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桩基础的分析和设计
桩基础的分析和设计

桩基础的分析和设计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H.C.波洛斯 E.H.戴维斯
  • 出 版 社: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资料交流部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44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世界钢号大全下一篇:WINDOWS NT 精粹
《桩基础的分析和设计》目录

第一章 一般原理 1

1.1 引言 1

1.2 结构上的探讨 1

目录 1

1.3 所需的基本理论 2

1.3.1 破坏理论 2

1.3.2 弹性理论 2

1.3.3 土类型的变化 2

1.3.4 理想化的作用 3

1.4 桩的理论计算的举例 3

1.4.1 深厚粘土层上受竖向载荷的基础 3

1.4.2 砾石层上复粘土中受竖向载荷的基础 4

1.4.3 承受转动的基础 5

2.1 引言 7

2.2 粘土中打桩的效应 7

第二章 桩的设置效应 7

2.2.1 对土的抗剪强度和桩的承载力的影响 8

2.2.2 打桩时孔隙压力的发展 8

2.2.3 超孔隙压力的消散 10

2.2.4 打桩引起的位移 10

2.3 砂土中打桩的效应 14

2.3.1 单桩 14

2.3.2 桩群 15

2.4.1 粘土 17

2.4 设置钻孔桩的效应 17

2.4.2 砂土 18

第三章 桩的极限承载力 20

3.1 引言 20

3 2 单桩的极限承载力 20

3.2.1 一般表达式 20

3.2.2 粘土中的桩 26

3.2.3 砂土中的桩 28

3.3 桩群 34

3.3.1 粘土中的桩群 35

3.3.2 砂土中的桩群 40

3.4 打到岩石的桩 43

3.4.1 桩尖承载力 43

3.4.2 桩-岩石粘着力 45

3.5 原位测试 46

3.5.1 静力圆锥贯入仪 46

3.5.2 标准贯入试验 47

3.5.3 旁压仪试验 48

3.6 特殊类型的桩 48

3.6.1 大型钻孔桩 48

3.6.2 扩孔钻孔桩 48

3.6.3 螺旋桩 49

3.7 抗拔阻力 50

3.7.1 单桩 50

3.7.2 桩群 53

3.8 弯桩的承载力 54

第四章 用动力法确定承载力 57

4.1 引言 57

4.2 打桩公式 57

4.2.1 通用公式的推导 59

4.2.2 实用打桩公式 59

4.2.3 动力公式的可靠性 59

4.3 用波动方程分析桩的打入 64

4.3.1 波动方程 64

4.3.2 施密斯的理想化 65

4.3.3 基本方程 66

4.3.4 土参数的值 70

4.3.5 “休止”效应 72

4.4 波动方程分析的典型解 72

4.4.1 阻力对沉落量的曲线 72

4.4.2 桩应力 75

4.5 波动方程的可靠性 75

4.6 桩的阻抗 76

第五章 单桩的沉降分析 78

5.1 引言 78

5.2 理论分析方法 78

5.2.1 荷载传递法 78

5.2.2 以弹性理论为依据的分析 81

5.2.3 有限单元分析 91

5.2.4 明德林法与有限单元法两种解的比较 92

5.3 沉降和荷载分布的理论解 93

5.3.1 桩中应力和荷载分布 93

5.3.2 传递到桩尖的荷载 94

5.3.3 桩的沉降 95

5.3.4 桩所引起的土体沉降 105

5.3.5 瞬时和最终沉降 107

5.4 绘制直到破坏的荷载—沉降曲线图的简化方法 110

5.5.1 实验室的三轴试验 113

5.5 土参数的确定 113

5.5.2 桩的荷载试验 114

5.5.3 经验相关性 114

5.5.4 K的标准值 116

5.6 观测的与预估的桩沉降量的一些对比 116

6.2 桩群沉降的分析 122

6.2.1 两根桩相互作用的分析 122

6.1 引言 122

第六章 桩群的沉降 122

6.2.2 相互作用系数 123

6.2.3 一般桩群的分析 130

6.3 独立式桩群的理论解 134

6.3.1 摩擦和端承桩群的沉降 134

6.3.2 具有刚性承台的桩群中的荷载分布 139

6.3.3 等量载荷桩的桩群 142

6.3.4 桩群视作为单墩的近似法 143

6.4 可压缩下卧层引起的桩群沉降 144

6.5 设计图表的编制与使用 146

6.6 桩群周围的地面沉降 148

6.7 观测的和理论的桩群性状 149

6.7.1 沉降 149

6.7.2 荷载分布 153

6.7.3 由单桩试验结果预估的桩群性状 154

第七章 桩的极限侧向抗力 156

7.1 引言 156

7.2 单桩 156

7.2.1 常规的静力方法 156

7.2.2 勃鲁姆斯的理论 159

7.2.3 平面应变解 164

7.2.4 具有明显底部抗力的桩 165

7.2.5 嵌入桩 166

7.2.6 承受倾斜荷载的桩 167

7.2.7 斜桩 169

7.3.1 竖直桩的桩群 170

7.3 桩群 170

7.3.2 含有斜桩的桩群 171

7.4 用桩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172

7.5 增加桩侧向抗力的方法 174

第八章 侧向载荷桩的荷载-挠度的预估 175

8.1 引言 175

8.2 基床反力分析 176

8.2.1 基本理论 176

8.2.2 线性理论的解 179

8.2.3 基床反力模量 186

8.2.4 非线性分析 190

8.3 单桩的弹性分析 192

8.3.1 基本理论 192

8.3.2 均匀土中摩擦桩的解 198

