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方药临证备要
方药临证备要

方药临证备要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同来主编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37737647
  • 页数:6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中药配伍方法加以系统解释,并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方药临证备要》目录

上编 方剂临证要诀第一章 解表剂 1

第一节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1

桂枝汤 3

九味羌活汤 5

香薷饮 7

小青龙汤 8

止咳散 10

第二节 辛凉解表 12

银翘散 12

桑菊饮 13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15

柴葛解肌汤 17

升麻葛根汤 18

第三节 扶正解表 20

败毒散 20

参苏饮 21

再造散 23

加减葳蕤汤 24

第二章 泻下剂 26

第一节 寒下 26

大承气汤 26

大黄牡丹汤 28

第二节 温下 29

大黄附子汤 29

温脾汤 31

三物备急丸 32

第三节 润下 33

五仁丸 33

济川煎 34

麻子仁丸 35

第四节 功补兼施 37

黄龙汤 37

增液承气汤 38

第五节 逐水 39

十枣汤 39

禹攻散 41

第三章 和解剂 43

第一节 和解少阳 43

小柴胡汤 43

蒿芩清胆汤 45

第二节 调和肝脾 47

四逆散 47

逍遥散 49

痛泻要方 51

第三节 调和寒热 53

半夏泻心汤 53

第四节 表里双解 55

大柴胡汤 55

防风通圣散 57

葛根黄芩黄连汤 59

疏凿饮子 60

第四章 清热剂 62

第一节 清气分热 62

白虎汤 62

竹叶石膏汤 64

第二节 清营凉血 65

清营汤 65

犀角地黄汤 67

第三节 清热解毒 69

黄连解毒汤 69

普济消毒饮 70

凉膈散 72

仙方活命饮 73

第四节 清脏腑热剂 75

导赤散 75

龙胆泻肝汤 76

左金丸 78

泻白散 79

苇茎汤 81

清胃散 82

玉女煎 83

芍药汤 85

白头翁汤 86

第五节 清热祛暑 88

六一散 88

桂苓甘露饮 89

清暑益气汤 91

第六节 清虚热 92

青蒿鳖甲汤 92

清骨散 94

当归六黄汤 95

第五章 温里剂 97

第一节 温中散寒 97

理中丸 97

小建中汤 99

吴朱萸汤 100

第二节 回阳救逆 102

四逆汤 102

回阳救急汤 104

第三节 温经散寒 105

当归四逆汤 105

黄芪桂枝五物汤 107

阳和汤 108

第六章 补益剂 111

第一节 补气 111

四君子汤 111

参苓白术散 113

补中益气汤 114

玉屏风散 117

生脉散 118

人参蛤蚧散 120

第二节 补血 121

四物汤 121

当归补血汤 123

归脾汤 125

第三节 气血双补 127

八珍汤 127

泰山磐石散 128

第四节 补阴 130

六味地黄丸 130

左归丸 132

大补阴丸 133

炙甘草汤 134

一贯煎 136

百合固金汤 138

补肺阿胶汤 139

益胃汤 140

第五节 补阳 142

肾气丸 142

右归丸 144

第六节 阴阳并补 145

地黄饮子 145

龟鹿二仙胶 147

七宝美髯丹 148

第七章 固涩剂 150

第一节 固表止汗 150

牡蛎散 150

第二节 剑肺止咳 151

九仙散 151

第三节 涩肠固脱 152

真人养脏汤 152

四神丸 154

桃花汤 155

第四节 涩精止遗 156

金锁固精丸 156

桑螵蛸散 158

缩泉丸 159

第五节 固崩止带 160

固冲汤 160

固经丸 161

易黄汤 162

第八章 安神剂 164

第一节 重镇安神 164

朱砂安神丸 164

磁朱丸 165

第二节 补养安神 167

天王补心丹 167

酸枣仁汤 168

甘麦大枣汤 170

