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汉初三儒研究
汉初三儒研究

汉初三儒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育良著
  • 出 版 社:合肥:黄山书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6300937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
《汉初三儒研究》目录
标签:研究

激荡与变迁:战国秦汉之际政治史与儒学史的一页 1

一、从三代早期国家到新型政治国家的嬗变 1

二、思想史与儒学史的变迁 6

1、思想史:从百家争鸣走向兼容相合 6

2、孔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与战国后期儒学的嬗变 7

3、汉初儒学的趋变与尊道 12

陆贾:向非儒文化观挑战的汉儒第一人 15

一、陆贾的生平与《新语》 16

1、陆贾生平 16

2、《新语》真伪辨析 17

二、政刑暴力政治走向极端:陆贾思想产生的背景 19

1、多元兼容:秦政治文化的一个侧面 19

2、秦在政治嬗变中逐渐走向政刑、暴力至上的险途 23

三、陆贾对秦政的思考与批判 27

1、“逆取而顺守”:陆贾对秦政得失的思考 27

2、批判之一:秦政的走向政刑全能与暴力至上 28

3、批判之二:时代政治误导下的绝对功利主义 29

四、仁义:陆贾政治思维的轴心 33

1、孔孟仁学的基本要义 34

2、“天人合策”与文明史:陆贾论仁的角度与特征 37

五、陆贾仁义思想的基本要义 41

1、怀德、无为 42

2、笃于义而薄于利 45

3、辨惑、求贤 51

4、修于闺门之内、行于纤微之事 56

六、陆贾思想的儒家、孟学特征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60

1、陆贾思想的儒家特征辨析 60

2、陆贾与汉代经学和孟学 63

3、陆贾的灾异思想 69

4、陆贾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70

贾谊:对帝国政治文化进行全新构想的儒家思想家 71

一、贾谊的生平与《新书》 72

1、贾谊生平 72

2、《新书》真伪辨析 73

二、汉因秦政:贾谊思想产生的背景 77

1、政刑本位:汉初政治的基本现实 77

2、汉初“无为”政治辨析 79

三、“取与守不同术”:贾谊对秦与汉初政治的双重批判 84

1、“过秦”之一:“仁义不施” 84

2、“过秦”之二:“违礼义,弃伦理” 86

3、对汉初因循“无为”之政的批判 88

4、贾谊政治批判思想辨析 89

四、礼治主义:从先儒到贾谊的社会政治思维 91

1、礼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嬗变 91

2、先儒孔、荀的“复礼”、“隆礼”思想 94

3、历史:贾谊论礼的角度与特征 102

五、贾谊礼治思想的基本要义 105

1、尊君之势 105

2、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 109

3、使车舆有度,衣服器械各有制数 113

4、张四维 116

六、法刑与仁义:贾谊礼治秩序论的构成要素 121

1、“以权势法制进”:礼治思想侧面之一 121

2、“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礼治思想侧面之二 123

七、教化:构建礼治新秩序的必要环节 126

1、“不知大体”:对汉初“俗吏”吏风的批判 126

2、“心未滥而先谕教”:教化之要旨 128

3、“定制度”:告别秦政的重要标志 130

八、贾谊思想的儒家、荀学特征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131

1、“百投而百不合”:贾谊命途多舛的根本原因 131

2、贾谊思想的儒家、荀学特征辨析 134

3、贾谊与汉初《左传》学 136

4、贾谊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137

董学:宗教神秘思维与文化沟通 139

一、董仲舒的生平与《春秋繁露》 140

1、董仲舒生平 140

2、《春秋繁露》真伪辨析 142

二、战国秦汉之际的宗教神秘文化与董仲舒的神学思维 144

1、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说的流布及其广泛的文化渗透 144

2、君主统治者与阴阳五行说和宗教神秘文化 146

3、宗教神秘思维:董仲舒藉以与统治者沟通文化心理的途径 151

三、董仲舒对《春秋》和孔子的神化 154

1、五经元典文化与现实社会政治的疏离 154

2、神化《春秋》与孔子:与统治者沟通文化心理的又一途径 156

董仲舒:对帝国政治文化新构想进行系统论证的儒家思想家 160

一、景武之际的社会政治情势:董仲舒思想产生的背景 160

1、景武之际的政治发展 160

2、“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立锥之地”:社会经济生活的新现实 161

3、国家暴力政治的再度出现 163

二、“究天人之际”:以天道推衍人道 165

1、先儒天人合一思想的演进 165

2、董仲舒论“天”的品格 167

3、董仲舒论“天道”、“天志” 172

4、董仲舒论人道、政道、治道 175

5、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195

三、倡天人感应,以灾异否斥恶政,肯定仁政 196

1、先秦墨家关于“天”的意识 196

2、董仲舒论天人感应 198

3、董仲舒论天人意志的双向沟通 200

4、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政治学价值 205

四、以《春秋》为法,正古今之是非 207

1、孟子对《春秋》文化价值的推重 207

2、董仲舒论《春秋》 209

3、董仲舒论《春秋》的价值取向 214

4、董仲舒《春秋》学的政治学功能 250

“三统”与“改制质文”:董仲舒历史政治思维与人格修养思想的独特表述方式 253

一、贾谊、董仲舒对法家历史思维的反思 253

二、“三统”说:董仲舒历史政治思维表述方式之一 254

1、“五百年王者兴”与“五德终始” 254

2、董仲舒“三统”说的基本要义 257

三、“改制四法”:董仲舒历史政治思维表述方式之二 259

1、“质”“文”的语义演变 259

2、董仲舒“改制四法”的基本要义 261

四、质文“救弊”论:董仲舒历史政治思维表述方式之三 265

1、汉代质文“救弊”说的缘起 265

2、董仲舒的三代政治“救弊”论 265

3、董仲舒质文“救弊”论对后人的影响 275

五、“质”与“文”:先儒与董仲舒人格修养思想的重要范畴 278

1、《论语》的质文修养论 278

2、荀子的质文修养论 281

3、董仲舒的质文人性论与人格修养论 283

4、“以质救文”:董仲舒给予时代的一剂总药方 293

六、董仲舒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295

1、董仲舒思想的特征 295

2、董仲舒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297

余论 汉初三儒思想嬗变演进的特点 303

重要参考书目 308

后记 3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