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简称与略语表 1
目录 1
1-1 什么是维修工程? 7
第一章 引言 7
1-3 维修工程的目标 10
1-2 维修工程与维修的相互关系 10
1-4 维修工程各要素组同有关科目间的相互关系 13
参考资料,文献 17
2-1 引言 19
第二章 寿命周期内维修工程的工作 19
2-2 初步设计阶段 21
2-2.1 程序模型 22
2-2.2.2 维修参量 24
2-2.2.1 工作参量 24
2-2.2 工作参量与维修参量 24
2-2.3.1 研制计划 25
2-2.3 规划技术 25
2-2.3.2.2 后勤保障各要素 27
2-2.3.2.1 后勤保障规划的安排与依据 27
2-2.3.2 后勤保障计划 27
2-3.1 招标书的内容 29
2-3 核准阶段 29
2-3.3 评定各承包者的报告 31
2-3.2 承包者工作 31
2-3.4 保障计划 33
2-3.5.1 管理保障计划 34
2-3.5 承包者建议的计划 34
2-3.5.2 保障设备计划 35
2-3.5.4 人员与训练计划 36
2-3.5.3 备件及其保障计划 36
2-3.5.7 承包维修计划 37
2-3.5.6 设施计划 37
2-3.5.5 装备出版物计划 37
2-3.5.9 维修文件汇编与分析计划 38
2-3.5.8 技术辅助计划 38
2-3.5.11 运输、包装与贮存计划 39
2-3.5.10 维修鉴定计划 39
2-4 全面研制阶段 40
2-4.1.1 管理保障计划 41
2-4.1 保障计划——工作条款 41
2-4.1.3 备件及其保障计划 42
2-4.1.2 保障设备计划 42
2-4.1.5 装备出版物计划 43
2-4.1.4 人员与训练计划 43
2-4.1.9 维修文件汇编与分析计划 44
2-4.1.8 技术辅助计划 44
2-4.1.6 设施计划 44
2-4.1.7 承包维修计划 44
2-4.1.10 维修鉴定计划 45
2-4.2 综合权衡对维修的作用 46
2-4.1.11 运输、包装与贮存计划 46
2-5 生产阶段 47
2-6.1 数据分析 48
2-6 部署使用阶段 48
2-6.2 装备改进 49
2-6.3 基地工作 50
2-7 淘汰处理阶段 51
参考资料,文献 53
3-1 引言 54
第三章 维修工程对设计的影响 54
3-2 维修工程设计原理 55
3-3 设计时维修工程对可靠性设计思想的影响 58
3-3.1.2 概率定理 60
3-3.1.1 概率定义 60
3-3.1 可靠性的统计学处理 60
3-3.1.4 “浴盆”曲线 62
3-3.1.3 指数分布 62
3-3.1.5 系统可靠性模型 64
3-4 维修工程对寿命周期后勤的影响 65
3-3.1.6 维修工程能够做些什么? 65
3-4.1 费用的综合权衡 66
3-4.2 工具要求 67
3-4.3 环境的适应性 68
3-4.3.2 诱发环境 69
3-4.3.1 自然环境 69
3-4.4 寿命周期内的维修 71
3-4.3.3 维修工程的作用 71
3-4.5 人员训练要求 73
3-4.6 安全性 74
3-4.6.1.1 电击 75
3-4.6.1 电子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75
3-4.6.1.2 电击的防护 76
3-4.6.1.3 辐射危害 77
3-4.6.1.5 机械性危害 78
3-4.6.1.4 内向爆炸与爆炸 78
3-4.6.1.7 绝缘材料 79
3-4.6.1.6 超载的防护 79
3-4.7.1 材料选择 80
3-4.7 结构技术 80
3-4.6.1.8 防火 80
3-4.7.2.1 敷形涂覆 81
3-4.7.2 元件的物理保护 81
3-4.7.2.2 封装 82
3-4.7.2.3 振动控制 83
3-4.7.3.1 电子装备器材的测试点 84
3-4.7.3 测试点 84
3-4.7.3.2 机械装备的测试点 87
3-4.7.5 轴承 88
3-4.7.4 间接测试 88
3-4.7.5.4 套筒轴承 89
3-4.7.5.3 密封轴承 89
3-4.7.5.1 不加润滑的轴承 89
3-4.7.5.2 半润滑轴承 89
3-4.7.5.8 降低额定值 90
3-4.7.5.7 轴承密封 90
3-4.7.6 润滑 90
3-4.7.5.6 锥形滚柱轴承 90
3-4.7.8 自调零部件 91
3-4.8 腐蚀问题 91
3-4.7.7 固定关节 91
3-4.8.2 表面保护层 92
3-4.8.1 材料选择 92
3-4.8.2.1 表面保护层选择应考虑的问题 93
3-4.8.2.2 表面保护层的类型 94
3-4.9 耐用性 95
3-4.9.1 提高耐用性 96
