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师管理手册
教师管理手册

教师管理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国全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开明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779866
  • 页数:922 页
图书介绍:暂缺《教师管理手册》简介
《教师管理手册》目录

第一篇 教师管理的一般问题 3

一、什么是教师管理 3

教师及其含义 3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4

教师的结构与分类 5

教师的职责 7

教育法规中关于教师职责的规定 9

教师管理 12

教师管理的内容 12

教师管理的地位和意义 13

二、教师管理的组织机构 14

教师管理的组织机构之一——教育行政部门 14

教师管理的组织机构之二——学校的行政组织系统 15

教师管理的组织机构之三——学校中的非行政组织 17

三、教师管理的目标 18

教师管理目标及其特征 18

教师管理目标的作用 19

制定教师管理目标的依据 20

四、教师管理的过程与环节 21

教师管理过程的概念 21

教师管理过程的特点 21

教师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23

五、教师管理的依据 31

教师管理的依据之一——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 31

教师管理的依据之二——教师的劳动特点 31

教师管理的依据之三——教师的心理特点 36

教师管理的依据之四——现代管理理论 39

教师管理的依据之五——教师管理的实践经验 42

六、教师管理的原则 42

教师管理原则之一——合理安排原则 42

教师管理原则之二——加强激励原则 44

教师管理原则之三——全面考核原则 46

教师管理原则之四——使用与培养提高相结合原则 46

教师管理原则之五——优化原则 47

教师管理原则之六——民主集中制原则 49

教师管理原则之七——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49

教师管理原则之八——物质利益原则 49

七、教师管理的方法 50

教师管理方法之一——行政方法 51

教师管理方法之二——法律方法 52

教师管理方法之三——经济方法 53

教师管理方法之四——思想教育方法 54

教师管理方法之五——社会心理方法 56

教师管理方法之六——学术方法 57

教师管理方法之七——目标管理方法 58

教师管理方法之八——调查研究方法 59

教师管理方法之九——谈话法 61

八、教师管理的基本原理 61

教师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教育科学原理 61

教师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二——“人本”原理 62

教师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三——系统原理 63

教师管理的基本原理之四——效益原理 64

教师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五——组织原理 65

教师管理的基本原理之六——激励原理 66

教师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七——控制原理 68

九、教师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8

教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之一——合理安排使用教师 68

教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之二——实行责任制和考核制 70

教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之三——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72

附: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小学建立教师业务档案的做法 72

教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之四——满足教师的正常要求 73

教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之五——建立和组织好教师集体 74

附:怀柔县第二小学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一些做法 74

教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之六——树立良好的领导作风 75

教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之七——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 76

教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之八——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78

教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之九——做教师生活上的贴心人 82

教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之十——做教师忠实的工作伙伴 82

附: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在培养青年教师上的做法——给青年教师创设“两个环境” 83

第二篇 教师的任职资格及基本功训练一、教师的基本素质 87

教师素质的含义 87

教师素质的构成 87

教师素质的基本特征 91

教师素质在教师劳动中的特殊作用 92

二、教师的基本要求 93

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好功课 94

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二——爱护学生 99

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三——以身作则 103

教师的基本要求之四——刻苦学习 105

三、教师的任职资格 107

教师资格的类别 107

确定教师任职资格的意义 107

教师任职资格的一般标准 109

各级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 110

获得教师资格的途径 112

教师资格考试 113

教师资格的认定 114

教师资格的罚则 115

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许可 115

附: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 115

附:关于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文化专业知识考试考务工作暂行规定 118

附:关于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工作的意见 119

附: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120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 120

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实施细则 121

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 122

技工学校校长的任职条件和任职要求 124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师的任职资格 125

