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中国农学史
中国农学史

中国农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雄生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211064304
  • 页数:6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部农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关注历史上影响农业、农民的重要思想、重要制度、政策等相关的问题,力求全面、完整地反映中国农学史面貌。
《中国农学史》目录
标签:农学

绪论 1

一、中国农学发展的历程 1

二、中国农学的基本内容 5

三、中国农学概念的演变 12

四、农家和农书 18

五、中国农学史研究的现状及本书的写作思路 24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农学 31

第一章 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原始时代的农学知识 31

第一节 中国农业的起源 32

一、农业起源神话 32

二、考古所见的中国史前农业 34

第二节 原始农业技术 40

一、原始耕作技术 40

二、原始动物驯养 45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农学知识 46

第一节 甲骨文、金文中所反映的农业知识 46

第二节 《诗经》中的农学知识 52

一、《诗经》中所反映的农业经济 52

二、《诗经》中所载农具耕作方式 53

三、《诗经》中的农时 55

四、《诗经》中的土地利用和土壤耕作 57

五、《诗经》中作物栽培及田间管理 59

六、《诗经》中的园艺、畜牧和蚕桑 61

七、天命主宰的农学思想 63

第三节 《尚书》中的农学内容 64

第四节 最早的土壤学著作:《禹贡》 66

一、土与壤 67

二、《禹贡》的写作时代 68

三、《禹贡》中的土壤学知识 68

第五节 最早的农业历书:《夏小正》 71

一、农时概念的出现 71

二、《夏小正》 72

三、《夏小正》中的农业 75

第六节 《周礼》关于农业的论述 77

一、《周礼》中的农官 77

二、五谷、六畜及其分布 81

三、谷物种植业(三农稼穑) 83

四、畜牧兽医 89

五、农产品的加工与储藏 94

六、园艺和山林 96

七、《周礼》对农学发展的影响 97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农学的形成 99

第一节 农家和农书的出现 99

一、农家的出现 99

二、先秦的农书 101

第二节 《管子》一书中的农学 105

一、管子和管子的思想 105

二、《管子》对农时和人力的论述 108

三、《管子》中的土壤分类和生态地植物学 111

四、《管子》对农具和农业技术的记载 115

第三节 孔、孟论农业 118

第四节 《吕氏春秋》中的农学 123

一、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123

二、《吕氏春秋》中《上农》等四篇的来源和主要内容 124

三、《任地》等篇中的农业技术与思想 126

四、《吕氏春秋·十二纪》与《礼记·月令》 131

五、《吕氏春秋》在中国农学史中的地位 133

附录:“却走马以粪”解 134

第二编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 142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农业 142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农业政策与技术 143