3-4.9.1.1 选择原材料 96
3-4.9.2 耐用性试验 97
3-4.9.1.3 质量控制 97
3-4.9.1.2 公差与配合 97
3-4.9.3 耐用性的设计 98
3-4.10 冗余安排 99
3-4.7.5.5 滚柱轴承与滚珠轴承 99
3-4.10.1 简单冗余 100
3-4.10.2 复合冗余 102
3-4.10.3 运行冗余与备用冗余 103
3-4.10.4 冗余,可靠性及其综合权衡 104
3-4.10.5 装备器材中的冗余举例 105
3-5 在装备设计中维修工程对可维修性各个方面的影响 106
3-5.1 综合权衡的各个参量 107
3-5.2 可维修性设计评审 108
3-5.3 以分队级维修为目标的设计 109
3-5.4 装备对后勤系统的适应性 110
3-5.5 备件标准化 111
3-5.6.1 模件种类 112
3-5.6 降低对所需技术熟练水平的要求 112
3-5.6.3 模件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13
3-5.6.2 模件化结构的优点 113
3-5.6.4.1 弃件式模件的优缺点 114
3-5.6.4 弃件式模件应考虑的问题 114
3-5.7.1 紧固件的种类 115
3-5.7 标准化紧固件的各种类型 115
3-5.6.4.2 弃件式模件的设计要求 115
3-5.7.2 标准化 116
3-5.8 对寿命周期备件要求所进行的综合权衡 117
3-5.10 润滑与保养部位的可达性 118
3-5.9 零部件的可达性 118
3-5.11 固体电路元件的保护 119
3-5.13.1 电缆设计 120
3-5.13 电缆与电线 120
3-5.12 不需维修的装备 120
3-5.13.2 电缆路线的选定 121
3-5.13.3 电接插件 122
3-6 维修工程在制定设计中人的因素要求时应负的责任 123
3-5.14 标准测试设备使用的设计 123
3-6.2.1 人体度量资料的来源与使用 124
3-6.2 人体度量(人体测量学) 124
3-6.1 人的因素工程 124
3-6.3.1 视觉 125
3-6.3 人的感觉能力 125
3-6.2.2 人体度量的种类 125
3-6.4.1 热 126
3-6.4 过高过低温度下人的反应 126
3-6.3.2 触觉 126
3-6.3.3 噪声 126
3-6.3.4 振动对行动的影响 126
3-7 工作状况的历史数据与军用手册参考材料可帮助维修工程评价设计 127
3-6.4.2 寒冷与风 127
3-7.1.1 维修工程分析数据系统 128
3-7.1 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数据的收集系统 128
3-7.2 工程设计、可靠性工程、可维修性工程以及人的因素工程等各种手册 129
3-7.1.2 维修管理系统 129
参考资料,文献 131
4-1.1 维修级别 133
4-1 引言 133
第四章 维修方案 133
4-1.2 保障综合 134
4-1.3 维修剖析 135
4-2.1.2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138
4-2.1.1 装备器材寿命周期各时间要素 138
4-2 维修参量 138
4-2.1 定量的维修参量 138
4-2.1.4 平均修复时间?ct 140
4-2.1.3 单项故障排除工作时间Mct1 140
4-2.1.6 修复时间最大值Mmaxct 141
4-2.1.5 修复时间中值?ct 141
4-2.1.8 预防维修时间中值?pt 142
4-2.1.7 平均预防维修时间?pt 142
4-2.1.11 装备每工作小时要求的维修工时(可维修性指数) 143
4-2.1.10 维修停机时间率? 143
4-2.1.9 预防维修时间最大值Mmaxpt 143
4-2.1.12 利用率 145
4-2.2 在技术要求中的各维修参量 146
4-2.2.2 典型的定量技术要求 147
4-2.2.1 某一现行技术要求的摘要举例 147
4-3 维修工程工作程序模型 148
4-3.1.1 第1.0步——确定项目 149
4-3.1 维修工程工作程序模型 149
4-3.1.4 第4.0步——进行维修任务分析 152
4-3.1.3 第3.0步——研订保障数据 152
4-3.1.2 第2.0步——研订维修方案 152
4-3.1.7 第7.0步——创始并改进维修数据系统 153
4-3.1.6 第6.0步——确定并解决问题 153
4-3.1.5 第5.0步——评审并肯定各项要求 153
4-3.2.1 基本资料 154
4-3.2 维修工程工作程序模型的应用 154
4-3.1.8 第8.0步——执行数据系统产生的结果 154