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和岗位要求 125

四、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126

教师职前培训的意义 126

教师职前培训的组织 128

教师职前培训的内容 130

中等师范学校职前培训的内容 132

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 132

新教师见习期培训 134

附:上海市黄浦区严格新教师的培训工作 135

附:上海市南市区新教师见习期的培训及考核 135

教师在职培训的意义 137

教师在职培训的任务和要求 139

教师在职培训的渠道和形式 140

教师在职培训的范围和重点 141

教师在职培训的原则 143

附:关于加强部属高等学校培训进修教师工作的意见 144

附:关于加快中学教师学历培训步伐的意见 145

附:关于加强小学在职教师进修工作的意见 146

附: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 147

附: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 149

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的通知 151

五、教师基本功训练 152

教育基本功训练之一——说讲普通话基本功训练 152

教育基本功训练之二——口语表达基本功训练 159

教育基本功训练之三——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基本功训练 166

教育基本功训练之四——教案编写基本功训练 172

教育基本功训练之五——讲解和板书板绘基本功训练 174

教育基本功训练之六——演示基本功训练 176

教育基本功训练之七——指导学生学习的基本功训练 179

教育基本功训练之八——指导班、团队活动的基本功训练 180

教育基本功训练之九——组织文体活动的基本功训练 182

第三篇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 189

一、什么是教师思想政治管理 189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 189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的意义之一——对教师职业活动的引导作用 190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的意义之二——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引导作用 192

二、教师思想政治管理的内容 194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的内容之一——坚持爱国主义 194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的内容之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的内容之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200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的内容之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4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的内容之五——注意自身思想修养 206

三、教师思想政治管理方法 207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方法之一——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207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方法之二——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211

教师思想政治管理方法之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14

四、教师思想政治行为规范 218

教师思想政治行为 218

教师思想政治行为规范 219

教师思想政治行为规范的基本特征 219

教师思想政治行为规范的作用 221

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学干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 222

附:吴老师能不能继续当班主任 223

第四篇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229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229

教师职业道德 229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 232

当前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的迫切性 232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意义之一——教师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 234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意义之二——教师劳动质量的保证 237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意义之三——教师自我完善的动力 240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意义之四——教师敬业乐业的基础 242

二、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的内容 245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内容之一——忠诚事业,献身教育 245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内容之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250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内容之三——治学严谨,精心育人 257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内容之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61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内容之五——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267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内容之六——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271

三、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的方法 276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方法之一——坚持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276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方法之二——坚持道德修养的长期性 279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方法之三——坚持道德修养的实践性 285

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方法之四——坚持职业道德的测量评议 288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92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92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29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294

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思想基础 295

五、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296

第五篇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 301

一、什么是教师业务水平管理 301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 301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意义之一——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建立 301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意义之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303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意义之三——有利于教师自身品德的完善 304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意义之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05

二、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内容 305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内容之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系统科学知识 306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内容之二——精深的专业知识 306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内容之三——广博的文化知识 308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内容之四——丰富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309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内容之五——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313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内容之六——基本的教研工作能力 316

三、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方法 321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方法之一——建构丰富的知识体系 322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方法之二——指导教师学习业务知识 325

教师业务水平管理的方法之三——指导教师取长补短,发挥优势 327

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原则 328

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原则之一——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 328

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原则之二——坚持为教学服务,正确处理系统提高与教学急需的关系 329

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原则之三——坚持本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 331

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原则之四——坚持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要求的原则 332

五、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途径 334

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途径之一——组织教师参加函授、刊大、电大、夜大和自学考试 334

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途径之二——选送教师脱产进修深造 335

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途径之三——发挥高级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336

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途径之四——开展教育科学普及和研究工作 337

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途径之五——邀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组织教学参观、交流活动 337

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途径之六——合理安排任教课程,组织教师进行科研活动 338

七、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的内容和功能 338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概述 338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的内容 339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的功能 342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的类型之一——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344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的类型之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346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的类型之三——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 346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的类型之四——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348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的类型之五——分析评价与综合评价 349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的类型之六——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 349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方案的构成 350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方案的制定 362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362

收集与整理教师业务水平评价信息方法 369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的计量方法 372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结果的检验 377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结果的分析 380

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结果的应用 384

第六篇 教师身心行为管理 387

一、教师身体状况管理 387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 387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的意义 387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内容之一——身体状况良好,功能正常 389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内容之二——精力充沛地应付工作和生活压力 396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内容之三——增强应变能力 397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方法之一——体育锻炼 398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方法之二——合理作息,科学用脑 401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方法之三——乐于合群,善于交往 403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方法之四——兴趣爱好广泛 404

教师身体状况管理方法之五——改善工作环境 405

二、教师心理素质管理 407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的意义 407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内容之一——高尚的情操 412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内容之二——广泛的兴趣 416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内容之三——坚强的意志 419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内容之四——较强的认知能力 420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内容之五——良好的性格特征 424

教师心理素质管理内容之六——心胸开阔,处世客观 427

三、教师精神面貌管理 428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 428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的意义 429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的内容 431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内容之一——仪态端庄,稳重大方 432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内容之二——谈吐文雅,富有情趣 435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内容之三——严肃活泼,庄严亲切 440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内容之四——风度优雅,举止从容 442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内容之五——衣着朴素,整洁得体 444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方法之一——加强师德培养,整洁得体 446

