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
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

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学院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
《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目录

第一节 医学名称 1

第一章 绪言 1

第二节 本课程的性质 2

第三节 范围 3

第四节 学习各家学说及医杂的目的要求 4

第二章 各家学说演变沿革 6

第一节 学派溯源 6

第二节 春秋时期(公元前720-403年) 8

第三节 战国时期(公元前403-221年) 9

第四节 两汉时期(公元前206-265年) 11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公元265-589年) 11

第六节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 13

第七节 五代及?金(公元907-1279年 14

第九节 明代(公元1369-1644年) 16

第八节 元朝(公元1279-1362年) 16

第十节 清代(公元1644-1840年) 18

第十一节 近百年(公元1840-1949年) 20

第十二节 医案演变概况 22

第三章 东汉两大医学家 27

张机 27

一、张机的历史地位 27

二、张机的生平和著作 28

三、辩证论治定张机的首创 30

四、调制复合剂刘张机的卓越贡献 32

五、张机的学术思想导源于灵枢素向 34

附一:伤寒金医版本介绍 39

附二:医案 40

支饮? 40

华佗 41

附:关于中藏经的讨论 43

第四章 晋唐医学家 46

王叔和 46

皇甫谧 50

?元方 51

徐嗣伯 53

陈思邈 56

一、孙思邈的人生观和医学观 56

二、孙思邈的医学思想体系 59

三、孙思邈的方剂学上的成就 61

附:孙思邈著作刊本介绍 64

庞安时 65

朱肱 66

第五章 两宋医家 67

陈言 68

许叔微 69

附一、许叔微著作介绍 71

附二、医案 72

肝经受邪失眠 72

麻黄汤证 73

陈自明 74

钱乙 75

一、从治验中探究其学不渊源 76

二、钱氏在幼科方面的成就 78

三、调处方剂的造诣 79

四、小儿药证真廖版本介绍 80

附:医案 80

杜氏子五岁病嗽死证 80

惊搐一 81

惊搐二 82

五氏子吐泻?惊 83

第六章 河间学派 84

刘宪素 84

一、宪素之学出于五运六气 84

二、火热亢害论 85

三、三消论 87

附:刘宪素著作介绍 89

张从正 91

附一:儒门事亲介绍 94

附二:医案 95

白带 95

狂 95

朱震亨 96

一、相火论 97

二、阳有余阴不足论 99

三、主张不能操古方尽治今病 101

附一:朱震亨著作介绍 102

附二:医案 102

伤寒 102

咳嗽 103

痰郁 104

王履 106

戴思恭 110

附:医案 110

郁 111

恶寒(谈火郁) 112

王纶 112

王机 115

附:医案选 117

脾胃虚而生风 117

心疾 118

?秿 119

附:医案 121

中风 121

内伤 122

二、内外伤辩论 141

三、方药心法 144

四、四果著作介绍 146

附:医案 148

血证 148

脾胃里弱阴盛乘阳 148

脾胃肺经中之湿热 149

王好古* 152

阴狂证 153

附:医案 154

内阴外阳正 154

罗天益 156

附:医案 158

冬藏不足 158

小便数两次 159

薛? 161

附:医案 163

脾肾虚寒 阳气脱陷证 163

脾肾方损小便不利证 164

张介宾 165

一、阳非有余论 165

二、真阴不足论 167

三、张介宾著作介绍 168

附:医案 169

便闭(一) 169

便闭(二) 169

下消不? 170

吐血 170

李中梓 171

附:医案 175

瘘证(一) 175

瘘证(二) 176

瘘证(三) 176

第八章 伤寒学派 179

一、方错简 180

喻昌 180

二、伤寒概要热病论 181

附:医案 182

???人伤寒疑难危证治验 183

张? 185

附:医案 187

风湿 187

一、六经六气解 187

二、宋卫珠病解 187

寒中少阴 188

黄元御 189

程应旄 191

一、伤寒论本于五运六气 192

附:医案 204

胃脘痛 204

张锡驹 206

陈念祖 209

柯琴 213

一、伤寒应概杂病而言 213

二、六经的正确含义 215

附:柯琴所著书 216

汪琥 216

徐大椿 219

附:医案 222

暑邪势? 222

痰喘之阴 222

肠红 222

第九章 温热学派 225

一、瘟疫不同于一般外感 226

吴有性 226

二、伤寒与温疫的区别 227

三、温疫传变的特点 228

附:医案 231

温疫 231

戴天章 232

余霖 235

附:医案 237

疫疹紫黑相兼治验 237

叶桂 239

一、温热病机 239

二、温热辩证 243

附一:叶氏所著书介绍 249

附二:医案 250

温热一 250

温热二 251

牌胃 252

吴瑭 254

附二:医案 258

肿胀 259

湿湿 261

薛雪 267

附一:薛氏所著书介绍 269

附二:医案 269

湿温 269

伏热 270

邪滞中焦 271

胸痞噫气 272

虚损 272

王壬雄 273

附一:王氏所著书介绍 275

附二:医案 276

暑热稽肺 276

霍乱转筋 277

王丙 278

陆?修 281

附一:陆氏所著书 284

附二:医案 284

附编:近世医家 287

王泰林 287

附:医案 290

肝风 290

曹家达 290

肺痛 292

附:医案 292

大陷胸汤证(一) 293

大陷胸汤证(二) 294

抵当汤证(一) 295

抵当汤证(二) 295

抵当汤证(三) 296

曹伯雄 297

附一:费氏遗著介绍 299

附二:医案 299

风(一) 299

风(二) 299

风(三) 300

陈淳白 301

何炳无 305

附:著作介绍 306

丁甘仁 307

附:医案 308

伏暑 308

肿胀 310

唐宗海 314

一、构通医易 314

二、汇通中西 315

三、血证论的成就 316

附:著作版本介绍 319

张锡纶 321

附:医案 323

张寿頣? 324

挥树鈺 327

附:医案 330

脑膜炎 3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