4-3.1.9 第9.0步——报告现场经验 154
4-3.2.3 第2.0步——拟订维修方案 155
4-3.2.2 第1.0步——确定项目 155
4-3.2.4 第3.0步——制订保障数据 157
4-3.2.5 第4.0步——进行维修任务分析 159
4-3.2.6 第5.0步——评审并肯定各项要求 160
4-3.2.9 对其他装备的应用 161
4-3.2.8 第7.0步——创始并改进维修数据系统 161
4-3.2.7 第6.0步——确定并解决问题 161
4-4.1 维修计划 162
4-4 维修进度计划 162
4-4.2 装备工作与维修的综合 163
4-5.2 分队维修 166
4-5.1 陆军野战装备器材维修 166
4-5 维修组织 166
4-5.3.2 广泛支援维修 167
4-5.3.1 直接支援维修 167
4-5.3 支援级维修 167
4-6 保障规划 168
4-5.4 基地维修 168
4-5.3.3 战地与中继支援维修 168
4-6.1 修理级别分析 169
4-6.2 修理配置表 170
参考资料 171
4-6.3 预防维修与排除故障维修 171
5-1.1 维修工程分析法 172
5-1 引言 172
第五章 维修工程分析 172
5-1.2 维修工程分析的各项工作 173
5-1.3 维修的资料来源 179
5-2 初始维修配置表(PMAC) 180
5-2.1 PMAC的制订 181
5-2.1.2 PMAC的说明 182
5-2.1.1 PMAC制订步骤 182
5-2.1.3 规定维修级别 188
5-2.2 PMAC的规定变量 189
5-2.1.5 PMAC的修订 189
5-2.1.4 正式评审 189
5-3 后勤保障分析数据系统 191
5-3.1 后勤保障输入资料表 196
5-3.1.2 工作要求与维修要求(资料表A) 197
5-3.1.1 资料表的梗概 197
5-3.1.3 可靠性与可维修性特性(资料表B) 198
5-3.1.4 任务分析摘要(资料表C) 200
5-3.1.6 保障与测试设备或训练器材的说明与理由(资料表E) 201
5-3.1.5 维修任务分析(资料表D) 201
5-3.1.7 设施的说明与理由(资料表F) 202
5-3.1.9 补给保障要求(资料表H) 203
5-3.1.8 技能鉴定与理由(资料表G) 203
5-3.2 资料数据输出报告 204
5-4 维修工程对保障的影响作用 206
5-5 维修率 208
5-5.1.2 数学模型 209
5-5.1.1 核对表 209
5-5.1 维修率的应用 209
5-5.2 维修率与系统其他参量之间的关系 210
5-5.1.4 各种估算方法的优缺点 210
5-5.1.3 自动化模型 210
5-5.2.3 与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的关系 211
5-5.2.2 与利用率的关系 211
5-5.2.1 与故障率的关系 211
5-5.3 对维修率变化有关的各要素 212
5-5.5 使用场合 213
5-5.4 故障率 213
5-5.7 气候条件或地理条件 214
5-5.6 零部件对损坏的敏感性 214
5-5.9 战时和平时 215
5-5.8 使用率 215
5-5.10.2 估算的指导方针 216
5-5.10.1 核对表说明 216
5-5.10 用核对表法决定维修率 216
5-5.11.1 典型数学公式 217
5-5.11 用数学分析决定维修率 217
5-5.10.3 注意事项 217
5-5.11.2 公式的使用 219
参考资料,文献 228
6-1 引言 229
第六章 试验,论证与鉴定 229
6-1.1.2 第Ⅱ类试验与论证 230
6-1.1.1 第Ⅰ类试验与论证 230
6-1.1 保障试验 230
6-1.1.5 数据的分析与校正 231
6-1.1.4 第Ⅳ类试验与论证 231
6-1.1.3 第Ⅲ类试验与论证 231
6-1.2 相互关系 232
6-1.1.6 保障试验方案的设计 232
6-2.1 试验的类型 233
6-2 试验 233
6-2.1.2 工作试验与鉴定(OT D) 235
6-2.1.1 研制试验与鉴定(DT E) 235
6-2.3 及早确定试验方法 236
6-2.2 试验方案 236
6-2.5 试验保障的规划 237
6-2.4 试验计划准则 237
6-2.7 规划 238
6-2.6 经费提供 238
6-2.9 测试、测量与诊断设备(TMDE) 239
6-2.10 抽样,准确度与置信水平 240
6-3 可维修性论证 242
6-3.1 可维修性论证的一般要求 244
6-3.2 论证试验计划 245
6-3.2.1 背景资料 245
6-3.2.3 试验组 246
6-3.2.4 保障器材物资 246
6-3.2.2 相互关系 246
