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从大清到民国  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历史变迁  1644-1949
从大清到民国  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历史变迁  1644-1949

从大清到民国 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历史变迁 1644-1949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芳亮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9781388
  • 页数:25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所关注的主题,并不是“中国民族理论政策要往何处去”,而是“中国民族理论政策是由何处来” 。本书探讨了清朝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民族政策,并论述了其和新中国民族政策的渊源。本书的发现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现共产国际所强加给国共两党的“民族自决”政策与列宁本人的论述大相径庭,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与差异;二是发现孙中山先生的“国族主义”受到“政治化”的“美国模式”和“文化化”的“华夷模式”的双重影响;三是发现蒋介石集团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所炮制的“国族-宗族”论不仅没有继承反而是伪篡、歪曲了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从理论上阐明 “分治”与“同化”蒋介石集团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体两面”;四是澄清了蒋介石依据“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炮制“国族-宗族论”的传言和误会,同时发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才是“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渊源;五是比较完整地梳理了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央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政策变化及其决策背景;六是从继承、发展“三民主义”的精髓与精华,摒弃、逾越“三民主义”的缺陷与局限的角度,阐释了“新民主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理论贡献与历史意义。
《从大清到民国 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历史变迁 1644-1949》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皇权一统”与“族类隔离”:清朝政府的族类政治及其历史遗产 10

一 “族类隔离”:清朝族类政治的基础和前提 11

二 “分其势而众建之”:清朝实行族类隔离政策的原因 16

三 清末新政:皇权体制的穷途末路 19

四 几点思考和结论 25

第二章 “五族共和”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局限 29

一 “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改良”与“革命”的思想分歧与政治论争 30

二 “规复旧制”的奢望:“五族共和”的贡献、局限与影响 36

三 几点思考和结论 41

第三章 “民族自决”与“国民党一大宣言”的历史真相 43

一 孙中山为什么反对“民族自决” 45

二 “民族自决权”:违背还是贯彻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53

三 “民族自决权”:代表国际主义,还是谋求国家利益 58

四 “庞杂”而“革命”的思想体系: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灵魂与精髓 65

五 几点思考和结论 70

第四章 从戴季陶到蒋介石(上):伪篡“三民主义”的歪理邪说 73

一 国民党“右派”与“戴季陶主义”的崛起 77

二 “戴季陶主义”与蒋介石的政治学说 80

三 戴季陶与蒋介石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 84

四 几点思考和结论 88

第五章 从戴季陶到蒋介石(下):“国族—宗族论”的政治谎言 91

一 蒋介石集团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危害 92

二 蒋介石集团的政治困境与“国族—宗族论”的提出 99

三 “国族—宗族论”的理论路径与历史误会 103

四 几点思考和结论 111

第六章 “国族主义”的起源与异变(上):“美国模式”的影响 115

一 “以美国为榜样”:孙中山“国族主义”学说的早期构建 116

二 “美国梦”的破灭与“国族主义”的异变 120

三 几点思考和结论 128

第七章 “国族主义”的起源与异变(下):“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渊源 132

一 顾颉刚的“救国理想”及其“边疆/民族”研究 134

二 顾颉刚与孙中山 139

三 顾颉刚的政治宿命 144

四 几点思考和结论 147

第八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新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上):共产国际与“民族自决” 149

一 被忽略的转变:“民族自决”的提出、调整与放弃 150

二 从“国际革命”到“国内联合”:决定“民族自决”政治命运的历史因素 156

三 几点思考和结论 161

第九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新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下):中苏同盟与新民主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 166

一 从“联邦”到“自治”:令人困惑的“转变” 167

二 “斯大林式”的“道歉”:苏共中央的秘密建议 175

三 “自治”与“联邦”,孰为中共策略 179

四 几点思考和结论 188

第十章 走向人民共和:逾越“国族主义”的缺陷与藩篱 192

一 “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的分歧与论争 194

二 从孙中山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对比分析 197

三 几点思考和结论 205

附论1 现代“民族”概念的形成及其基本迈向——英国宪政革命、法国大革命与德国统一的历史遗产 208

附论2 近代中国的“民族”概念及其衍化——皇权、天下、革命与“民族”建构 218

附论3 西方自由主义天平之上的“民族”与“国家” 232

参考文献 241

后记 2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