第九章 开窍剂 172

第一节 凉开 172

安宫牛黄丸 172

紫雪 173

至宝丹 175

行军散 176

第二节 温开 177

苏合香丸 177

紫金锭 178

第十章 理气剂 180

第一节 行气 180

越鞠丸 180

柴胡疏肝散 182

四磨汤 184

瓜蒌薤白白酒汤 185

半夏厚朴汤 187

枳实消痞丸 188

厚朴温中汤 189

良附丸 191

金铃子散 192

天台乌药散 193

橘核丸 195

暖肝煎 196

加味乌药散 197

第二节 降气 199

苏子降气汤 199

定喘汤 201

旋复代赭汤 203

橘皮竹茹汤 204

丁香柿蒂汤 206

第十一章 理血剂 208

第一节 活血祛瘀 208

桃核承气汤 208

血府逐瘀汤 210

补阳还五汤 213

复元活血汤 216

温经汤 218

生化汤 220

桂枝茯苓丸 221

失笑散 223

丹参饮 224

鳖甲煎丸 225

第二节 止血 228

十灰散 228

四生丸 230

咯血方 231

小蓟饮子 232

槐花散 234

黄土汤 235

第十二章 治风剂 237

第一节 疏散外风 237

川芎茶调散 237

独活寄生汤 239

大秦艽汤 240

小活络丹 242

牵正散 244

玉真散 245

消风散 247

第二节 平熄内风 249

领养钩藤汤 249

镇肝熄风汤 250

天麻钩藤汤 252

大定风珠 253

第十三章 治燥剂 256

第一节 轻宣外燥 256

杏苏散 256

桑杏汤 257

清燥救肺汤 259

第二节 滋阴润燥 260

麦门冬汤 260

养阴清肺汤 262

玉液汤 264

琼玉膏 265

增液汤 267

第十四章 祛湿剂 269

第一节 化湿和胃 269

平胃散 269

藿香正气散 271

第二节 清热祛湿 273

茵陈蒿汤 273

八正散 275

三仁汤 276

甘露消毒丹 278

连朴饮 280

当归拈痛汤 281

二妙散 282

第三节 利水渗湿 284

五苓散 284

猪苓汤 286

防己黄芪汤 287

五皮散 289

第四节 温化水湿 290

苓桂术甘汤 290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292

真武汤 293

实脾散 295

第五节 祛湿化浊 296

萆薢分清饮 296

完带汤 298

第十五章 祛痰剂 301

第一节 燥湿化痰 301

二陈汤 301

茯苓丸 302

温胆汤 304

第二节 清热化痰 305

清气化痰丸 305

小陷胸汤 306

滚痰丸 308

第三节 润燥化痰 309

贝母瓜蒌散 309

第四节 温化寒痰 310

苓甘五味姜辛汤 310

第五节 化痰熄风 311

半夏白术天麻汤 311

定痫丸 313

第十六章 消食剂 315

第一节 消食化滞 315

保和丸 315

枳实导滞丸 316

木香槟榔丸 318

第二节 健脾消食 319

健脾丸 319

肥儿丸 320

第十七章 驱虫剂 322

乌梅丸 322

化虫丸 323

布袋丸 324

第十八章 涌吐剂 326

瓜蒂散 326

救急稀涎散 327

盐汤探吐汤 328

参芦饮 329

下编 中成药用药指南第一章 内科 330

一 感冒用药 330

风寒表实证 330

风寒表虚证 330

风寒挟湿证 331

风热犯表证 332

暑湿伤表证 337

少阳证 338

气虚外感证 338

二 流行感冒用药 339

三 咳嗽用药 341

风寒袭肺证 341

风热犯肺证 343

风燥伤肺证 345

痰湿蕴肺证 345

痰热郁肺证 348

肺热咳嗽证 353

肝火犯肺证 354

气虚咳嗽证 355

肺阴虚证 356

虚劳久嗽证 358

上盛下虚证 359

四 哮病用药 359

热哮痰瘀伏肺证 359

五 喘证用药 360

风寒壅肺证 360

表寒肺热证 360

痰浊阻肺证 361

阳虚痰阻证 362

肺肾两虚证 362

肾虚不纳证 363

六 痰饮用药 364

饮停胸膈证 364

脾肾阳虚证 365

七 温病高热用药 365

瘟病初期证 365

热毒壅盛证 366

火毒内盛证 367

八 中暑用药 368

九 神昏用药 373

十 厥证用药 377

气厥实证 377

