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图书
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汇编  第1辑
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汇编  第1辑

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汇编 第1辑PDF电子书下载

综合图书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情报资料研究室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
  • 页数:776 页
图书介绍:220709
《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汇编 第1辑》目录

第14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传达报告 1

第14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概况汇报&王伏雄 胡昌序 1

第14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代谢组论文内容简介&郭俊彦 6

植物次生产物研究的动态&侯嵩生 9

植物资源及植物化学的补充&胡昌序 11

发育植物学&钱迎倩 13

从国际植物学大会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进展&李良材 欧阳俊闻 庄家骏 20

结构植物学方面见闻——记第14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片断&李正理 21

国际古植物学者的盛会——第14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古植物学活动见闻&周志炎 24

第14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组学术活动的情况汇报&洪德元 27

植物环境学见闻&张新时 30

植物保护和植物园&张洁 31

参加第14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顺访情况汇报&胡人亮 35

论文摘要 39

一、真菌学 39

鬼伞属真菌囊状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研究&马可 39

东北地区主要食用菌和毒菌&王云 谢支锡 39

香菇双核菌丝细胞壁结构研究&王镨 洪健 李曙轩 刘南经 40

酵母对蚕蛹废水的生态效应&牛宏舜 虞耀瑾 41

西藏白蘑科真菌&卯晓岚 42

中国镰刀菌属分类的初步研究&白逢彦 陈庆涛 42

菌生拟爪状毛盘属&庄文颖 43

北疆荒漠地区的锈菌区系概貌&庄剑云 44

重庆地区的鬼笔科食用菌资源&刘蓉渝 45

北京库存药材真菌污染的调查研究&齐祖同 孙曾美 乔庆林 李勇 田颉 贾珍珍 贺玉梅 杜娟 董葵 46

德氏霉属及其相近属的分类研究初报&孙广宇 张天宇 46

中国蘑菇属的分类研究&李宇 47

不同类群酵母胞壁甘露聚糖的核磁共振氢谱(PMR)的比较研究&李明霞 唐荣观 47

横断山脉地区锈菌区系概貌&李滨 48

梵净山真菌资源调查研究&吴兴亮 49

寄生在菇类上的轮枝菌近似属&陈吉棣 傅秀辉 49

白蚁巢菌圃上两种优势真菌的生态关系&陈宛如 李振唐 史美中 50

南极淡水中分离出的真菌&余永年 王燕林 51

猴头菌作为经济型环境净化菌的研究&沈明珠 李俊国 李献瑜 52

茭白黑粉菌的生物学研究&沈崇尧 程岩 裘维蕃 53

多孔菌鉴定中菌丝系统的应用&张小青 54

甘肃省野生大型食用真菌调查初报&张兴礼 吕海生 曹德明 55

山东省茄科蔬菜镰孢霉枯萎病研究初报&郑是琳 刘晖 李玉亮 王佩圣 黄艳苹 56

中国灵芝科的分类研究Ⅺ——灵芝亚属灵芝组&赵继鼎 56

张家界丝孢菌的研究Ⅰ——假尾孢属&郭英兰 赵文霞 57

新疆黑粉菌的初步研究&郭林 58

南极乔治王岛地面植物&魏江春 58

二、植物分类学 60

中国苦草属的种类和分布&刁正俗 60

黑龙江省藜属植物的分类研究&马克平 61

马兜铃科的系统研究&马金双 62

中国谷精草科的研究&马炜梁 62

编写《内蒙古植物志》的回顾与展望&马毓泉 63

兰钟花属的系统学研究&马黎明 洪德元 64

中国一新记录属——异翅藤属&万煜张本能 65

毛白杨花器分类性状的数量化探讨&于兆英 张明理 张廷桢 65

云南高原湖泊藻类植物调查研究&邓新晏 许继宏 王若南 66

不同地方群体玉竹的染色体及其核型&方永鑫 67

峨眉山杜鹃属植物的分布和演化&方明渊 68

拟小豆蔻属——中国姜科的一新记录属&方鼎 69

鳞毛蕨科的分类与地理分布&孔宪需 69

四川重楼属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毛少华 钟廷瑜 易尚平 70

广西裸子植物&毛宗铮 71

新疆北部短命植物区系的研究&毛祖美 冯惠兰 张佃民 71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红车轴草物种生物学研究&王风春 刘鸣远 72

羽叶点地梅的变异和分类&王为义 73

西天目山野生银杏的考察和探讨&王汉津 74

中国禾本科植物花的基本类型与系统分类&王世金 李健华 74

新疆景天科植物&王克勤 樊晶 75

程海藻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空间分布&王若南 钱澄宇 75

西沙群岛水云科的新记录&王树渤 栾日孝 76

中药材显微鉴别检索表——中药材系统检索和各类药材系统检索&王盛民 77

呼伦贝尔植物检索表&王银 刘英俊 78

河南维管束植物区系初步研究&王遂义 78

河北蕨类植物的初步研究&王槐 79

黄山珍稀濒危植物&王德群 79

白刺属的分类与分布&王镜泉 80

广西金秀大瑶山裸子植物区系分析及其与林业生产的关系&文和群 81

四川盆地南部的植物区系组成与中药原植物的关系&尹国萍 陈善墉 82

河北省牵牛花属的研究&尹祖棠 83

新疆春黄菊族的研究Ⅱ&安争夕 冯玉明 张壮志 83

大足龙水湖藻类植物调查初报——重庆藻类植物区系的研究(五)&包少康 谭明初 王明书 叶大进 84

三种沙棘属植物的核型分析&冯显逵 宋玉霞 85

含笑属的系统研究&刘玉壸 吴容芬 86

中国车前属植物的修订&刘君哲 87

中国北部和东部阿魏属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刘启新 单人骅 佘孟兰 88

鳞毛蕨属的生化系统学(1)——鳞毛蕨属的过氧化物酮同工酶&刘承泽 张百誉 夏群 刘正宇 89

内蒙古桦木属的订证&刘果厚 马毓泉 90

呼伦贝尔的植物&刘英俊 91

对我国达香蒲的订正&刘家宜 92

河南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调查研究&卢炯林 93

广东省的大戟属植物&丘华兴 94

中国莴苣属的分类研究&石铸 94

东北地区忍冬属植物的研究&田兴军 黄普华 95

九龙大雾山的叶附生苔类植物&毕培曦 高彩华 96

中国长白山药用蕨类植物研究&吉金祥 张亚芝 张景龙 97

东北亚的梣属植物的分类和考证&孙三省 98

东北百合属植物的研究&孙启时 石猛 傅沛云 99

中国慈菇属修订&孙祥钟 陈家宽 100

黄山松几个地方性群体的核型分析&邢有华 方永鑫 101

新疆紫菀族(菊科)的研究&阎平 安争夕 101

陕西省丁香属植物的分类研究&仲铭锦 102

黄山贝母、天目贝母和绵枣儿的核型研究&朱燮桴 杨涤清 103

中国菅属的初步研究&庄体德 陈守良 104

江西三清山植物区系的研究&汤艺峰 吴国芳 105

海南的新记录植物&陈少卿 丘华兴 105

关于雌花、两性花异株植物:缘毛鸟足兰&陈心启 106

横断山区凤仙花属分类研究&陈艺林 107

成都地区药用蕨类植物&陈光后 108

小麦族分类问题的探讨&陈守良 109

斜翼科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系统位置讨论&陈秀香 110

姜科的染色体数目在分类学上的意义&陈忠毅 陈升振 111

中国慈菇属植物细胞分类研究&陈家宽 孙祥钟 112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分别来自东部与西部的柳叶菜属细胞地理学证据&陈家瑞 112

