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法治文化概论
中国法治文化概论

中国法治文化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运声,易孟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群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1454730
  • 页数:6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组织策划的填补法治文化理论和学术空白的奠基之作。全书分法治文化基础理论、法治组织文化研究、法治文化载体研究三篇,共计24章。从法治文化的相关概念、源流、研究现状、架构原则、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建设路径,到人大法治文化、政府法治文化、法院法治文化、检察法治文化、公安法治文化、司法行政法治文化、仲裁法治文化、纪检监察法治文化,再到法治语言、法治文本、法治礼仪、法治器物、法治文学、法治艺术、法治影视、法治新闻出版、法治新媒体,对法治文化的精神文明成果和物质文明成果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提炼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法治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书的编写与出版,对于推动中国法治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提供决策参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法治文化概论》目录

序 为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而努力&陈冀平 1

上篇 法治文化基础理论研究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3

第一节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先导和灵魂 4

一、法治文化包含六大要素 4

二、构建中国法治文化的三个基本点 5

三、法治文化是法律不受主观愿望影响的理性文化 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形成是重大历史进步 6

一、法治文化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6

二、内因决定中国法治文化的形成 7

三、中国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1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11

一、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集中体现在四个层面 12

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关键点 14

第一章 法治文化的相关概念 22

第一节 法、法律、法制、法治 22

一、法与法律 22

二、法制与法治 23

第二节 法治意识与法治信仰 27

一、法治意识 27

二、法治信仰 28

第三节 法治精神与法治原则 31

一、法治精神 31

二、法治原则 35

第四节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38

一、法治思维 38

二、法治方式 39

第五节 法治组织与法治文化载体 42

一、法治组织 42

二、法治文化载体 43

第二章 中华法治文化的源流 47

第一节 中华法治文化:对神治的超越 49

一、中华法治文化的特质与历史功能 49

二、中华法治文化的发展轨迹 53

第二节 中国近代法治文化:引进西方法理法系 60

一、清末:《大清新刑律》的修订与礼法之争 61

二、《六法全书》:中西法典各取其长的产物 62

三、“瑞金宪纲”:工农红色根据地的根本大法 64

第三节 共和国法治文化: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 65

一、新中国的《共同纲领》 65

二、我国现行宪法:“八二宪法” 66

三、明确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新目标 67

第四节 近现代中国法学界对西方法学的吸纳 68

一、西方法治文化的流变 68

二、中国法学界对西方法学的吸纳 76

第三章 法治文化的研究现状 79

第一节 法治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80

一、研究论文与文章大量发表 80

二、研究著作陆续出版 81

三、研究机构逐渐增多 82

四、研讨会、座谈会和论坛经常举办 82

五、网站、专栏与专刊相继创立 83

六、征文、讲座不断举行 84

第二节 法治文化研究的特点 84

一、法治文化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84

二、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系统高度重视 85

三、司法机关等实务部门较之学术机构动作大、行动快 86

四、实务界有更多人士参与到法治文化研究队伍之中 86

第三节 法治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87

一、法治文化概念的研究 87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研究 90

三、法治文化内涵与特征的研究 93

四、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关系的研究 96

五、法治文化构建及其路径的研究 98

第四节 法治文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01

一、法治文化的泛化:研究范畴无边无际 101

二、相关概念混乱 102

三、论述肤浅,重头论文少 102

四、专业性研究队伍尚未形成 103

第四章 中国法治文化的架构原则 104

第一节 科学立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106

一、科学立法的科学性 106

二、科学立法的法治方向 109

第二节 严格执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111

一、严格执法的含义 112

二、严格执法是个历史问题也是个现实问题 113

三、如何推进严格执法 115

第三节 公正司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 117

一、司法与执法的联系与区别 117

二、正确认识公正司法 119

三、公正司法的现状和实现途径 120

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给司法公正指明了方向 133

第四节 全民守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135

一、全民守法是构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135

二、两个“十六字方针”的辩证关系 138

三、全民守法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140

第五章 中国法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 14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143

一、坚持党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领导 144

二、充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146

三、坚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148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51

五、根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 15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取向 155

