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皇权一统”与“族类隔离”:清朝政府的族类政治及其历史遗产 10
一 “族类隔离”:清朝族类政治的基础和前提 11
二 “分其势而众建之”:清朝实行族类隔离政策的原因 16
三 清末新政:皇权体制的穷途末路 19
四 几点思考和结论 25
第二章 “五族共和”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局限 29
一 “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改良”与“革命”的思想分歧与政治论争 30
二 “规复旧制”的奢望:“五族共和”的贡献、局限与影响 36
三 几点思考和结论 41
第三章 “民族自决”与“国民党一大宣言”的历史真相 43
一 孙中山为什么反对“民族自决” 45
二 “民族自决权”:违背还是贯彻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53
三 “民族自决权”:代表国际主义,还是谋求国家利益 58
四 “庞杂”而“革命”的思想体系: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灵魂与精髓 65
五 几点思考和结论 70
第四章 从戴季陶到蒋介石(上):伪篡“三民主义”的歪理邪说 73
一 国民党“右派”与“戴季陶主义”的崛起 77
二 “戴季陶主义”与蒋介石的政治学说 80
三 戴季陶与蒋介石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 84
四 几点思考和结论 88
第五章 从戴季陶到蒋介石(下):“国族—宗族论”的政治谎言 91
一 蒋介石集团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危害 92
二 蒋介石集团的政治困境与“国族—宗族论”的提出 99
三 “国族—宗族论”的理论路径与历史误会 103
四 几点思考和结论 111
第六章 “国族主义”的起源与异变(上):“美国模式”的影响 115
一 “以美国为榜样”:孙中山“国族主义”学说的早期构建 116
二 “美国梦”的破灭与“国族主义”的异变 120
三 几点思考和结论 128
第七章 “国族主义”的起源与异变(下):“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渊源 132
一 顾颉刚的“救国理想”及其“边疆/民族”研究 134
二 顾颉刚与孙中山 139
三 顾颉刚的政治宿命 144
四 几点思考和结论 147
第八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新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上):共产国际与“民族自决” 149
一 被忽略的转变:“民族自决”的提出、调整与放弃 150
二 从“国际革命”到“国内联合”:决定“民族自决”政治命运的历史因素 156
三 几点思考和结论 161
第九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新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下):中苏同盟与新民主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 166
一 从“联邦”到“自治”:令人困惑的“转变” 167
二 “斯大林式”的“道歉”:苏共中央的秘密建议 175
三 “自治”与“联邦”,孰为中共策略 179
四 几点思考和结论 188
第十章 走向人民共和:逾越“国族主义”的缺陷与藩篱 192
一 “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的分歧与论争 194
二 从孙中山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对比分析 197
三 几点思考和结论 205
附论1 现代“民族”概念的形成及其基本迈向——英国宪政革命、法国大革命与德国统一的历史遗产 208
附论2 近代中国的“民族”概念及其衍化——皇权、天下、革命与“民族”建构 218
附论3 西方自由主义天平之上的“民族”与“国家” 232
参考文献 241
后记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