金龟莲药材鉴定研究(1)&陈俊华 舒光明 陈宗莲 113

东北产当归属及其邻近属的数量分类&陈晓亚 114

青海湖水生植物区系研究&陈耀东 115

四川溲疏属的数值分类初探&何平 116

中国拟口蘑属研究初报&何显 117

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大别山区新记录植物&何家庆 118

鄂西南香蒲科、黑三棱科、眼子菜科和茨藻科植物区系特征&何景彪 周凌云 王徽勤 119

禾本科牧草植物的血清分类学研究&李万良 120

湖南蔷薇科植物初步研究&李丙贵 120

中国山茶属植物染色体数目研究&李光涛 王海思 王平盛 吴荣 121

黔桂边境六县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特点&李光照 122

贵州森林树木区系&李永康 123

山东肿足蕨科的研究&李建秀 周凤琴 刘明 124

杉科的核型和系统演化的研究&李林初 124

嵩草属的地理分布和进化&李沛琼 125

江西水鳖科植物&李春鲁 126

东北苍术属主要三种核型研究&李俊英 127

丹东蕨类植物分布的调查&李思悦 128

中国千斤拔属植物&李树刚 韦裕宗 128

构成进化树的一个新方法——中值淘汰法的基本原理&李朝銮 129

中国棉藓科的初步研究&李登科 130

川陕女贞属植物的研究&李景侠 131

新疆锦鸡儿属的植物化学分类&李楠 杨昌友 132

横断山区唇形科植物的地理分布&李锡文 132

西藏十字花科植物的地理分布&陆莲立 周太炎 133

狭叶沙参复合体(桔梗科)的物种生物学研究&邱均专 洪德元 134

?香原植物的研究&沈观冕 135

大赖草及6种披硷草属植物的核型研究&时英 郭本兆 詹明 135

二种锦鸡儿属植物的核型分析&宋玉霞 冯显逵 136

玉竹复合体的物种生物学研究&汪劲武 杨继 137

对稻二亚种命名的意见&吴万春 徐雪宾 137

八大公山蕨类植物区系初步研究&吴世福 张来发 138

中国地杨梅属植物的研究&吴国芳 139

四川桑寄生科植物的研究&吴家荣 140

我国湖北水杉林的苔藓植物区系特性及其与美国东南部池杉林苔藓植物区系的比较&吴鹏程 141

国产梣属新分类群和梣属新分类系统预报&杨永康 吴家坤 141

新疆杨柳植物化学分类&杨昌友 马晓强 张沁 古学群 142

中国——喜马拉雅亚区的高山栎林&杨钦周 143

草芍药、野牡丹和黄牡丹的核型研究&杨涤清 朱燮桴 143

中国水仙核型的进一步研究&杨继 汪劲武 144

四川细辛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杨祯禄 145

福建省将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研究&邹惠渝 146

江西玄参科植物&金存礼 147

农田杂草幼苗鉴别研究&金凯忠 147

论当代被子植物分类系统&金德孙 148

旧大陆的蒿属植物&林有润 汉弗里斯 149

蜜源植物的研究&林盛秋 150

辽宁省本溪地区春季水生硅藻研究&林碧琴 柏玉萍 王凤英 151

中国蔓藓科的初步研究&罗建馨 151

玉兰枝芽特性观察&武祖发 152

长江三角洲石荠苧属的物种生物学研究&张少艾 徐炳声 153

中国巴豆属的初步研究&张永田 154

尼泊尔植物区系分析&张宏达 江润祥 毕培曦 155

论交让木科的系统位置&张志耘 路安民 156

内蒙古七种锦鸡儿染色体数目初报&张寿洲 157

“土元胡”的原植物考订&张渝华 李军 157

紫斑牡丹的染色体组型&张赞平 158

天津栅藻属植物研究&郑英敏 刘新成 159

杭州西湖山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分析&郑朝宗 159

中国木兰科植物及其濒危种类的引种繁殖研究&周仁章 庞成发 刘玉壸 吴容芬 陈有卿 陈万利 161

南宁蕨类植物区系初探&周厚高 黎桦 162

四川兰科植物的研究&郎楷永 163

四川云实亚科的初步研究&段佩琴 164

天津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与分析&段澄云 165

藓类植物的实验室培养&洪如林 166

草芍药复合体的细胞地理和分类&洪德元 邱均专 166

中国杜鹃花属大理杜鹃亚组的初步研究&胡琳贞 167

中国裸子植物汉字态检索数据库&胡嘉琪 许时明 许自省 朱明远 李宗葛 168

贵州鬼笔科的初步研究&姜守忠 168

我国华东地区冬青属药用植物的整理鉴定&姚淦 王铁僧 169

内蒙古毛莨属的分类研究及其生态地理分布特点&赵一之 169

辽宁省十字花科的分类和分布&赵常忠 170

应用竹亚科植物叶片的内部结构探索其系统分类&赵惠如 龚祝南 171

泰山苔藓植物的初步研究&赵遵田 172

宽阔水林区苔藓植物木生群落初探&钟本固 173

江津四面山藻类植物调查初报&钟肇新 王明书 叶大进 174

四川吉祥草属的研究&祝正银 174

四川梅花草属的分类研究&柴本立 胡淋贞 175

同工酶分析在我国葡萄野生种分类研究上的应用&晁无疾 176

利用秆维管束进行中国散生竹类的聚类分析&高智慧 177

新疆的硅藻(Ⅰ)&高淑贞 178

繁缕和小繁缕的比较研究&顾德兴 178

安徽古牛降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初步研究&郭新弧 成文法 程卫民 夏玉堃 丁跃华 何小群 179

金花茶植物分类研究及其生态地理分布特点&梁盛业 179

广西特有植物的研究&梁畴芬 陆益新 黄广宾 180

广西隆林大吼豹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梁健英 181

山西省的盘星藻属植物&凌元洁 谢树莲 邱利氚 18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微型计算机植物标本管理系统&凌萍萍 汤儆杉 182

湖北樟属数量化学分类研究&陶光复 钟杨 183

我国紫葳科植物一新记录属——蜡烛果属&陶德定 裴盛基 184

中国野豌豆属的分类研究&夏振岱 184

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种子超氧岐化酶(SOD)的比较研究&徐豹 庄炳昌 路琴华 吕景良 185