气厥虚证 378

蛔厥 378

十一 盗汗用药 379

阴虚火旺证 379

肺肾阴亏证 379

十二 咯血用药 380

痰火阻肺证 380

血热妄行证 380

瘀血阻滞证 381

十三 吐血用药 381

胃热壅盛证 381

气滞血瘀证 382

气虚血溢证 383

十四 便血用药 383

肠道湿热证 383

湿热未尽,营阴巳亏证 384

十五 紫斑用药 385

血热妄行证 385

十六 心悸用药 385

心血不足证 385

气血不足证 386

阴虚火旺证 387

气阴两虚证 388

心气虚寒证 388

瘀阻心脉证 389

心肺火盛证 390

十七 不寐用药 390

肝火扰心证 390

心血不足证 391

心气不足证 392

心脾两虚证 392

肾精不足证 393

肝肾亏虚证 393

心肾不足证 394

脾肾阳虚证 394

心肾不交证 395

十八 健忘用药 395

气血不足证 395

肾精亏耗证 396

脾肾两虚证 397

心肾亏虚证 397

十九 胸痹用药 398

气滞心胸证 398

心血瘀阻证 400

气阴两虚证 406

痰瘀痹阻证 406

痰浊闭阻证 407

气虚血瘀证 407

寒凝心脉证 409

二十 癫狂用药 410

痰火扰神证 410

痰气郁结证 411

二十一 痫病用药 411

风痰闭阻证 411

痰阻脑络证 412

血热毒盛证 412

二十二 胃痛用药 413

寒邪客胃证 413

气郁食滞证 413

肝气犯胃证 414

湿热中阻证 418

瘀血停胃证 419

胃阴亏耗证 420

脾胃虚寒证 421

脾胃气滞证 423

二十三 呕吐用药 425

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 425

外邪范胃证 425

脾胃阳虚证 426

二十四 呃逆用药 426

二十五 吞酸用药 427

肝胃不和证 427

肝郁化火证 428

二十六 嘈杂用药 428

肝胃不和、湿浊中阻证 428

脾胃虚弱证 429

二十七 痞证用药 429

湿浊中阻证 429

脾虚气滞证 430

二十八 滞泻用药 430

寒湿内盛证 430

夏暑伤湿证 431

湿热伤中证 432

脾胃虚弱证 434

脾肾阳虚证 436

肾阳虚衰证 437

脾胃不和证 437

二十九 痢疾用药 438

疫毒痢 438

湿热痢 438

阴虚痢 441

三十 霍乱用药 441

湿热证 441

中恶气闭证 442

三十一 腹痛用药 442

寒湿内阻证 442

肝郁气滞证 443

三十二 便秘用药 443

热秘 443

阴虚秘 444

气虚秘 445

三十三 食积用药 446

食积内停证 446

湿热内阻证 447

脾胃虚弱证 448

食积痰饮证 448

脾胃不和证 449

三十四 头痛用药 449

风寒头痛 449

风热头痛 450

肝阳头痛 450

瘀血头痛 451

三十五 眩晕用药 454

肝阳上亢证 454

气血亏虚证 457

肾精不足证 457

痰湿中阻证 458

肝肾阴亏证 458

风火上攻证 460

肝风上扰证 461

风痰阻窍证 462

心肝火旺证 462

胃肠积热证 463

三十六 中风用药 464

中经络 464

风痰入络证 464

痰瘀阻络证 465

风邪中络 465

中脏腑 466

痰火瘀闭证 466

恢复期 467

痰瘀阻络证 467

气虚络瘀证 468

瘀血阻络证 470

三十七 水肿用药 472

风水相搏证 472

水湿浸渍证 473

湿热壅盛证 473

脾肾阳虚证 473

肾阳衰证 474

三十八 淋病用药 475

热淋 475

石淋 478

肾虚淋证 479

三十九 癃闭用药 480

浊瘀阻塞证 480

热瘀蕴结证 481

四十 腰痛用药 481

肾阳不足、瘀血阻络证 481

脾肾不足证 482

脾胃气虚、浊瘀内阻证 482

寒湿瘀阻证 483

风寒阻络证 483

肾精亏虚、心血不足证 484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485

脾肾两亏证 485

肾虚精亏证 486

肝肾不足证 486

四十一 消渴用药 487

气阴亏虚证 487

四十二 遗精用药 490

肾阳不足证 490

四十三 阳痿用药 491

肾虚精亏证 491