一、秦朝的农业及秦汉时期的温室栽培 143

二、贾谊和晁错的农业思想 144

三、从董仲舒到赵过 145

四、推广小麦种植的背景 149

五、汉代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鼓励 150

第二节 字书中的农学语汇 150

一、《尔雅》 151

二、《说文解字》 152

三、《方言》 154

四、《释名》 156

五、《急就篇》 157

第三节 农业文化交流 160

第五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 164

第一节 秦汉魏晋时期的农书 164

一、汉志和隋志中所记的农家之书 164

二、已佚农书简介 165

第二节 《氾胜之书》 181

一、氾胜之事迹和思想 181

二、《氾胜之书》的主要内容 183

三、《氾胜之书》在农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192

第三节 《四民月令》 193

一、崔寔其人 194

二、《四民月令》的内容 197

三、《四民月令》的农学特点 203

第六章 《齐民要术》 205

第一节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205

一、关于贾思勰 205

二、关于《齐民要术》的书名 208

三、《齐民要术》的内容简介 211

第二节 贾思勰的富民思想 213

第三节 《齐民要术》对于土壤耕作的论述 216

第四节 关于作物栽培的论述 220

一、种植制度 220

二、种子 222

三、播种技术 226

四、中耕技术 229

五、积雪保墒 231

六、病虫害防治 231

七、适期收获 232

八、稻作技术 233

第五节 《齐民要术》中的园艺技术 235

一、蔬菜栽培技术 235

二、果树和林木栽培技术 237

第六节 《齐民要术》中的养蚕和畜牧兽医技术 240

一、养蚕 240

二、畜牧兽医 241

第七节 农产品的贮藏与加工 249

一、粮食的贮藏与加工 249

二、果蔬的加工与保鲜技术 253

三、畜禽产品加工 254

第八节 《齐民要术》对商业性农业的论述 255

第九节 《齐民要术》在中国农学史上的地位及在国外的传播 257

第三编 隋唐宋元时期的农学 261

第七章 农学与社会 261

第一节 农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 261

第二节 士人对农业的态度 264

一、唐代士人的态度 264

二、宋代士人的态度 266

三、元代士人的态度 270

第三节 农书概况 273

一、农书种类 273

二、农书的特点 274

第八章 私人农学传统 280

第一节 隐士类农书的兴起 280

一、王旻《山居要术》 281

二、沈括的农学贡献 287

三、林洪《山家清供》 289

四、陈翥《桐谱》 290

五、汪汝懋《山居四要》 291

第二节 《杂说》 292

一、《杂说》与《齐民要术》之不同 292

二、《杂说》对《齐民要术》的继承和发展 295

第三节 《四时纂要》 297

一、作者及成书年代 297

二、地区性问题 299

三、内容及贡献 305

第九章 《陈旉农书》 308

第一节 陈旉及《陈旉农书》的主要内容 308

一、陈旉其人 308

二、“西山”之考 309

三、《陈旉农书》的内容及版本 310

第二节 《陈旉农书》中的农学成就 313

一、有关天时的论述 314

二、关于土地利用的论述 316

三、土壤肥料学说的发展 319

四、对稻作技术的论述 322

五、六种考 324

第十章 官方农学传统的形成 332

第一节 农事机构 332

第二节 官修农书的产生 335

第三节 劝农文和耕织图 337

第十一章 元代的三大农书 341

第一节 《农桑辑要》 341

一、作者及内容 341

二、风土论 345

三、有关耕作栽培的论述 347

四、蚕桑技术 348

五、棉花栽培技术 352

六、苎麻栽培技术 353

七、流传与影响 354

第二节 《王祯农书》 355

一、王祯其人和《王祯农书》的成书时间 355

二、《王祯农书》的主要内容及贡献 357

三、有关土地规划利用的论述 366

四、对于耕垦的论述 368

五、王祯对土壤肥料的论述 370

六、《备荒论》和《授时图》 371

第三节 《农桑衣食撮要》 373

一、鲁明善其人 373

二、《农桑衣食撮要》的内容 373

三、《农桑衣食撮要》在农学史上的地位 376

第四节 元代农学对朝鲜的影响 377

第十二章 专业性谱录类著作的农学成就 379

第一节 农器及大田作物类谱录 379

一、陆龟蒙和《耒耜经》 379

二、《禾谱》和《农器谱》 382

第二节 谱录类园艺著作 389

一、茶叶类 390

二、花卉类 394

三、果树及林木类 401

四、蔬菜类 412

五、《糖霜谱》 413

六、园艺谱录著作中的生物学知识 416

第三节 与动物饲养有关的专业性农书 419

一、《司牧安骥集》 419

二、《蚕书》 422

第四节 备荒、救荒的研究 425

一、《救荒活民书》 425

二、《田家五行》 427

第五节 占候与农谚 428

一、占候 428

二、农谚 435

第四编 明清时期的农学 441

第十三章 明清农学发展的背景 441

第一节 经济与政治对农学发展的影响 442

一、土地利用的深入及所面临的问题 442

二、新作物的引进与传播 445

三、专制主义和重农主义 447

四、实学思潮 448

第二节 农学家和农书 449

一、农学家队伍的构成 449

二、明清时期农书概说 455

第十四章 官方农学传统的发展 458

第一节 耕织图、棉花图和蚕桑图 458

一、耕织图 458

二、棉花图 459

三、蚕桑图 459

第二节 《授时通考》 460

一、主要内容 460

二、《授时通考》中的农学体系 461

第三节 地方官所撰写的农书 464

一、《便民图纂》 464

二、《宝坻劝农书》 465

三、《江南催耕课稻编》 467

四、《营田辑要》 468

第十五章 地方农学传统的发展 470

第一节 江南地方农书 471

一、对南方水田耕作技术的总结 471

二、《沈氏农书》、《补农书》对于稻麦二熟的论述 474

三、《补农书》中的蚕桑技术 475

四、张履祥对农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总结 475

五、江南的其他农书 477

第二节 山东地方农书 480

一、《农桑经》 480

二、《农圃便览》 481

第三节 河北地方农书 483

第四节 江西地方农书 484

一、《梭山农谱》 484

二、《抚郡农产考略》 485

第五节 《天工开物》中的农学 486

一、《天工开物》的农学内容 486

二、水稻栽培技术 487

三、油料作物 490

四、甘蔗的播种技术 491

五、养蚕缫丝技术 492

第六节 湖南地方农书 493

第七节 四川地方农书 494

第八节 关中地方农书 495

一、《豳风广义》 495

二、《农言著实》 497

第九节 山西地方农书 499

第十节 江淮地方农书 501

第十六章 农学专业化趋势的发展 503

第一节 对区种法的探索 503

一、明清时期的区种著作 504

二、明清时期对于区田法的发展 507

第二节 与大田作物相关的专业农书 513

第三节 园艺相关的专业农书 516

一、园艺通论 516

二、观赏植物谱录 518

三、果树及林木 520

四、蔬菜和野菜 521

五、茶、药 522

第四节 蚕桑著作 524

第五节 畜牧兽医著作 527

一、明代的马书 527

二、清代的畜牧兽医书 529

三、鱼书 533

第六节 治蝗著作 535

第七节 农事名实考订 539

一、《本草纲目》中有关农业作物的论述 539

二、清代朴学对农事名实的考订 542

第十七章 农学理论的深化 544

第一节 《农说》中的农学理论 544

第二节 杨屾的农业思想 547

一、大农业思想 547

二、《知本提纲》中的农学理论 548

第十八章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554

第一节 徐光启其人 554

第二节 关于《农遗杂疏》 558

第三节 《农政全书》的内容及贡献 561

一、内容及写作特点 561

二、《农政全书》对于农业科学的贡献 562

三、《农政全书》对于农政的论述 570

四、《农政全书》的历史地位 580

第十九章 中外农学的交流与融会 583

第一节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农学对东西方的影响 583

一、中国农书在日本的传播 583

二、中国传统农学在朝鲜的传播 586

三、中国传统农学对西方的影响 588

第二节 明清时期实验农学的引进与推广 591

一、传教士与西方农学的最初传入 591

二、洋务运动与西方农学的译介 592

三、务农会与《农学报》 593

四、《农学丛书》 596

第三节 清代农学的问题 597

结论和讨论 600

附录:古农书出版情况(1954~2005年) 610

参考文献 622

后记 630

修订后记 6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