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佛性与般若  下
佛性与般若  下

佛性与般若 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牟宗三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46330297
  • 页数:9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佛性与般若两种观念为纲领,且以天台圆教为发挥中国佛教哲学最极致之思想。全书虽亦述及般若、涅槃及龙树菩萨诸论义理,然重点则在中国南北朝及隋唐佛教之义学思想,而尤重天台宗。
《佛性与般若 下》目录
标签:般若

上册 1

序 1

第一部 纲领 3

第一章 《大智度论》与《大般若经》 3

第一节 《大般若经》之性格以及其中之法数 5

第二节 三智义 16

第三节 十八空义 34

第四节 实相,如,法性,实际 47

第五节 般若具足一切法 55

第二章 《中论》之观法与八不 69

第三章 龙树之辩破数与时 97

第一节 关于数目之辩破 101

第二节 关于时间之辩破 111

甲、不相应行法 111

乙、龙树之辩破 128

第四章 《大涅槃经》之佛性义 141

引言 143

第一节 《涅槃经》中关于佛性义之种种说 151

第二节 《涅槃经》之“三德秘密藏” 173

第三节 《涅槃经》之“空不空”与“不空空” 182

第四节 《涅槃经》之定与不定原则: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186

第五节 三因佛性之遍局问题 192

第二部 前后期唯识学以及《起信论》与华严宗第一章 《地论》与地论师 209

第二章 《摄论》与摄论师 227

第一节 “界”字之异解 229

第二节 出世清净种之所依止以及其所因而生 237

第三节 本性住种与世亲的《佛性论》中之理性佛性 249

附录一 《究竟一乘宝性论》 263

附录二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266

第三章 真谛言阿摩罗识 273

第一节 真谛之译《决定藏论》 275

第二节 真谛所译之《转识论》 279

第三节 真谛所译之《三无性论》 283

第四节 真谛之《十八空论》 293

第四章 《摄论》与《成唯识论》 309

第一节 《摄论》之“义识”与其所似现的“相识”与“见识”之关系:一种七现 311

第二节 《辩中边颂》之本识之变现似尘、根、我、了:一种七现 316

第三节 《解深密经》之一“本现”与六“转现”以及《世亲唯识三十颂》之“八识现行” 319

第四节 赖耶体中的种子与识之不一不异 325

第五节 简滥与抉择 332

第五章 《楞伽经》与《起信论》 341

第一节 《楞伽经》“如来藏藏识”一词之意义 343

第二节 《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 356

第六章 《起信论》与华严宗 379

第一节 《华严经》之大旨 381

第二节 真如心之“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392

第三节 还灭后海印三昧中之“法界缘起” 407

Ⅰ 缘起因门六义 409

Ⅱ 即、入、摄,以及一中多、多中一,一即多、多即一 412

Ⅲ 十玄缘起无碍法 414

Ⅳ 六相圆融义 422

Ⅴ 杜顺之法界观 427

第四节 “别教一乘圆教”与“同教一乘圆教” 437

下册 455

第三部 天台宗之性具圆教 455

第一分 圆教义理之系统的陈述 455

第一章 天台宗之判教 455

第一节 《法华经》之性格 457

第二节 原初之洞见 475

第三节 五时八教 492

第四节 七种二谛之差异以及其层层升进 515

第二章 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535

第一节 《维摩诘经》玄义、玄疏论“无住本” 537

第二节 《金光明经玄义》论“无住本” 557

第三节 《法华经文句》论“无住本” 572

第四节 《摩诃止观》论“一念三千” 586

第三章 《十不二门指要钞》之精简 603

第一节 知礼之精简“一念” 605

第二节 色心不二门 619

第三节 修性不二门 646

第四节 因果不二门 664

第五节 染净不二门 674

第六节 智者观音玄义之言“性德善”与“性德恶” 687

第七节 附论荆溪《金刚鈚》“无情有性”义 708

第四章 智者大师之“位居五品” 719

第一节 “安禅而化,位居五品” 721

第二节 《法华玄义》正解“圆教五品位” 729

第三节 《法华玄义》正解“圆教十信位” 738

第四节 《法华玄义》正解“圆教十住位” 750

第五节 《法华玄义》正解“圆教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诸位” 758

第六节 《法华玄义》明诸圆位之伏断 765

第七节 《法华玄义》明诸圆位之功用以及通诸教言粗妙 770

第八节 智者“位居五品兼通六根清净位”之的义与实义 774

八之一 依何标准而言界内三界、界外三界? 778

八之二 界内之见、思、无知如何规定? 782

八之三 界外之见、思、无知如何规定? 784

八之四 界内外之无知所无之知是何种意义之知?破后所有之知是何种意义之知? 790

八之五 界外之见、思、无知如何能尽破而至于佛? 801

八之六 通论智者“位居五品兼通六根清净位”之的义与实义 802

第二分 天台宗之故事 811

第一章 法登论天台宗之宗眼兼判禅宗 811

第一节 论天台宗之宗眼 813

第二节 判摄禅宗 822

第二章 天台宗之文献 847

附论 关于《大乘止观法门》 851

第三章 天台宗之衰微与中兴 865

附录一 知礼:《别理随缘二十问》 875

附录二 知礼:《天台教与起信论融会章》 882

第四章 天台宗之分为山家与山外 885

附录一 知礼:《释〈请观音疏〉中消伏三用》 895

附录二 知礼:《对〈阐义钞〉辨三用一十九问》 898

第五章 辨后山外之净觉 905

一、究竟蛣蜣 907

二、二鸟双游:生身即尊特 916

三、辨净觉《三千书》之斥四明 925

附录 分别说与非分别说 935

一、《诸法无行经》之两译与《观察诸法行经》 935

二、《观察诸法行经》之性格 936

三、《诸法无行经》之性格 939

四、诤法与无诤法:综述诸大小乘教法不同之关节以及最后的圆教 94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