命门火衰证 491

肺肾两虚证 493

阴阳两虚证 493

四十四 遗尿用药 494

肾虚不固证 494

四十五 痹症用药 494

风湿阻络证 494

寒湿闭阻证 497

风寒湿痹症 498

风湿瘀阻证 503

寒湿瘀阻证 505

痰瘀痹阻证 506

风湿热痹证 506

湿热瘀阻证 508

肝肾两虚证 508

风寒湿瘀阻证 510

四十六 黄疸用药 511

湿热毒蕴证 511

肝胆湿热证 512

四十七 胁痛用药 512

肝胆湿热证 512

肝郁气滞证 513

肝郁化火证 514

瘀血阻络证 515

肝胆湿热证 516

肝郁血虚,肝脾不和证 518

四十八 癥瘕用药 518

瘀血内阻证 518

毒瘀内结证 519

四十九 虚劳用药 520

气虚证 520

气血亏虚证 520

阳虚证 522

五十 高脂血症用药 523

脾虚痰瘀证 523

痰浊阻滞证 523

痰浊挟瘀证 524

气滞血瘀证 524

肝肾不足证 525

脾肾两虚证 525

五十一 癌症用药 525

胃癌早期 525

胃癌晚期 526

五十二 急性肝炎用药 526

湿热毒盛证 526

热毒瘀结证 527

外感内热证 527

湿热郁蒸证 528

五十三 慢性肝炎用药 529

脾气虚弱、血瘀阻滞,湿热毒蕴证 529

肝郁脾虚证 529

湿热内蕴证 530

肝胆湿热证 530

气滞血瘀证 531

五十四 贫血用药 532

缺铁性贫血 532

再生障碍性贫血 533

五十五 血小板减少症用药 534

五十六 白细胞减少症用药 535

五十七 红斑狼疮用药 536

五十八 风湿性关节炎用药 537

五十九 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 539

六十 中毒用药 539

第二章 外科 541

一 疮疡用药 541

疮疖 541

丹毒 544

溃疡 544

二 瘰疬用药 545

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 545

阴虚痰热证 546

痰气凝滞证 546

三 瘿瘤用药 547

四 痔疮用药 547

大肠湿热证 547

湿热瘀阻证 548

血热毒盛证 549

热毒风盛证 550

风热瘀阻证 550

五 肠痈用药 551

六 前列腺炎用药 551

七 烧烫伤用药 551

八 毒蛇咬伤 553

九 白疕用药 553

十 湿疮用药 554

十一 痤疮用药 555

十二 皮肤瘙痒用药 555

十三 银屑病用药 556

十四 癣疹用药 557

十五 痱子用药 557

十六 血风疮用药 558

十七 瘾疹用药 558

十八 寒疝用药 559

十九 斑秃用药 559

二十 白癜风用药 560

第三章 妇产科 562

一 月经不调用药 562

肝郁血虚证 562

肝郁脾虚证 563

气虚血瘀证 563

气滞血瘀证 563

脾肾阳虚、瘀血阻滞证 564

气血两虚证 565

气血两虚兼有血瘀证 567

血虚证 568

血虚脾弱证 568

血虚气滞证 569

血虚气滞,下焦虚寒证 570

肝肾不足,冲仁失调证 570

瘀血阻络,肾失所养证 570

阴虚血热,月经先期 571

二 闭经用药 571

气滞血瘀证 571

血虚肝郁证 573

气血两虚证 573

三 痛经用药 574

血虚肝郁证 574

气滞血瘀证 574

寒凝血瘀证 575

四 经期腰痛用药 576

肾虚夹瘀证 576

气血两虚证 577

五 崩漏用药 578

气血两虚证 578

血热兼瘀证 579

血热妄行证 579

六 带下病用药 580

脾虚湿盛证 580

脾肾两虚证 580

湿热下注证 581

湿热瘀阻证 582

瘀热蕴结证 584

七 胎漏、胎动不安用药 585

气血虚弱证 585

气血不足、肾气不固证 586

肝肾不足,营血亏虚证 587

八 恶露不绝用药 587

血瘀证 587

瘀血不尽,冲仁不固证 588

气虚血瘀证 588

九 缺乳用药 588

气血虚弱证 588

十 不孕症用药 589

气血两亏,肾虚宫冷证 589

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590

十一 乳癖乳痈用药 590

痰热互结证 590

肝郁气滞,痰瘀互结证 591

冲任失调、气郁痰凝证 592

