
二、舆论监督的性质和特点 859
三、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862
第三节 新闻自由与新闻调控 864
一、西方国家的新闻自由与新闻调控 864
二、中国的新闻自由与新闻调控 871
第四节 中国舆论监督现状、问题与对策 879
一、新中国舆论监督的历史进程 879
二、新阶段我国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885
三、对策: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 888
第二十四章 道德监督 896
第一节 道德监督的特殊作用及其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897
一、道德监督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 898
二、道德监督是权力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901
三、道德监督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903
四、道德监督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904
五、政治文明建设对道德监督的推动作用 906
第二节 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树立道德的权力观 909
一、坚持“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化 910
二、树立权力的道德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11
第三节 进行道德立法规范权力的道德行为 912
一、道德立法的重大意义 913
二、建立健全道德规范体系的思路 915
三、内外并举,强化对权力主体的道德培育 915
第四节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建立新型的行政伦理规范 916
一、加强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 916
二、建立新型的行政伦理规范 919
总结 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的总体思路 923
第一节 健全作为权力监督体系核心的党内权力监督 923
一、健全党内选举制度 924
二、完善党代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加强党代会和党的委员会的作用 925
三、强化党内监督,健全党内权力相互制衡以及监督监督者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928
第二节 理顺党政关系 929
第三节 完善作为权力监督体系主体的人大监督 934
第四节 建立并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941
一、完善民意表达机制 941
二、建立社会监督实施机制 946
三、建立并完善社会监督的奖惩机制 948
第五节 优化权力监督体系 948
一、构建不同权力监督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共享的监督信息资源网 949
二、建立权力监督体系的统领机构与联席会议制度 951
三、实现监督过程“面”和“点”的有机结合 953
第六节 在集分平衡基础上健全纵向权力监督机制 954
一、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静态定位与动态平衡 955
二、建立地方利益表达与平衡机制 956
三、中央与地方应权责对称 958
四、建构中央与地方权力双向监督机制 959
第七节 实现权力监督的法制化 961
主要参考文献 965
后记 972
- 《海洋文明小史》倪谦谦责编;王存苗译;(法)雅克·阿塔利 2020
-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 你好,四大发明!》蒙曼,张迪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细节故事》刘建庆主编 2019
- 《长三角雾霾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决策及联动防治机制研究》叶春明著 2019
- 《有机磷酸酯的暴露、毒性机制及环境风险评估》许宜平,王子健等著 2019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问题探幽》陈冬生,王枫桥责编 2019
- 《丹砂古寨 贵州务川龙潭仡佬族村民族志研究》李劲松著 201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谭劲松,金一斌主编 2018
-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 第3版》麦少美,孙树珍主编;于海青,王劲松,刘雪梅编者 2019
- 《黄公望续考》浦仲诚著 2019
- 《国医年鉴总第4卷(2012)》孙光荣,孟庆云,温长路主编;曹正逵,肖燕,何清湖,曹东义,樊新荣,孙永章,王奕,朱桂,李劲松,刘平,何丽云,朱胆,杜杰慧副主编 2012
- 《云南高校合唱民族文化之旅》陈劲松编著 2019
- 《李诚全集 下》李诚著 2019
- 《高速公路路基拓宽力学响应及桩承式加筋路堤应用技术》钱劲松 2007
- 《湖北农业支持政策执行评价与政策调整研究》王诚著 2017
- 《疏密之际》庄劲松著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