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正东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3110704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本丛书借鉴国外教材的先进经验,强调教材编写的严谨性。在原著类教材方面,分别设置了“教学目的与要求”、“历史背景”、“篇章结构”、“文本节选与注释”、“核心观点解读”、“阅读与思考”等栏目;在哲学史类教材方面,还增加了“基本内容及关键词”、“拓展讨论”、“进一步研究指南”等栏目。这种严谨的栏目设置,凸显了教材的标准化和严格性。 本套丛书把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材之中,在原著类教材的篇目选择上侧重于选择其他教材容易忽视的篇章,通过这些新的原著框架,表达了对马哲和西马的独特理解。全套丛书版面形象生动,强调教材的可读性,并适时插入一些反映内容的图片和网络资源链接,增加了教材版面的活泼性、可读性。 全套教材注重提升学生的国际化学术视野,在原著类教材中把关键词都标注相应的外文单词,在进一步阅读书目和思考题的设置上,充分注重当前国际学界相关前沿观点及代表作的选择,使学生在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时能有一个较宽广的学术背景。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原著选读》目录

第一章 “自由”在自我意识维度上的显现——《博士论文》 1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

2.历史背景 1

3.篇章结构 3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3

文本节选Ⅰ 3

观点解读Ⅰ:实证科学无助于达到真正的完善 7

文本节选Ⅱ 8

观点解读Ⅱ:在必然性中生活并不具有必然性 11

文本节选Ⅲ 12

观点解读Ⅲ:偏斜打破了命运的束缚 14

文本节选Ⅳ 16

观点解读Ⅳ: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 17

5.阅读与思考 18

进一步阅读书目 18

思考题 18

第二章 一般唯物主义理论平台的建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 19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9

2.历史背景 19

3.篇章结构 21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22

文本节选Ⅰ 22

观点解读Ⅰ:在思辨的思维中一切都是颠倒的 24

文本节选Ⅱ 26

观点解读Ⅱ:历史的发展实现了政治生活同市民社会的分离 27

文本节选Ⅲ 29

观点解读Ⅲ: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而不是相反 30

文本节选Ⅳ 32

观点解读Ⅳ: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34

5.阅读与思考 35

进一步阅读书目 35

思考题 35

第三章 基于人性维度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37

1.教学目的和要求 37

2.历史背景 37

3.篇章结构 39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39

文本节选Ⅰ 39

观点解读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没有说明私有财产的本质 41

文本节选Ⅱ 42

观点解读Ⅱ: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 48

文本节选Ⅲ 50

观点解读Ⅲ: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53

文本节选Ⅳ 54

观点解读Ⅳ:费尔巴哈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 56

5.阅读与思考 58

进一步阅读书目 58

思考题 58

第四章 社会交往的异化及其批判——《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 59

1.教学目的和要求 59

2.历史背景 59

3.篇章结构 61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62

文本节选Ⅰ 62

观点解读Ⅰ:货币是人的外化的类活动 63

文本节选Ⅱ 65

观点解读Ⅱ:人的社会本质不是同单个人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 67

文本节选Ⅲ 69

观点解读Ⅲ:自我异化以相互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70

文本节选Ⅳ 72

观点解读Ⅳ:物的价值的异化语言成了完全符合于人类尊严的东西 74

5.阅读与思考 75

进一步阅读书目 75

思考题 76

第五章 历史的发源地在于尘世的物质生产中——《神圣家族》 77

1.教学目的和要求 77

2.历史背景 77

3.篇章结构 78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79

文本节选Ⅰ 79

观点解读Ⅰ:蒲鲁东在政治经济学的范围内克服了政治经济的异化 84

文本节选Ⅱ 85

观点解读Ⅱ:黑格尔思辨结构的秘密及其批判 88

文本节选Ⅲ 89

观点解读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91

文本节选Ⅳ 93

观点解读Ⅳ:历史的发源地在于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94

5.阅读与思考 95

进一步阅读书目 95

思考题 95

第六章 只有通过社会的物质活动才能废除私有财产——《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96

1.教学目的和要求 96

2.历史背景 96

3.篇章结构 98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98

文本节选Ⅰ 98

观点解读Ⅰ:李斯特的唯心主义是某种可厌的唯物主义的无耻的伪装 101

文本节选Ⅱ 102

观点解读Ⅱ:谈论自由的、人的、社会的劳动是一种最大的误解 103

文本节选Ⅲ 104

观点解读Ⅲ:废除私有财产只有通过社会的物质活动才有可能 106

文本节选Ⅳ 107

观点解读Ⅳ:工业中存在着消灭工业并为人的生存奠定基础的力量 109

5.阅读与思考 111

进一步阅读书目 111

思考题 111

第七章 实践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萌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12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12