火热内蕴证 592

肝气郁结证 592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证 593

十二 宫颈炎用药 593

湿热下注证 593

湿热瘀阻证 594

十三 子宫肌瘤用药 594

十四 更年期综合征用药 595

第四章 儿科 596

一 感冒用药 596

风寒感冒 596

风热感冒 596

风热兼食滞感冒 600

暑邪感冒 600

二 咳嗽用药 601

风寒咳嗽 601

风热咳嗽 602

痰热咳嗽 604

表寒里热咳嗽 606

痰湿咳嗽 607

三 惊风用药 607

外感惊风 607

痰食惊风 609

痰热惊风 610

四 泄泻用药 610

脾胃虚寒证 610

脾胃气虚证 611

湿热下注证 611

湿浊中阻证 612

五 呕吐用药 613

伤食呕吐 613

外感时邪,胃肠积滞呕吐 613

六 食积用药 614

痰湿内积 614

乳食内积 614

外感风热,痰食内积 615

小儿冷积 616

七 疳证用药 616

食滞脾胃证 616

食滞肠胃证 617

脾胃虚弱证 617

八 厌食用药 618

脾失健运证 618

脾胃气虚证 618

九 虫积用药 619

十 五迟五软用药 619

十一 小儿肺炎用药 620

十二 小儿肝炎用药 620

第五章 骨伤科 622

一 跌打损伤用药 622

二 骨折用药 631

三 骨关节炎用药 632

四 颈椎病用药 634

五 破伤风用药 635

第六章 眼科 636

一 目赤肿痛用药 636

暴风火眼 636

砂眼 637

胬肉攀睛 637

二 结膜炎用药 638

三 白内障用药 638

风热上扰证 638

肝肾不足证 639

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证 639

肝肾两亏,阴虚火旺证 640

四 青光眼用药 641

肝阴不足,肝气偏盛证 641

肝肾阴虚证 641

五 目涩畏光用药 642

六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用药 642

气滞血瘀证 642

血瘀兼气阴两虚证 643

第七章 耳鼻喉科 644

一 耳鸣耳聋用药 644

肝胆湿热证 644

肝肾阴虚 644

二 鼻炎用药 645

急性鼻炎 645

急慢性鼻炎 645

过敏性鼻炎 646

三 鼻窦炎用药 647

肺经郁热证 647

胆腑郁热证 647

湿热内蕴证 647

四 急慢性咽炎用药 648

急性咽炎 648

急慢性咽炎 652

五 喉炎用药 655

急性喉炎 655

慢性喉炎 659

六 扁桃体炎用药 659

急性扁桃体炎 659

化脓性扁桃体炎 662

七 腮腺炎用药 662

八 牙痛用药 663

风火牙痛 663

火毒牙痛 664

胃火牙痛 666

九 口舌生疮用药 667

火热内盛证 667

肺胃热盛证 667

胃肠实热证 668

三焦热盛证 668

邪毒内蕴证 669

十 口腔炎用药 669

十一 牙周炎用药 670

现代临床中药学临证选药 671

一、抗感染药 671

二、抗寄生虫药 672

三、抗风湿药 672

四、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的药 672

五、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的药 674

六、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的药 674

七、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 675

八、主要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 676

九、主要用于泌尿系统的药 677

十、作用于子宫及调整泌乳的药 677

十一、作用于眼、鼻疾患的药 678

十二、激素类及有关药 678

十三、影响免疫功能的药 679

十四、抗肿瘤药 679

十五、活血化瘀药 679

十六、补虚药 679

十七、外用药 6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