物种形成研究的新动态&徐炳声 顾德兴 186

中国滩羊区植物区系及地理分布&徐养鹏 于兆英 徐光远 187

拧条同中间锦鸡儿的杂交和分类&徐朗然 郝秀英 杨喜林 李玉俊 188

中国大帽藓属植物的研究&曹同 高谦 189

内蒙古地榆属的分类与分布&曹瑞 189

江西井冈山苔藓植物的研究&常红秀 190

贵州梵净山蕨类植物初步研究&黄才江 191

在Modesto地区夏播条件下莲花某些性状的表现&黄国振 191

我国北方榆科幼苗形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黄普华 卓丽环 192

中国狗尾草属的研究&盛国英 陈守良 193

梵净山种子植物的中国特有属&屠玉麟 194

江西石松类植物志要&程景福 徐声修 195

东北罂粟属植物的分类&傅沛云 196

中国大风子科的研究&赖书绅 196

中国石竹属的研究&鲁德全 198

峨眉山凤仙花属植物&鲁迎青 陈艺林 199

桃花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彭友林 200

中国冠盘藻属(硅藻门)的研究&谢淑琦 201

巴山蕨类植物的分类研究&谢寅堂 201

中国鼠刺属植物分类研究&靳淑英 202

贵州森林植物区系的特征&蓝开敏 203

中国诸葛菜属综合分类的研究&蓝永珍 周太炎 钱伟珍 204

论植物系统学中的性状分析&路安民 204

Soja亚属大豆种间性状进化的研究&路琴华 徐豹 庄炳昌 赵述文 邹淑华 胡传璞 张明 郑惠玉 205

寸草及其近缘种在中国的变异与分类&詹明 206

荠苨复合种的物种生物学研究&裴颜龙 刘鸣远 207

广东野生蕉的核型及其小孢子发育&潘坤清 王正询 林兆平 曾惜冰 208

鬼灯檠属的研究&潘锦堂 209

应用组内相关对黛湖藻类种群进行多样性分析&谭明初 210

广东境内珠江水系水生植物区系的探讨&颜素珠 211

三、植物形态学 213

蚕豆大孢子发生期间细胞壁胼胝质的动态&丁惠宾 王耀芝 213

怀牛膝不同播种期的比较解剖研究&卫云 214

莲插芽繁殖茎的解剖学观察&万云先 黄燕文 王灶安 孔庆东 叶元英 215

新疆无叶假木贼的解剖研究&万征 215

新疆禾本科短命植物齿稃草的解剖学研究&于喜风 崔大方 216

直茎与扭茎云南松木材的解剖观察&马雁 217

三粒小麦的胚胎学和异常结构&王耀芝 丁惠宾 陈济世 217

阴行草的生药解剖学研究&王炳兰 吴树明 218

大腺芥营养及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王勋陵 王静 219

吴茱萸子房中分泌腔发育的研究&王黎 220

花椒果实中分泌囊的结构和发育的初步研究&王贺 221

东亚特有种连香树叶的解剖&王东 221

黑穗醋栗苗端结构的研究&王馥兰 林金莲 222

番红花有性不孕问题的研究&王景林 余蓓珍 林晓怡 223

三种正常与矮化植物的木材比较观察&王宇飞 李正理 223

泡桐属叶的比较解剖研究&王灶安 224

香石竹组织培养与器官发生的研究&王凤翱 范鸿芝 谭大芸 胡继金 周朴华 孔正兰 224

一种未知结晶的记载&王为义 225

水鳖科植物胚珠形态比较研究&王徽勤 226

提高植物材料超薄切片质量中的几个问题&尤瑞麟 王模善 226

崇明金瓜瓜丝的结构及成因初探&尹协芬 杨瑾华 227

国产若干买麻藤植物幼苗的解剖学特征&叶能干 228

草莓组织培养中试管苗变褐的控制及再生植株的观察&叶树茂 蒋立训 杨秀梅 229

杜仲根发育解剖学研究&田兰馨 卢敏 张馨 229

生长在太白山上的紫萼丁香木材的生态解剖&邓亮 张新英 230

白皮松次生韧皮部的离体培养研究&邓岳芬 奇文清 高信曾 231

薄荷形态解剖的观察&白竺荪 231

甜菜幼胚培养中的胚状体发生和植株再生&石建明 朱至清 王伏雄 232

新疆冬小麦品种更替与旗叶叶肉细胞变化关系的研究&田笑明 叶珍 233

独叶草、星叶草及近缘科的比较形态学研究&刘宏颀 胡正海 景汝勤 234

松属种子形态和鉴定的研究&刘长江 235

青天葵类中药形态组织鉴别研究&刘心纯 235

人参根系发育形态学研究&刘玫 236

中国小麦谷蛋白的多态分布&刘公社 孙宝启 G Branlard 237

令箭荷花子房愈伤组织分化芽&刘淑琼 徐廷玉 顾淑荣 桂耀林 欧伯红 238

人参种胚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孙国栋 张琪 佟曦然 刘燕冰 张昭 高微微 238

