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郭子光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郭子光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郭子光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杨,江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3203371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临证思想精华、年谱,对国医大师郭子光先生的学术经验、思想进行全面论述。
上一篇:对症足部按摩下一篇:肿瘤经方治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郭子光》目录

医家小传 1

专病论治 15

心血管疾病 17

冠心病心绞痛康复治疗十步程序 17

诊治心律失常谨守凭脉辨治 26

一、慢率型辨治 27

二、快率型辨治 36

充血性心力衰竭从少阴病论治 45

一、少阴本虚标实证 45

二、少阴阴盛格阳证 53

寒温合法辨治病毒性心肌炎 57

高血压病治当解除标实为先 60

低血压症治以益气升阳为主 64

下肢静脉炎多为湿热瘀滞 66

血液疾病 68

慢性贫血之血虚治分三层次 68

一、血虚本证 69

二、血虚兼证 76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概从肝脾肾论治 79

血小板增多的微观辨证治疗 85

白细胞减少症治从气血两虚 87

肺系疾病 90

哮喘痉咳治用顿挫疗法 90

肺下部感染法宜辛开苦降 93

扶正固本论治阻塞性肺疾病 97

发挥扶正固本优势辨治肺结核 99

胃肠疾病 101

慢性胃炎的辨证论治 101

整体与局部并重治疗溃疡病 105

顽固腹泻的治疗 107

结石类病证 108

发挥脏为阴腑为阳学说治泌尿系结石 108

一、结石部位分阴阳 109

二、腑气结滞先通下 112

三、结石不动当化瘀 113

胆石病当以开郁为先 116

肾脏疾病 117

治慢性肾炎重视消除水肿蛋白尿 117

一、“必先治气”以消肿 118

二、辨治蛋白尿,重在虚与实 123

慢性肾盂肾炎不尽从“湿热下注”论治 131

神经系统疾病 134

清热除湿综合治疗急性脊髓炎 134

运用久病入络学说论治神经痛 136

一、面神经炎 137

二、面神经痉挛 138

三、三叉神经痛 140

四、舌神经痛 140

五、耳神经炎 141

六、血管性头痛 142

七、坐骨神经痛 143

睡眠障碍 145

一、失眠重水火升降阴阳平衡 145

二、睡行症皆从心包痰热立论 146

结缔组织疾病 148

以辨热湿寒湿为纲治风湿性关节炎 148

男性疾病 149

以疏肝理气辅助治疗前列腺增生 149

以疏肝理气辅助治疗精囊腺囊肿 151

女性疾病 153

补肾调冲辨治卵巢性闭经 153

经行癫痫疑案 154

以二至丸加味辨治更年期综合征 156

五官疾病 157

从阴虚湿热辨治口腔炎、舌炎 157

口唇干裂以滋脾阴清内热为治 159

口腔疾病引起严重口渴的辨治 160

神经性耳聋治当通窍活血化痰 164

病理综合征 165

升发阳气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165

一、肝阳不升 166

二、脾阳不运 167

三、心阳不振 168

用通络搜剔法治胆道术后综合征疼痛 170

用柔肝养血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 172

过敏性疾病 173

用祛风解毒法治疗过敏性疾病 173

肿瘤 177

“攻邪已病”治癌症 177

发热 188

寒温合法论治外感病高热 188

调阴阳气血辨治长期低热 190

一、甘温除热治长期低热 191

二、和解少阳治长期低热 192

三、调和营卫治长期低热 194

眩晕 195

详辨风痰瘀虚治眩晕 195

肝风夹痰上扰首选眩晕方 200

肝风内动 202

一、肝风内动所致肠鸣异常亢进 203

二、肝风内动所致顽固性呃逆 205

三、肝风内动所致眼睑痉挛 207

诊余漫话 209

源流并重论伤寒 211

论《伤寒》六经方证实质 219

析“存津液,是真诠” 224

膀胱蓄血证辨析 228

阳明病辨惑二说 231

话“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233

运用王泰林治肝法心得 234

人体衰老的原因与过程 239

附:郭氏心理衰老程度评级标准 245

谈谈老年病机特点与治疗 247

养生学的中西比观 252

关于现代中医康复医学的构想 260

中医现代化的几个关键问题 264

关于中医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 273

中医学术的危机与突破 283

临证思想精华 287

三种结合治疗方式 289

一、病证结合 289

二、寒温结合 292

三、中西结合 295

郭氏临证八步辨治纲要 298

一、凡有外感先治感 299

二、气机不疏先治郁 301

三、运化失司先理脾 310

四、平调阴阳治原病 313

五、整体局部善处理 316

六、无证可辨亦须辨 317

七、治标药物逐步减 320

八、西医诊断作参考 322

年谱 32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