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人民文库丛书  中国思想通史  第1卷
人民文库丛书  中国思想通史  第1卷

人民文库丛书 中国思想通史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外庐,赵纪彬,杜国痒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089607
  • 页数:596 页
图书介绍:《中国思想通史》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一部里程碑式的通史著作。全书凡五卷六册,260万余言,上始自周公、孔子,下迄于孙中山、鲁迅,涉诸哲学思想、逻辑思想与包括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思想在内的社会思想,通贯上下数千年的中国思想发生与发展的全程。
《人民文库丛书 中国思想通史 第1卷》目录

上编 中国古代思想绪论 1

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和古代思想 3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亚细亚的特点 3

第二节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诸阶段 16

第二章 中国古代思想总论 21

第一节 西周官学是怎样发生的 21

第二节 春秋思想的特点 24

第三节 战国时代思想的发展及其衰微 36

第三章 殷代的宗教思想 51

第一节 殷代世系的名号与古代思想探源 51

第二节 殷代的科学和宗教 58

第四章 西周城市国家的意识形态 64

第一节 “周因于殷礼”的历史路径和政治思想的发生 64

第二节 西周宗教思想和政治思想 72

第三节 西周宗教思想和道德思想 79

第四节 西周统治阶级的政治颂诰思想及其内容 86

第五章 西周末至春秋时代的思想 90

第一节 诗句中所表现的西周社会的矛盾 90

第二节 悲剧诗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 98

第三节 春秋时代的唯物主义思想 110

中编 孔墨显学 117

第六章 孔墨显学和前期儒学思想 119

第一节 “维新”束缚下的孔墨思想 119

第二节 春秋末期学术下私人的社会和孔子“私学”的开创 124

第三节 前期儒家的政治论、道德论和天道观 131

第四节 前期儒家知识论的历史意义 146

第五节 前期儒家的知识起源论和知识方法论 155

第七章 前期墨家的思想 173

第一节 孔学优良传统的萎缩和儒墨对立的意义 173

第二节 前期墨家的阶级论和天道观 178

第三节 墨子唯物主义的知识论 201

第四节 墨子的逻辑思想 213

下编 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 229

第八章 老子思想 231

第一节 老子思想的产生年代及其社会根源 231

第二节 老子的自然哲学 236

第三节 老子的知识论 246

第四节 老子的经济思想 249

第五节 老子的国家学说 258

第六节 老子的人性论和社会思想 264

第七节 评黑格尔论老子 271

第九章 庄子的主观唯心主义 277

第一节 庄子言行里的身世消息 277

第二节 庄子的先王观和自然史寓言 284

第三节 庄子的自然哲学及其道德论 289

第四节 庄子的存在与思维关系论 294

第十章 杨朱学派的贵生论和宋尹学派的道体观 302

第一节 杨朱学派和墨者、道家的关系 302

第二节 杨朱学派贵己重生的道德论 305

第三节 杨朱学派道德论的历史价值 312

第四节 宋尹学派的调和色彩 315

第五节 宋尹学派的伦理化的道体观 317

第十一章 思孟学派及其唯心主义的儒学思想 323

第一节 由孔门的曾子支派到思孟学派的发展 323

第二节 思孟学派儒学的唯心主义的放大 331

第三节 中庸的唯心主义思想 339

第四节 孟子的社会观、阶级论及其进贤说 343

第五节 孟子的政治思想 349

第六节 孟子的天道论、性善论及其形而上学的体系 354

第七节 思孟学派的“无类”逻辑 358

第十二章 惠施的相对主义唯心思想 371

第一节 战国名辩思潮的源流及“名家”的派别 371

第二节 惠施的文献行年及其在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377

第三节 惠施合同异学派的渊源 381

第四节 惠施的思想体系及其唯心主义的本质 387

第十三章 公孙龙的绝对主义唯心思想 395

第一节 离坚白学派的源流和著作 395

第二节 公孙龙的世界观及其诡辨思想的由来 401

第三节 公孙龙学派诡辩的概念论和推理论 413

第四节 公孙龙诡辩思想的总评价 420

第十四章 后期墨家的墨学发展及其唯物主义思想 423

第一节 墨家学派的分裂和墨经的成书年代 423

第二节 墨经作者的时代思潮及其对墨学的通约 435

第三节 后期墨家的科学思想 444

第四节 后期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学 451

第十五章 中国古代思想的综合者——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 475

第一节 荀子的时代和荀学 475

第二节 荀子唯物主义的自然天道观 477

第三节 荀子的心术论 482

第四节 荀子的认识论 487

第五节 荀子的逻辑思想 493

第六节 荀子的人性论和礼乐法术论 513

第七节 荀子对诸子的批判 522

第十六章 法家的悲剧历史和韩非子的思想 529

第一节 前期法家及其历史的觉醒(上) 529

第二节 前期法家及其历史的觉醒(下) 543

第三节 韩非子的思想传统 548

第四节 韩非子的人性论和社会论 555

第五节 韩非子的世界观、知识论和逻辑学 561

第十七章 中国古代思想的没落倾向 570

第一节 纵横家思想 570

第二节 阴阳五行思想和易传思想 579

第三节 杂家言之作始者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5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