落花生营养器官的解剖构造&母顺静 吴有容 239

板栗空蒲的研究&任立中 杜国华 周良骝 240

三色堇花蜜腺的亚显微结构&沈敏健 241

六种柴胡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李广民 钱丽霞 241

木犀科植物花粉和叶表皮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李润植 243

黑龙江桔梗科种子形态学研究&李瑞军 244

野生大豆的形态解剖学研究&李春奇 244

鱼腥草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李淑久 丁文奇 245

三十烷醇对茶树叶片结构影响的研究&李平 余象煜 246

巴戟天不同龄根的形态解剖观察&李树 林北怡 246

小花草五梅变异花的形态观察&狄维忠 刘宏颀 247

栝楼初生根尖的解剖学研究&吴树明 247

Artemisia argyi Levl.et Want,叶的显微特征&吴履中 248

油松胚珠中溶生树脂道发育的研究&吴鸿 248

菠菜根异常结构的发育解剖学研究&何忠东 张泓 249

青梅人工林木材解剖的初步研究&邢勇 250

大花蕙兰茎尖组织培养及其形态建成的研究&谷祝平 颜廷进 高金城 250

穿叶独行菜营养器官解剖&庄重 田元温 251

金冠苹果果实生长发育的形态学与物候期&杜怡斌 李丽云 申瑞田 黄辉群 高瑞岩 252

茶树吸收根的研究&严学成 253

兜唇石斛幼叶再生植株的研究&周月坤 王伏雄 253

东北萝藦科三属比较解剖&周瑛 徐娜 254

美洲黑杨1—69×小叶杨和1—69杨×欧洲黑杨无性系叶片解剖的研究&周坚 樊汝汶 黄敏仁 许农 弓玉春 255

枇杷柴叶结构的初步研究&周翰儒 256

野生大豆根尖的解剖学观察&杨瑞华 256

小豆和野小豆的比较解剖学及形态学&杨人俊 257

昆明金钱草形态的观察&杨貌仙 李坤季 258

不同光照对魔芋叶片形态的影响&赵惠兰 259

水稻不同抗寒品种叶片的扫描电镜观察&赵跃龙 259

漆树乳汁道的亚显微结构与生漆产生关系的研究&赵桂仿 胡正海 260

小麦种子根的发育解剖&陈月琴 李正理 261

巴西橡胶根部乳管的观察&陈勤娘 262

芹菜人工种子的研究&金冀毅 郭仲琛 262

荩草亚族叶表皮微形态研究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金岳杏 陈守良 吴竹君 263

黑穗醋栗茎解剖结构的观察& 林金莲 王馥兰 264

凤眼莲营养器官的解剖研究&罗迪光 艾素云 徐金星 265

漆树根、茎乳汁道分枝、连接、分布规律和作用& 罗道文 罗应春 徐友源 265

十里香茶根、茎、叶内部结构的细胞形态学研究&罗玉英 266

球茎甘蓝块茎增大过程的初步观察&郑伸坤 沈海燕 267

榆科四属叶的形态学研究& 郑瑛 267

满江红-满江红鱼腥藻共生的微形态模式&郑伟文 黄进华 林亦瀚 268

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的十三种植物茎的解剖观察&柯曼琴 269

领春木木材解剖研究&姚晓桃 270

葡萄器官发生的研究&胡继金 王凤翱 魏文娜 孔振兰 270

大花君子兰再生植株的研究&钟衡 王伏雄 郭仲琛 271

油松树脂道发生和发育的研究&胡正海 景汝勤 吴鸿 272

荻的茎秆形态结构及其纤维的比较观察&胡久清 马辉华 陈鹏飞 272

两种金花茶比较研究&梁盛业 徐峰 273

桑树花药培养中的无丝分裂现象&梁守义 张小苹 张晓义 藏彦芬 274

某些单子叶植物幼嫩花序培养中外植体的直接出芽&凌定厚 陈琬瑛 陈梅芳 马镇荣 275

巴西橡胶树乳管分化的超微结构研究&郝秉中 吴继林 276

对开蕨属的次生维管组织&谷安根 汪矛 276

凹叶景天叶片离体培养的形态发生&倪德祥 ?莹 张丕方 王凯基 277

合肥柳属植物木材的解剖观察&耿月娥 魏斌 278

绞股蓝和混淆品的形态及结构比较研究&秦明珠 刘文亮 278

小麦穗轴维管系统与穗部发育关系的研究&秦月秋 279

枸杞胚乳植株的倍性及其后代的观察&顾淑荣 桂耀林 刘淑琼 徐廷玉 洪树荣 280

宁夏枸杞花芽发育的研究&康文隽 韩永忠 281

番红花的组织培养和球茎发生&桂耀林 徐廷玉 顾淑荣 刘淑琼 孙国栋 张琪 282

芦荟茎段离体培养和器官分化的研究&张昭 张琪 佟曦然 刘燕冰 高微微 282

苧麻地下茎发生规律初探&张友德 283

离体培养下白杜韧皮部的形态发生的研究&张新英 李白玲 柏克明 284

水青树的木材解剖&张萍 284

药用植物中异常结构的发育规律&张泓 285

芍药属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张赞平 张益民 王世端 286

木兰科某些分类群的木材解剖研究&张哲僧 刘玉壸 286

怀牛滕不同播种期植株形态解剖及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高玉敏 卫云 丁作超 李岩坤 周月 287

广西黄皮属六种叶片的比较解剖观察&高成芝 288

白皮松次生韧皮部蛋白细胞的细胞学研究&高信曾 陈耀堂 谭晶 谢宏 289

小麦旗叶的解剖特性与后期青枯关系的研究&张致明 张锋 289

离体培养柑桔小胚获得三倍体植株&高峰 张进仁 吴安仁 陈善春 290

野大豆与栽培大豆解剖的比较研究&高谦 曹同 李黎 290

玉米幼胚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变异&高树华 张举仁 陈惠民 291

山野豌豆与同属三种野豌豆的鉴别研究&郑太坤 谭军 徐兴家 张晓枫 高飞 292

葡萄果实生长的解剖研究&徐爱菊 孙辉 胡学军 293

马尾松不同地理种源的木材解剖研究&徐峰 294

分期播种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剑叶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比较观察&徐树华 杨慧 294