教师精神面貌管理方法之二——从小事做起,事事检点 447

四、教师人际关系管理 448

教师人际关系管理 448

教师人际关系管理之一——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管理 448

教师人际关系管理之二——教师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管理 459

教师人际关系管理之三——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人际关系管理 466

教师人际关系管理之四——教师与家长之间人际关系管理 467

附:在教师违反监考规则以后 475

附:新教师撕书事件发生以后 476

五、教师行为能力管理 477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 477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的意义 477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方法 481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内容之一——组织能力 482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内容之二——教育机智 487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内容之三——语言表达能力 489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内容之四——了解学生的能力 492

教师行为能力管理内容之五——自我控制能力 494

六、教师心理品质评价 496

教师心理品质评价的意义 496

教师心理品质评价的原则 497

教师心理品质评价的方法 497

教师心理品质评价的内容 498

第七篇 教师队伍管理 509

一、教师队伍规划 509

教师队伍规划的依据 509

教师队伍规划的基本原则 511

教师队伍规划的基本内容 512

教师队伍规划的基本形式 513

二、教师队伍结构 514

教师编制 514

教师结构 515

合理教师队伍结构原则之一——知识互补原则 516

合理教师队伍结构原则之二——充满活力原则 517

合理教师队伍结构原则之三——群体效应原则 519

教师队伍结构内容之一——学历结构 520

教师队伍结构内容之二——职务结构 521

教师队伍结构内容之三——年龄结构 523

教师队伍结构内容之四——智能结构 525

教师队伍结构内容之五——异质结构 527

教师队伍结构内容之六——学科(专业)结构 528

三、教师的人事管理 529

教师人事管理之一——教师录用管理 529

教师人事管理之二——教师工资管理 532

教师人事管理之三——教师档案管理 534

教师人事管理之四——教师调配管理 537

教师人事管理之五——教师考核管理 539

教师人事管理之六——教师奖惩管理 540

教师人事管理之七——教师培训管理 543

四、教师录用管理 545

教师录用原则之一——全面布局,均衡补充 545

教师录用原则之二——全面衡量,任人唯贤 547

教师录用原则之三——知人善任,用其所长 549

五、教师考核管理 550

教师考核制 550

教师考核程序 552

教师考核标准 555

教师考核内容 558

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一——基本素质考核 561

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二——心理素质测试 563

教师的考核内容之三——业务能力考核 565

教师工作考核方法之一——教师自评法 567

教师工作考核方法之二——教师互评法 570

教师工作考核方法之三——学生评议法 572

教师工作考核方法之四——领导考评法 573

教师工作考核方法之五——日常考核法与集中考核法 578

教师工作考核方法之六——教师工作考核积分评等法及其他 580

教师考核的量化管理与方法 582

附:评等量化法 583

六、教师的激励 584

教师的激励原则之一——适度性原则 584

教师的激励原则之二——公开性原则 586

教师的激励原则之三——公平性原则 588

教师的激励原则之四——准妥性原则 590

教师的激励方法之一——奖惩激励 592

教师的激励方法之二——目标激励 596

教师的激励方法之三——支持激励 599

教师的激励方法之四——榜样激励 603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605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二——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管理暂行规定 607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三——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整整顿和加强管理的意见》 608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四——关于加强高等师范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610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五——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611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六——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612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七——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614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八——关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民办教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616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九——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619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十——高等学校文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620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十一——高师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621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十二——中专中师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622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十三——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 622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十四——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责及考核的暂行规定 623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十五——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考察工作的暂行规定 624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十六——关于提请教育部门重视考核中、小学教师用普通话进行教学的能力的通知 625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十七——关于中等师范学校和全日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 625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十八——国务院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干部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暂行规定 627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十九——关于下达《普通高等学校人员编制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627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二十——关于颁发《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人员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 632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二十一——技工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暂行规定 633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二十二——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 634

附:教师队伍管理的政策法规之二十三——关于核定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学校近期人员编制的意见 635