6-3.3.1 装备种类 247
6-3.3 任务选择 247
6-3.2.7 重复试验 247
6-3.2.5 准备阶段 247
6-3.2.6 论证 247
6-3.3.2 随机抽样或是分层抽样 248
6-3.3.3 任务出现频数 249
6-3.3.4 任务数量 249
6-3.4 论证的实施 250
6-3.4.1 引入人为故障 250
6-3.4.3 数据的收集 251
6-3.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51
6-3.4.2 维修任务的实施 251
6-4 分析技术 253
6-3.5 有关的活动 253
6-3.4.5 报告 253
6-4.1 实验的设计 254
6-4.2 方差与显著性检验的分析 255
6-4.2.1 显著性检验 255
6-4.2.2 方差分析 257
6-4.3 回归分析与曲线拟合 263
6-4.4 相关分析 268
6-5 维修鉴定 269
6-5.1 鉴定顺序与其他应考虑的问题 270
6-5.2 实物分解与鉴定评审 271
6-5.2.1.1 一般资料 272
6-5.2.1.2 鉴定组 272
6-5.2.1 实物分解与鉴定计划 272
6-5.2.1.3 鉴定规划 273
6-5.2.1.4 物资保证 273
6-5.2.1.6 鉴定工作表 274
6-5.2.1.7 需要进行的活动 274
6-5.2.1.5 鉴定项目表 274
6-5.2.2.3 维修鉴定之后的事项 275
6-5.2.2.2 报告与记录 275
6-5.2.2.1 变更 275
6-5.2.2 鉴定的实施 275
6-5.2.3 实物分解与鉴定的评审报告 276
6-5.3 数据分析与使用 277
参考资料,文献 285
7-1 引言 287
第七章 维修与装备改进 287
7-2 维修任务 289
7-2.1.1 记录的种类 290
7-2.1 记录的保存 290
7-2.1.2 维修记录的应用与处理 291
7-2.2 检查 296
7-2.3 预防维修 296
7-2.3.2 执行过程 297
7-2.3.1 定义与说明 297
7-2.3.3 预防维修计划的规划 299
7-2.4.1 排除故障维修流程 304
7-2.4 排除故障维修 304
7-2.4.2 排除故障维修的种类 306
7-2.5 装备的修改 307
7-2.4.3 排除故障维修的实施 307
7-2.5.1 修改 308
7-2.5.1.1 修改的分等 309
7-2.5.1.2 修改的鉴定 309
7-2.5.1.3 装备修改的研究 310
7-2.5.1.4 数量的要求 310
7-2.5.1.5 修改的实施 311
7-2.5.2 其他改动 311
7-3 承包维修 313
7-3.1 承包维修的阶段划分 313
7-3.3 决策 314
7-3.2 承包维修的优缺点 314
7-3.4 技术条件,要求与资料数据 315
7-3.5 承包维修的应用 316
7-3.6 规划 316
7-3.7 履行与评定 317
7-3.8 维修工程的作用 318
7-4.1.1 要求 319
7-4.1.2 构型控制 319
7-4.1 改进程序 319
7-4 装备的改进 319
7-4.1.2.1 研制装备改进程序 320
7-4.1.2.2 正规装备改进程序 320
7-4.2.1 设计原始资料 321
7-4.2.2 变更的确定 321
7-4.2 改进程序的执行 321
7-4.2.2.2 装备改进建议书 322
7-4.2.2.1 装备性能报告 322
7-4.2.2.3 评定变更建议应考虑的关系问题 323
7-4.2.2.4 对国防部各种出版物的建议变更表 324
7-4.2.3 变更的步骤方法 324
7-4.2.4 装备改进的执行 334
7-4.2.4.1 装备修改工作命令(MWO) 334
7-4.2.4.3 PS期刊 335
7-4.2.4.2 装备改进报告与维修汇编 335
参考资料,文献 336
第八章 数据收集和决策 337
8-1 引言 337
6-2.8 在维修工程分析过程中的试验数据 338
8-1.1 军用数据系统 339
8-1.1.1.2 记录与表格 340
8-1.1.1.1 用途的例外 340
8-1.1.1 陆军维修管理系统(TAMMS),包括抽样数据积累 340
8-1.1.1.3 抽样数据积累 342
8-1.1.2 后勤保障分析数据系统 343
8-1.1.4 装备物资部门标准系统(CCSS) 344
8-1.1.3 基地维修能力/生产率与工程技术数据报告(CCEDR) 344
8-1.1.5 扩大的各基地电子装备全系统计划(SPEEDEX) 345
8-2 数据收集与流程 347
8-3 综合权衡 348
8-3.1.2 统计法 352
8-3.1.1 先定法 352