8.3.3 土模量按线性增加土中摩擦桩的解法 209

8.3.4 嵌入桩的解 216

8.4.1 绪论 229

8.4 桩群的分析 229

8.4.2 两根桩之间相互作用的弹性分析 230

8.4.3 两根桩的相互作用的解 231

8.4.4 一般桩群的弹性分析 240

8.4.5 方形桩群的弹性解 242

8.4.6 桩群的荷载-挠度曲线的近似预估 246

8.5 土模量的确定 248

8.6 理论的与观测的荷载-挠度性状的对比 251

第九章 桩群的一般分析 259

9.1 引言 259

9.2 简单的静力分析 259

9.3 等效排架法 260

9.3.1 方法的原理 260

9.3.2 等效排架的确定 261

9.3.3 桩的扭转反应 263

9.4 桩性状的弹性连续体分析 265

9.4.1 单根斜桩的分析 265

9.4.2 桩群的分析 269

9.4.3 桩群参数的研究 271

9.5 桩群分析方法的对比 276

第十章 桩-筏基础体系 279

10.1 引言 279

10.2 分析 279

10.3 方形桩群的弹性解 282

10.3.1 泊松比Vs的影响 284

10.3.2 桩排列的影响 286

10.3.3 具有大量桩数的体系 287

10.3.4 桩的压缩性和筏基的柔性的效应 287

10.4 直至破坏的荷载-沉降曲线的简化分析 289

10.5 其它的分析方法 292

第十一章 端承桩的负摩擦力 294

11.1 引言 294

11.2.4 减小负摩擦的方法 298

11.2.3 桩的打入对负摩擦的效应 298

11.2.1 观测的下拽力 298

11.2 设有仪表的桩的现场研究 298

11.2.2 下拽力随时间的发展 298

11.3 下拽力的分析 300

11.3.1 绪论 300

11.3.2 最终下拽力的分析 302

11.3.3 下拽力随时间的发展 303

11.4 单桩的理论解 305

11.4.1 最终最大的下拽力 305

11.4.2 下拽力的发展速率 307

11.4.3 桩的沉降 310

11.4.4 沉降的发展速率 313

11.4.5 桩的压碎效应 313

11.4.6 在承受可变荷载的土中的桩 315

11.4.7 桩-土参数的数据 316

11.5 桩群 320

11.6 实测的与预计的桩性状之间的对比 322

第十二章 在胀缩性土中的桩 326

12.1 引言 326

12.2 现有的分析方法 326

12.3 基于弹性理论的分析 328

12.3.1 基本分析 328

12.3.2 桩-土滑动 329

12.3.3 桩的受压破坏 329

12.3.4 桩的受拉破坏 329

12.3.5 非均匀土 329

12.3.6 随时间的变化 330

12.4 桩移动和荷载的标准解 330

12.4.1 纯弹性的土-桩界面 330

12.4.2 结合桩-土滑动的解 331

12.4.3 桩受拉破坏的效应 335

12.5 设计曲线 336

12.4.4 桩在膨胀土中与在固结土中的差异 336

12.6 理论分析应用于实际问题 339

12.6.1 土-移动剖面的预测 339

12.6.2 桩-土界面强度 340

12.6.3 土模量 341

12.7 桩性状的观测及其与理论的对比 342

第十三章 承受侧向移动的土中桩 344

13.1 引言 344

13.2 分析 344

13.3 典型的结果 346

13.3.1 相对桩柔度的效应 347

13.3.2 边界条件的效应 349

13.3.3 土移动分布的效应 351

13.3.4 土移动量的效应 351

13.3.5 桩径的效应 351

13.3.6 Es和Py分布的效应 351

13.4 对实际问题分析的应用 352

13.5 与现场量测的对比 352

14.2 全埋入的桩 356

14.1 引言 356

14.2.1 基本的基床反力理论 356

第十四章 细长桩的压屈 356

14.2.2 kh为常数时的解 357

14.2.3 kh呈线性变化的解 359

14.3.2 kh为常数时的解 360

14.3.1 理论的方法 360

14.3.3 kh呈线性变化时的解 360

14.3 部分埋入的桩 360

14.4 实际复杂性的效应 361

14.4.1 沿桩的轴向荷载传递 361

14.4.2 初始的缺陷 363

14.4.3 非弹性压屈 363

14.5 用弹性理论的分析 364

14.5.1 分析 364

14.4.4 桩群的效应 364

14.5.2 标准解 368

14.5.3 与基床反力解的对比 371

第十五章 桩的动力荷载 372

15.1 引言 372

15.2 动力荷载的估算 373

15.2.1 机器荷载 373

15.2.2 波浪力 374

15.2.3 地震力 374

15.3 桩对轴向荷载的反应 375

15.3.1 端承桩 375

15.3.2 摩擦桩或具有荷载传递的端承桩 376

15.3.3 桩群 382

15.4 桩对侧向荷载的反应 384

15.4.1 等效悬臂梁体系 384

15.4.2 有限差分分析 385

15.4.3 诺瓦克的分析 388

15.4.4 桩群 388

15.5 桩对地震力的反应 390

16.2 保持荷载的试验 391

16.1 引言 391

16.2.1 方法 391

第十六章 桩的荷载试验 391

16.2.2 荷载试验的解释 392

11.3.4 弹性分析的修正 393

16.3 不变速率贯入(C.R.P)试验 395

16.4 平衡法 396

16.5 桩荷载试验中沉降测量的误差来源 397

16.5.1 由使用参考梁引起的误差 397

16.5.2 对锚桩用千斤顶引起的误差 398

16.5.3 对地锚用千斤顶引起的误差 401

16.6 侧向荷载试验 403

16.7 扭转试验 403

返回顶部