慈菇匍匐茎和球茎的发育解剖研究&徐祥生 施国新 295

甜菊的形态解剖观察&徐兆鹏 陈少裘 296

五彩芋组培快速繁殖条件及程序简化的研究&徐罕伦 297

红花花芽分化的观察&黄正方 杨美全 曾懋修 童宗伦 297

藿香表皮附属物的形态结构及发育的研究&黄建成 298

广东红树植物的生态解剖研究&黄桂玲 299

黑穗醋栗叶器官解剖结构观察&崔艳丽 300

驼绒藜营养器官发育的解剖研究&曹自成 杨九艳 301

植物人工种子的研制&郭仲琛 301

我国特有植物——山白树的木材解剖&傅志军 302

十四种沙参的比较解解剖学研究&傅承新 303

应用花药培养育成粳稻新品系81-12&曾海富 张盘娣 304

冬小麦节与节间发生的解剖学及细胞学研究&韩晓弟 郑亦津 304

高梁叶中的多核纤维和分隔纤维&鲁鹏哲 徐爱菊 韩娥 李学军 305

云南大叶茶离体诱导胚状体及丛生苗的研究&程金水 蔡林 曹慧娟 李天庆 306

峨眉山十种二变种杜鹃花叶片的解剖观察&谢秀琼 李敏 郑学经 306

薯蓣根一茎的发育形态学研究&谢德镕 307

凌云白毛野生茶的形态结构及染色体核型的研究&彭民璋 谢荔元 308

水稻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程井辰 周吉源 308

石莲花叶片的解剖结构与营养繁植的关系&程景福 徐声修 309

糖甜菜三体类型叶的比较解剖观察&满玉华 310

北乌头附子形成的解剖学研究&董忠民 李正理 311

川西亚高山主要森林植物叶片的解剖观察&廖志琴 311

苹果砧木形成层活动的研究&蔡石勋 312

红豆草旱生结构的形态解剖学研究&慕筱倩 杨淑性 313

嘉兰营养器官的解剖观察&戴策刚 314

我国五味子科次生木质部的比较解剖&魏令波 吴树明 綦秀惠 314

春砂仁种子的形态结构及其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韩德聪 315

四、植物生殖生物学 317

山东沙参属花粉形态的研究&丁作超 张士国 317

大白菜的胚胎学&马丰山 317

柠条的胚胎发育及组织化学变化&马虹 屠骊珠 李龙梅 318

浙江菱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方云亿 丁炳扬 319

紫荆的受精作用与胚、胚乳的发育&王兰 任一龙 320

香榧花粉的个体发育及其超微结构&王伏雄 陈祖铿 周馥 汤仲埙 320

中国壳斗科花粉形态及超微结构研究&王萍莉 321

八倍体小黑麦胚乳发育的研究&王慧 322

烟草花粉在含有DAPI染料培养基中的萌发&王镨 322

穿叶独行菜雌蕊和雄蕊结构的观察&田允温 庄重 323

山茶亚科花粉形态的研究&叶创兴 323

山白树的花药发育和花粉形成&傅志军 324

荔枝胚胎发育&叶秀粦 325

凤眼莲雌雄蕊的发育和解剖研究&艾素云 徐金星 罗迪光 325

甜叶菊受精作用及其胚和胚乳的早期发育&申家恒 殷华 连永权 陈绍裘 326

大山楂花粉萌发的研究&许方 姚宜轩 326

几种蕨类植物配子体的扫描电镜观察&包文美 敖志文 施心路 刘保东 327

向日葵离体孤雌生殖的超微结构研究&阎华杨 弘远 328

谷子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成仿云 金芝兰 329

缘毛鸟足兰胚胎学研究&孙安慈 钱南芬 李军 330

烟草花粉胚的起源及影响胚胎发生的某些因子&朱庆麟 王瑞库 张成成 331

中国五加科花粉形态研究&向其柏 331

香榧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倪钦良 332

建兰素心根状茎分化的研究&任玲 孙安慈 333

山黄皮的胚胎学研究&任群 戴蕃瑨 334

花粉管原生质体胞外纤维的形成&朱澂 334

大豆游离小孢子的培养及愈伤组织形成&刘德璞 孙寰 袁鹰 335

白榆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李文钿 朱彤 336

嘉兰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及其多糖物质的动态&李平 陈凤书 337

我国山楂属主要种花粉形态的观察&辛孝贵 337

用酶解技术观察花粉管进入胚囊&杜汝慧 338

中国党参属花粉的形态研究&沈连生 岳雪莲 陆蕴如 338

天胡荽亚科花粉形态研究&佘孟兰 舒璞 339

枸杞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李坤季 杨貌仙 340

四合木胚胎学初步研究&吴树彪 340

山茱萸有性生殖过程的研究&余象煜 李平 项春生 王海洋 341

拉马克月见草茎的解剖构造&李焜章 341

矮生菜豆胚与胚乳的发育&国凤利 席湘媛 342

沙棘雌雄性别的确定&周世权 兰登明 杜润锁 343

新疆李亚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杨昌友 李楠 343

矮生菜豆花粉的发育&张宪省 344

知母绒毡层细胞中花粉鞘和微粒体的起源、发育与超微结构&陈祖铿 周馥 345

益智胚珠的珠心冠原与承珠盘细胞壁的组织化学研究&张振珏 346

白碗莲有性繁殖过程的研究&张晓艳 邓惠勤 唐佩华 张和民 刘一鸣 346

酶解离析的植物胚囊的永久制片和扫描电镜观察&陈振端 347

黄花菜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发育初报&范鸿芝 周朴华 王凤翱(3 48

芡的果实发育&陈维培 张四美 张卫明 348

栝楼雌雄配子体的形成&杨瑞华 胡志衡 349

几种植物花粉原生质体的大量制备与初步培养&周嫦 350

祝光苹果受精过程的观察&周毓君 王吉琮 351

三分三小孢子发生和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杨貌仙 李坤季 351

白皮松早期雄配子体发育及其超微结构&周馥 陈祖铿 王伏雄 352

西洋参的胚状体发生与植株再生&郭生桢 马延康 王根朝 353

几种常见蕨类植物孢子的扫描电镜观察&胡志衡 杨瑞华 353

华北五角枫雌配子体发育与受精作用的研究& 段松 曹慧娟 李天庆 354

大山楂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形成&姚宜轩 许方 355

黑穗醋栗花粉形态的电镜观察&弭忠祥 桂明珠 胡宝忠 356

几种被子植物的湿型柱头的超微结构&胡适宜 356

昆明山海棠花的形态及花粉萌发的初步观察&郭晓红 357

领春木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姚晓桃 358

云烟二号小孢子发育的研究&赵惠兰 358

中国忍冬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胡嘉琪 贺超兴 359

中国姜科花粉壁超微结构的研究&梁元徽 359

秤锤树花的形态学研究&徐汉卿 黄清渊 360

龙胆试管花的开花习性和配子体发育& 钱迎倩 毋钖金 周云罗 361

凤眼莲在长江以北不结实原因初探&唐佩华 黄国振 362

凤眼莲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徐金星 艾素云 362

黑穗醋栗种子发育及其解剖结构研究&桂明珠 王慧生 胡宝忠 363

丹参的配子体发育&钱南芬 364

红小豆小孢子发育的研究&梁素华 汤泽生 365

豆薯胚胎发育早期营养物质进入胚乳的途径初探&翁裕佳 365

花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席湘媛 366

我国古代有关植物形态学的记载考证&高震 367

盾叶薯蓣的胚胎发育及其在演化上的意义&秦慧贞 李碧媛 吴竹君 368

梓树属植物花及叶细胞中核内含体的研究&黄金生 樊汝汶 姜力 369

罗汉果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莫庭旭 张振珏 369

沙枣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屠骊珠 马虹 370

东北茶藨子属花粉形态的研究&黄普华 叶万辉 370

水稻花粉发育时期DNA、RNA的合成&程井辰 371

水稻胚囊的超微结构观察&董健杨弘远 372

杉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四分体、小孢子、花粉粒和绒毡层的超微结构&蒋恕 黄金生 373

花粉体外萌发与观察方法&童恩预 374

中国伞形科特有属花粉形态研究&舒璞 佘孟兰 374

豆薯胚与胚乳的发育&曾懋修 翁裕佳 375

青檀的生殖过程&管亦农 376

滇楸花柱引导组织发育的超微结构的研究&樊汝汶 黄金生 377

沙枣体内外胚胎发育的比较研究&潘景丽 屠骊珠 378

罗汉果受精作用观察&薜妙男 379

五、古植物学和孢粉学 380

中国热带、南亚热带第四纪孢粉组合与古植物被演替&王开发 张玉兰 蒋辉 380

吉林省长白山地区13000年来的植被和气候的变化&刘金陵 380

绿球藻目起源的化石证据&刘雪娴 381

广东连阳谷田组植物化石组合及时代&朱家柟 胡雨帆 冯少南 382

吉林省辉南县金川沼泽沉积物的花粉分析&孙湘君 吴玉书 383

青海湖钻孔的孢粉分析及其在地理学和植物学上的意义&杜乃秋 孔昭宸 山发寿 384

杜仲花粉形态的研究&张玉龙 384

中国松科花粉形态研究&张金谈 385

鄂西中侏罗统香溪组几种植物化石&吴向午 386

中国蒺藜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周世权 席以珍 387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中侏罗世地层及植物群&李佩娟 吴向午 梅盛午 何元良 李炳有 388

吉林延吉早白垩世几种被子植物&李浩敏 张川波 389

榆属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分类意义研究&辛益群 389

贵州草海地区5000年以来的古植被与古气候变化&陈佩英 390

中国蒿属花粉形态的研究——兼论与其邻近属花粉形态的关系&陈松波 张金谈 391

横断山区晚三叠世植物的研究&陈晔 段淑英 391

山西省晚石炭纪种子蕨一新种——中国靓籽&赵立明 392

北方侏罗纪银杏类某些属种的出现及其意义&段淑英 393

攀枝花苏铁花粉形态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席以珍 394

轮生钩藻的形态特征及其系统位置&耿宝印 395

根据花粉分析推论东北长白山西麓一万年来的植被与环境&袁绍敏 395

醋酸酐分解与花粉形状及体积的变化&郝海平 396

南沙海域全新世孢粉植物群&唐领余 沈才明 396

横断山区新生代植物群及其生境&郭双兴 397

横断山区新生代植物区系的发展演变&陶君容 398

六、植物细胞学 400

大麦不同品种G-、C-和N-带核型比较&丁毅 宋运淳 刘立华 400

用胰酶法在玉米染色体上同时显示C带和高分辨带&卫俊智 朱凤绥 401

花叶芋组织培养中胚状体及不定芽发生的组细胞学观察&马延康 郭生桢 王根朝 402

多花黄精的染色体和核型研究&方永鑫 402

羊草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王成波 403

玉米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及植株再生&王毅 谢友菊 戴景瑞 404

海棠细胞薄层培养中2,4-D的特殊效应的研究&王琦 张丕方 404

长毛红山茶和长尾红山茶的核型分析&王雅琴 黄少甫 徐炳声 梁盛业 405

伊贝母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的形成及细胞组织学观察&王?山 杨汉民 王亚馥 李芳 贾廷耀 406

白兰瓜体细胞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的细胞遗传学特性&王亚馥 高清祥 王?山 吴大康 张勤 407

芦笋抗S-(2-氨乙基)-半胱氨酸细胞变异体的筛选&尹延海 王敬驹 408

裸燕麦的幼胚和花药培养&孙敬三 Maro R.Sondahl 409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世代间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孙宗修 谢芙贤 荣绛平 410

长豇豆花叶病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糖蛋白的细胞化学研究&孙龙华 简令成 411

杜仲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研究&田兰馨 411

沙棘染色体组型研究&白庆武 王虹 赵彩红 张桂琴 412

刺梨染色体数目观察&史肖白 秦慧贞 顾? 413

六种野生豆科植物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安利佳 罗希明 张汉 何孟元 郝水 413

