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比例尺1:250000  治多县幅  I46C003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比例尺1:250000  治多县幅  I46C003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比例尺1:250000 治多县幅 I46C003004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毅智等著
  • 出 版 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7562533849
  • 页数:282 页
图书介绍:本报告系统介绍了调查区地层、侵入岩序列及火山活动、变质作用。着重对陆内叠覆造山及造山后伸展事件、高原隆升做了研究。总结了调查区成矿规律,生态地质、灾害地质、旅游地质专项地质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比例尺1:250000 治多县幅 I46C003004》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目的与任务 1

第二节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

第三节 地形图质量评述 2

一、1:10万地形图(野外手图) 2

二、1:25万地形图 3

三、卫片 3

第四节 地质调查历史及研究程度 3

第五节 质量评述 5

一、实施方法 6

二、执行情况 6

第六节 地质调查概况 6

一、工作进展情况 6

二、人员组成 7

三、完成工作量 8

四、报告编写 9

第二章 地层 10

第一节 古中元古代宁多岩群(Pt1—2N) 10

第二节 早石炭世杂多群(C1Z) 15

第三节 二叠纪地层 20

一、早中二叠世地层 21

二、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火山岩组(P3T1h) 32

第四节 三叠纪地层 35

一、早中三叠世地层 35

二、中晚三叠世地层 42

三、三叠纪古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 60

第五节 侏罗纪地层 66

第六节 古近纪—新近纪地层 70

一、沱沱河组(Et) 70

二、雅西措组(ENy) 72

三、查保玛组(ENc) 73

四、曲果组(Nq) 75

第七节 第四纪地层 77

一、中更新世地层 77

二、晚更新世地层 78

三、全新世地层 80

第三章 岩浆岩 82

第一节 概述 82

第二节 通天河蛇绿岩 84

一、多彩蛇绿岩 85

二、查涌蛇绿岩 93

第三节 基性—超基性岩 101

第四节 中酸性侵入岩 103

一、巴颜喀拉构造岩浆岩带中酸性侵入岩 104

二、通天河构造岩浆岩带中酸性侵入岩 112

三、杂多构造岩浆岩带中酸性侵入岩 123

第五节 火山岩 134

一、火山旋回的划分 135

二、二叠纪火山岩 135

三、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火山岩 152

四、晚三叠世火山岩 160

五、新生代火山岩 174

第六节 脉岩 181

一、区域性脉岩 181

二、相关性脉岩 184

第四章 变质岩 185

第一节 概述 185

第二节 区域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187

一、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及变质岩——古中元古代宁多岩群变质岩 187

二、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194

三、区域埋深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200

第三节 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200

一、韧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200

二、脆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203

第四节 接触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204

一、热接触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204

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205

第五节 变质作用演化 206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演化史 208

第一节 区域构造特征概述 208

一、区域重力、航磁特征 208

二、区域构造特征与测区构造单元划分 209

三、测区构造单元特征 211

第二节 构造变形 219

一、褶皱构造 220

二、断裂构造 224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 229

一、新构造运动概述 229

二、高原隆升特征 232

三、新构造运动与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 235

第四节 构造发展阶段划分 236

一、古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演化阶段 236

二、早古生代前造山构造演化阶段 237

三、海西—印支期主造山演化阶段 238

四、侏罗纪—白垩纪后造山构造演化阶段 239

五、新生代高原隆升阶段 239

第六章 专项地质调查 240

第一节 成矿地质背景 240

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40

二、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 244

三、成矿带划分与成矿远景区圈定 248

第二节 生态环境地质 251

一、生态环境地质现状 251

二、生态环境地质效应 257

第三节 旅游地质 261

一、探险 261

二、民族风情 261

三、佛教圣地 262

第七章 遥感解译 263

第一节 遥感资料收集与遥感工作方法 263

一、遥感信息源配置和信息提取平台 263

二、遥感工作方法 264

三、遥感图像优化处理与专题信息提取 265

四、遥感地质编图及精度要求 266

第二节 遥感影像景观区划分 267

一、影像景观区划分 267

二、各影像景观区地质涵义及影像可解程度综述 267

第三节 地质体遥感解译 268

一、线形影像遥感解译特征 268

二、面状影像遥感解译特征 269

三、地质填图单位影像特征 269

第八章 总结 273

一、主要结论及进展 273

二、存在的问题 276

主要参考文献 277

图版说明及图版 2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