第八篇 教师工作管理 639

一、教师工作管理制度 639

教师工作制度之一——坐班制与弹性坐班制 639

教师工作制度之二——跟班制与学年更新制 641

教师工作制度之三——科任制 642

教师工作制度之四——班主任制 647

二、教师教学工作管理 649

教师教学工作管理之一——教师教学准备管理 649

教师教学工作管理之二——教师上课管理 653

教师教学工作管理之三——教师布置与批改作业管理 655

教师教学工作管理之四——教师课外辅导管理 657

教师教学工作管理之五——教师教学档案管理 659

教学工作安排原则之一——工作需要 666

教学工作安排原则之二——适当搭配 668

教学工作安排原则之三——依靠全体教师 669

三、教师班主任工作管理 672

教师班主任工作管理内容之一——选配班主任 672

教师班主任工作管理内容之二——指导班主任做好工作计划 675

教师班主任工作管理内容之三——指导、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工作 676

教师班主任工作管理内容之四——建立和完善班主任的工作制度 678

教师班主任工作管理内容之五——尊重班主任的工作职权 681

教师班主任工作管理内容之六——加强对班主任的领导和培养 683

教师班主任工作管理内容之七——班主任的考核、奖惩、晋级 686

教师班主任工作管理内容之八——班主任的教育科学研究 690

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693

附: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694

四、教师科研工作管理 695

教师科研工作管理 695

教师科研工作管理内容之一——科研计划管理 695

教师科研工作管理内容之二——科研经费管理 698

教师科研工作管理内容之三——科研成果管理 700

教师科研工作管理内容之四——科研活动实施的管理 701

教师科研工作管理内容之五——教师科研工作成果管理 703

教师科研工作管理内容之六——教师教研工作质量管理 704

教师科研工作管理内容之七——教师科研工作档案管理 705

教师科研工作管理内容之八——教师科研工作奖励管理 706

教师教研工作管理内容之九——教师教学成果奖励管理 707

教师教研工作管理内容之十——中小学教师教研工作管理 707

附:江苏省武进县奔牛实验小学科研活动组织管理工作中的经验 707

附:铁道附中在教师教研管理方面的经验 708

附: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档案管理情况 710

附:松江县四中的教师科研管理经验 711

教师教研工作管理内容之十一——高等学校教师科研工作管理 711

五、教师社会工作管理 717

教师社会工作管理内容之一——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 717

教师社会工作管理内容之二——引导教师参加有关团体 719

教师社会工作管理内容之三——倡导教师在社会教育中发挥作用 721

六、教师工作评价 723

教师工作评价的含义 723

教师工作评价的意义 723

教师工作评价的指导思想 724

教师工作评价的内容 725

教师工作评价人员及其构成原则 726

教师工作评价的组织机构 727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构成 727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作用 728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管理意义 729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一般程序 729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之一——问卷法 731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之二——观察法 731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之三——谈话法 732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之四——调查法 733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之五——等级计分法 733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734

教师教研工作评价的意义 735

教师教研工作评价的一般程序 737

教师教研工作评价的内容 738

教师教研工作评价的标准 740

第九篇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 745

一、什么是教师工作量 745

教师工作量 745

大学教师工作量 746

中学教师工作量 747

小学教师工作量 748

学前教师工作量 749

主要领导工作量 750

教务人员工作量 752

政教人员工作量 753

教学辅助人员工作量 754

教师工作量计算的意义 755

二、教师教学工作量 756

教师教学工作量 756

教师教学工作量之一——教师备课工作量 757

教师教学工作量之二——教师授课工作量 758

教师教学工作量之三——作业批改工作量 760

教师教学工作量之四——课外辅导工作量 760

教师教学工作量之五——教学检查工作量 761

教师教学工作量之六——教学研究工作量 762

教师教学工作量之七——对外兼课工作量 763

教师教学工作量之八——教材编写工作量 764

教师教学工作量之九——指导研究生工作量 764

教师教学工作量之十——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 765

教师教学工作量之十一——实习指导工作量 765

三、教师非教学工作量 766

教师非教学工作量 766

教师非教学工作量之一——班主任工作量 767

教师非教学工作量之二——教师科研工作量 768

教师非教学工作量之三——教师进修工作量 769

教师非教学工作量之四——教育行政工作量 770

教师非教学工作量之五——参加行政会议工作量 771

教师非教学工作量之六——教师政治学习工作量 772

四、教师工作量计算原则 773

教师工作量的可计算性 773

教师工作量计算的相对性 774

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原则 775

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原则之一——科学性原则 775

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原则之二——民主性原则 776

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原则之三——公平性原则 777

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原则之四——可行性原则 777

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原则之五——激励作用原则 778

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原则之六——质量统一原则 779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之一——教师工作量数量评定标准 779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之二——质量评定标准 781