枣胚乳植株的生物学和细胞学研究&王荫坪 王强生 贾元淑 李醒义 414

方竹属两个种的核型研究&冉志华 熊济华 414

胶烟草的原生质体再生及基因4遗传转化&刘春明 许智宏 415

水飞蓟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研究&刘四清 蔡起贵 416

一个小麦自发染色体易位的筛选&刘秉华 杨丽 416

水仙叶肉细胞微体的发育及酶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刘丹 陈睦传 417

甘薯愈伤组织的细胞化学及某些同工酶变化的研究&刘林德 张慧娟 姚敦文 418

长期继代培养的胡萝卜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及分化能力的研究&李名扬 贾敬芬 419

石刁柏细胞培养及管状分子分化&李良材 H.W 柯仑巴赫 419

植物激素控制黑穗醋栗茎段愈伤组织分化的细胞组织学观察&李勇 吴绛云 420

棉花黄化突变质体的发育和超微结构&李守全 孙敬三 421

植物离体培养的染色体及同工酶研究&李国珍 黄复深 唐晓艳 李国凤 陈裕明 422

大蒜核仁组成区(NORs)的多态现象&李懋学 普晓兰 423

中国兰科部分种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李秀兰 陈瑞阳 程式君 刘方媛 423

白英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李英霞 葛传吉 424

植物染色体高分辩显带技术及其机理&朱凤绥 卫俊智 425

大叶扬柱头接受表面的超微结构及其细胞化学特性&朱彤 麻左力 425

南黄大麦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汤泽生 代庆阳 苏学辉 426

玉米三体和B染色体单价体的行为&齐克森 427

蚕豆染色体周边RNP的超微结构&邢苗 郝水 428

紫荆雄配子体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双核仁现象&任一龙 王兰 戴大临 428

小麦-天兰偃麦草-黑麦三属杂种诱导花粉植株的研究&庄家骏 贾旭 陈国庆 苗中和 429

白扦和青扦染色体的Giemsa分带研究&陈可 430

一种简易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陈路 430

银杏性染色体研究&陈瑞阳 安祝平 宋文芹 李秀兰 陈永利 431

八角核型的初步研究&陈维新 叶志云 蔡玲 431

枸杞胚乳植株二代的倍性&陈素萍 王莉 邵启全 432

伊梨贝母鳞茎离体培养细胞组织学观察&陈庆祥 孙卫琳 杜伟 莫辉 433

植物细胞核孔复合物与细胞发育关系&陈一新 郭一松 吴敦肃 433

石刁柏种子萌发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陈睦传 刘丹 洪维廉 434

用荧光染色-冬青油透明方法观察花粉细胞核&杨弘远 435

山黧豆组织培养中的染色体变异&杨汉民 高清祥 王小兰 435

苹果亚科的核型进化及其亲缘关系的研究&宋文芹 李秀兰 陈永利 436

玉米染色体G-带和Q-带带型的比较&宋运淳 刘立华 437

贵阳十大功劳染色体核型分析&邹琦丽 蒋巧媛 438

棉籽仁细胞提取无毒素棉油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利容千 曾子申 王宪周 周越鸿 438

秋播结球大白菜生殖顶端发育过程中解剖结构及细胞组织化学变化的研究&孟振农 439

花粉生殖细胞大量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研究&周嫦 吴新莉 440

烟草原生质体培养中35S-甲硫氨酸掺入的研究&周云罗 林忠平 钱迎倩 440

水稻组织培养中染色体数变异的研究&周世琦 钱德杞 曹秀云 441

中国几种藓类的细胞学观察&周云龙 沙伟 王长锐 吴鹏程 罗健馨 442

大豆和豌豆基因组中与酵母β-微管蛋白基因同源序列的初步研究&林忠平 王朵 钱迎倩 442

三七、人参、西洋参组织培养的比较&郑光植 王世林 杨崇仁 443

几种鸭跖草科植物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郑坚瑜 谷春艳 陈瑞阳 443

牡丹的核型研究&张赞平 444

四元单倍体小偃麦的减数分裂研究&张大明 李集临 445

细胞薄层培养中细胞分裂多样性的研究&张丕方 王琦 445

胡萝卜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酶动力学和定位观察&张怀壁 李天然 446

红松酯酶同工酶地理变异的研究&张士波 张培果 447

玉米四个品种的组型分析&张作荣 蒋双英 447

玉米不同品种染色体G-带、C-带、N-带的比较&张飞雄 宋运淳 刘立华 448

黄花烟草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化植株及其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赵彦修 姚敦义 449

洋葱染色体中螺线管的超微结构&郝水 焦明大 胡阿林 449

光周期诱导期间牵牛茎端分生组织的超微结构&郝迺斌 李守全 450

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郝玉蓉 李明世 齐兰兰 451

裂叶悬钩子不定芽发生过程中蛋白质、核酸的动态变化&柯善强 陈海芳 黄仁煌 Robert M.Skirvin 451

伞形科蔬菜植物的核型研究&胡峻 利容千 曾子申 452

水稻染色体G-带的研究&姚青 宋运淳 刘立华 453

几种植物分生组织细胞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研究&洪维廉 欧阳学智 刘丹 453

甜菊叶片脱分化及再分化中质体超微结构的观察&欧阳学智 洪维廉 汪德耀 454

甜菊花粉发育过程中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的分化及功能的研究&郭洁 陈睦传 汪德耀 455

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根碱的研究&侯嵩生 李新民 吴玉兰 尚廷兰 陈路 李洪林 456

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后伊贝母细胞中微管形态的变化&徐子勤 李守全 孙敬三 林忠平 456

二倍体野生棉的核型变异和进化&聂汝芝 李懋学 457

甜瓜未受粉子房离体培养诱导植株&高清祥 杨汉民 吴大康 张勤 458

莲子叶叶肉细胞核DNA含量的多倍化&唐佩华 孙德兰 蔡起贵 李素文 459

稀土磁诱发大麦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初步观察&梁彦生 李国珍 陈裕民 459

防风悬浮细胞的原生质体培养&盛世红 陈惠民 460

柑桔染色体计数&黄少南 王雅琴 赵治芬 461

大花紫露草染色体核型的研究&崔桂友 吴国芳 461

八种(亚种)沙棘属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曹亚玲 吕荣森 462

甘卓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韩迎山 463

三种沙棘的核型和性染色体&普晓兰 李懋学 徐炳声 463

葱莲染色体的核型分析&谢忠稳 吴国芳 464

甜菊愈伤组织的生长、分化与甜菊糖苷积累的关系&谢绍萍 陈睦传 汪德耀 465

提莫菲维小麦与四倍体长穗偃麦草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韩方普 李集临 张大明 465

猕猴桃茎段的超低温保存&简令成 孙龙华 466

鸭梨花药和花粉粒细胞形态发生的观察&葛延文 郝美璞 467

棉属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谭晓连 钱迎倩 468

我国四种当归属植物的核型和与日本共有种群的亲缘关系&潘泽惠 吴竹君 刘心恬 468

紫荆绒毡层细胞中乌氏体形成的超微结构观察&戴大临 王兰 任一龙 469

润南绒毡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戴蕃瑨 戴大临 郭建民 470

七、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 471

山东海岸沙生植被的初步研究&王仁卿 471

中国的银叶树林&王伯荪 472

西藏库拉岗日峰地区植被的主要类型与分布特点&王金亭 武田义明 472

北京市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硫的分布、迁移和相互间关系的研究&王忠民 黄银晓 473