一、法律至上 157

二、权力制衡 158

三、维护人权 160

四、公平正义 162

五、程序公正 165

第六章 中国法治文化建设路径 168

第一节 以阳光心态深度开发本土法治文化资源 168

一、本土法治文化资源集中表现在儒、法、道三家的法治思想观念中 169

二、本土法治文化资源主要表现为制度资源 175

第二节 以全球视角与域外法治文化共同发展 179

一、重视地方性法规 181

二、引入判例法 182

三、遵循罪刑法定原则 183

四、明确无罪推定原则 183

五、实行陪审制 184

六、健全听证制 184

七、强化行政诉讼制 184

八、完善国家赔偿制 185

九、确立无过错责任 185

十、接轨专利法 186

十一、完善司法考试 186

第三节 法治文化应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推手 189

一、针对目前法治建设存在问题找准工作着力点 189

二、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是重要抓手 191

三、打造法治文化品牌是有效办法 193

中篇 法治组织文化研究 197

第七章 人大法治文化 197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 197

一、人大立法文化是中国法治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198

二、人大立法文化对中国法治文化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 198

第二节 现状与对策 200

一、立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0

二、加强立法工作对策 201

第三节 构建以良法为核心的人大立法法治文化 204

一、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205

二、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207

第四节 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的内容、关系及实现途径 209

一、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210

二、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的关系 216

三、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实现途径 219

第八章 政府法治文化 222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 223

一、政府法治文化的推进与发展是时代赋予政府的重任 223

二、政府法治文化是促使政府工作人员行为方式法治化的重要保障 225

第二节 政府法治文化内涵 227

一、政府法治文化的基本内容 227

二、政府法治文化的特征 231

第三节 依法行政是政府法治文化的关键 233

一、我国依法行政取得了明显成效 233

二、政府法治文化通过促进法治政府的构建体现政府的权威 233

三、政府法治文化建设要求培育政府人员七个方面的法治理念 234

第四节 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法治文化的目标 238

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发展进程 239

二、政府法治文化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 246

第九章 法院法治文化 250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 250

一、西方法院在法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51

二、中国法院法治文化在法治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253

三、中国法院法治文化在法治文化体系中的作用 257

第二节 法院法治文化现状 260

一、物质文化成果显著 260

二、积极锻造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262

第三节 建构以审判为中心的法院法治文化 264

一、以审判为中心的法院法治文化内涵 265

二、以审判为中心丰富了法院法治文化的核心价值 268

三、建构以审判为中心的法院法治文化任重道远 270

第四节 应以筑牢司法正义最后一道防线为己任 272

一、司法正义的丰富内涵 273

二、筑牢司法正义最后防线的基本要素 275

三、建构法院法治文化的目标是达成司法正义 279

第十章 检察法治文化 284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 285

一、检察法治文化的地位 285

二、检察法治文化的作用 286

第二节 概念、范围和特征 292

一、检察法治文化的概念 292

二、检察法治文化的范围 294

三、检察法治文化的特征 296

第三节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99

一、检察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 299

二、检察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00

第四节 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 302

一、检察法治文化的发展目标 302

二、检察法治文化的实现途径 303

第十一章 公安法治文化 309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 310

一、公安法治文化的内涵 310

二、公安法治文化在中国法治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311

第二节 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成就 313

一、公安执法思想与观念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313

二、公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314

三、公安执法能力明显提高 317

四、公安执法监督体系完备有效 319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20

一、公安法治文化存在的问题 320

二、解决公安法治文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322

第四节 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法治文化的基础 326

一、警民关系与公安法治文化 326

二、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 327

第五节 构建平安社会是公安法治文化的核心 330

一、平安社会与公安法治文化 330

二、应对安全挑战,构建平安社会 330

第十二章 司法行政法治文化 334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 334

一、我国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及其地位 334

二、司法行政法治文化是中国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38

第二节 监狱文化是衡量司法行政法治文化的风向标 340

一、监狱文化及其重要作用 340

二、监狱文化应突出法治主题 342

三、监狱法治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343

第三节 强化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法治文化的要领 347

一、司法行政法律服务的概念及其特征 347

二、当前我国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存在的问题 349

三、强化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法治文化的本质要求 351

第四节 律师文化是司法行政法治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353

一、律师角色的转变:从法律服务提供者到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必要组成部分 353

二、律师文化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356

三、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面对的角色定位挑战 358

四、推进我国律师文化建设,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359

第五节 以法治宣传营造全民守法氛围 361

一、全民守法是先进法治文化的集中体现 361

二、法治文化建设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363

三、立足法治宣传教育实际,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365

第十三章 仲裁法治文化 368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 369

一、仲裁法治文化源远流长 369

二、我国涉外仲裁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70

三、我国国内仲裁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72

第二节 仲裁法治文化的特点 374

一、仲裁协议独立有效性 374

二、经济效益性 375

三、商业保密性 376

四、法律权威性 376

五、适用法律之国际性 377

第三节 仲裁的法治原则 378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379

二、独立仲裁原则 381

三、公正仲裁原则 381

四、一裁终局原则 384

五、司法监督原则 385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87

一、仲裁协议的有效条件 388

二、仲裁协议无效的法律后果 388

三、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司法审查 389

四、建立临时仲裁制度 391

五、对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 391

六、内地与港澳台仲裁的协调发展 393

第十四章 纪检监察法治文化 395

第一节 地位和作用 395

一、我国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及其地位 396

二、纪检监察法治文化是中国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99

三、廉政文化是纪检监察法治文化的本质 400

第二节 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是纪检监察法治文化的根基 402

一、从严治党是执政党的永恒课题 403

二、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 403

三、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 404

四、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405

五、党内法规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405

第三节 提升纪检监察法治文化的路径 406

一、大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407

二、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建设和国家立法 410

三、严格执行有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 411

四、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 417

第四节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 418

一、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418

二、完善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预防腐败制度 419

三、完善党务、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实施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420