8-3.1 在评价综合权衡待选方案时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352
8-3.1.3 统计法举例 353
8-3.1.4 工程技术判定法 355
8-3.2 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综合权衡 357
8-3.2.1 弃件式维修与修复的综合权衡 358
8-3.2.2 拼装结构的综合权衡 363
8-4 其他需用的系统数据要素 375
8-4.1 数据系统特性 376
8-4.2 自动化数据系统 377
8-5 费用分析 378
8-5.1 维修费用的各种因素 379
8-5.1.4 人员训练 380
8-5.1.3 待修的不能使用的项目 380
8-5.1.1 维修中所用的劳动 380
8-5.1.2 装备编制 380
8-5.1.6 各种设施 381
8-5.1.5 备件 381
8-5.1.9 装备出版物 382
8-5.1.8 承包维修与军方维修 382
8-5.1.7 专用工具 382
8-5.2.1 相互关系费用估算法 383
8-5.2 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383
8-5.2.2 工程监督费用估算法 385
8-5.2.3 继生费用 386
8-5.2.4 费用模型 387
8-5.2.4.1 贴现 389
8-5.2.4.2 显方程 391
8-5.2.4.3 简式方程 394
8-5.2.4.4 模型的应用 395
参考资料,文献 397
9-1.1 诊断与故障判断过程 399
9-1 引言 399
第九章 诊断和故障判断 399
9-1.1.1 鉴别故障现象 400
9-1.1.2 确定故障部位 402
9-1.1.3 分离故障 403
9-1.2 影响因素 404
9-1.2.2 机内故障判断的手段与特点 405
9-1.2.1 维修方案 405
9-1.2.3.1 TMDE与人员之间的关系 406
9-1.2.3 测试、测量与诊断设备(TMDE) 406
9-1.2.3.2 TMDE的目录与登记 408
9-1.2.4 环境条件 409
9-1.3.1 固定电站、国防通讯系统与美国陆军安全局设备 410
9-1.3 关于陆军各类装备诊断与故障判断方面应考虑的问题 410
9-1.3.2 陆军飞机 411
9-1.3.3 机动车辆和机动发电设备 412
9-1.3.5 轻武器 413
9-1.3.4 战斗车辆、建筑机械和装备搬运设备 413
9-1.3.7 武器系统、导弹系统与弹药 414
9-1.3.6 环境/温度控制设备 414
9-1.3.7.2 诊断与故障判断 415
9-1.3.7.1 维修方案 415
9-1.3.9 战术通讯与电子装备 418
9-1.3.8 使用计算机的电子系统 418
9-2 诊断与故障判断的有关因素 419
9-2.1 人的因素与训练 420
9-2.2 军事职业专业化(MOS)级别 421
9-2.3 测试与诊断设备的优缺点 425
9-2.3.1 类别与样式 426
9-2.3.2 优缺点 427
9-2.3.3 设计原则 428
9-2.5 在选择测试设备中要考虑的综合权衡问题 429
9-2.4 诊断层次 429
9-2.5.2 自动测试 431
9-2.5.1 人机之间的相互关系 431
9-2.5.3 资源要求、工作利用率和后勤 432
9-3 故障判断技术与手段 433
参考资料 436
10-1.1 陆军器材部的物资管理 438
10-1 引言 438
第十章 维修设施 438
10-1.2 基地维修设施 440
10-1.2.2 基地的其他杂项任务 441
10-1.2.1 基地主要职能 441
10-1.2.3.1 基地工厂处 442
10-1.2.3 基地的基本编制 442
10-1.3 承包者设施 445
10-1.2.3.2 生产调度,生产技术与工厂供应各处 445
10-2.1.1 分队级与航空分队级维修 446
10-2.1 陆军维修级别 446
10-2 各级维修机构的设施种类 446
10-2.1.2.1 直接支援级维修 447
10-2.1.2 支援级维修 447
10-2.1.2.3 航空中继支援级维修 448
10-2.1.2.2 广泛支援级维修 448
10-2.2 设施要求 449
10-2.1.3 基地级维修 449
10-2.2.3 广泛支援级设施 450
10-2.2.2 直接支援级设施 450
10-2.2.1 分队级设施 450
10-3.1.1 确定要求和建立修理制度 451
10-3.1 战地支援级维修工作流程 451
10-2.2.4 航空中继支援维修设施 451
10-2.2.5 基地级设施 451
10-3 维修机构工作流程 451
10-3.1.2 不能使用的项目的撤离 452