湖北大别山植物新记录&王映明 474

内蒙脑木洪铜矿区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孔令韶 高平 475

河南常绿阔叶林——青冈栎林的研究&叶永忠 476

草地的矿物质组成和土壤&叶正丰 476

Kikuyu的生物学特性与治理崩岗的关系&叶绣珍 莫熙穆 蔡汉权 477

红沙荒漠草场植被&丘明新 478

SO2对牡丹花药发育的影响&印莉萍 刘捷平 479

大兴安岭大白山植物群落&卢喆 480

四川江津四面山常绿阔叶林的特征和类型&刘玉成 481

南京地区水体中浮游硅藻群落的变化与水质污染的关系&刘运兰 482

北京百花山主要森林群落的结构与动态特点&刘庆洪 483

水稻、大豆等作物HF伤害阈值的研究&刘绍考 陈树元 卞咏梅 谢明云 王萍 483

中国海滩植被的初步研究&刘昉勋 黄致远 484

我国沙漠中部地区不同生态类型植物的生理特征&刘家琼 蒲锦春 刘新民 黎志坚 485

四川灌县青城山四川润楠-穗花杉群落的初步研究&刘智慧 谭经正 廖邦洪 486

几种树种的叶绿素含量与其生态习性的关系&刘锦荣 487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草原植被的结构、生产力及其分布规律&李永宏 李忠厚 488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物候观测&李素德 高东昌 关广清 489

胶州湾碱蓬植物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邢军武 490

用国土卫星像片编制黄河三角洲植被图&池宏康 490

墨脱的植被&陈伟烈 491

北京人工刺槐林化学元素含量特征&陈灵芝 孔繁志 缪有贵 492

亚热带青冈栎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研究&陈启瑺 沈琪 493

利用开顶式熏气装置研究HF对水稻、大豆和青菜的影响&陈树元 卞咏梅 刘绍考 谢明云 王萍 494

中国南海海岸的红树林&陈树培 梁志贤 邓义 495

南方西洋参栽培技术&陈裕 496

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陈锐章 彭桂英 黄福祥 496

克鲁克湖水生植被研究&陈耀东 497

广州地区农田杂草生态学和群落学特性&吴万春 宁洁珍 498

水生植物对滇池富养化及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净化效应&吴玉树 李森林 499

江西三清山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吴国芳 周秀佳 汤艺峰 500

中国东部和日本中部常绿阔叶林的比较&宋永昌 500

湖北省神农架巴山冷杉林的研究&李博 班继德 502

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羊草和大针茅光合作用午间降低原因的探讨&杜占池 杨宗贵 503

河南新乡苔藓植物及生态观察&余慧君 504

地膜覆盖对桔园生态环境的效应&何忠 504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地区植被特征与界限&邹厚远 刘志高 程积民 黄少华 505

西藏阿里植物群落的环境定量解释&张新时 506

群落演替与土壤动态之间的关系&张全发 郑重 507

欧州贝母种子生物学的研究&张利权 507

关于东北草原区碱斑形成与植被消长的初步观察&张济民 508

山西南方红豆杉林的调查研究&张金屯 李才贵 509

新疆塔城南湖地区的植被&张佃民 郭英杰 510

关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森林与森林草原区的分界线&张振万 511

河南紫斑牡丹的生态条件及分布的研究&张益民 王进涛 张赞平 512

鼎湖山森林群落植物量和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张祝平 彭少麟 孙谷畴 黄玉佳 512

泰安物候季节的划分与泰安物候历(1963—1986)&杨式瑁 裴敦和 513

彩色红外型舰空遥感图象目视解译方法在雅砻江下游植被研究中的应用&杨启修 514

羊草、大针茅不同生长时期光合速率与环境气温关系的比较研究……………………… 515

杨宗贵 杜占池 515

海南岛鹦哥岭草场野牡丹及桃金娘分布格局的研究&郑坚端 516

大针茅群落光合作用速率季节变化的初步研究&金启宏 盛修武 戚秋慧 洪亮 517

辽宁水生植被的研究&林长清 518

北京主要绿化植物净化能力的研究&林舜华 黄银晓 韩荣庄 姚依群 518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Koigsee针叶林地藓类植物研究&洪如林 519

浙江乌冈栎森林群落的结构、生长规律及其合理利用&洪利兴 杜国坚 姚国兴 520

东北地区羊草群落复壮更新的试验研究&南寅镐 魏均 521

贵州省罗甸县的南亚热带沟谷季雨林&钟世理 杨昌煦 522

小兴安岭上甘岭山的植被主要类型及其垂直分布&徐文铎 523

广东兴宁县荒山植被的研究&徐祥浩 范伟 524

河南的针叶林植被&徐粹新 525

广西大瑶山的银杉、长苞铁杉及广东五针松混交林的特点&莫新礼 526

荷花——一种处理污水的新资源植物&唐佩华 孙金洲 沈剑霞 黄国振 527

河北省漳卫运河流域的浮游植物及对植食性鱼类(白鲢)的产量估计&孙彦华 谢松 528

秦岭蕨类植物的生态特点&郭晓思 528

竹子与熊猫的生态条件及地理分布&秦自生 529

林带对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顾泳洁 刘宏纲 宋永昌 530

东北羊草草地水分动态的初步研究&常杰 531

内蒙古羊草草原群落光和特性的研究&戚秋慧 盛修武 531

羊草草原种群光合生态的探讨&盛修武 戚秋慧 金启宏 姜恕 532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黄可 张继东 董忠民 田先华 533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55种植物根系氮与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黄德华 陈佐忠 533

广东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彭少麟 周厚诚 陈天杏 郭少聪 534

长白山豆科植物的生态习性、分布、区系分析及其共生固氮能力的研究&傅沛云 吴阳 王基选 丁鉴 535

大头茶种群的结构与动态&董鸣 536

初论四川自然保护现状及其植物保护效益&虞泽荪 537

天然云南松林群落结构与生物量的初步研究&廖邦洪 范继才 朱明全 唐楚钊 538

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栖息地植被与饲料植物的研究&蔡守坤 黄致远 潘如圭 539

荆条灌丛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元素循环及相对稳定性&戴晓兵 540

缅茄某些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研究&韩德聪 游恺哲 陈晓刚 曹作廉 541

八、植物生理学 542

温度与水分对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生理教研室、植物生理生化研究室 542

花生光合特性的研究&万勇善 张高英 543

豌豆子叶线粒体发育的研究&王飞澜 刘存德 543

植物激素对离体葡萄器官分化的影响&王玉英 顾晓红 高新一 544

果树营养与产量研究初报&王长弼 黄爱仙 侯树民 545

水青树、连香树和领春木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王东 545

厌氧环境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王宇伟 樊梦康 546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蝴蝶兰快速无性繁殖&王怀宇 547

肥料对提高哈密瓜品质和产量的研究&王仲田 陈远富 547

NaC1及γ射线对组培小麦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王存喜 程炳嵩 李雅志 548

枸杞组织培养进程中过氧化物酶和蛋白质含量及种类变化的研究&王亚馥 王?山 陆卫 逯斌 549

小麦抗旱性分级的组织学基础&王曼丽 亓毓喆 张彦 549

小麦离体线粒体的酸性磷酸酶和K+、Na+—ATP酶与冻害的关系&王荣富 何若韫 550

长期开顶式臭氧熏气对小麦生长发育和收获的影响 王勋陵 黄韵珠 551

主要生态因子对人参光合速率的影响&王铁生 王化民 张建民 孟繁莹 赵亚慧 高金芳 冯春生 杜志中 552

耐寒性柑桔叶片角质膜和蜡质的适应性&王家训 553

不同耐肥性小麦品种幼苗NO3-吸收等特性的研究&王惠生 程炳嵩 553

放线菌素D在绿豆子叶切段形成愈伤组织中的作用及其与核糖核酶的关系&牛玉仙 徐桂芳 唐定台 张静兰 554

光质对毛地黄叶组织培养物中大分子物质含量及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影响&仉德祥 曹勇伟 张丕方 王凯基 555