四、推进形成“三不”有效机制,强化“不敢腐”氛围,逐步实现“不能腐”、“不想腐” 421

五、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421

下篇 法治文化载体研究 425

第十五章 法治语言 425

第一节 立法法治语言 426

一、立法法治语言的特性 427

二、立法法治语言与国家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428

第二节 司法法治语言 430

一、司法语言是贯穿于司法行为过程中的语言文字表意体系 430

二、司法法治语言的特性 431

三、司法法治语言的现实要求及存在问题 434

第三节 执法法治语言 437

一、执法法治语言对执法活动的影响 437

二、执法中的语言暴力与语言歧视 438

三、规范执法用语是严格执法的前提 440

第十六章 法治文本 442

第一节 内涵和范围 442

一、法治文本的内涵 443

二、法治文本的范围 444

第二节 作用和特点 449

一、法治文本的作用 449

二、法治文本的特点 451

第三节 法治文本与法治文化的关系 454

一、相互依存 454

二、协调发展 458

三、“双轮”互动 461

第十七章 法治礼仪 464

第一节 法治礼仪的文化定位 465

一、法治礼仪的特性 465

二、法治礼仪的基本要素 467

第二节 法治礼仪的文化偏失 469

一、偏简单移植,失文化底蕴 469

二、偏形式主义,失实质内涵 470

三、偏外在规范,失内在提升 471

第三节 法治礼仪的文化归位 472

一、加强内在素养提升 472

二、注重法治理念培养 473

三、强化法治礼仪符号建设 474

四、深化法治礼仪制度构建 476

第十八章 法治器物 478

第一节 法治器物的类别 478

一、法意建筑 478

二、法意器具 479

三、法意服饰 480

第二节 法治器物的文化特征 483

一、直观性 483

二、专属性 484

三、严肃性 484

四、时代性 485

五、象征性 486

六、民族性 487

第三节 现状与对策 487

一、法治器物文化建设的现状 487

二、强化法治器物建设的对策 489

第十九章 法治文学 492

第一节 法治文学的独特价值 493

一、法典型文章 493

二、政论型文章 495

三、传记型文章 496

四、案牍型文章 497

五、申诉型文章 498

六、演义型文章 498

七、杂录型文章 499

八、纯文艺型文章 499

第二节 法治文学的核心任务 500

一、令人瞩目的当代法治文学创作队伍 501

二、法治文学已赢得全社会认可 501

三、法治文学主体的阳光心态 502

四、法治文学作品的鲜明主题 503

五、法治文学的昂扬旋律 504

第三节 法治文学评论的方法论 504

一、突破思想魔障 504

二、“萃精提纯”法——以科举制为例 508

第二十章 法治艺术 512

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法治艺术 512

一、法治造型艺术 513

二、法治表演艺术 516

三、法治实用艺术 518

四、法治综合艺术 519

第二节 法治艺术的现状 523

一、从《柳树井》到《茶馆》 523

二、依法治国带来法治艺术的普及与新生 524

第三节 法治艺术的创作方向 530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531

二、为法治中国鼓与呼是法治艺术创作的主旋律 533

三、法治艺术应成为引导全民守法的生力军 535

第二十一章 法治影视 538

第一节 法治影视的独特作用 538

一、法治影视搭建了普通民众参与国家法治建设的平台 538

二、法治影视是普及法治文化的有效宣传手段 540

第二节 法治影视创作应根植于现实社会土壤 541

一、法治影视是一种影视艺术 541

二、法治影视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的土壤生存 542

第三节 让受众获得法治教育和启迪是法治影视的使命 545

一、法治影视承担着让受众获得法治教育和启迪的历史使命 545

二、要完成法治影视的使命必须注意两点 545

第四节 法治影视应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547

一、法治影视的效果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整体效果决定 547

二、把握好法治影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547

第二十二章 法治新闻出版 551

第一节 法治新闻的导向作用 553

一、对完善立法工作的导向作用 554

二、对建设法治政府的导向作用 555

三、对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导向作用 558

四、对增强民众法治观念的导向作用 559

第二节 法治出版的智库作用 560

一、对领导层决策咨询的智库作用 563

二、对推进法治现代化的智库作用 564

三、法治出版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智库 564

四、以法治出版为载体构建新型法治智库 565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66

一、法治新闻出版存在的问题 567

二、解决法治新闻出版领域问题的对策 569

第四节 法治新闻出版市场化必须有利于法治中国建设 572

一、法治新闻出版市场化必须推动法治中国建设 573

二、法治中国建设为法治新闻出版市场化提供了有利机遇 575

第二十三章 法治新媒体 578

第一节 全面认识法治新媒体 578

一、媒体的演变 578

二、当代法治新媒体异军突起 581

第二节 法治新媒体的特征 583

一、突发性强且膨胀迅速 583

二、波及面广且影响深远 587

第三节 法治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589

一、主流人群趋向成熟 590

二、创新扩散和移动应用普及加速 591

三、“泛自媒体”形成传媒“雨林生态” 592

四、法治新媒体必将走向规范化 593

第四节 让法治新媒体成为法治中国建设强大动力 594

一、加强对法治新媒体的有效管理 594

二、健全有关法治新媒体的立法 596

三、培育法治新媒体自律意识 598

后记 6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