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制定过程 782

五、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784

教师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 784

教师工作量的折合 786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之一——教师工作量的折合权数 786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之二——教师工作量时间折合法 788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之三——教师工作量质量评分法 790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之四——教师工作量自报 790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之五——教师工作量评议 791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之六——教师工作量汇总 791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之七——教师工作量过录汇总法 792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之八——教师工作量记数汇总法 793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之九——教师工作量折叠汇总法 793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之十——教师工作量卡片汇总法 794

六、教师工作量的统计 794

教师工作量统计分组 794

教师工作量统计表 795

教师工作量统计表种类 797

教师工作量统计图 799

教师工作量统计图种类 800

教师工作量的平均统计 802

教师工作量统计报告 802

教师工作量动态数列 803

教师工作量动态分析 804

七、教师工作量档案 805

教师工作量档案 805

教师工作量档案的管理 806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机管理 807

教师工作量可选用的应用软件 809

教师工作量计算得失分析 810

附:教师工作量计算实例之一——某中学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方案 812

附:教师工作量计算实例之二——某中学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案 814

附:教师工作量计算实例之三——某中学教师工作量的质量评价方案 814

附:教师工作量计算实例之四 816

附:教师工作量计算实例之五——某高校教师科研工作量的计算方案 819

部颁高校教师工作量标准 820

第十篇 教师待遇管理 825

一、教师待遇 825

二、教师职称评定管理 828

教师职称 828

教师职称评定 830

教师职称评定原则 832

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834

教师职务评审要破除的观念 836

教师职称评定的一般过程及其管理机构 837

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839

教师职务的聘任 841

教师职称改革 842

名誉教授的聘授 844

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845

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 847

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组织章程 849

附:国家教委、人事部关于高等学校继续做好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意见 850

附:国家教委关于在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掌握思想政治条件加强考核评审工作的意见 852

附:国家教委关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实施意见 853

附:国家教委关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中开展聘任教师职务工作的补充通知 855

附: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考核和评审工作的补充意见 855

附: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校长、党委书记的教授、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和职务聘任工作的通知 856

附: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856

附:关于《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 858

附:国家教委关于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初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的补充意见 859

附: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860

附:劳动人事部关于《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 862

附:国家教委关于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的补充意见 863

附:劳动部关于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评聘技师问题的补充意见 863

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864

附: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866

附: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实施意见 867

附:国家教委、人事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869

附:国家教委关于当前做好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的几点意见 869

三、教师政治待遇管理 870

教师政治待遇管理之一——参加学校民主管理 871

教师政治待遇管理之二——培养优秀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 872

教师政治待遇管理之三——推选优秀教师参加人大政协 872

教师政治待遇管理之四——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和会议 873

四、教师社会活动管理 874

教师社会活动管理之一——参加社团活动管理 874

教师社会活动管理之二——课外兼职管理 875

教师社会活动管理之三——参加各种会议管理 878

教师社会活动管理之四——开展有偿服务工作管理 879

教师社会活动管理之五——人际交往活动管理 880

五、教师生活待遇管理 881

教师生活待遇管理之一——工资奖金管理 881

教师生活待遇管理之二——班主任津贴管理 884

教师生活待遇管理之三——住房管理 884

教师生活待遇管理之四——医疗管理 886

教师生活待遇管理之五——子女就业管理 888

教师生活待遇管理之六——后勤服务管理 889

附: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 892

附: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赴外地任教期间工资待遇生活津贴的暂行规定 892

附: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校外兼课酬金和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的规定 893

附: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通知 893

附: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的实施办法 894

附:各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894

附:出国教师生活待遇的有关规定 895

附:国家教委、财政部关于《出国教师生活待遇的有关规定》实施办法的通知 900

附:国家教委、财政部关于增定八十五个国家长期出国教师国外费用包干标准的通知 903

附:关于出国教师在国外任教期间国内工资发放项目的补充规定 906

附:外国文教专家工作试行条例 906

附:关于文教部门聘请外籍工作人员的暂行规定 909

五、教师评优管理 909

教师评优的意义 909

教师评优的过程 911

教师评优的原则 913

教师评优的方法 914

制定教师评优标准的依据 916

设计教师评优标准的原则 917

制定教师评优标准的步骤 918

教师评优标准的结构 919

附:关于评选特级教师的暂行规定 919

附:关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的民办教师奖励升级的意见 921

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暂行规定 9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