用定量法测定九里香种子的活力&方坚 孙昌高 徐秀瑛 裴雷 556

绿豆子十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变化&马建忠 梁厚果 邹喻苹 赵原 556

猕猴桃属性别的化学鉴定&刘桂清 刘捷平 557

桑、构树和杜仲性别的化学鉴定&刘冬梅 王海臣 安会霞 558

雌雄异株植物性别的化学鉴定——杨属和柳属&刘捷平 田汝岭 赵云云 558

毛杨梅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刘宁 李正芬 559

木兰科植物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初步研究&刘晓峰 刘玉壸 560

NaCl对小麦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刘建国 560

普通野生稻外植体超低温保存方法的研究&刘建文 江朝余 561

几种植物生长物质对茄茎新皮再生的影响&刘庆华 李正理 562

二氧化硫对牡丹生长的影响&印莉萍 李丹 赵微平 563

浙贝母种子休眠机制的初步研究&孙昌高 563

糜子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孙德兰 564

离体长期保存水稻种质的研究&孙宗修 傅亚萍 张育薪 565

细绿萍与北京地区污水的净化及合理利用&孙金洲 唐佩华 沈剑霞 565

罗布麻花粉萌发及保存能力的研究&叶树茂 蒋立训 阎正录 王天伦 566

玉米不同播种方法对MC环数、叶绿体类囊体膜的超微结构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左宝玉 王唯贤 蔡华珍 高乃琴 567

番茄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变化&卢春彬 梁厚果 刘存德 沈全光 568

黑暗对辣椒花粉育性的影响&田汝岭 569

植物激素对沙棘插条育苗生根的影响&李小荣 李凤英 常晋淑 候小晋 569

棕色固氮菌中一个具有硝酸还原活性及乙炔还原能力的小分子蛋白&李永兴 沈剑霞 王宗策 孙金洲 陈汝进 570

杂交水稻生育后期根系衰老机理的探讨&李红燕 吴振球 571

吐水液成分定性分析与作物营养诊断&李成一 马新民 571

湘西北晚籼稻开花期耐冷性鉴定&李达模 于新民 李绍清 王洪春 572

离体培养的新疆紫草有用次生物质的诱导形成&李国凤 伍正容 叶和春 卢馥荪 向桂琼 祝凤池 573

花衰老过程中的某些生理、生化及细胞学变化&李宪章 侯建忠 娄成后 574

盐分胁迫条件下碱蓬幼苗脯氨酸、水分和干重变化的研究&李明亮 574

水稻耐盐变异体筛选的研究&李洪建 钱德杞 575

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超氧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脂质过氧化&李晓萍 胡文玉 陈贵 576

维生素E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李梦琏 王朝斌 张桂春 577

黄瓜果实衰老过程中细胞及生化变化及其与植物激素的关系&李绪行 邵莉楣 殷蔚薏 577

冬小麦幼苗对高渗溶液的生理反应&李德全 邹琦 578

泌盐植物中华补血草某些耐盐特性的研究&衣建龙 579

B9和卅烷醇对花生叶片ATP酶活性的影响&庄伟建 彭时尧 林木山 580

野生大豆贮藏蛋白mRNA的分离及其cDNA的合成&毕玉平 米景九 郭静成 581

亚硒酸钠对叶片转绿过程中叶绿素生物合成和叶片衰老的作用&朱亮基 杜晓光 由小铭 581

低温对黄瓜叶绿体色素蛋白复合物及其激发能调节的影响&许春辉 王可玢 赵福洪 戴云玲 582

西洋参光合途径的研究&任贵兴 王铁生 吕明山 王化武 王化民 孟繁莹 赵亚惠 郭崇民 583

不饱和脂肪酸对色素分子在光合膜中取向的影响&匡廷云 王维球 583

忍冬组织培养及其次生代谢物质的研究&宋广运 梁宏 584

满江红和满江红鱼腥藻类囊体膜的冰冻蚀刻的研究&宋云 左宝玉 匡廷云 585

含羞草的运动观察&陈志祺 586

硫代黄素T荧光素在植物活细胞染色及核穿壁现象检查上的应用&陈兵元 杨世杰 娄成后 586

光合细菌中具有硝酸还原活性的小分子量蛋白组分的分离及其催化乙炔还原反应的特性研究&陈汝进 沈剑霞 王宗策 孙金洲 李永兴 587

蓝藻7120光漂白细胞的吸氢&陈因 587

苦苣苔科植物的组织培养&陈维伦 郭东红 杨善英 588

市场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抗坏血酸浓度的初步研究&陈振德 李美云 梁作勤 588

卅烷醇对甘蔗的一些生理效应的影响&陈德海 蔡元寿 叶德炽 599

特定电磁波(TDP)对螺旋藻光合放氧速率及生物量的影响&杨大旗 周小华羊 590

草种子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杨彩民 591

盐分胁迫下烟草愈伤组织脯氨酸合成途径的初步研究&邹宁 591

菠菜叶绿体被膜的电镜观察&邹喻苹 赵原 徐黎 马建忠 梁峥 汤佩松 592

氯化胆碱(CC)对小麦和水稻幼苗生理的影响&何若天 593

菊花脑外植体组织培养再生植株&何道一 邹琦 593

猕猴桃同工酶和性别的研究&肖守华 潘季淑 郑开文 徐绍颖 594

月季的试管繁殖&冷观悌 郭彩月 曹孜义 595

盐分胁迫对籼、粳水稻苗期形态建成和生理变化的影响&严菊强 王以秀 薛庆中 沈圣泉 596

植物对化学抑制剂的反应&邵元忠 钱德杞 596

香蕉果实成熟与衰老过程中酸性磷酸酶的变化&沈全光 刘存德 阎田 梁厚果 597

北京高碑店污水水域内高等水生植物之筛选&沈剑霞 唐佩华 孙金洲 598

姜黄属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吴德邻 刘念 599

杜仲种子萌发与贮藏特性的初步研究&林坚 郑光华 600

高密度聚乙烯型保鲜袋对香蕉保鲜效果的研究&吕荣欣 吴金珠 占雪娇 庄荣福 601

水稻抗P-氟苯丙氨酸(PFP)突变体的筛选&孟征 陈英 601

半夏组织培养再报&余绍华 赵亚力 邓佑齐 杜承忠 602

2,4-D对玉米根氧化还原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生长、G-6-P脱氢酶、ATP酶活性和介质pH值的关系&邱泽生 洪剑明 黄勤妮 602

植物内源激素IAA、GA3、6-BA和生长调节剂卅烷醇(TA)对螺旋藻光合作用及生物量的影响&周小华 杨大旗 603

草莓快速繁殖和种质试管苗保存&周明德 604

甜橙植株的贮藏营养水平与翌年新生器官形成的关系&周学伍 黄辉北 黄永 605

质体醌分子结构与光合电子传递活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周佩珍 李良璧 毛大璋 马红 翟小京 605

青肤杨营养状况与肚棓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周武勤 郭锡九 606

光质对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器官发生和生长的影响&张丕方 董崇楣 仉德祥 607

不同成熟度和不同处理对苹果虎皮病的影响&张元湖 毛春云 607

增甘膦对梨果实的生理作用及鸭梨褐变机制探讨&张立军 李钰 608

2,3-环氧丙酸钾对大豆光合功能的影响&张其德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