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初中发展  中国基础教育无法缺场的研究
初中发展  中国基础教育无法缺场的研究

初中发展 中国基础教育无法缺场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钢,马维娜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516174050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
《初中发展 中国基础教育无法缺场的研究》目录

引论 中国基础教育的历史使命与初中发展 1

一 基础教育的培养使命:初中发展“短缺”不得 1

二 基础教育的公平使命:初中发展“短腿”不得 6

三 基础教育的改革使命:全段发展“短视”不得 10

四 历史使命与初中发展:研究什么 14

第一章 中国百余年基础教育初中发展之检视 19

一 学制检视:架构、变更、调试与初中发展的强弱关联 19

(一)架构学制:中学教育的弱—弱—强脉络 20

(二)变更学制:初中教育成“任务基调”的附属品 22

(三)调试学制:初中教育渐显强—弱走势 25

二 政策检视:统合、执行、弱历史性与初中发展边缘化生产 28

(一)政策统合:初中发展信号微弱 28

(二)政策执行:初中发展空间变异 31

(三)政策弱历史性:初中发展问题重现 33

三 师资检视:历时、共时差异与初中发展的弱势再制 37

(一)初中师资薄弱:何时彰显 37

(二)城乡师资差异:怎样复杂 41

第二章 新世纪基础教育初中发展之检视 47

一 新世纪地域关注:初中发展实地考察 47

(一)不同省域调研:如何定位与判断初中 47

(二)不同区域调研:如何看待初中类型 54

(三)不同类型调研:如何平衡把持初中 57

(四)初中复杂生存:进一步考证与反思 60

二 新世纪问题关注:初中发展要症剖析 68

(一)资源配置:显性公平与隐性差异 69

(二)政策效用:扶持风向标与执行心理场 73

(三)内涵提升:教师的制度制约与群体合力 75

三 新世纪研究关注:初中发展文献综述 78

(一)关注面:由内及外皆有统摄 79

(二)聚焦点:突出问题持续集中 93

(三)突破处:缺憾空间亟待填补 104

四 新世纪文本关注:初中发展政策解读 108

(一)整体概况中的政策共性 109

(二)关键词中的政策导向 111

(三)政策过程中的关系权衡 114

第三章 初中教育的本源性问题重提 118

一 初中教育特质“特”在哪里 118

(一)能玩到一起去吗 118

(二)“成人”仪式的隐喻 119

(三)是成人还是儿童 120

二 遵循规律:初中教育特质再思考 121

(一)“学生成长规律”的普遍有效性 121

(二)遵循规律的“原点”“近点”“远点” 125

(三)从遵循教育规律走向坚守教育理想 129

三 关系解析:初中教育属性矛盾再解读 131

(一)初中教育:属种关系及其属性 131

(二)初中教育属性矛盾:多维属种关系 134

(三)初中教育属性矛盾解析:语境与原则 137

四 理念辩证:初中教育专业性再阐释 141

(一)如何理解学校教育的专业性 141

(二)如何看待学校教育的专业性表现 144

(三)如何全面提升初中教育的专业性 147

第四章 初中教育整体发展的思路架构 153

一 基本判断:初中发展弱在哪里 153

(一)初中发展“弱”在整体 153

(二)初中发展“弱”在内涵 155

(三)初中发展“弱”在支撑 157

二 整体设计:初中发展的系统方略 157

(一)设计起点:直面初中发展之弱 158

(二)设计定位:转型初中发展方式 165

(三)设计主旨:寻求初中发展的合力 171

(四)设计路径:动态分步项目选择 177

三 政策支撑:初中发展的重点扶持 180

(一)期待异常:政策扶持的逆效应之戒 181

(二)跟踪反馈:政策扶持的效用强化 182

(三)秩序张力:政策扶持的生态链建构 185

四 差异尊重:办学标准与区域特点 186

(一)差异发展:教育规律应有之义 186

(二)初中整体发展:从尊重差异开始 188

第五章 初中发展的关键内核:校长与教师 192

一 从职业情感到专业培训:教师现状调查 192

(一)方法描述:如何设计取样实施 193

(二)数据剖析:校长教师的不同描述 194

(三)相关问题发现与讨论 207

二 从认知到行为:教师发展的差异性存在 210

(一)不同学校教师比较:中间现象明显 211

(二)不同地区教师比较:多元镜像纷呈 216

(三)比较中的差异讨论 221

三 依托与分享:教师群体发展的多重格局 222

(一)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师德自觉 223

(二)青年教师群体发展:固基强能 225

(三)名师群体形成路径:抱团成长 227

四 薄弱与稀缺:农村教师群体的发展困境 229

(一)“教师团队”的低质合并与弱质同化 229

(二)“种子选手”的榜样示范与鲶鱼效应 232

(三)“种子工程”的多维推进与建设策略 234

五 主张与行动:校长与初中学校发展 239

(一)百年名校的超越:顾苏云校长的文化行动 239

(二)薄弱学校的跃起:蔡林森校长的课改行动 242

(三)农村学校的作为:居乾章校长的创特行动 244

第六章 初中发展的变革之本:课程与课堂 247

一 寻路问径:校本课程与课堂教学怎么走 248

(一)初中学校课程:从满足需要到提供选择 248

(二)课堂教学方式:从怎样教到怎样学 255

(三)课程与课堂:为了不同学生的共同发展 262

二 经验解读:个性化课程实施模式什么样 266

(一)开发满足需要的特色校本课程 266

(二)构建学科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 268

(三)谋划理想中的特色课程纲要 270

三 实践反思:富有活力的教学形态如何创 271

(一)重在学科素养的结构—建构教学 272

(二)作为学习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 277

(三)“问题伴学”中的问题智慧 279

第七章 初中发展的深度追求:学校文化与特色 281

一 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内涵与关系 281

(一)学校文化:一种泛在的学校生态系统 282

(二)学校特色:一种独特的学校文化标识 284

(三)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内在的一致性 285

二 初中学校文化与特色:问题与成因 287

(一)政策频繁调整导致学校文化与特色难以积淀 287

(二)教育模式趋同导致学校文化与特色难以形成 289

(三)办学整体薄弱导致学校文化与特色难以提升 290

三 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的冲突缓解 292

(一)育人文化与应试文化的张力 292

(二)少年文化与青年文化的互纳 295

(三)代际文化与同伴文化的交融 298

四 初中学校特色建设的多维关系 304

(一)共同文化与学校特色 305

(二)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 309

(三)学校发展与学校特色 313

第八章 初中发展整体推进的多元实践 318

一 省域实践:总体设计的全面推进 318

(一)课程基地建设:改造初中薄弱学校 319

(二)多种特殊平台:重点扶持初中教师 323

(三)整体提升:初中科研协作联盟 327

二 区域实践:因地制宜的重点推进 330

(一)苏南:基于“文化提升”的整体推进 330

(二)苏中:基于“课堂教学生态”的整体推进 337

(三)苏北:基于“新问题关注”的整体推进 348

三 校域实践:形态各异的联手推进 355

(一)同质学校:共享共荣式联手推进 356

(二)异质学校:结对帮扶式联手推进 361

结语 一抹无限可能 367

说明与致谢 3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