10-3.1.4.1 位置选择与工场布局 453
10-3.1.4 按编制与装备表(TOE)组织的工场内部的作业 453
10-3.1.3 维修自动调节 453
10-3.2 基地维修工作流程 454
10-3.1.4.3 检查,工作调度与报告 454
10-3.1.4.2 进度计划 454
10-3.2.1.1 基地维修工作量要求的形成 455
10-3.2.1 基地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455
10-3.2.2 基地经费的提供 457
10-3.2.1.2 紧急要求 457
10-3.2.3.1 数量上的机动性 458
10-3.2.3 基地维修工厂劳动力的性质 458
10-3.2.4 生产过程 459
10-3.2.3.2 技能的机动性 459
10-3.2.4.2 分区车间或固定式工段布局 460
10-3.2.4.1 生产布局的特点 460
10-3.2.4.4 辅助机构的职能与布局 462
10-3.2.4.3 流水生产线布局 462
10-3.2.4.5 维修的最终工序 463
10-4.1 维修设施要求的确定 465
10-4 维修设施要求的确定与获得 465
10-4.2 设施的获取 466
10-5 重要设备 467
参考资料 469
11-1 引言 470
第十一章 管理与控制 470
11-2.1.1 政策的制定 473
11-2.1 制定与执行维修政策 473
11-2 维修管理的基本步骤 473
11-2.1.2 政策的执行 474
11-2.2 对装备器材的分析 479
11-2.4 应用后勤模型 480
11-2.3 制订后勤保障目标 480
11-2.5 维修工程分析资料的形成 483
11-2.8 确定运输与搬运要求 484
11-2.7 选择保障与测试设备 484
11-2.6 及时修订维修工程分析资料 484
11-2.10 确定设施要求 485
11-2.9 技术资料的形成 485
11-2.13 进行费用分析 486
11-2.12 评审历史资料 486
11-2.11 实施人员与训练计划 486
11-2.14 确定时间因素 487
11-3.1 综合后勤保障方案 488
11-3 系统研制时的维修管理控制 488
11-2.15 应用寿命周期费用模型 488
11-3.2 详细的保障规划 490
11-3.3 费用分析 491
11-3.4 历史的现场数据 492
11-3.5 与合同相符的维修鉴定 493
11-3.6 过程内评审 495
11-3.7 定型 497
11-3.8 借助电子计算机作出决策 498
11-4 生产性维修的管理 500
11-4.1 一般程序 501
11-4.2 要求量的输入 503
11-4.4 基地消耗品的控制 504
11-4.3 工作命令与报告 504
11-4.5 估算维修时间 505
11-4.6 安排进度计划 506
11-4.8 维修标准 507
11-4.7 工作的轻重缓急 507
11-4.9 工作度量 508
11-4.11.1 待修装备项目的取得 509
11-4.11 工作阻滞的防止 509
11-4.10 生产线阻滞 509
11-4.11.3 各种资源的取得 510
11-4.11.2 备件的取得 510
11-41.1.4 车间进度计划模型 511
参考资料 512
术语汇编 514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工程静力学》王科盛主编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海明威书信集:1917-1961 下》(美)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著;潘小松译 2019
- 《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法)莫泊桑著;张英伦译 2010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数字影视特效制作技法解析》王文瑞著 2019
- 《公主小姐不想吃饭》(法)克里斯汀·诺曼·维拉蒙著(法)玛丽安娜·巴尔西隆绘苏迪译 2019
- 《风涛》(日)井上靖著;覃思远译 2019
- 《凯恩斯文集 第13卷 社会、政治和文学论集》严忠志译 2018
- 《蒋中正总统档案 62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至九月)》王正华编辑 2011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王宏宇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