2.历史背景 112

3.篇章结构 114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114

文本节选 114

观点解读Ⅰ: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16

观点解读Ⅱ: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17

观点解读Ⅲ:直观的唯物主义只能达到对市民社会的直观 119

观点解读Ⅳ: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两种不同的哲学立场 120

5.阅读与思考 121

进一步阅读书目 121

思考题 121

第八章 物质生产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 122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22

2.历史背景 122

3.篇章结构 124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125

文本节选Ⅰ 125

观点解读Ⅰ: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 129

文本节选Ⅱ 131

观点解读Ⅱ: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133

文本节选Ⅲ 134

观点解读Ⅲ: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致力于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137

文本节选Ⅳ 138

观点解读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种生产形式 140

文本节选Ⅴ 141

观点解读Ⅴ:受自然形成的分工所制约的社会活动对人来说是一种“异化” 143

文本节选Ⅵ 144

观点解读Ⅵ: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 146

5.阅读与思考 148

进一步阅读书目 148

思考题 148

第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关系概念的深化——《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哲学的贫困》 149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49

2.历史背景 149

3.篇章结构 151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151

文本节选Ⅰ 151

观点解读Ⅰ: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158

文本节选Ⅱ 160

观点解读Ⅱ:生产力是基于阶级对抗的规律而发展起来的 163

文本节选Ⅲ 165

观点解读Ⅲ:经济范畴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 170

文本节选Ⅳ 172

观点解读Ⅳ:生产力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及经济范畴的变化 181

5.阅读与思考 184

进一步阅读书目 184

思考题 184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共产党宣言》 185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85

2.历史背景 185

3.篇章结构 187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187

文本节选Ⅰ 187

观点解读Ⅰ: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189

文本节选Ⅱ 191

观点解读Ⅱ: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194

文本节选Ⅲ 195

观点解读Ⅲ: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96

文本节选Ⅳ 197

观点解读Ⅳ: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 205

5.阅读与思考 207

进一步阅读书目 207

思考题 207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主客体双重向度的彰显——《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208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08

2.历史背景 208

3.篇章结构 210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211

文本节选Ⅰ 211

观点解读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论 216

文本节选Ⅱ 218

观点解读Ⅱ:社会关系转化为异己的社会权力 220

文本节选Ⅲ 222

观点解读Ⅲ: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本身的再生产 226

文本节选Ⅳ 228

观点解读Ⅳ:任何社会形态在其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不会灭亡的 230

5.阅读与思考 232

进一步阅读书目 232

思考题 232

第十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在经济学中的深层演绎——《资本论》 23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33

2.历史背景 233

3.篇章结构 235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235

文本节选Ⅰ 235

观点解读Ⅰ: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238

文本节选Ⅱ 240

观点解读Ⅱ: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 242

文本节选Ⅲ 244

观点解读Ⅲ:“三位一体的公式”反映的是经济关系的异化形式 247

文本节选Ⅳ 249

观点解读Ⅳ:自由王国只有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 250

5.阅读与思考 252

进一步阅读书目 252

思考题 252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的全面阐发——《反杜林论》(第一编 哲学) 253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53

2.历史背景 253

3.篇章结构 256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256

文本节选Ⅰ 256

观点解读Ⅰ:杜林的“一般世界模式论”是先验唯心主义的 259

文本节选Ⅱ 261

观点解读Ⅱ:有机体的形成过程是“发育”而不是“组合” 263

文本节选Ⅲ 264

观点解读Ⅲ: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 268

文本节选Ⅳ 269

观点解读Ⅳ:超越一切时代的道德和法是一幅扭曲的、头足倒置的画像 272

5.阅读与思考 274

进一步阅读书目 274

思考题 274

第十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的全面解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275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75

2.历史背景 275

3.篇章结构 277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278

文本节选Ⅰ 278

观点解读Ⅰ:黑格尔保守的哲学体系里隐藏着革命的思维方法 281

文本节选Ⅱ 282

观点解读Ⅱ: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85

文本节选Ⅲ 286

观点解读Ⅲ:费尔巴哈不能找到通往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的道路 287

文本节选Ⅳ 289

观点解读Ⅳ:唯物史观结束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 295

5.阅读与思考 296

进一步阅读书目 296

思考题 297

第十五章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系统阐发——恩格斯晚年的历史唯物主义书信 298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98

2.历史背景 298

3.篇章结构 301

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 302

文本节选Ⅰ 302

观点解读Ⅰ: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可以到处乱贴的标签 303

文本节选Ⅱ 304

观点解读Ⅱ: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305

文本节选Ⅲ 306

观点解读Ⅲ:历史的最终结果是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所产生的合力 307

文本节选Ⅳ 308

观点解读Ⅳ:上层建筑因素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313

文本节选Ⅴ 315

观点解读Ⅴ:意识形态的虚假性 316

5.阅读与思考 318

进一步阅读书目 318

思考题 318

后记 31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